5/24/2010

美大學畢業生平均起薪低 大學共體時艱助學子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藍先茜綜合

資料來源:20104月,時代雜誌及星島日報

 

根據美國「全國大學與雇主協會」(NACE)剛公布的2010年春季薪水調查報告顯示,今年應屆畢業生的年薪平均起薪47,673,這個數字比去年的48,515元,減少了1.7%

不過,並不是所有的科系起薪都下滑,商學院中的金融;工程學院中的電子工程、化工及土木工程畢業生起薪,仍有1.6%5.8%不等的漲幅;主修會計、機械工程畢業生的起薪,只有增加不到1%;最糟的是企管、文科畢業生,受到景氣衰退的影響最大,跌幅高達8%

因經濟不景氣持續,導致教育財務困難加深,公立大學流失州政府的撥款,私立大學資產及捐款都大幅減少,大學與學子們同樣過著緊衣縮食的日子,不過,哈佛、耶魯、史丹福、哥倫比亞及加州大學等50家主要大學承諾,會在未來學年繼續推動「零借貸」政策,盡力縮減貸款在學生財務資助中的比例,改以無需償還的津貼協助有需要的學生,這些學校的政策,將嘉惠全美8%的學生。

另外,根據時代雜誌的報導,密西根州第3大的社區學院:蘭星社區學院(Lansing Community College),為增加吸引力,招收更多學生,推出了別出心裁的「無工退款」的保證就業計畫,針對四個招才需求最大的領域:包括「電話中心專員」、「藥房助理」、「品管員(quality inspectors)」、及「電腦技師」,開設提供資格證書的培訓課程,為期6週的學費,平均每項約2400元。

此項大膽的實驗計畫僅招收61名學生,申請人必須具有高中學歷,不得缺課或不交作業,他們還必須通過就業技術培訓及參加雇主招募會(job fair),完成6週培訓後,必須證明自己在積極找工作,如果符合以上條件,在一年內未找到工作,學校將退還學費。

不過布魯斯金研究所懷特赫斯特(Russ Whitehurst)表示,如果所有的社區學校都提出「無工退款」的保證,那可能都會破產。專家認為雖然有人花費高昂學費,但畢業後找不到工作,而責怪學校沒有教會學生可以找到工作的技能,不過,學校應該作的是提供學生學業完成率資料,並提供就業前景分析,這樣可以幫助未來的申請人做出更好的選擇,而不是盲目的生涯決定。

調查顯示:大學教授加薪幅度50年來最小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吳迪珣摘要

資料來源:2010411,紐約時報

 

根據美國大學教授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Professors)最新的年度調查發現,教授薪資一樣受到經濟衰退影響,只有微幅約1.2%的增加,遠不及200812月到200912月的通貨膨脹率2.7%,為50年來漲幅最小的一次。

調查發現,1/3的大學校院教授事實上是減薪,比前兩年調查的只有9%教授減薪,多了許多;許多私立及教會大學減幅的幅度,比公立大學更高。而為何會有漲幅,是因這項調查僅限於全職教授,這幾年增加許多非全職教授的薪資都沒列入計算;再加上去年到今年,受限於經費預算,許多課程都被刪減,教授被迫放無薪假,這些也都沒被計入,因為調查只計算年初時雙方同意的薪資數。

正教授(full professor)平均薪資全年為109,843美元,副教授為76,566美元,助理教授為64,433美元,講師為53,112美元。教授性別也有差,男性薪資通常會比女性高些。一般而言,大學裡的行政人員薪資上漲速度也會比教授快一些。

雖然大學學費近幾年來飛漲,超出通貨膨脹甚多,但教授薪資只有微幅增加,這並不出專家的預料之外,它反應出目前大學財務成本過高的危機。公立學校因州政府教育預算大幅刪減、私立學校也受害於校務基金價值大幅減少的困難,高薪全職終身教授所得是教育財政一大支出,專家指出各大學的對應之策,勢必逐漸以非全職教授來取代,以節省費用。

調查中同時顯示,大學對教授的支援也在縮減,14%大學減少或停止教授退休準備金的撥付,也有一些大學削減教授原有的年休福利(sabbaticals)、旅遊預算及研究獎助金等。

對學校而言,為了留住教授繼續授課,必須維持必要的福利開支,如年年上漲的健康保險費,因此薪資少加點,也是迫不得已的事。

 

快速面談:美國當紅的求職訓練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沈茹逸摘要

參考資料來源:201047 今日美國報

 

就像婚友社的快速約會一樣,美國最近很風行一種新式求職訓練模式,稱為「快速面談」(speed-mentoring),在各種就業博覽會或是社團活動中,都可以看到。

越來越多的美國大學在招聘會和社交場合中,加入快速面談活動,除了來攬才的廠商外,校方找來許多專業人士,提供學生與專家短暫面談機會;透過這種方式,在考驗學生面談技巧的同時,也可以獲得專業人士的忠告或幫助,建立就業方面的聯繫,為日後現實世界的生活做準備。據今日美國報報導,這種沒有承諾的面談令學生獲益良多。

Speed mentoring的原意是:聽取專家及其他顧問的意見和指點,比較精準的說,求職者或是在學學生可以跟專業人士或是成功人士面對面的談話,他們就像前輩或是師傅(mentor)一樣,可以對學生或門徒(protégé)提出一些建議,學生也在計時談話與類似大風吹式的換位方式中,獲得正式邁入職場前面談的經驗。

雖然只有短短幾分鐘的時間,但是也不乏透過快速面談方式,就謀得實習,更甚是一個工作的機會,特別是對非主修商業的學生們幫助更大,因為他們平常鮮少注意人際關係建立。德州大學最近就進行了一場快速面談,30名學生跟各種專科醫生談話,每位進行4分鐘。其中一位20歲的微生物學系學生,與心臟科醫生談過之後,得到今年暑假在醫院實習的機會。

人人都可以幫助他人,不見得是社會成功人士或是專業人士才可以提供輔導,大學生在受惠的同時,也可以要求他們作出回報。學校也可以應用這種快速面談模式,要求大學生幫助高中生,提供升學等的經驗談,高等教育界可以多方運用。

全美師徒輔導協會(National Mentoring Partnership)理事長萊特(Larry Wright)指出,短短數分鐘的面談,其實不可能建立真正的師徒關係,但是藉由這次接觸,讓陌生雙方搭起橋樑,並靠著日後後續聯絡,就能建立職場資訊獲取管道及長久的關係。最主要的是,萊特說,不管形式如何,師徒關係的建立最主要的目標,是幫助年輕人發揮自己的潛能。

 

全美創舉:新聞與電腦雙碩士學位將出現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吳迪珣摘要

資料來源:201049日,Columbia Spectator

 

哥倫比亞大學的新聞學院(J-School)與工程及應用科學院(SEAS)將進行合作,計劃成立全美首創的新聞與電腦科學雙碩士學位(Dual Master of Science Degree in Journalism and Computer Science)。提議案是由J-SchoolSEAS兩方的教授群聯合提出的,很快先獲教育委員會(Education Committee)同意,並經該校教務會議(University Senate)全體無異議一致通過,預計在紐約教育廳核准後,於2011年秋落實該議案。

提案計畫書中提到新聞相關業界目前還不能像其他業界能順利的轉換進入數位科技時代,阻礙革新的關鍵就在於缺乏熟悉兩者的專業人才及轉換模式,新聞從業人員缺乏更先進的電腦知識和技巧。

該研究所課程計劃將著重於數位媒體的應用和發展,以12-15人小班制教學為主,入學前必須經過新聞和電腦兩個研究所的嚴格雙重篩選,入學後學生得同時修習兩個研究所的課程,包含暑期在內總共修習5個學期左右。將訓練學生開創他們自己的科技,發展應用在多樣化的新聞媒體上,課程安排是非常專業性的數位新聞課程,學生必須具有很充足的電腦科學能力,才能夠修習完成指定的課程,這其中也會安排4-6科核心電腦課程,以幫助他們順利達成目標。

        在變動快速且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新聞界取得新聞的方式不會改變,但是未來說故事、報新聞的方式會大大不同,新聞從業人員必須有足夠科技方面的知識及技巧才能適應大環境,並在整體變革中發揮樞紐的作用。

哥倫比亞大學首創的新聞和電腦科技雙碩士學程計畫,將新聞和電腦原分屬不同領域結合在一起,縮小兩者之間的差距,提高新聞工作的層次並注入新的活力,帶動新聞界進入高科技時代。

 

現金獎勵學習實驗結果出爐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藍先茜摘要

資料來源:201048日,時代雜誌

 

由哈佛經濟學家傅萊爾(Roland Fryer Jr.)提出的大膽嚐試,在全美四個城市,總計143個學校,用現金獎勵學生的實驗結果已經出爐。

傅萊爾的實驗計畫結果公布在8日出版的時代雜誌(Time)中,該項計畫總共使用了630萬主要來自私人募款的現金獎勵學生,還聘請了17位研究人員幫助他分析實驗結果,在芝加哥、達拉斯、華盛頓及紐約四個城市,總共有18000名學生參與,每個城市有不同的獎勵模式,有的鼓勵學業成績進步,有的獎勵不與人打架,有些城市一點效用也沒有、有的則是出現意想不到的成果,成績進步許多,效果好到簡直就像每年多3個月的學習時間,最後的結果則是意外與驚奇地發現:小孩就像許多大人一樣,不見得按照我們期待的方式反應。

傅萊爾的原始用意,是希望找出可以讓美國白人與少數族裔小孩,在2025年時縮小學習落差的科學方法。他出生在德州貧窮家庭,與單親父親同住,16歲時從監牢中保出父親,自食其力在快餐店打工,偷過收銀機的錢,也賣過大麻,但因為打籃球得到大學獎學金,一次微績分考試只得45分,突然想通不願平庸過日,從此發奮努力,在2年半內拿到學士學位,後來在賓州州大研究利用經濟工具解決貧富不均問題,取得博士學位後,在26歲時成為哈佛教授。

傅萊爾最初對這個實驗感興趣,是因為偶然聽到紐約一所學校想到獎勵小孩方式來改善教育,相較於其他以教師或課程改革的作法,這個主意把小孩當成具有有趣行為舉止的人類。

許多人反對或不看好傅萊爾的主意,包括專門研究動機(motivation)的心理學家,甚至傅萊爾也收到過死亡威脅。基本上傅萊爾同意,孩童應該基於喜愛學習而學習,不過事實上,並不是如此。青少年對待數學作業的角度與兒童的眼光不同,大人也是為了經濟因素才工作,雖然期望學習的出發點是基於單純的喜愛,但是這不是實況。

雖然實驗結果好壞各有,還是有許多觀察,值得我們注意:

1.          達拉斯的實驗中,二年級的學生每讀一本書,並完全一項電腦測驗,可以得到2塊現金,簡單明瞭,結果大幅提升他們年終時所作標準測驗中閱讀的分數,而且學生甚至在獎勵停止後的第二年的表現也十分良好。

2.          相對的,在紐約的實驗中,四年級的學生每通過一項考試可以有25元美金、七年級有50元美金,直接存入他們銀行帳戶,學生們很興奮可以拿到錢,也想拿到更多,但卻不知如何辦得到。當研究人員詢問他們有何方法時,學生們只有提到考試技巧的加強,例如更仔細地讀題,確沒有人想到課後留下請教老師等實質性學習的方法。

3.          芝加哥的實驗是獎勵出席率及成績,不過最終的標準測驗成績,卻未見提升。與紐約的模式相近,成績提升是不是學生可以永遠掌握的,因此雖然出席率大幅增加了,但最後的標準測驗成績沒有增加。

4.          華盛頓是以6,7,8年級中學生為對象,學生如果有規定的,如提升上課率或行為表現良好(這兩項都是學生可以控制的部份)等情形,每二個禮拜最高可獲得100美元的獎助,確實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導致在標準測驗時獲得較好的成績。

5.          傅萊爾表示,獎勵學生作他們作得到的事,如達拉斯的獎勵閱讀,可以有良好的成效,但是獎助提高成績,如紐約的實驗,雖然學生們有動機,但卻不知如何作到,效果不如獎勵學生閱讀有實質成果,因為無法帶動增加學習,自然成績無法改善。同樣的,獎勵學生自我控制及行為表現,如華盛頓模式,也可以達到提升學習的效果,成效比直接獎勵成績明願。不過,傅萊爾也同意,光獎勵不足以解決教育的問題,還有許多有關獎勵的好研究得我們繼續努力。

美國學校省經費 從改變列印字體開始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沈茹逸摘要

參考資料來源:201049日,電子校園報

 

威斯康辛大學綠灣校區(University of Wisconsin-Green Bay)近日接受Printer.com的建議,將所有需要列印文件都以「Century Gothic」字體列印,預估一年可以省下不少錢。Printer.com是一家位於荷蘭,專營評估印表機效能的公司。

目前該校有6,500名學生,一年花費在墨水匣及碳粉匣的費用大約是10萬美元,Printer.com公司估計在改變字體之後,一年可以省下5千至1萬美元。

在研究比較之後,在這些使用較熱門的字體中,使用油墨最少(ink friendliness)的是Century Gothic跟台灣常用的Times New Roman兩種。接下來是CalibriVerdanaArial、跟Sans Serif四種,之後是TrebuchetTahoma、跟Franklin Gothic Medium

Century Gothic就比Arial的油墨使用量少30%,而且容易閱讀。不過,這種字體因為字型偏寬,所以使用紙張會多一些,是一個缺憾,而紙張的價格比墨水高,而且不夠環保。

其他節約成本又環保的方式,可以用草稿模式列印(draft),或用雙面印刷以節省紙張,並且在列印前用預覽列印(preview)確認列印內容。

而為了促進環保節能,微軟公司在設計公室文書處理系統Outlook Word 的設計時,也特別更新了2007Office軟體系統原始設定字體,把Arial Times New Roman 改成 Calibri Cambria,以便讀者在電腦上閱讀時看得更舒服,希望從而減少列印的需要。

 

5/12/2010

女性及少數族裔進入科工領域仍須努力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吳迪珣摘要

資料來源:2010322,電子校園報

 

根據拜爾公司的科學教育調查研究報告顯示,與科學、科技、工程、數學領域(STEM)相關的工商業界,必須投入更多的努力,才能促使女性及少數族裔等弱勢族群順利進入職場。

拜爾公司是全美知名的製藥及健康營養照顧廠商,這項名為「科學教育的真相」(The Bayer Facts of Science Education XIV)的研究,抽樣調查1200名藥劑師及化學技師,其身份分別為女性、黑人、西班牙裔、印第安人等,他們同時也是全美化學協會的成員,從他們在職場的經驗一直追溯到幼年期及求學時期,以期找出吸引及阻礙他們投入STEM領域的關鍵因素何在。

被調查的每10個人中有8個表示,從早期就被鼓勵並有機會親近STEM領域,對將來從事相關行業的影響非常大。不論性別、種族,天生對科學的興趣在孩童時就可以發現到,60%的受訪者表示在11歲時,就知道自己的興趣在理工方面。但大部分的人,特別是女性及少數族裔等弱勢族群,由於教育體制的缺失,未能順利的開發自己天賦潛能,不是限於社會的普遍認知及經濟能力差別外,再不然就是受限於學校不能提供高品質的科學及數學教育,能幸運突破障礙的人是少數。

綜合歸納女性及少數族裔不能順利進入STEM領域的原因,75%的受訪者表示因為貧窮地區的學區無法提供高品質的科學和數學課程。66%的受訪者表示根深蒂固的社會觀從中作梗,認為STEM不是女性及少數族裔該進入的領域。53%的受訪者表示,科技教育成本太高,很多人經濟能力負擔不起。

這項調查還發現,60%的人認為應該領導美國教育系統的大專院校,它的理工科系對女性不是很歡迎,44%的人則認為大學教授有個人偏見。至於中小學教育系統也好不了多少,學校對引導少數族裔進入STEM領域的努力,受訪者只打了D的分數,對女性的鼓勵則為D+

受訪者同時對他們公司提拔資深的女性及少數族裔為年輕員工楷模的升遷機率多寡評分,分數也只有C。其實鼓勵年輕的員工上進,得先有前輩的範例可供依循,這點對女性及少數族裔佈滿荊棘的事業前途來說,尤其特別重要。

加州未來10年大學入需求急增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藍先茜綜合摘要

資料來源:201038CPEC新聞稿、11日洛杉磯時報、13日世界日報

 

正當我國及日本等許多國家都面臨少子化問題,因而大學入學人數減少,必須面對大學過多而可能會有倒閉的情形之際,相反地,負責全加州高等教育規劃及協調的「加州高等教育委員會(California Postsecondary Education Commission,簡稱CPEC)」日前發布新聞稿指出,依據一份最新研究報告,10年內,加州大學預計需要增加招收近40萬名學生,才能滿足入學需求。

委員會的研究結果是,在2019年時,加州大學生入學需求將成長16%,需要增收387000名學生,使加州高等教育受教學生總數可能達到中間預估值的275萬名;而屆時,加州三大高等教育系統中的大部份的社區學院及州立大學,以及除了最新的加大莫賽德校區(UC Merced)以外的每一所加州大學,都沒有足夠的教室可以容納這些學生,因此總計需要州政府額外撥付15億元教育經費,才能因應這些需求。

報告中分析,未來10年,少數族裔對大學教育的需求將增加,其中拉丁裔需求增加最多,達42%、亞裔學生增加17%、非裔增加7.5%,但白人的需求反而減少2%

這份「學生來了,學校準備好了嗎?(Ready or Not, Here They Come)」的研究報告主要是為提供州長及州議會在核配高等經費時的評估參考。

統計數據計入了以下四個重要因素:近期高中畢業生進入大學數據、社區學院學生轉入四年制大學比例、加州三大高等教育體系學生註冊率及畢業率、以及在大學學費維持可及性(affordable)及一定的招生數情況下,學生申請進入大學的需求數。

報告也指出,如果州政府的撥款,不能維持在2008-09年度的額度,加州大學、州立大學和社區學院將被迫把277000名學生拒於門外。報告中特別引用加州大學柏克萊校區2005年的一項研究顯示,加州每投資1元在高等教育上,可以得到3元的回報,因此加州必須對高等教育持續投資。

委員會資深研究員威爾生(Stacy Wilson)表示,假使州政府不能適當投資教育,加州下一代接受大學教育的比例將減少,結果勢將影響加州的福祉。委員韓佛瑞(Karen Humphrey)也表示,此項預測將幫助加州作好教育準備,即使目前無法增加足夠的經費,也要有長期的規劃架構,儘可能的抓住機會補足資源。

過去兩年來,加州政府已削減超過10億元的高等教育經費,儘管州長阿諾已在州情諮文中承諾,於2014年前提高高等教育經費至總預算的10%,不過加州下年度又出現200億美元預算赤字,承諾可能難以兌現。

研究新知:嬰幼兒的聽力與腦部發展新發現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沈茹逸摘要

參考資料來源:2010324NPR.com

 

科學研究發現,小至僅有七個月大的嬰兒,就跟成人一樣,能夠辨認人聲與其中代表的情緒起伏了。這個新發現證明,人類早在可以發音說話之前,就已經聽得懂話語。

在專業期刊「神經元」(Neuron)發表的研究,德國與英國的科學家們對32名嬰兒進行實驗,一半是四個月大,另一半是七個月大。他們讓嬰兒們聆聽各種聲音,有些不是人說話的聲音,比如說雞鳴、鐘響等,另外是人類說話,但不見得是嬰兒聽過的語言,同時科學家們紀錄嬰兒的腦部,在耳朵上方一個稱為上顳皮層(superior temporal cortex)區域的活動狀況。

科學家發現,四個月的嬰兒腦部對這些人聲或非人聲,並沒有出現不同反應。但是七個月大的嬰兒,當他們聽到人類說話的聲音,腦部活動就出現不同的反應,而且科學家還撥放用不同聲調發出代表不同情緒的聲音,結果觀察到七個月大嬰兒能夠了解人聲中有不同的情緒。負責這次研究的倫敦大學的腦部與認知發展中心的葛斯曼(Tobias Grossman)表示,這項研究的結果,強烈證明人類腦部可以辨認聲音的發展時間,應該就是在四個月與七個月之間。

早年只有核磁共振攝影(MRI)可以了解腦部變化,但是對於嬰兒來說,這種儀器還是難以測量。現在研究人員使用一種新式科技,稱為近紅外光譜儀(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讓幼兒可以安坐在父母腿上,戴上頭盔以光線去測量腦部的變化。

耶魯大學兒童研究中心的語言發展病理學家保羅(Rhea Paul)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大部分幼兒在一歲之前都開始聽得懂語言,也開始嘗試說話。但是對於自閉症候群的小孩來說,卻非如此,而這次葛斯曼的研究似乎提供了解答。

保羅進一步表示,大腦系統辨識及處理人聲如出現問題,很可能是具有語言障礙的早期警訊,特別是對聲調代表的情緒認知,如果沒有發展出這種能力,很有可能是發現自閉症特別重要的前兆,因為自閉症兒童幾乎全都有語言發展遲緩的問題,也都缺乏了解他人情緒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