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2012

美國校園裁減護士 增加校園風險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沈茹逸編撰

資料來源:201213,美國公共廣播電台

連結網址:http://www.scpr.org/news/2012/01/03/30643/no-the-school-nurse-is-not-in/

 

美國的教育在經濟衰退之下,面臨老師失業學生減少上課日數的危機,現在更甚而影響到校園護士,超過一半的美國公立中小學沒有配置全職校護。今年在費城解聘了51位校護,休士頓20位,聖地牙哥15位,全美各地裁撤校護的狀況繼續惡化。

許多校護不只為一個學校服務,而是要在多所學校輪值,而且當然是這些學校的唯一護士。有些學校已經面臨連續二個星期,都不會護士到校駐站的險峻情勢。

全美校護協會的資料顯示,有1/4的公立學校完全沒有校護。這種情況對學校、家長、學生都相當不利。目前越來越多孩童有多重健康問題,就學到校之後,如有緊急狀況,在沒有校護的協助下,會造成校方更加複雜的風險。

最近的調查指出,過去一年有1/3的學區裁撤校護。校園內沒有醫護專業人士可以判斷何時應該給學生用藥、何時應該聯絡家長;在吵雜的教室中,如有學生突然不適,也很可能被忽略而耽誤醫療時機。

為了應付這些緊急情況,有些學校請專業校護訓練助教、或是工友一些基礎的醫療概念,如何判斷病發的緩急,希望在緊急狀況時可以做簡單處理。目前就有一個學校,全校只有一位受過訓練的工友跟一位職員,跟校護學會如何施打胰島素,以協助校內有需要的學童。

 

美國教育品質與教育經費多寡和運用互有關聯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吳迪珣摘譯

資料來源:201216,華盛頓郵報

連結網址:http://www.washingtonpost.com/blogs/2012/01/05/report-does-money-matter-in-education/

 

教育界最常爭論也最關心的話題,教育經費多寡是否會影響教育品質?一般來說,聘請高素質的教師、充實教學資源和興建校舍等,都需要錢才能作業,國家能提供多少經費資源在教育上,就能獲得相當的教育品質,似乎是定律,但近來更多從事教育改革者提出尖銳的質疑,美國教育經費年年戲劇化的攀升,何以在國際評量上卻始終落後於其他國家?花大錢真的能辦事嗎?這也成為有關單位大砍教育預算振振有辭的理由之一。

根據位於華盛頓的非營利教育組織 (Albert Shanker Institute) 發表的報告,研究主持人、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教育研究所教授貝克(Bruce Baker)表示,的確沒有確鑿的證據證明只要花錢就可以改良學校品質,因為沒有單一的因素可以改善教育,而且花多少錢也不是重點,重要的是:如何有效的運用教育經費才是關鍵;但是相對地,那些贊成花錢無用說者,不認為刪減教育預算會損害學童的教育權益,也一樣找不出證據來支持這個論點。

根據研究,教育經費多寡與差異,是形成長期和短期教育評量成果好壞的原因;另外,學校專案計畫及資源運用,如小班教學、教師薪資及教學教材等執行與否,也會影響教育評量成果;相對的,充足及永續的州政府教育財務改革,包括重新分配得更公平些,或提升教育基金規模、增加經費支援等等,學童學習效益也會增進不少,這些的答案都是肯定。

貝克追溯到1986年史丹福大學的漢努薛克(Eric Hanushek)教授一個研究的結果指出:「學生學習表現與學校經費支出,兩者之間並沒有強烈明顯、系統性的關係。」這個結論被當今一些反對增加教育預算的學者片面引述,解讀為花錢無用說,再加上近年來標準評量成績(standarized test scores)又停滯不前,更成為箭靶。不過就整體而論,根據「國家教育發展評量」(National Assessment of Educational Progress)的學生學習成就資料數據(也算是一份美國教育成績單)顯示,以族裔分組,非裔學童學術評量成績與學校花費成正比成長,這也表示在縮短族裔學習差距的努力上,教育經費多寡及運用已發揮舉足輕重的效應。光就這點而論,花錢無用說者的立場,已站不住腳了。

美國研究:小孩回嘴=獨立思考能力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藍先茜編撰

資料來源:201213,美國公共廣播電台

連結網址:http://www.npr.org/blogs/health/2012/01/03/144495483/why-a-teen-who-talks-back-may-have-a-bright-future

 

如果你們家的小孩,老愛回嘴,那恭喜你,因為你可能有個前途無限的小孩!

根據美國維吉尼亞大學研究團隊最近在「兒童發展」(Child Development) 期刊上發表的文章顯示,雖然這個成長的過程,可能會使父母特別心疲力竭,有時甚至是乏味,但是在過程中,培養了獨立思考與談判溝通的能力,對小孩的一生受用無窮。

研究主持人、心理學家艾倫 (Joseph P. Allen) 表示,當然所有的家長跟孩子都拌過嘴、吵過架,但是不同的是爭論品質。艾倫說:「我們鼓勵家長不要把爭吵看作是麻煩事,而要當成是培養批判式思考的起點。事實上,這些拌嘴就是一堂堂的人生課程,要學習的就是如何『不同意』別人的看法 (disagree),以便在未來的人生路上,施展在父母、朋友,甚至職場上的同事身上。」

艾倫進一步表示:「當你的小孩平靜、但堅定地與你爭論時,你應該鼓勵他們,但如果小孩回以尖叫、哎哎叫 (whining) 或甚至威脅、侮辱時,則不要縱容。」

艾倫的團隊把15713歲的小孩與他們的父母爭論時的情況拍攝下來,最常見的爭論不外是成績、家事、金錢及交友,然後再把影片放映給父母及小孩看。當這些小孩成長到1516歲時,艾倫的團隊再次訪談這些青少年,結果發現,這些小孩在面對這些爭論時的態度,完全反應在他們對同儕,決定他們面對危險行為壓力,如毒品或喝酒時的態度。

已經學會平靜但堅定地與父母爭論的青少年,也往往能夠自信地拒絕朋友提出的毒品或喝酒的誘惑,事實上,他們的統計顯示,他們比其他不會與父母爭論的青少年,說不的比率高出40%,而那些不爭論的小孩,只是退縮然後順從,就像他們覺得與父母爭論沒用是一樣的態度。

艾倫團隊的結論是,有效的爭論 (effective arguing) 就能孕育出抵抗負面同儕壓力的能力,有自信在父母面前表達自己的青少年,就能真誠地對待朋友,說出自己的真實意願,但是父母要作什麼才能幫助青少年更有效的爭論呢?諷刺的是,那就是:傾聽 (listen)

研究中發現,當父母傾聽子女的話時,子女也會開始傾聽,雙方並不一定彼此同意,但是當一方提出好論點時,另一方會也會查覺到,這時雙方所作的是努力想要說服對方,一來一回中,就形成了有效的爭論,也許是各退一步,達成協議,但也許只是父母表示會考慮看看,但青少年會明白,他們的父母會認真且誠實地考慮他們所說的。

兒童心理學家威斯朋 (Richard Weissbourd) 認為,這項研究證實之前一些有關「真正尊重小孩想法的父母,更有可能培養出獨立思考及能抵抗同儕壓力子女」的研究。

所以身為父母者,下次當家中的青少年大呼小叫地開始跟你爭辯時,你最好暫停一下,深深地吸口氣,然後開始傾聽,也許這就是這輩子中,可以教給小孩最好的一門課之一。

 

南加大不畏經濟嚴寒爭取巨額捐款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沈茹逸編撰

資料來源:20111229,洛杉磯時報

連結網址:http://www.latimes.com/news/local/education/la-me-adv-usc-giving-20111229,0,4366828.story?track=rss&utm_source=feedburner&utm_medium=feed&utm_campaign=Feed%3A+latimes%2Fnews%2Feducation+%28L.A.+Times+-+Education%29

 

根據洛杉磯時報的報導,雖然全球經濟疲軟,但是對於位於洛杉磯的南加大(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絲毫沒有影響積極募款的決心。該校在20118月份更立下在2018年前,6年之內要完成新增募款60億美元的目標。截至2011年底,南加大已經又募到3筆百萬以上的新捐款。

南加大的目標,可說是創下學術界的募款天價,當然也引起許多話題。為了達到目標,該校將負責募款員工人數加倍,計劃將在2012年增加到400名。除了加強原本全球各地辦公室的運作,包括上海、香港、臺北、首爾跟孟買,透過他們接觸更多有潛力的捐贈者;同時又開設美國各大城市辦公室以便開發更多捐贈人士,目前包括:舊金山、紐約、華盛頓,接下來還有芝加哥跟達拉斯也將開設。南加大超過30萬的校友是目前積極爭取募款的對象,其中又篩選出5萬名,每個至少捐贈10萬美元以上的校友、公司及基金會。

在宣布驚人的募款目標之際,那時南加大只募到10億美元,包括現金及承諾(pledges),這僅佔目標的17% (本篇文章發表時,金額已達14)。專家表示,一般美國大學院校進行募款都是鴨子滑水,直到進行至目標總數的40-50%時,才會對外公布。南加大此舉難免會造成外界過度自信的疑竇。

20108月份上任的校長 C.L. Max Nikias,確實為南加大帶來了更多的捐款。這也是一般認為新任校長,會有更強的意願與動力來為學校募款。Nikias認為,南加大近年已經爭取不少學術名聲,但是需要更多的資金來站穩學術菁英的地位,也因此才能擠身世界級名校的行列。

Nikias本身主修電機,是一位希臘移民。目前他超過80%的時間是在爭取任何可能超過500萬美元的捐贈,無論是在募款餐會或是橄欖球賽事,他無時無刻都在思考如何將捐款人與學校的需求結合。

雖然許多人質疑Nikias將募款目標訂得太高,尤其近年經濟不景氣,不過確實有南加大校友已經允諾將在身後捐贈超過百萬美金,以回饋母校當年造就之恩。

南加大也毫不吝嗇的對捐贈者表達感謝,這包括刊登全國性平面媒體的感謝廣告,或是將學院命名等方式。該校文理學院(College of Letters, Arts and Sciences)就以Dornsife命名,這也是由於校友家庭捐贈2億美元之後而更名。雖然提名感謝的回饋動作,會打消一些捐贈者的意願,但是絕大部分的人仍然很樂意自己與成功正面的形象連結。

南加大不願透露花費多少在廣告及募款開銷,只表示相較於每一塊錢募來的的捐款,開銷成本約8美分。專家指出,與其他美國大學比較,南加大花費相對較低。

有人好奇詢問關於命名學院的基本捐贈金額,南加大校長Nikias笑稱,理想上希望至少有5,000萬美元。另外如想命名獎學金,捐贈金額為100萬美元;講座命名至少為300萬美元;研究所命名1,0002,500萬;另外建築命名捐款額不定。不過Nikias強調,無論如何,捐款人不能決定學術研究或是教授人事問題。

 

YouTube新設專區 為教育提供服務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藍先茜編撰

資料來源:201112月,綜合報導

連結網址: http://www.eschoolnews.com/2011/12/14/youtube-launches-a-section-just-for-schools/http://www.eschoolnews.com/2011/12/14/youtube-launches-a-section-just-for-schools/

 

YouTube網站一向不太受學校歡迎,雖然YouTube上有許多教育影片,不過還有更多奇怪或不妥的影片,會讓學生分心或受到不好的影響,因此被許多學校封鎖,不准學生在校內上YouTube

為了讓學校放心,YouTube 日前特別針對教育需求,新開了YouTube for Schools專屬網站,好讓學校不再只是採取封鎖的作法,而可以更佳的善用YouTube EDU上成千上百個富有教育意義及適合學生年齡的免費影片,包括世界頂尖教師的授課短片、世界最好大學的課堂講座、教師專業發展課程及偉大思想家的演講等等。

YouTube for Schools網站上,教師可以選擇YouTube EDU蒐集到的包括史密森尼學會(Smithsonian)TEDNumberphile Steve Spangler Science等、總計超過600個以上合作機構提供的影片,每所學校可以客製化挑選影片放在自己的網站上。學校教師及管理者可以登入到YouTube並觀看任何影片,不過學生不能登入YouTube,只能進到YouTube EDU以及觀看所屬學校挑選的影片,發表影片評語及討論的功能也不對學生開放,甚至就連搜尋,也只能在YouTube EDU範圍�進行。

為了協助教師們了解如何利用這些功能,以便能以創新、又安全的方式來教育學生,發揮YouTube影片的正向功能及影響力,YouTube更為教師們創立了專門的介紹網站:YouTube.com/Teachers

此外,從20114月起,YouTube開始進行另外一項教育計畫-「版權學校」(Copyright School),使用者一旦收到YouTube針對版權問題發出的通知,除了有問題的影片會被馬上移除,帳戶所有人還必須進到YouTube Copyright School觀看有關版權教育的影片並通過測驗,否則即不能再上傳任何影片到谷歌所擁有的任何網站,連犯3次的使用者,就會被三振出局,帳號被鎖死,不再能使用。

加州贏得全美奔向頂峰競賽學齡前幼兒發展教育獎助金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吳迪珣摘譯

參考資料來源:20111217,洛杉磯時報                             

連結網址:http://articles.latimes.com/2011/dec/17/local/la-me-ed-grants-20111217

 

美國歐巴馬政府「奔向頂峰」的學齡前幼兒發展教育(pre-kindergarten education)競賽獎助金高達5億美元,提供給各州品質最佳也最具成效的學齡前教育計畫。這是聯邦首次對學齡前教育投下鉅額獎助。總統歐巴馬表示,加強學齡前教育才能確保新生一代未來的學習成功和人生美好,獎助金將激勵這些州更積極的推展學齡前教育。

今年全美總共有35州及哥倫比亞特區參加「奔向頂峰」競賽,其中有9個州贏得此項殊榮,馬里蘭州、德拉瓦州、麻州、明尼蘇達州、北卡羅南那州、俄亥俄州、羅德島州、華盛頓州及加州。

加州與其他得獎州不同點在於加州先前並未獲得「奔向頂峰」K-12中小學教育競賽,並不被看好,此次能擊敗幼兒發展教育頗負盛名的賓州及奧克拉荷馬州而入圍,出乎專家意料之外。其實加州之所以能勝出,主要是將幼兒發展教育和社區學前教育計畫緊密結合,重點放在學習環境、教學成效和家長參與上,最終的目的是幫助縮短低收入家庭、雙語學習及學習障礙等特殊兒童與正常學童之間的學習差距。

加州估計將可分得5,260萬美元的學齡前教育發展基金,加州教育廳廳長托拉克森(Tom Torlakson)表示,該筆經費將用於幫助家長為子女選擇最好的學齡前教育,而不必花到家長和納稅人的一分錢,加州的子弟都有機會享受最好的學齡前教育,並長期確保他們學習之途順利無礙。

 

2/13/2012

國際學生申請留美獎學金管道簡介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沈茹逸編撰

資料來源:2011324,美國新聞周刊

連結網址:http://www.usnews.com/education/blogs/the-scholarship-coach/2011/03/24/scholarship-sources-for-international-students

 

對於國際學生來說,在美國留學想要申請到獎學金,在過去真的是難如登天。不過仍有一些管道可以嘗試,想申請到經費補助者,不妨一試。

首先可以嘗試看國際交換學生及海外遊學網,InternationalStudent.com。這個網站除了提供教育費用的資訊,同時也提供選校參考資料、申請程序、如何預備留學美國、計算未來留學生活費用…… 等實用資訊。

除了上述網站,當然也要考慮不同來源的資訊:

1. 獎學金網站: 這兩個網站可參考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Aid and College Scholarship Search以及 InternationalScholarships.com

他們是使用同一個資料庫,包括了全美國超過500 種獎學金,許多是限定於某種學門才能申請,這可用簡易使用的選單來過濾。

2. 你的母國: 母國仍然是最有可能申請到獎助金的。InternationalStudent.com網站強力推薦向母國申請的方式,畢竟是最容易了解相關規定的。要注意的是,有許多這類型獎學金要求在學成之後,必須返國服務。

3. 美國大學: 一般而言,對於研究生提供的獎助比大學部學生來得多,不過仍有一些美國學校提供大學部國際生獎助金。InternationalStudent.com網站上也按各州列舉出全美各校提供獎學金的金額跟名額。

除此之外,也可從你的家人資源來思考,他們工作的公司或是國際性的組織都有可能。在美國的國際學生,只要是在符合資格的學校就讀,同時又有一位美國公民或永久居民署名具保,也可申請私人公司提供的國際學生貸款。

 

全美音樂教育等級評鑑標準化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吳迪珣摘譯

參考資料來源:20111221,校園電子報

連結網址:http://www.eschoolnews.com/2011/12/21/project-aims-for-national-standard-in-music-education/

 

學音樂的學生一直以來都是追隨老師學習,受到老師的褒獎,但是否能正確評判這些萌芽音樂家的等級還是個問題。全美各州都有不一樣的標準,就算在這一州被評為高等級,到其他州未必會被評為同等級。

紐約州的卡內基音樂廳(Carnegie Hall) 1891年就具有音樂評鑑的聖殿之譽,和同享盛名的加拿大多倫多的皇家音樂劇院聯手推出「成就計畫」(Achievement Program),打造全美第一個各州都可通用評估所有年紀學生音樂才能等級標準化的方案。

分散全美的90個評量中心的評審員目前就第1季方案施行而正忙碌著評估轄下所屬學生的音樂等級。譬如馬里蘭州在德國城和Anne Arundel社區大學正舉辦評鑑考試,有9個鋼琴學生剛完成評鑑,其他使用別的樂器和聲樂者,則留待明年度春天再評審。

在這個評等系統下接受評估,音樂才能顯現不受年資長短而有所差別,學生除了明瞭自己能力所在和未來進展外,相對的也容易和全美其他州的音樂學生互相交流溝通,切磋才藝,這也是成就計畫的目的之一。

評等區分由預科A級到10級,每一個等級都列明演奏的劇目及細節,再加上聽覺訓練、讀譜、合音等測試。該評鑑考試一年會舉辦兩次,學生準備好就可參加評鑑考試,通過後取得該等級的證書,沒有限期完成的規定。

該舉辦考試之現場是保有私密性的,試場只允許評鑑委員和受測試的學生,家長、老師、其他學生都不可以入內,在完全沒有競爭的壓力和氛圍下,學生可以盡情的展現自己的才華。評鑑費用根據等級不同來收取,從69266美元不等。

與「成就計畫」合作的對象有全美社區藝術教育協會、全美聲樂教師協會、加州專業音樂教師協會等組織,而且這個計畫今年3月才推出沒多久,很快就成為俄亥俄州、麻州、懷俄明等州的標準音樂課程規範。皇家音樂學院院長賽門(Peter Simon)表示,這套計畫最大的好處就是每個樂器學習從初學到進階,各等級分劃得清清楚楚,同時又具有挑戰性,讓學生和家長對未來學習程序和進展可以一目瞭然。

自閉症ABA治療法科學效益的探討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沈茹逸編撰

資料來源:20111215,洛杉磯時報

連結網址:http://www.latimes.com/news/local/autism/la-me-autism-day-three-html,0,3438178.htmlstory

 

自閉症患者在過去20年不斷增加,近年越發引起重視,洛杉磯時報更在日前刊出多篇專文探討自閉症在美國的情況,其中一篇即是探討自閉症療法的效益。

家有自閉兒的家庭,莫不希望自己的小孩能脫離自閉症。1978年由洛杉磯加大(UCLA)的羅瓦斯 (Ivan Lovaas)教授發表提出的「應用行為分析」(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簡稱ABA),是一種行為介入教學法,它經過一週40小時密集而反覆的訓練、獎懲,部分自閉症兒童,突破語言障礙,甚至在幾年之後,可以跟常人一樣接受一般教育,有的甚至可以達到超過平均的學業表現,羅瓦斯教授稱這些兒童為「治癒的孩童」(recovered children)

隨著這種方法的受歡迎程度,它成為最普遍被推薦使用的方式,提供這類服務的機構也成為熱門單位,目前的全加州有75家公司提供ABA服務,有些公司甚至熱門到必須要排隊等待幾個月。平均一個自閉兒,一年花費在ABA服務的費用超過5,000美元,因此成為一年超過2億美元的產業。

10月份加州通過法令,規定私人健保公司必需將自閉症ABA服務包含在保險給付項目中。這是透過許許多多自閉症家庭不懈的呼籲與努力,得到的成果。目前全美已經有超過20幾個州府通過類似法令。

但是科學研究仍然無法說明,為何有的患者有明顯幫助,其他則否。目前只知道ABA的三個施行大原則,需要長時間的施行、不間斷的學習、越早開始療效越佳。

也因此有聲浪認為,這類治療沒有確切效果,只有數字薄弱的成功個案,很難以說明具體成效。目前如果施行了ABA之後不見效果,家長會要求延長或是更密集的治療時間,但當治療見到效果之後,家長又因此要求繼續施行不得中斷。

早期ABA教學法只適用於付得起的自閉症家庭,從90年代開始,加州家長團體迫使各學區提供免費的自閉症教學法,主要內容就包括ABA。加州發展服務部係加州少數提供自閉症患者終身服務的機構,他們也開始要支付ABA的費用。這個單位在2001年支付5,400萬美元在這類治療法,到2010年同樣項目的費用已經增加到18,700萬美元。

文中也提到一個成功治癒的個案,在一歲多被診斷為自閉症患者,加州政府開始ABA行為介入教學法,隨後這名個案有明顯進步,無論是語言能力或是行為發展,同時他也不再符合政府免費服務的資格。此時,他的父母聘請律師與心理學家,展開與學區的訴訟,迫使學區繼續提供兩年的免費ABA。估算這名個案,在ABA服務上,總共花費了學區175,000美元。最後,他被判定已經從自閉症「治癒」。

有的學者對於這種透過ABA 治療後,快速獲得改善的自閉症患者,認為都是極少數的個案,甚至認為最初的診斷認定為自閉症,很有可能根本是錯誤診斷。

不論如何,ABA療法已為自閉症家庭、學區及州政府系統造成極大的負擔。戴維斯加大的「腦部發展失常醫學研究中心」(Medical Investigation of Neurodevelopmental Disorders,簡稱MIND Institute)自閉症治療專家羅杰斯(Sally Rogers)認為,社會極需要其他替代的療法來取代,因為這種一對一、需要大量時間投入的治療方法,勢必只能滿足少數人的需求。

 

美國國會打算修改「斐爾補助款」規定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藍先茜摘譯

資料來源:20111216,綜合報導

連結網址:http://www.usnewsuniversitydirectory.com/articles/congress-reaches-agreement-to-maintain-pell-grants_12016.aspx

http://www.insidehighered.com/news/2011/12/16/budget-compromise-would-preserve-maximum-pell-grant-nih-funding

 

雖然仍待最後拍版定案,不過美國國會對2012年的預算中,將限制聯邦幫助低收入學生唸大學的最主要財務援助計畫──「斐爾補助款」(Pell Grant)的領款年限及申請資格的修正方向,已有了共識。

這項稱為HR3671的預算法案將把現行最多可以領取18學期「斐爾補助款」的規定,縮短為12個學期,這意味,大學唸超過6年仍拿不到學位的學生,以後將拿不到這項財務援助,預計將影響62,000名申領人;而且,申請資格由原先家庭所得不超過3萬美元的門檻,將降低到23,000美元,並且嚴格限制已獲高中文憑或取得同等學歷者,才能申請,取消以往具有爭議的一項能力考試,預料此舉將再影響10萬名申請者,不過好處是,如順利通過,從201271起,每名學生領取獎助的上限,將增加到每年5,550美元。

根據大學理事會(College Board)的統計,全美國有2/3的全時學生是仰賴某種財務援助計畫來支付不斷上漲的大學開銷,其中最受歡迎的就是不用償還的「斐爾補助款」。不過由於聯邦政府的預算赤字,國會不得不削減此項政策,根據國家預算室的估計,以上各項改變措施,預計在未來10年間,將可節省將近110億美元。

另外,為了能夠支付各項獎助,在201271201471辦理聯邦學生貸款者,聯邦將暫時停止支付自大學畢業或離開校園後6個月的利息補貼。

關心大學入學組織批評,此項刪減計畫將對非裔及轉學學生特別不利,而且對那些在社區學院選取「補救教學」(remedial coursework)的學生也大有影響,因為選課超過12學期後,就失去領取資格。

加州大學學生素質低 半數以上程度不足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藍先茜摘譯

資料來源:20111211,水星報                            

連結網址:http://www.mercurynews.com/news/ci_19526032

 

加州州立大學系統(Cal State University System)為了程度不足的新生,早已實施多年「補救教學」 (remedial education) ,不過顯然成效仍不足,因為從明年暑期開始,需要接受「補救教學」的新生,必須在開學前就先接受額外15個小時的英文或數學的「起步課程」(Early Start courses)

雖然加州州大系統只錄取全州高中各年成績表現前1/3的學生,不過每年需要接受「補救教學」的人數多的驚人,以2010年統計為例,全部系統23所校區的42,738新生中,有將近27,298名必須參加數學、英文或兩者的「補救教學」。再以加州州大東灣校區(Cal State Easy Bay)為例,2011年的新生中,有73%須要加強數學、58%須要加強英文,還有46%的是兩者都須要補救。

州大校方希望藉由「起步課程」的實施,可以減少因為第一年不能通過「補救教學」,而被剔出校園的人數。「起步課程」可以在網路上課,也可以在州大或一些社區學院上課。

不過,這樣的對策,似乎並不被看好。加州州大東灣校區通識課程主任莫菲(Sally Murphy)就認為,這樣的規定對學生是否有幫助,她一點都不覺得樂觀;15個小時的干預教學,想要補救本該在小學到高中12年間學好的技能,是一點都不夠的。

半數的州大新生根本無法應付大學課程的問題,反應了加州的教育挑戰是多麼嚴嚴峻,也顯示加州中小學教育的失敗;更有甚者,問題不僅只出在加州,全美國的學校都急著想了解如何更好地教育學生,為上大學作好準備,而且更想知道,該拿那些沒有準備好的學生怎麼辦?

但是加州嚴峻的經濟情勢,削減了州大想教導好這些每年數以萬計需要補救英文及數學的學生的能力,而且大學使用的評量工具有許多問題,導致根本無法為學生量身打造適合他們特殊需求的課程,這些學生有些跑到社區學院補修基本課程,連帶壓縮了社區學院全時學生的學習機會,如果不能徹底解決問題,這一代學生前景將是十分堪憂。

 

美國自閉症爆增緣由解析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吳迪珣摘譯

資料來源:20111211,洛杉磯時報

連結網址:http://www.latimes.com/news/local/autism/la-me-autism-day-one-html,0,1218038.htmlstory

 

根據洛杉磯時報專文報導,美國疾病防治中心估計全美約有1%的孩童有不同類型自閉症,是1980年代預估數字的20倍,觸目驚心的成長率,激起眾多學者專家積極探討緣由,何者引起腦部病變?為什麼又有那麼多的孩童受到影響?

不過很多跡象都顯示,不是這種疾病突然暴增,而應該說是有更多的孩童被診斷出來而已。與生物學無關,主要是自閉症定義被放寬,這幾年來有關身心失調的科學知識逐漸被開發,鑑定識別的方式也跟著改進不少。至於有些人認為歸咎於環境因素,至目前為止尚無任何確鑿的研究結果可茲證明。

杜克大學前精神病學系主任法蘭西斯(Allen Frances)表示,自閉症暴增引起家長恐慌根本沒有必要,20年間不可能有這麼巨大的改變,數字或許有增加,但增加的主要原因在於,因為科學進步被檢驗出來而已。

但無論如何,自閉症衝擊到整個社會,已是不爭的事實,加州過去10年來花費在自閉症治療上的費用,暴增3倍,每年達63,800萬美元。目前加州公立學校學童接受自閉症治療,如語言、行為和其他療法等的人數是2000年的5倍,特殊教育的花費大大重傷早已捉襟見肘的教育預算。

對自閉症被普遍認知,大部分的專家都認為是一種進步的象徵,過去自閉症患者一直被漠視誤解,只有非常嚴重的患者才能得到幫助。但也有專家表示,過度密集的篩檢,可能有很多人會被無辜的貼上自閉症的標籤。以加州為例,平均公立學校學童約有1.1%為自閉症患者,但較富裕的橙縣(Orange County)就高達1.6%,而有很多鄉下地區,甚至連一個患者也沒有。全美各州比率差別也很大,例如明尼蘇達州的自閉症比率是愛荷華州的10倍。這也說明區域性的社會及文化差異,造成不同區域對自閉症的認知與態度有廣泛的差異。

家長、醫生及教育人員的積極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根據研究,自閉症的發現是愈早愈好,最好在兩歲時就開始接受一系列的療程,可以有效的減輕症狀,甚至可以像正常人一樣生活。很多家長甚至不惜對簿公堂,就是為了獲得社會服務資源,讓自己小孩早些接受治療,寧願多此一事,也不願小孩冒風險,成為終身被人指指點點自閉症患者。

自閉症診斷一直是個難題,不能用血液、生物檢驗,只能從一些異常行為表現的綜合症狀來判斷,如欠缺情感作用、與人交流溝通困難、嚴格遵循固定的行為模式等。最早是約翰普金斯大學的精神病學教授崁納(Leo Kanne)r1943年描述這案例的特徵,由於怪異的行為讓家長別無選擇只有送來醫院治療。早期這種病人被形容為小惡魔,他們會咬自己的手指、把穢物塗在牆上,沒有任何情感的回應和互動。直到1980年被列入美國精神病學的聖經──「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才正式公諸於世。

今天大眾所了解的自閉症有許多面向,綜合稱為「泛自閉症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受影響兒童的範圍極大,多數是男孩,症狀包括不斷把頭撞在牆上、沈漠不語的,或是喋喋不休、不停談論錯綜複雜地鐵系統的天才,這兩種極端症狀的人數都有增加,許多原先還被認為是智商障礙或精神分裂、精神病的孩童。

加州學校自1991年起開始追蹤自閉症,雖然自閉症是終身性的疾病,但還是有許多孩童是溫和症狀,在自閉症邊緣上游移,一時之間難以鑑別也只有被歸入其中;還有亞斯伯格症(Asperger)的小孩雖沒有智力和溝通上的缺陷,但有自閉症的症狀,也自1994年起被計入其中,因此才造成20002010年間,自閉症學童的統計,從將近14,000人,驟升到7萬名,成長率飆漲數倍的離奇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