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1/2006

大學基金運作欠透明

全美各大學為籌措經費,每年皆盡其所能的利用各種場合向歷屆校友或社會成功人士募款,這也一向被列為大學績效的重要指標。但根據最近出爐的第一個大學基金投資調查報告顯示,這些慷慨的大學資助者通常被學校當局隱瞞他們捐款的去向。學校當局如何投資及運用這筆熱心人士的巨額捐款?目前正引起各界的質疑。

   在接受調查的216個大學裡,有高達66%的學校只限於大學決策高層及董事才知道這筆資金的流向。美國大學基金數一般都高達上億美元,連加拿大地區或美國一些次級大學至少也有7千1百萬以上的捐款。學校當局對運用此龐大獻金的政策,如不能交代清楚,關係到學校的信譽。目前已有不少校園的學生發起運動,要求參與捐款的運用權,以免被少數人獨霸。如麻賽諸塞州的Tufts大學,至少有五個學生團體集會討論應用高達10億5千萬美元的新點子,以達成社會公益。他們的提議包括支持再生能源,或避免投資於在蘇丹有商業利益的企業,以便對蘇丹境內集體屠殺事件增強壓力。加州大學洛杉磯校區的學生今年3月在校園內示威遊行,就成功的說服校董會撤出涉入蘇丹事件的大公司財團的投資。 

   高盛公司國際市場研究所2005年的一項調查顯示,大學的捐款人中,有75%期望基金會運用完全公開,而投資組合公開後,往往引發異議人士要求改變的要求。

但也有學校反制資金流向公開的作法,如波士頓大學,為避免引起對手間的競爭,置自己於不利的處境,對學校高達14億5千萬捐款的運用策略,傾向採取不公開的作法。對此,美國教育基金會顧問Sheldon Steinbach說:「大學基金管理部門未曾發生醜聞,顯示董事們已能克盡職責,謹慎進行投資。」雖然如此,他也預期,要求基金運作透明化乃是整個社會的趨勢。(吳迪珣摘要;5.30.2006/今日美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