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5/2006

美國網絡大學教育政策大鬆綁

網絡的發達催生了全新的教育模式。 不受教育資源所在地的限制,不必奔波於路, 甚至足不出戶就能接受高等學府的教育早已不是新聞,網絡課程已是大學大規模的實踐活動,逐食大餅的商業機構更如雨後春筍。這場高教變革中,因「半數法則」(50 Percent Rule)之規定,我們熟悉的面對面教學,仍是重要的一環。

80年代末期,網絡高教方興未艾,但無完備法規監管。尤其營利機構的課程良莠不齊,有的廣招人頭學生,以補助之名大肆向聯邦斂財;有的甚至只是「虛擬文憑製造廠」,只要肯付錢,不用上課、各種證照唾手可得。批評者嚴厲指責市場逐利之風絕不容包庇,不但玷污知識殿堂,褻瀆高教之神聖職責,更摧毀其未來之發展。國會經調查,的確指證歷歷,於1992年通過「半數法則」規範網絡教育。據此法,核發學位的網絡課程,若要符合聯邦之補助,其50%以上的註冊學生,有一半的課須到校區定時由教授指導教學。據2003年的調查顯示,就讀授予各種證照的高教學生總計約1千6百90萬,其中超過70萬是以牟利為主之網絡學校的學生。課程以市場推銷、會計、烹飪及木材工藝為主,其學生多有學業失敗之經歷,核發各種證照及副學士、學碩士甚至於博士等文憑。有2500所牟利之網絡大學准予核發聯邦學生財務補助。換句話說,這數千機構都遵循「半數法則」取得聯邦補助之資格,傳統大學所授予的網絡課程多屬輔助性質,註冊之學生數多遠不及正規生。因此基本而言,遠程網絡高教仍是傳統教育的補充與延伸,只是藉網路把教授的指導及監督與學生的自主學習做有效的結合。

自「半數法則」後,商業網教機構從未停止化解這綁手綁腳政策的政治遊說,自2000年以來,投入之經費超過18億。歷經十餘年的努力,國會終於有了同情者。今年初參院通過的「高等教育再授權」案,由於種種因素遲遲未能正式成法,致使共和黨有機可趁,增列終結「半數法則」的條款。也就是說,請領聯邦學生財務補助的網教機構,不再受囿於50%的限制。

別小看這短短的幾句鬆綁律令,這可是難以量計的大禮,等於把網絡高教延伸至無限的新境。傳統大學當然會擴展其網絡課程,但對營利機構簡直是商機無限。投資者莫不急切的利用各種管道圖謀大利,有的斥鉅資建構、有的收購現成的地區性小學院擴充、有的大肆設置純虛擬的課程。據專家估計,未來10年,純網絡課程的學生數將由現時總數的7%升到25%。

支持者對多年的努力成真深感欣慰。有30萬學生、全美最大的營利大學Phoenix校長就表示,網絡大學發展之速就是其效果的見證,尤其嘉惠偏遠地區、第一代移民、軍中服役及有工作在身的非傳統學生,政府本應盡全力為有志進修者掃除障礙,「半數法則」這樣的緊箍圈早就過時,焉能不除?

聯邦執政當局也表示支持,認為這是克服時空距離、打破階級、網羅非傳統學生的好方法。而且自1998年,國會選定數十所學院,特許其不受「半數法則」的制約,進行測試,去年教育部的結果報告顯示,六年來其中8所學校其學生成長了7倍,足證去除籓籬確實有助於吸引有志進修但又無法親身到校的人士。

反對者多為學術界人士。他們認為政府未經績效考核就鬆綁,過程草率,難脫圖利特殊團體之嫌。且教育部檢核部門的資料也證明高教弊案74%是營利網絡學校所為。代表千所以上的非營利組織「全美獨立高教學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Independen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表示,並不是反對遠程網教,但網絡教育的本質是教育, 不是網絡,政府在其教育品質無有效之監管就匆匆決定,以稅收補助那些自喻為大學,而無任何可見實質的虛擬網站,大開方便之門無異是助長更多的弊端,形同默許市場力量過度“入侵”高等教育,絕不能予以支持。持平之士認為,美國社會建立在自由市場經濟基礎之上,崇尚和鼓勵自由競爭。美國自有高教以來就在競爭環境中求生存謀發展,其教育系統鼓勵革新,以適應社會需求變化,並因勢做出靈活反應。著名的網絡營利機構Apollo , Career Education , Education Management 學生都有十萬以上、年收入高達幾十億。足見網教確實有其他教育形式不可比擬的優勢,該法案之提出,確是事實所驅,但政府更有責任在高教發展及遵循市場機制間取得平衡,確保網絡高教之品質,監督與績效考核必不可少。

推動本案最利的Boehner及McKeon眾議員,承認確實收受商業網絡大學的政治捐款,但堅稱不會將教育大計與金錢掛鉤,然而他們已組織委員會,支持營利機構的其他訴求,而且進展順利。不可否認,這樣的發展趨勢對商業網教有如虎添翼之效,其擴展之速漸有凌駕傳統大學網絡課程之勢。傳統大學這次吃虧了。(周立平摘要;03.11.2006/紐約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