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以外談減肥
如何控制體重已成美國的顯學,但注意力多集中於吃的食物。誠然,吃得太多,動得太少是發胖的關鍵。難道再無其他可能左右體重的因素?比如吃飯速度、餐具大小等是否影響卡路里的吸收?相繼發表的研究證據顯示,進食方式的確不容忽視。
去年11月,羅得島大學(University of Rhode Island) 的研究者,以30名婦女吃意大利麵的實驗,研究進食速度與飽足感的關係。第一階段,要求參與者快速進食,第二階段,鼓勵放緩進食,每口咀嚼15至20次後吞咽,兩階段都要求參與者有飽足感時停食。兩者分別用了約9及29分鐘吃飽。細嚼慢咽下,女士們聲稱,較易感覺飽。結果也顯示,食物攝取量平均少了67卡路里。專家表示,對快速進食者而言﹐身體發出飽足感信號前,他們實際已經吃得過飽了。而緩慢進食者在吞咽間可能喝更多水,從而能更快產生飽脹感。
67卡路里看似不多,但天天持之以恆,一年可減重7磅。
另外,也有很多研究證據表明﹐只要改變進食習慣及注意力就能影響食物的攝取量。康乃爾大學食品及品牌實驗室主任Brian Wansink在其新書「無意識進食」(Mindless Eating)中稱﹐家庭習慣、食品包裝、心不在焉、甚至食品在餐桌擺放的位置等外在因素,對進食的影響經常大過食慾本身。他並舉出許多例證,如看電影吃爆米花,手捧大杯者可能會比持小杯者多吃53%。與朋友聚餐往往比單獨用餐多吃35%。若7人以上聚會,每人食物的攝取量會比各自用餐增加一倍。食品多樣、豐富也會使人吃得過飽。一項試驗中﹐分別將7種及10種顏色的巧克力授予兩組受試者﹐結果10色糖果組,比僅有7種顏色可選的人平均多吃了43粒糖。不用說,下意識的借吃澆愁更是體重的直昇機。
另外有人做過試驗,讓受試者喝同樣的葡萄酒﹐但卻分別告知喝的是加州及北達科達州兩種品牌。自認喝加州葡萄酒的人多吃了11%的食物。可見對佐餐飲料的滿意也會增進食慾。進食中的清盤對食量也有影響,兩組人員參與吃雞翅試驗﹐前者進餐中,服務生清理、桌面不留餘骨,而另組之餐桌上則任雞骨留下。那些盤中有雞骨者平均少吃了28%。
如何跳出無意識進食的陷阱呢?他建議注意吃飯、吃零食、聚會、下飯館、在課桌邊、車內各種可能進食的習慣,然後做出些許可以容忍的改變。比如別把零食放在伸手可及之處,不在視線內,刺激食慾的可能性會少些;只在運動天吃炸薯條﹔不坐在電視機前或車內吃東西﹔餐盤一半由蔬菜或沙拉覆蓋等,都是和緩而能有效的減少不健康食品的攝取量。
他的研究也揭示,每人每天平均要作200個與食物相關的決定,但真正實行的不過其中一成。也可能許多明知對身體好的飲食及習慣在腦中瞬即而逝,根本沒有到決定的階段,減肥真是知易行難。(華爾街日報,01/16/2007,洛杉磯文化組周立平摘要)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