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1/2007

巴基斯坦高教,錢多反壞事?

巴基斯坦自1956年建國,一直把高等教育列為國家發展重點,過去4年,高教經費更增加了7倍以上。但成效呢?

2002年,總統穆沙拉夫 (Pervez Musharraf)命當時科技部長Rahman籌設委員會,授權改革高等教育。擴招博士生、增聘海外學者、全國設新大學、與海外機構合作推廣新的工程學院等計畫相繼實施,因直接向議會及總統負責,4年裡的確成事不少。資助赴英、中、法、德、韓及澳洲等國進修的工程博士,由20增至800以上。鼓勵私人、地方政府及國外機構大舉興學,使適齡學生,入大學的比率由2.9%提高到 3.8%。高出本地頂級薪資1/3及各種補助的厚祿,成功的吸引逾600位來自蘇聯、中東及東歐等的學者,擔任時限不同的教職。為補工程人才之不足,斥資40億美元與澳洲、法、德、義及瑞典等國合作,在全國設9所工程學院,5所法學院及數所醫學院的計畫也業已啟動。

成就似輝煌可觀,但Air大學的學生都很沮喪。主修電子通訊工程的Sidra Haque埋怨,系裡竟沒有博士教授,她的朋友也譏諷道:教授不學無術,不堪為師。他們直指政府主導的高教改革,躁進粗率,求量不究質,在已極弱的基礎上,製造了更多的塌陷。專家表示,如久經饑饉的人,猛一下灌進了過多食物,結果腸胃阻塞,嚴重幾致死。錢是重要,但無整體規劃、更欠績效考核,導致貪腐、學術剽竊、及私相授予等層出不窮的弊端,難怪學生及學界都怨聲載道。

首先,委員會沒有標準。成員多係政要、幾無學者,門外漢常因個人喜好行事。高酬聘海外學者就招強烈反對,專家表示,歐美學者因安全顧慮,裹足不來,政治敵對又不准聘印度學者,結果來者不是巴國出外幾年、學經歷有限的留學生,就是英語不精的波蘭、蘇俄、烏克蘭等國人士,多衝著錢來,往往不豫久留,力不逮又別有所圖,談什麼教學?世界銀行的專家也認為委員會似乎更重數量,其教育團隊由Benoit Millot 主持,已籌劃巴國高教改革的策略及範疇,將於6月成文。

經費虛擲,實質浪費。9.11後,北約及美、日等國都大量經援,希藉由教育的投資造就開明而親西方的社會,政府對外援的揮霍如肉包子打狗,Rahman極力辯駁,稱過去4,5年來,政府不但把凍結國防的支出、甚至每年經濟成長的8%都投資於教育。不論來源,如何有效使用一直是大問題。體制或是關鍵,委員會的權限在研究所,大學歸經費素不足的教育部管,倍受冷落使其深陷泥沼。專家表示這真是嚴重錯誤,大學之重要甚至高於研究所。研究所的院校10年內由25增至57所,空有其名,基礎設施及師資都捉襟見肘。沒有研討會、學術辯論、不鼓勵學生發問,予發表論文者金錢獎勵,製造了大量濫竽充數者,抄襲、剽竊更普遍,為國際學術專刊退回者多有所聞。 Rahman表示將管制績效不佳之院校,輕者扣減經費、重者關校。抄襲、剽竊者經發現必予嚴懲,但他又批評有人就是酸葡萄,沒本事發表論文專會叫罵。專家對種種措施很悲觀,表示杏壇惡質文化非政令所能逆轉。

廣招博士生遭人非議。委員會宣佈未來5年,年招1500名公費博士生,批評者責難:許多學生最基本的標準都達不到,大舉招生,指導教授在那?按規定,欲進博士班,必須通過似GRE之考試,但知悉內情者表示,根本是假的,不過是識字及數字的測試。有的大學知道學生的素質差通不過考試,不顧規定,赤裸裸的以金錢號召,凡招到學生註冊的教授,按人頭計,予以厚酬。招兵買馬所得常比正薪豐厚,教授競相為之。麻省理工的訪問學者Hoodbhoy教授憂慮,不幾年,成千這樣的「博士」將充斥校園,教授龐大如軍團、素質更低劣的學生。

實施軍管,雪上加霜。總統穆沙拉夫,1999年軍人執政,大肆整頓大學人事,高階軍官多出掌大學高級主管。外行干預,博士學位用為酬庸,甚至不允電子學教授使用電熱器,不准赴海外參加學術會議,稍有質疑即遭解職,校園內基本教義派日熾,異性談話受懲誡,教室男女分坐並帷幔隔離,取締非回教音樂演出…。種種現象使許多知名教授辭職抗議,教學素質更為低落。

這種大開倒車、品質赤字的現象能只怪罪金錢嗎?(高等教育紀事報,01/19/2007,洛杉磯文化組周立平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