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5/2008

美國教育界關注數位落差與公平的挑戰

 
 

今年7月份在美國德州聖安東尼奧舉辦了一場國家教育電腦會議(National Educational Computing Conference),其中的數位公平高峰會(Digital Equity Summit),與會者熱烈討論如何減少學習者之間的數位落差,如何確保學習者能有均等取得數位科技資源的機會,將是美國與世界其他各國的挑戰。

   與會者認為,無法接觸數位科技的學生將成為嚴重的弱勢,因為他們將會失去參與未來數位社會的機會。與會人也發表了近期關於美國與世界各國數位落差與不均等的最新研究。另外,其他國家對於消弭數位落差的努力也獲得與會者的讚賞,例如巴西政府提供特別財政補助,協助人民購買電腦,因而有3600萬巴西孩童得以使用電腦。另外Intel所開發的低價電腦也將使全球100萬的學生受惠。

   不過,德州大學學習科技中心主任Paul E. Resta則指出,數位公平的挑戰不只在於提供學生電腦與科技設備,還要教導學生如何使用。Resta列出了五項未來學生必備的數位能力:(1)基礎讀寫能力、(2)資訊與溝通科技的使用能力、(3)母語媒介的資訊取得能力、(4)創新、分享與交換數位內容的能力、(5)擁有資訊科技教師的能力。

   因此,消弭數位落差不僅是提供電腦與網路,還必須要提供學生學習數位科技的機會。事實上,數位落差所帶來的知識落差,對於學生的影響更巨大。因為近年來在許多機構的努力下,網路所能夠提供的教育知識內容越來越豐富,例如麻省理工學院的開放課程(Open Course Ware Project),以及Google的數位圖書館等。其次,數位知識內容大部分都是以英文作為媒介,有大約80%的網路知識的媒介語言是英文,但是全球人口僅有10%了解英文。也因此,缺乏數位科技、語言能力的人,將無法獲取網路上越加廣博的知識內容。

   與會者也談到,即使有越來越多的學生可以使用電腦、軟體與網路,但是還有許多可以努力的部分,以幫助消弭數位落差。例如全球有1000家公司將他們所淘汰的7000萬部個人電腦作為回收再利用,以消弭數位不公平。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則提出計畫,目標在2015年讓全球一半的人口可以有機會使用現代的數位科技。

   與會人也發表,關於全球數位弱勢人口的特徵研究,發現大多居住在鄉村、教育程度較低、多數為非技術性勞工。此外,數位落差並不是發展中國家的獨有現象,許多工業國家也必須面對階級差異所產生的數位落差。

根據OECD的最新報告,美國的寬頻網路普及程度在所有工業國家當中排名15,此外,美國對於寬頻網路的普及化似乎也未見相關的因應政策,這是美國未來在消弭數位落差的過程中,所必須面對的挑戰。

資料來源:eSchool News

資料日期:200877

資料提供:駐洛杉磯文化組楊正誠摘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