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如何協助3-18歲孩童處理風災後的情緒管理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
資料來源:2009年8月21日,本文由任教於加州州立大學富勒頓校區兒童及青少年研究系之我國學人嚴淑珍副教授(Dr. Jenny Yen)專為協助莫拉克颱風災後孩童情緒管理所撰專文
莫拉克颱風之後,台灣滿目瘡痍,當第一階段的援助著重於拯救生命、物資救助、重整家園、社區建設等時,第二階段應考慮心靈慰藉、情緒管理等方面的心理需要,孩童經歷和大人同樣的恐慌、畏懼,在台灣的傳統文化,大人較少照顧到孩童情緒上的需要,相反的,他們會忽略孩童的情緒或是鎮壓孩童的正常情緒反應。
許多青少年行為問題或偏差即是肇始於幼兒時期情緒問題未得到妥善的誘導及情緒抒發。風災過後許多孩童經歷家破人亡、人間慘劇、無校可讀,心中的恐慌無法形容。幸運的中北部孩童看到24小時電視媒體上播放的慘像,小小心靈被害怕、恐懼包圍,若無正確及時的輔導,他們也會有罪惡感,因為他們仍有家可住,有校可讀。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教師、模範,孩子模仿父母的情緒、行為,我們希望以下的建議可以供父母參考,藉由這些策略,可以撫平一些孩童心中的害怕、恐懼。
龐大自然災害後,孩童通常有一些如下的反應:恐慌不解,懷疑自己、焦慮、侵略性行為、頭痛、不想上學和朋友來往,和無助的感覺。孩童需要聽到害怕、恐慌、無助是正常的感覺,當父母很簡單的告訴孩童他們的情緒反應是正常的,這會幫助他們克服風災後的恐懼—僅僅知道自己是正常的和很多人和他們是一樣的。
父母可考慮以下的建議:
3-5歲學齡前孩童
Ø 維持固定的家庭作息,所以孩童會有安全感,覺得回到風災前的生活。
Ø 多安慰孩子以及和孩子講心中感覺。不斷重複的告訴孩子你會盡全力保護他們。
Ø 避免不必要的分開,盡量減少商業旅行、開會等。
Ø 可以讓孩子和你一起睡。
Ø 鼓勵孩子表達他們的情緒,經由遊戲、繪畫、手偶劇,和講故事。
Ø 減少孩子接觸媒體的機會,電視、電腦等。
Ø 和孩子共同擬定一個安全計畫,所以孩子不會恐慌。
6-11歲學齡孩童
Ø 多關心和注意這階段的孩子心理感受和行為表現。
Ø 當孩子不乖時,設定溫和但明確的標準。
Ø 傾聽孩子的故事、恐懼(不厭其煩的)。
Ø 鼓勵孩子表達他們的感覺,經由會話或遊戲,或別種形式。
Ø 讓孩子幫忙做災害重建工作。
Ø 讓孩子練習危機處理,所以孩子知道如何處理緊急事件。
Ø 讓孩子知道社會是很溫暖的,很多人在幫忙災害重建,著重在正面的幫助。
12-18歲青少年
Ø 多關心和注意孩子的需要。
Ø 傾聽孩子的感覺,但不強迫他們講心中的感受。
Ø 鼓勵孩子和朋友討論他們對風災的感覺。
Ø 孩子加入幫忙災後重建工作。
Ø 鼓勵孩子回到正常的社交工作。
Ø 讓孩子練習危機處理,協助危機計畫。
當父母是很辛苦的。您需要知道您無法完全治療你的孩子對風災的恐懼,您應該著重在幫助你的孩子了解和處理他的情緒。心理/創傷治療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慢慢來!有的孩子可能會需要專業幫忙,你可能無法完全協助他們,不要沮喪!在適當的時候,您應該要求協助,並非一味的埋怨自己。對自己好一點,之後您才有體力照顧您的孩子!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陪孩子很快的走出風災的陰影而回到一個正常的生活。
本文摘錄自:Tips for Talking to Children in Trauma. Interventions at Home for
Preschoolers to Adolescents.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