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2012

美國教育品質與教育經費多寡和運用互有關聯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吳迪珣摘譯

資料來源:201216,華盛頓郵報

連結網址:http://www.washingtonpost.com/blogs/2012/01/05/report-does-money-matter-in-education/

 

教育界最常爭論也最關心的話題,教育經費多寡是否會影響教育品質?一般來說,聘請高素質的教師、充實教學資源和興建校舍等,都需要錢才能作業,國家能提供多少經費資源在教育上,就能獲得相當的教育品質,似乎是定律,但近來更多從事教育改革者提出尖銳的質疑,美國教育經費年年戲劇化的攀升,何以在國際評量上卻始終落後於其他國家?花大錢真的能辦事嗎?這也成為有關單位大砍教育預算振振有辭的理由之一。

根據位於華盛頓的非營利教育組織 (Albert Shanker Institute) 發表的報告,研究主持人、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教育研究所教授貝克(Bruce Baker)表示,的確沒有確鑿的證據證明只要花錢就可以改良學校品質,因為沒有單一的因素可以改善教育,而且花多少錢也不是重點,重要的是:如何有效的運用教育經費才是關鍵;但是相對地,那些贊成花錢無用說者,不認為刪減教育預算會損害學童的教育權益,也一樣找不出證據來支持這個論點。

根據研究,教育經費多寡與差異,是形成長期和短期教育評量成果好壞的原因;另外,學校專案計畫及資源運用,如小班教學、教師薪資及教學教材等執行與否,也會影響教育評量成果;相對的,充足及永續的州政府教育財務改革,包括重新分配得更公平些,或提升教育基金規模、增加經費支援等等,學童學習效益也會增進不少,這些的答案都是肯定。

貝克追溯到1986年史丹福大學的漢努薛克(Eric Hanushek)教授一個研究的結果指出:「學生學習表現與學校經費支出,兩者之間並沒有強烈明顯、系統性的關係。」這個結論被當今一些反對增加教育預算的學者片面引述,解讀為花錢無用說,再加上近年來標準評量成績(standarized test scores)又停滯不前,更成為箭靶。不過就整體而論,根據「國家教育發展評量」(National Assessment of Educational Progress)的學生學習成就資料數據(也算是一份美國教育成績單)顯示,以族裔分組,非裔學童學術評量成績與學校花費成正比成長,這也表示在縮短族裔學習差距的努力上,教育經費多寡及運用已發揮舉足輕重的效應。光就這點而論,花錢無用說者的立場,已站不住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