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7/2006

公立高中縮小規模未必有利

在比爾蓋茲及其他公私立基金支持下,美國紐約、芝加哥、休士頓等大城市及其他城市正嘗試以小型高中取代大型高中,以便提供較小較有利人際接觸的學習環境給學生。但是學校的規模是否縮小就會變好?5月22日在華盛頓由布魯金斯基金會贊助的全國性研討會,曾專就此主題作廣泛的討論,最後由密西根州立大學代表做出結論,小型高中未必比一般的高中會更為有利。會中的資深研究者Barbara Schneider密西根州立大學教授表示,缺乏嚴謹的評估和切實追蹤的成效,就貿然投下資本將公立高中小型化,是非常不智之舉。

660個學校為樣本的研究顯示,通常小型學校都是在鄉村或市郊,學生以白人族群為主,而大型的學校都是在都市和部份的市郊,少數族裔和貧窮家庭的小孩比率較一般平均數為高。研究者利用1970年代哈佛大學統計學家Donald Rubin創導的方法論技術,以98個不同的特性(包括學何種課程,參加何種課外活動以及傳統的社會經濟特性如種族、家庭收入等級等,都列入考慮)來核對學生,以求各校立足點較為平等。結果發現在學業成就上,以小型高中的學生表現優異,換句話說,也就是郊區或鄉村的白人族裔為優,與學校規模是否為大小型無關,還是以學校品質高低為主要因素。

大城市的高中縮小規模,並不能顯出任何實質效益。蓋茲基金會的發言人Marie Groark 也表示,新成立的小型高中效果雖然不錯,但已存在的大型高中也可以在未來逐步的改進中,與小型高中看齊。一向支持高中小型化的Barbara Schneider 也贊同不適宜貿然縮小高中規模,因為可能會妨害到許多少數族裔學生以體育成績表現出色留在學校以及將來領獎學金升大學的機會,不希望因此而斷送他們的前途。

除此之外,該研討會就聯邦提供的各項統計數據研究,還意外發現一些有趣的結論,就是學校規模大小對幼稚園和一年級的學生似乎沒有太大的影響。但班級人數大小則不然,17-25個學生的班級與少於17個學生的班級,學生表現一樣,但如超過25個學生的班級,對學生的數學與語文能力就有負面影響。由於多數學生在一年級以前已經習慣17-25人的中等班級,全國各地努力將班級人數降低。另外,還有少於800個學生的高中家長參與家長會的熱誠多於大型高中的家長,對小孩同學的父母,互相之間也比較熟絡。(張水金、吳迪珣摘要;資料來源:June7.2006教育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