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生「薪」痛就業
25歲的漢斯是加大Santa Crutz 分校的畢業生,他在舊金山全美有名的連鎖書店Borders工作,月入美元$1300,但經理已表示,公司將進一步減少員工工時,薪水也將隨之下調。38歲的湯尼在一家藝校擔任網絡設計的工作,最近獲得了一年$5000的加薪,年入$55,000看來相當不錯,但這是三年來的頭一次,相當於每年稍多於3%的調幅。36歲的路易一路往上爬,終於有了年薪$77,000的工作,可五年來他只加薪了5%。他們都沉痛的表示,百物上漲,這點加薪遠不及物價上漲速度,實際是薪酬下降,如此的低薪,養家扶老育幼、生存真是捉襟見肘。更使他們不解的是,主流輿論一再告誡年輕人要「充實人力資本」、要懂得「自我投資」,才會有前途。他們都努力的獲得了高學歷,但月月入不敷出、繃緊著神經過日子,這就是美好的未來?他們更疑惑,政府數據顯示失業率僅4.6%低、公司營利屢破新高、國家生產總值2006年第一季度就有5.6%的成長、經濟一片榮景,為什麼薪水不漲、「薪」情到底有沒有回暖的時候?
他們是少數的特例嗎?根據白宮經濟學者給總統的報告分析,有大學四年學位者工作所得,與物價指數相比,2004年之薪資比2000年下降了5.2%,平均年薪由$54,396跌到$51,568。據國家教育統計中心表示,受影響的有三千萬之眾,而且是20至59歲的主力就業市場人口。各國大學畢業生薪水一降再降早已不是新聞,看來大學生就業成為低薪一族,已是一個舉世的現象。
原因是眾說紛紜。但經濟「全球化」是不能否認的。企業界以營利為主,製造業等藍領工作遷移海外、就人力充沛、薪資極低的區域早已是擋不住的大潮,現在白領如電子、軟體設計等工作範疇也大量搬往海外,首受其害的就是大學畢業生。另外,資方將職工視為產品,不尊重其為人的價值,想盡方式量壓低人力成本,於是有福利、有休假的員工,被論時計價的散工人員大量取代,波士頓東北大學勞工經濟教授Paul Harrington表示,過去五年來新增的650萬工作,有一半屬於毫無福利、做一天賺一天的性質。他同時指出,過去歷史上五次的經濟復甦,享福利、有保險的受薪階級之成長平均比率11.5%,而最近的一次僅2.5%。他直言無諱,這是大學畢業生就業的致命傷。因為這種趨勢,工作難找,有的人不得不屈就根本不需大學學歷的搬運、零售、戲院帶位等的工作,據統計這般降格以求的大學生約有15%。
布希政府的官員表示,找不到適合工作的大學生只有一個原因:缺乏市場須要的技術。再者,越來越多的人進大學,大學畢業生急速膨脹,供需一協調薪水當然下降,不應主觀的對薪水的期望過高,而好的工作競爭更激烈也是情理之中。政府發表這種無關痛癢的託辭,著實惹人厭,很多人表示布希聲望這麼低根本是咎由自取。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大學畢業生都這麼困難。像企管、市場行銷、會計等的表現還是很亮麗的,會計的主修者起薪就比去年又增加了5.5%。但總體來說,大學畢業生要找一份稱心如意的工作越來越難。名經濟學者、哈佛大學系教授Richard Freenam表示,隨著中國、印度的快速掘起,情勢只有越來越嚴峻,光中國今年的大學畢業生就增加了22%,總數達413萬,而根據其政府估計只有166萬能找到工作,供遠大於求,零薪資就業已敲悄然興起。現今勞力市場已全球化,他相信,大學畢業生的薪資會面臨停滯、甚至下跌的長期嚴冬。
有的經濟學家表示,低薪就業,可能導致遲婚、晚育甚至不婚、不育等社會現象,長期影響經濟大矣,但這是必付的代價。
雖然,大學畢業生的薪酬期望與實際收入的確呈下降的趨勢,但不可否認一紙大學文憑仍是體面工作的敲門磚。所以人們還是願意傾其所有上大學,僅管形勢大不如前,但畢竟比起高中生一、兩萬的年薪就打住了,還是利多的。(周立平摘要;07.24.06/洛杉磯時報)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