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2008

英名校教育是否公平引發強烈爭論

英國創新、大學和技能事務大臣 (Secretary of State for Innovation, Universities and Skills) John Denham到任不久就公開指責,某些著名高等學府忽視工薪家庭之子弟,更鐘意由「小眾階層」中錄取學生。他並呼籲知名學府應敞懷容納各種不同社會背景的學生。這樣公開的批評,不但各界高度關注,一場「教育公平」的爭議也激烈展開,報章、媒體成了戰場。

名牌學府的錄取名額是否已為一小撮富家子弟壟斷?一流大學是否更看重學生的家庭背景?到底什麼樣家庭的孩子進了牛津、劍橋?近幾個月來,這樣充滿疑慮的話題一直是英國媒體的焦點,也招致英倫高等教育界激烈的反應。

據英一家專門協助貧困學生接受教育之機構的調查顯示,過去5年,居倫敦市中心的西敏寺學校和聖保羅女校,有近半的畢業生都考入了牛津和劍橋。這兩所頂級大學有1/3的學生來自100所精英私校。調查資料明顯表示,牛津、劍橋在內的著名學府在招生過程中偏好私校的富家子弟,冷落普通家庭出身的優秀學生。政府部門和研究機構對私校學生壟斷名校的現象極不滿,認為公立學校有很多優秀學生,他們應當得到公平的機會、在更好的學習環境中成長。

英國政府言出必行。不但千方百計的鼓勵普通家庭的子弟進入知名學府,還制定了相關政策,要求一流大學盡可能多招收公立學校的學生。政府設立了「公平入學辦公室」(Office of Fair Access),要求大學撥出一定經費,用於與公校學生進行溝通。若某一大學未盡鼓勵工薪子弟入學之責,該室有權決定該校將不可向學生收取每年最高3000英鎊的學費。另外還推出一項新的教育計劃,鼓勵更多的大學支持政府協辦的「城市學校」(city academies),以進一步完善中學教育。許多「城市學校」之前身就是一些績效欠佳的中學。

按此計劃,大學教授將協助制定這些中學的課程,並為表現出色的優秀學生提供特別輔導。政府的意圖很清楚,就是要讓更多的普通和貧困之家子女進入大學和一流學府,藉以改變他們個人和家庭的命運。

政府和研究機構的批評,教育界並不完全認同,頂級大學尤其不滿。代表英國20家重點研究大學的Russell Group),其主席倫敦大學Malcolm Grant 教授反駁政府的政策。他堅持,優秀的大學只看重能力,錄取最佳的學生,不會考慮學生的背景。他更警告,不可以數字性目標強迫大學錄取不合格的學生。報界也有聲援者,《獨立報》的評論員就表示,牛津和劍橋要的是「思考能力」,而不是來自那個階層。

大學對於「城市學校」之計畫反應冷淡。目前只有利物浦(Liverpool)、倫敦城市大學(London City University)等有此意願。

有人認為,英政府如此關注貧困生入學問題,與其說顧慮教育之公平,不如說是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及穩定。因為這一現象所反映的問題不僅僅局限於教育公平或社會公正。「頂級大學不該為少數生壟斷」之呼籲實際上是在促進社會階層間的移動,從而避免社會階層間的衝突和矛盾。牛津大學的發言人也說,由於政府希望更多家境不佳的學生上大學,某些人會認為政府其實在進行「社會改造工程」。(英獨立報,12/12/2007,洛杉磯文化組周立平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