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2/2008

研究顯示 天性可改

 

「兒童成長」(Child Development )雜誌日前公布北卡羅來納與賓夕法尼亞州4所大學研究報告,證實基因與後天環境對孩子的性格形成同樣重要,父母對嬰幼兒的陪伴(Early Parenting)會影響孩子「弱勢」基因的重組,改變孩子「天生」的個性。

該組研究人員調查142名在3612個月時離開父母的嬰幼兒,並記錄下他們面對危險、壓力時心跳節奏的變化,因為人們在感到壓力時,會自然生成一種「迷走神經衝動」(Vagal Tone),表現為心跳加速,讓人更主動面對挑戰,但如果在平時正常狀態下,不會產生這種「迷走神經衝動」。

研究人員也搜集嬰兒的DNA數據,尤其是引起生氣或帶侵略性的「危險性」基因組。同時,也用錄影帶記錄孩子在6個月大時與母親一起玩耍10分鐘的畫面,以判斷母親是否屬敏感個性。

研究結果顯示,孩子36個月大的時候,帶有「危險性」基因組的孩子在面對壓力或危險時並沒有「迷走神經衝動」值升高,反而是「非危險性」基因組的孩子對環境的變化有積極的反應,而母親的敏感個性與否並不影響孩子的個性變化。

但是當孩子長到12個月大時,帶「危險性」基因組而且母親個性敏感的孩子的「迷走神經衝動」值增高,而帶「危險性」基因組但母親個性不敏感的孩子的「迷走神經衝動」值較低。所以,父母的行為及對環境變化所作出的反應會在孩子身上造成影響。

父母對孩子性格的影響和心理品質的培養造成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嬰幼兒時期最為重要,不要誤以為嬰幼兒沒有記憶而不願多花時間陪伴孩子。

 

資料來源:世界日報

資料日期:2008918

資料提供:駐洛杉磯文化組藍先茜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