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1/2009

社交與品格發展計畫 防學生誤入歧途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藍先茜摘要

參考資料來源:2009622NIDA新聞稿;74星島日報

 

也許是因受到電視節目或網路傳播影響,許多學齡兒童都十分早熟,對毒品、暴力與性等充滿不正確的認知及幻想。但老師與家長應不應該和學生聊這些傳統上被視為「禁忌」的話題?教育工作者認為,家長或老師不正視這些問題,小孩也會自己摸索,與其讓他們「盲目尋找」,不如攤開來討論,這樣才能及時糾正小孩錯誤或不正確的思想,避免因好奇心而走上歧途。

根據星島日報報導,這個觀念與美國濫用毒品研究院 (National Institute on Drug Abuse, NIDA) 的一項研究結果不謀而合。這項將發表於8月號「美國公共衛生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的報告顯示,如果小學五年級學生在校內參與一至四年的綜合性預防計畫,他們涉及濫用毒品、暴力行為、性行為的比例,會比沒有參與相同計畫的學生低一半。

研究人員對夏威夷的20所高危險群(成績在標準以下、55%以上接受政府補助或免費午餐)的公立小學展開名為「正面行動」課程(Positive Action,簡稱PA)PA是一種針對幼稚園到高中的全校性社交與情緒發展訓練,主要為強化行為及提高學習成果,內容包括每天1520分鐘的互動溝通、回饋等,主題包括有負責任的自我管理、與他人相處之道、自我提升(self-improvement)等。

當這些學生升上五年級時,研究人員開始進行問卷調查。有976名參與PA課程學校年齡介於10-11歲學生與對照組(未接受PA課程)學生就使用毒品(包括菸酒與非法禁藥)、涉及暴力行為(如帶刀或恐嚇他人)、自願性行為等問題作答。結果顯示,涉足上述行為的學生並不多,有參與「正面行動」計畫的學生涉及的比率,又比對照組的學生少一半;其中又以接受PA課程3年以上涉足的比例最低。

研究主持人、俄勒岡州大的傅雷(Brian Flay)説,這顯示推動全校綜合性的社交與品格發展計畫,可以有效降低小學生變成「問題學生」的機率。他還説,希望繼續追蹤這些小孩的成長過程,以了解他們是否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出軌」,或保持著良好的品性。

「正面行動」是一項師生互動活動,也需要家長的參與,讓彼此間有機會交換意見,並提出建設性的批評 (constructive criticism)。研究報告全文及相關研究數據已刊登在 Positive Action官網上,可供有興趣人員進一步了解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