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9/2010

學校沒教的幾件事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藍先茜摘要

參考資料來源:201028,電子校園報

 

今年一月中旬在佛羅里達奧蘭多舉辦的科技教育會議的一場午餐演說中,雖然會議的主題是數位時代中如何平衡安全和學習,不過,主講人科技教育專家諾任勃(Alan November)與與會者討論了所謂網路世代(Net Generation)應具備的能力。

諾任勃認為,對其他國家關注的全球視野、了解谷歌的網頁搜索結果是如何排列的、網上發布信息的持久性等等,這些課題是每個學校應該教會學生在今天的學校學習到的,但諾任勃說,卻不是每一所中學或高中都會教的幾件事。

諾任勃提到的重要課題包括:

1. 全球關懷(Global Empathy

諾任勃說,他曾請教一位全球投資銀行高層主管:什麼是今天的學生最重要要學習的技能,才能在新全球經濟體系中成功?這位主管說,是能夠理解和尊重不同的觀點的「全球關懷」能力。

今天大部分的公司與世界各地客戶有業務往來,在多個國家都有分公司。當學生進入勞動力市場時或在職場的某個階段,他們有很大的機會為另一個國家的人工作或與有自己的文化和自己獨特觀點的外國人做生意。

這名主管說,要找到聰明人並不難,但難的是找到夠關懷、並意識到不同國籍人需求的人。

幸運的是,諾任勃曾表示,現今的科技,讓今天的學生有機會學習到全球關懷。學生們可以在網路上尋找到其他國家當前的社會和政治情況的資料,他們可以與他們的同齡外國學生交流,或透過視訊會議或電子郵件第一手的了解他們對問題的觀點。

2. 網上的社會和道德責任

網上霸凌(cyber bullying)和色情簡訊(sexting)近年來頻頻成為頭條新聞,往往造成悲劇性後果。最近的一個例子就上個月發生在麻州西部,15歲的高一生在網上被騷擾後自殺。

有些州通過法律來解決網上霸凌問題,聯邦也提出要求學校必須教導網路安全教育才能接受補助的政策,諾任勃重申這些經驗教訓的重要性,呼籲學校切莫忽視教導網路責任。如果只在課堂上阻止使用像臉書(Facebook)等的社交工具,而不教會學生什麼是社會和道德上負責的網路行為,學校等於是放棄主要責任。

3. 在網上發布信息持的久性

諾任勃表示,學生往往不注意他們網上發布的訊息,因為他們總是錯誤地認為,一旦刪除資料,網上再也找不到。但是,這是完全不正確的。諾任勃以他的網站了一個網頁作為示範,諾任勃向參加者說明,這個網頁不再列出幾年前的一篇文章。他隨後上到一個非營利性的互聯網檔案館(Internet Archive),鍵入過期的網址,赫然出現失踪的網頁,因為這個檔案館專門保存刪除的檔案,可供任何人查閱。

諾任勃表示:「每當我展示給學生看時,總是聽此起彼落的屏息聲」,他說「學生們不知道網站是每隔幾天就存檔的。」諾任勃告誡現場的教育工作者,「如果不把這項工具展示給學生看,你遺漏了重要一堂課,這一堂課可以拯救學生們,以免他們毀掉自己的生活。」

4. 對網上找到的訊息持批判性態度

有多少學生明白谷歌的搜索結果如何分類和排序?許多學生認定出現在搜索結果頂部的網路鏈接是最好、最可靠的信息來源,但是這不一定是正確的。

谷歌的網站搜索結果是否出現最前面在或接近前面位置有兩個主要標準,諾任勃說,(1)搜索字詞是否出現的在網站的網址(URL),和(2)有多少個其他網站與其鏈接。

「換句話說,這只不過是一個受歡迎程度的比賽」他說。這可能導致一個可靠消息來源出現在搜尋結果的頂部,但也可能不是。

今天的學生,往往輕易就接受出現在搜索結果的頭幾個網站的有效性,諾任勃表示,學生們對這些來源完全沒有批判性思維。如果在資訊時代教書,他說,教會學生如何尋找、判斷、及對網上訊息持批判性態度,不就應該是最重要的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