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4/2010

現金獎勵學習實驗結果出爐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藍先茜摘要

資料來源:201048日,時代雜誌

 

由哈佛經濟學家傅萊爾(Roland Fryer Jr.)提出的大膽嚐試,在全美四個城市,總計143個學校,用現金獎勵學生的實驗結果已經出爐。

傅萊爾的實驗計畫結果公布在8日出版的時代雜誌(Time)中,該項計畫總共使用了630萬主要來自私人募款的現金獎勵學生,還聘請了17位研究人員幫助他分析實驗結果,在芝加哥、達拉斯、華盛頓及紐約四個城市,總共有18000名學生參與,每個城市有不同的獎勵模式,有的鼓勵學業成績進步,有的獎勵不與人打架,有些城市一點效用也沒有、有的則是出現意想不到的成果,成績進步許多,效果好到簡直就像每年多3個月的學習時間,最後的結果則是意外與驚奇地發現:小孩就像許多大人一樣,不見得按照我們期待的方式反應。

傅萊爾的原始用意,是希望找出可以讓美國白人與少數族裔小孩,在2025年時縮小學習落差的科學方法。他出生在德州貧窮家庭,與單親父親同住,16歲時從監牢中保出父親,自食其力在快餐店打工,偷過收銀機的錢,也賣過大麻,但因為打籃球得到大學獎學金,一次微績分考試只得45分,突然想通不願平庸過日,從此發奮努力,在2年半內拿到學士學位,後來在賓州州大研究利用經濟工具解決貧富不均問題,取得博士學位後,在26歲時成為哈佛教授。

傅萊爾最初對這個實驗感興趣,是因為偶然聽到紐約一所學校想到獎勵小孩方式來改善教育,相較於其他以教師或課程改革的作法,這個主意把小孩當成具有有趣行為舉止的人類。

許多人反對或不看好傅萊爾的主意,包括專門研究動機(motivation)的心理學家,甚至傅萊爾也收到過死亡威脅。基本上傅萊爾同意,孩童應該基於喜愛學習而學習,不過事實上,並不是如此。青少年對待數學作業的角度與兒童的眼光不同,大人也是為了經濟因素才工作,雖然期望學習的出發點是基於單純的喜愛,但是這不是實況。

雖然實驗結果好壞各有,還是有許多觀察,值得我們注意:

1.          達拉斯的實驗中,二年級的學生每讀一本書,並完全一項電腦測驗,可以得到2塊現金,簡單明瞭,結果大幅提升他們年終時所作標準測驗中閱讀的分數,而且學生甚至在獎勵停止後的第二年的表現也十分良好。

2.          相對的,在紐約的實驗中,四年級的學生每通過一項考試可以有25元美金、七年級有50元美金,直接存入他們銀行帳戶,學生們很興奮可以拿到錢,也想拿到更多,但卻不知如何辦得到。當研究人員詢問他們有何方法時,學生們只有提到考試技巧的加強,例如更仔細地讀題,確沒有人想到課後留下請教老師等實質性學習的方法。

3.          芝加哥的實驗是獎勵出席率及成績,不過最終的標準測驗成績,卻未見提升。與紐約的模式相近,成績提升是不是學生可以永遠掌握的,因此雖然出席率大幅增加了,但最後的標準測驗成績沒有增加。

4.          華盛頓是以6,7,8年級中學生為對象,學生如果有規定的,如提升上課率或行為表現良好(這兩項都是學生可以控制的部份)等情形,每二個禮拜最高可獲得100美元的獎助,確實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導致在標準測驗時獲得較好的成績。

5.          傅萊爾表示,獎勵學生作他們作得到的事,如達拉斯的獎勵閱讀,可以有良好的成效,但是獎助提高成績,如紐約的實驗,雖然學生們有動機,但卻不知如何作到,效果不如獎勵學生閱讀有實質成果,因為無法帶動增加學習,自然成績無法改善。同樣的,獎勵學生自我控制及行為表現,如華盛頓模式,也可以達到提升學習的效果,成效比直接獎勵成績明願。不過,傅萊爾也同意,光獎勵不足以解決教育的問題,還有許多有關獎勵的好研究得我們繼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