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8/2010

麥肯錫發表「世界進步最多學校系統之特徵」研究報告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楊正誠摘譯

資料來源:20101124McKinsey & Company Website and California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Website

 

加州教育廳的公共教學部門主管Jack O'Connell日前宣布加州長堤學區(Long Beach Unified School District)獲麥肯錫公司(McKinsey & Company)選為世界前20名進步最多的學校系統。O'Connell認為長堤學區一直以來均致力於教育改革,透過數據分析以協助學生學業成就的進步,支持優良教師並協助教師專業發展,難得的是也能夠減少學生之間的學習成就落差。

麥肯錫公司是一間全球管理諮詢公司,在2008年麥肯錫曾與加州教育廳合作,發表研究報告「建立全面性的加州教育資料系統的架構」(Framework for a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Data System in California)。另外,麥肯錫在2007年也曾發表「世界表現最佳的學校系統如何運作?」(How the world's best performing school systems come out on top?)報告,分析高表現學校系統的共同特質。最近,麥肯錫則在其官網發佈新研究報告,「世界進步最多的學校系統,要如何持續進步?」(How the world's most improved school systems keep getting better?),麥肯錫在該報告中,分析20個世界各地的學校系統,這些系統都是長期持續進步,檢視這些學校系統是如何獲得顯著且可持續的學生學習成果的進步,為此研究報告的主要目的。

該報告一共訪談超過200位的學校系統重要人士,並分析超過600種的教育改革方針,發現能夠有效幫助學校系統持續進步的重要共同因素。這些學校系統包含亞美尼亞、美國Aspire特許學校系統、美國波士頓、智利、英格蘭、迦那、香港、約旦、拉脫維亞、立陶宛、加州長堤、印度、巴西、加拿大昂特列、波蘭、德國、新加坡、斯洛伐尼亞、南韓、南非。

研究報告的主要發現有八點:

1學校改革無論從何時開始,都可以獲致進步成果,該報告選取的20個系統,在過去10年均呈現持續進步的趨勢。即使是改革初期呈現較低成就的教育系統,例如印度的Madhya Pradesh與南非的Western Cape學區,也能在24年內獲得顯著的語言和數字能力的進步,並能縮小不同社經背景學生之間的學習成就落差。因此,學校系統的進步可從任何學生程度開始,並且不分地理、文化、與收入的差異。

2)學校教育改革太少討論「過程」(process),教育系統的進步來自於學生教室學習經驗的提升,學校系統有三種改革策略,其一是建立新學校類型、改變學制、系統責任的去中心化,以改變教育結構。其二是增加教育經費或人力以改變資源分配。其三是修改課程、教師教學方式、校長領導方式,以改變學習過程。但大多數的公共辯論,集中在教育結構與資源分配的改變,麥肯錫發現進步最多的學區,都是改變學生的學習過程,特別是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

3)每一學校系統的進步過程,都與特殊的教育改革介入相關,並且不同系統的採取方法有其共通性,相似的進步階段,則也有類似的改革策略,例如從尚可(fair)進步到良好(good)的教育系統,這些系統均建立教育資料庫,並建立良好的組織、財政、教學基礎。但假若教育系統要由好(good)進步到很好(great),則多數系統致力於建立教學專業,如同醫學和法律一般,清楚定義對教師的要求、實踐、與職業發展。此一發現顯示,不同的教育系統的發展階段,所需採取的教育改革策略不同,教育系統的改革需向一致發展階段的模範學習。

4)教育系統的脈絡可能無法決定教育改革應該做什麼,但是可以決定教育改革應如何進行。雖然不同的教育進步階段有一致性的改革策略,但是各個教育系統如何實行這些改革策略,改革的順序、時間點等,則需要參考各教育系統的脈絡。根據研究報告中對各學區教育領導者的訪談顯示,最重要的教育改革執行決定是,究竟要「強制性」或「說服性」的執行改革政策。例如雖然研究中多數的教育系統運用計量分析找出問題,但只有美國、英國、加拿大等實際列出量化目標,並公告各學區的數據表現。亞洲和東歐系統則選擇不公開各校表現,而是將各校的表現資料隱私的與各校對話,提出改善策略。

5)有六項教育改革策略在研究中所有學校系統均獲得採用,分別是:建立教師的教學技能與校長的管理技能、建立學生學習的評估機制、改善教育資料系統、增進政策文件與教育法規的介紹、重建課程標準、確保教師與校長的適當獎勵機制。

6)教育系統的持續進步也來自平衡學校自主與一致化教學表現,對於起初表現不佳的學區,齊一化學校與教師的教學表現是重要進步策略。但對起初表現良好的學區,增加學校自主與彈性,則是重要進步策略。要平衡學校自主與教學表現的一致性,可以透過建立教師自我負責與專業化的機制,使教師對自我表現和同儕表現都有責任心,是可能策略。例如,部分教育系統建立教師分級制,高技能教師可以協助新手教師成長,其次也可建立教師之間的合作教學機制。

7)教育系統領導者可以藉情勢的改變來激起改革動力,因為根據研究報告對所有教育系統的分析,發現教育系統所面對的特別情勢可激起改革動力,例如:社會經濟發展危機、教育系統表現評估報告的發表、領導者的更替。其中,最常見而有效的教育改革激發環境,便是新政治與教育領導者上台的時候,但也需政治與教育領導者願意具體改變教育政策與行動,才能激發進一步的作為。

8)教育領導者的一致性與連續性很重要。若能有效延長教育領導者的任期,將對教育改革的一致性發展有益。因為此研究發現,這20個教育系統,其教育領導者的任期平均數是六年,而學區的政治領導者則是七年,均較其他學區的平均數為長。其次,教育系統也需主動培養下一世代的系統領導者,以確保領導能力能順利傳承,以及教育改革目標的延續性。教育改革方向的穩定性,對於學生學習成果的進步有正面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