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3/2011

青少年期情緒問題可能導致霸凌及自殺念頭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吳迪珣摘要

資料來源:2011214日,電子學校報

 

近來,美國主流媒體造了一個新名詞「死於霸凌的自殺」(bullycides)來形容一連串因在學校受到持續霸凌或騷擾,而導致受害學生自殺的事件。雖然有相當多的研究想了解倒底這是新的現象或者只是因為太多的報導而讓人注目,不過,根據電子學校報的報導,憂鬱、受害者情結 (victimization)、無法紓解的壓力和焦躁不安是十幾歲青少年可能導致在校霸凌同儕甚或產生自殺念頭的原因,學校當局應該有更多的作為,讓家長更了解子女所面臨的壓力

 

根據美國疾病防治中心(CDC)的統計,青少年及年輕人的死亡案件中人有12%屬於自殺。同時據CDC的調查,接受CDC訪問的高中生中,有20%學生表示過去12個月內在校曾遭受霸凌過,還有5%的學生因為擔心安全問題,在過去30天內有一天以上不敢到校上課的紀錄。

 

CDC的調查回復統計中,26.1%的學生表示曾有2星期或更長的時間,感覺非常糟糕和無助,甚至停止日常的活動,這就是青少年憂鬱最明顯的徵兆。全美有13.8%的學生表示曾有過認真考慮自殺的念頭,其中尤以女性學生更為突出,有高達17.4%的女學生有自殺的傾向。

 

CDC另一項的近期的研究指出了問題的原因,可能是「不良的童年經歷」(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s, 簡稱ACEs)。例如,22%成年女性及16.7%的成年男性表示在成長過程中,家庭中有過精神狀況出問題的家庭成員。如果把家中有人濫用藥物算入,比率激升,女性是30.6%、男性是27.5%。女性(17.2 % )童年被性騷擾的比率更是男性(6.7 % )的一倍以上。

 

CDC以家庭中發生過如自殺、精神疾病、酗酒、吸毒等歷史為危險因子來識別可能的自殺者,學校部門應該有警覺,把學生在校中引起麻煩或者問題行為當成是一種期待救援的警訊。這是之所以之前華盛頓郵報一篇報導中,曾把在家中被年長兄姐或父母霸凌及虐待,當成是學校霸凌的主要原因。

 

內布拉斯加大學的心理學副教授史威爾(Susan M. Swearer 認為,家庭暴力與霸凌習習相關。一項2007年的研究報告顯示,曾被父母造成身體傷害的孩童,72%會在學校成為霸凌者,或被霸凌者,或兩者皆有。而霸凌者與被霸凌者都有相當程度的精神問題的危險,如自尊心低落、焦慮、及青少年憂鬱等徵兆,因此學校霸凌可能是觸動或增強青少年自我傷害傾向的因素之一。除了情緒上的問題外,美國槍枝及毒品容易取得,自殺行為的傳播,與群眾孤立等因素,都會造成悲觀絕望的心態。

 

就此,史威爾列出幾項學校老師、家長、親朋好友等該注意的行為的改變:例如與以前的朋友疏遠、來往群體的改變、成績變差、對自己以前喜歡的活動失掉興趣等,都是亮紅旗的警戒線。其他還有失眠或睡眠過度、體重胃口改變、敏感易怒、情緒低落、毫無生氣、無法專心等,年齡較小的孩童們通常說不清楚自己的問題所在,或只能以經常爆發情緒來表達,成人對此都要有警覺心。

 

幫助年輕人加強面對困境時的韌性和正確應對態度非常重要,我們應該幫助他們發展不屈不撓的特質,而不是一昧地批評他們。「全美學校心理輔導人員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hool Psychologists,簡稱NASP)給學校老師家長一些培養韌性的秘訣:包括鼓勵學生表達出負面的情緒、仿效一些模範典型來培養正向的態度及鍛錬自己身體狀況。另外,也有影片公司製作不少紀錄片式社交及情緒教學影片,可供訓練及資訊分享之用。

 

在美國家庭面臨經濟蕭條時期,有越來越多學生承受日益增大的壓力,為家長及教育人員提供更多的資源來幫助子女應對越來越多的壓力,是脫離困境重要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