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8/2011

美國教育界性別差異的變遷與省思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沈茹逸摘要

資料來源:2011519,教育週刊

 

美國自從將近40年前通過的聯邦民權法案(Civil Rights Act)9章,禁止性別歧視後,教育界、立法界都極力鼓勵女學生走入過去以男性為主導的領域,如:科學研究、技術產業、建築、法律。時至今日,情況似乎已經翻轉,但美國的學校卻沒有像當年鼓勵女學生一樣,也鼓勵男學生走入過去以女性為主的就業市場,如醫療護理以及小學教師。

 

最近一次位於華府的論壇中,會中專家即極力鼓勵應該仿效成立多時的「白宮女孩與女人委員會」(White House Council on Girls to Women),也成立「白宮男孩與男人委員會」(White House Council on Boys to Men),以便針對此議題提出政策與相關討論。推動成立該委員會組織的主席法洛(Warren T. Farrell)說,「只要男性一直沒有相對於推動婦女運動一樣的組織,男性就會仍然停留在單一選項的年代」。

 

這次論壇中發表的研究顯示,從學業成就來看,在初中階段,有54.7%女生的成績,大多得到A,而男生只有40%,到高中,特別是大專階段,男生在入學人數上落後女生更多。在2006年由裴爾高等教育機會研究協會(Pell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Opportunity in Higher Education)學者摩登森(Thomas Mortenson)發表的研究指出,各族裔大學畢業比率,男性都略少於女性。其中亞裔男性只有44.7%,白人男性只有43.5%,而非裔男性更是只略超過1/3。摩登森指出,基本上從1977開始,無論任何族裔,男性的大學畢業比率就漸呈現減少趨勢

 

過去40年,都在鼓勵女性,給予更多支持,並且希望她們嘗試各種新領域,但是對於男性卻沒有相對的努力。過去女性從事的工作,比如說護士,就鮮少看到公開鼓勵男生往護士職場努力。不過現在也漸漸有了這樣的聲音,美國男童軍協會計劃在2014年修正「榮譽徽章」(merit badges)制度,將走向更全面的「生活技能」(Life skills)。同時在今年9月,美國男童軍協會將會對811年級的童軍,介紹30種最熱門的行業,希望能介紹一些不是男性傳統從事的職業介紹給他們,其中就會包括醫療照護。

 

也有研究指出,教育工作者與家長過度強調性別差異,完全窼臼於某種性別的刻版印象,不如看重每個孩子的個別差異,反而對孩子的適性發展更有幫助。

 

從腦神經學的觀點來看,性別差異的確存在,但是男女大腦神經差別只有顯現在出生及幼小時期,例如語言發展的差異只有3%的些微不同。更確切的說,女孩平均只比男孩提早說話1個月。而到了大學階段,無論男女性每天都平均說16,000個字,根本沒有差別。腦神經學專家艾略特(Lise S. Elliot)指出,老師與家長與孩童的溝通並且維持良好關係,對於學童本身的語言發展跟社交能力,甚至學業表現都有顯著正面影響,這比性別差異的影響更大。

 

學者呼籲,教育界應該幫助兩性從過去刻板的性別規則,走向更多彈性也更適合個體發展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