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學者認為:學習風格理論缺乏科學實證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沈茹逸
資料來源:
所謂的視覺學習型(Visual Learner)、聽覺學習型(Auditory Learner),以及操作學習型(Tactile Learner)學習風格理論(learning style theory),係指有的學習者擅長以視覺學習,有人則是偏重靠聽覺或是手做操作來學習。長久以來讓教師改變了教學型態,迎合不同學生的學習方式,而產生了各種不同的教學方式。
不過學者提出質疑,認為上述這些教育觀念,完全缺乏科學實證。
維吉尼亞大學的心理學者威霖瀚教授(Dan Willingham),專精人類腦部如何學習,他認為教師不需要根據不同的學習者的學習方式,而改變教學型態,這種理論是缺乏科學根據的假設。他的研究顯示,就人類的大腦學習的方式來說,不同人間,並沒有太大的不同。因此,威霖瀚認為,不應該認為學生會對某種教學呈現方式較有反應,就認定一定有較好的學習效果。
另一位學者,南佛羅里達大學的洛爾教授(Doug Rohrer)也發出同樣質疑,他仔細研究這種理論的背景,發現並沒有科學證據支持這種教育理論。
威霖瀚表示,整個教育界,因為這種沒有根據的教學理論,而產生重大變化,包括各種教材、教具、教學方法、教學理論。也有非常多的研討會,告訴老師如何應用不同的方式教育學生。影響層面相當大。
威霖瀚建議,應該多研究人類腦部如何學習的共同性(similarities),不必執著分析人腦學習時的方式有何不同(difference)。他舉例說,比如說把內容分散或不同內容夾雜 (variety或mixing things up)的方式,已經有科學證明證實有助於注意力的提升,而綜合這項研究顯示,學生注意力提升了,就可以學習更多,因此威霖瀚建議教師應該將重點放在如何提升學生的注意力。
近來研究指出,把內容分散在長時間,例如幾個月甚至一年,然後反覆學習,這樣的學習成果,比短暫的幾天或幾星期內,集中學習一項內容,效果會更好。洛爾教授與其他遍及全美的學者們,正致力用科學證據研究哪種教學方式更適合學生。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