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0/2011

第二人生虛擬世界開闢教師交流專屬空間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吳迪珣摘要

資料來源:2011615Digital Directions

 

與全美各地來的教師結伴參觀聖安東尼市有名的楊樹林,和位於華盛頓的大屠殺紀念博物館,還可以到地球另一端的法國羅浮宮閒逛,甚至回到1900年代的巴黎在樹屋聚會討論,都不是問題。教師們都不用跨出自己的家或學校一步,也不需要花一毛錢,藉助先進的電腦設備及高速網際連線,參加這些旅行全是在網上虛擬世界的「第二人生」(Second Life)中完成。

 

2003年起就開始有網路的虛擬世界推出,位於舊金山的林登實驗(Linden Lab)開發「第二人生」的虛擬實境網絡世界,參與者之間的彼此互動,交由虛擬實境中被稱為居民的虛擬化身(avatar)代替真人來完成。居民一樣有社交生活,參加社區活動,買賣虛擬的產業和商品,幾乎與真人世界一樣。它的種種功用,同時也被發現可以拿來做為教師專業發展的工具,2006年位於華盛頓的國際教育科技協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簡稱ISTE),率先在「第二人生」成立一個教師專屬的社區--ISTE島,並舉辦了許多系列的活動,極力向教育界的人士推薦它的好處,招徠許多教師們加入成為ISTE島的居民。

 

最初,教師社區的理想遭遇了許多的困難和阻礙,欠缺經費、時間及隨時得更新的科技都是挑戰,再加上必須要經過相當的訓練,才能成為熟練精通的社區一份子,這些都會讓教師們降低使用「第二人生」作為專業發展工具的意願。ISTE為此,特別在交流平台設計各種不同類型的講習會,指導初學者如何操控他們的替身,及無拘束的在島上各處瀏覽閒逛,配合的條件是使用者電腦至少需要有512MG的記憶體容量,並有高速上網的功能,如果具有社交網站或Web 2.0如維特、部落格、維基等功能,則為更佳。

 

ISTE花了許多工夫,充實並加強「第二人生」的內容,讓它更具有吸引力。每月會推出一系列的專題演講,每週有居民的交誼及聯歡活動,還有隨時待命的導覽團,為新進者提供需要的服務。ISTE召募了許多義工,在網上為各項活動及組織的運作而忙碌著。令人感動的是,參與的6,500名會員除了居民的身分外,還存在著教師同僚之間的互助情誼,一進門就有熱心的義工來關照,一旦熟悉了島上的環境,很容易的就和一群同具有教師背景的人聊上天,輕鬆的交換教學心得,甚至會演變成實際生活中的好朋友。

 

使用「第二人生」作為教師個人專業發展工具的好處,除了參加島上舉辦的各類研習會,學習到許多寶貴的教學知識和技巧外,值回票價的是可以與來自世界各地的教師同聚一堂,共同切磋教學課程的安排、策略等實用技能,尤其對來自偏遠地區的教師,更屬難得,因為通常要遇到自己的同業,又是教相同科目的教師,在現實世界上,可能要開車50哩才能碰得上面,拜「第二人生」之賜,坐在自己家的沙發上,就能與對方會面,促膝長談。建立自己的人際關係網路,一直是教師最感興趣的事,使用虛擬化身(avatar)來交際應對,能讓許多害羞的教師可以開放自己,在「第二人生」尋到自己的一片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