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調查顯示:美國青少年最愛傳簡訊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藍先茜綜合摘譯
資料來源:
連結網址:http://www.eschoolnews.com/
根據位於華府的獨立民調機構「丕優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 日前所公布的2011年度「網路與美國生活調查計畫」(Pe
這項甫於
雖然擁有智慧型手機或一般手機比例與種族、收入等背景沒有明顯關係,但是,擁有智慧型手機者父母學歷是大專以上的占26%,比高中學歷父母的19%,兩者略有差異。而且有智慧型手機者,也同時是最有可能用平板電腦者上網者,在過去30天內曾用平板電腦上網的比例中,有智慧型手機的比例是30%、只有一般手機是13%、沒有手機者比例是9%;有智慧型手機者,使用桌上型或筆記型電腦上網的比例也低於一般電話持有者,前者只有85%,而後者是93%。
根據各年的統計比較,在2009年時,12-17歲的青少年平均每日發出50封簡訊,到了2011年,平均次數已上升到60封;其中以14-17歲的年齡層,從每日平均60封爆增到100封;在性別方面,12-17歲男孩使用簡訊的比例,從每日平均30封增加到50封;族裔上,則以非洲裔青少年增加最多,從2009年的每日平均60封,到2011年的80封;但總體而言,還是以14-17歲女性青少年最為熱衷,每日傳送平均高達100封簡訊。
調查中也看到不同型式的通訊消長的趨勢,63%的受訪者每天與生活週遭人士互通簡訊,遠高於39%的手機通話、35%的校外面對面交談、29%使用社交網站、22%的使用即時通(instant messaging),至於用到傳統式電話(landlines)的比例,只有19%,多數受訪的青少年認為,只有在20世紀出生的人,才會用傳統電話,甚至互傳電子郵件的人,也只有6%。
簡訊語言超有創造力,而且使用大量縮略寫(acronyms, 如OMG代表Oh, my God!)、縮寫(u代表you),同音替代字(kybrd 代表keyboard)及大量的情緒符號(emoticons)。 丕優資深研究員藍哈特(Amanda Lenhart)分析認為,簡訊代表青少年想要創造自己獨特的群體語言,用這種語言與同儕溝通交流,並保持關係,形成網絡效應(network effec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