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8/2012

研究顯示:千禧世代年輕人環保意識不足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吳迪珣摘譯

資料來源:2012315,電子學校報                               

 

現代的年輕人雖被普遍認為更具有環保意識,以改良地球環境品質為已任,但實際上,根據一份横跨40年的研究,美國千禧世代年輕人比他們上一代年輕時更不注重環保及資源保存,不只如此,公民道德意識也同樣比不上他們上一輩年輕時的表現。

 

這研究結果對許多人來說,是一大震撼。千禧世代(指1980年以後出生者)大部分都是在氣候變遷等議題氛圍中長大,他們最常聽到的就是3R原則:減碳、重複使用、回收(Reduce, Reuse, Recycle)等口號,一般人都認為這個世代的年輕人應是最能夠實現環保理想的一代,至少也應該比上一代要強些,但事實卻不然。

 

聖地牙哥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Jean Twenge,在他的新書Generation Me: Why Today's Young Americans are More Confident, Assertive, Entitledand More Miserable Than ever Before中,分別檢視三個世代(嬰兒潮、X世代、千禧世代)的年輕人,培析他們的人生目標、關注的議題及公民傾向。

 

這本書是依據兩份對全美年輕人進行的長期研究調查為基礎而寫成的。一份為密西根大學未來警示計畫(Monitoring the Future project),蒐集從1976年到2008年每年對數千名高中高年級生調查的數據來分析。另一份則為高等教育研究(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1966年到2009年每年上千的大學新生作的研究調查。由於蒐集的樣本龐大,自然誤差也會小,估計在正負0.5%上下。

 

根據這本書所述,過去40年來年輕人對他人的信任感、對政治的興致和對社會問題的思考時間都呈現下滑的趨勢,尤其對環境的關心和保護,持續下滑率最為明顯和突出。在嬰兒潮期還有1/3比率的年輕人肯定環保的重要性,也樂於參與其中,到了X 世代縮減為1/4,落到千禧世代僅剩21%的年輕人仍作如此想法了。15%的千禧世代表示未曾對環保作過任何貢獻,相較於X世代的8%和嬰兒潮的5%,落差的確不小。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對千禧世代的研究調查資料大部分是在近年來美國經濟最不景氣之前蒐集的。

 

千禧世代對自己這一世代的看法又如何呢?Emily Stokes是華盛頓大學地理系的學生,她表示這一世代的人其實挺鬱悶的,幾乎都是自我陶醉者,但卻又是受到關注最少的一代。Kelly Benoit西北大學政治系的學生,則另有看法,她認為她的同輩人可說是被寵壞的一群,予取予求慣了,自然變得懶散,連捨棄使用塑膠袋的便利以維護環保的小要求也達不成,更遑論自願犧牲個人生活享受,積極從事環保等大目標了。

 

Mark PotosnakDePaul大學的環境科學教授,他也注意到越來越多年輕人對氣候變遷問題的質疑態度,他的看法是許多全球環境議題過分被渲染誇大,令年輕人不耐,就像看了太多外國貧窮苦難的圖片,久了也會麻木的。紐約長島Adelphi大學的環境科學教授Beth Christensen則表示,1980年代很少聽到有學生不曾參加過野外健行等活動,但現在沒有野外活動經驗的學生多得是,和自然世界的接觸居然都是靠電視媒介才有稍許印象,所以她的教學目標就是帶領學生走出去,到沼澤、海邊,甚至澳大利亞的珊瑚礁,讓他們實際去體驗真正的大自然,才會興起珍惜地球資源的想法和行動。

 

其實積極從事環保的千禧世代也不乏其人,譬如有些學生會自動組隊清理海灘,或成立以節約能源為目標的學生宿舍等,但通常這些都是務實的年輕人,不喜歡口號和宣揚,也不喜歡被人稱為環保尖兵,粗略劃分的話,有5-10%的年輕人屬於此類,但也有5%的年輕人反對環保,連垃圾分類也不願配合。介於中間的85-90%年輕人對環保持較為開放的態度,但既不會帶頭作,也不願為環保付出代價,才是真正該被教育當局關注的對象。

 

這本書的出版也被年輕人認為是在挑剔他們,但作者Twenge認為數據會說話,她只是忠實的反映事實,她希望年輕人把這研究結論看成是最好的挑戰,對環保沒有興趣,不是年輕人的專利,只有整體文化的改變,才有辦法扭轉局勢,只要年輕人改變了,就證明整體文化改變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