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5/2012

美國研究指出:研究所應加強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輔導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吳迪珣/藍先茜摘譯

資料來源:2012419,高等教育紀事報                             

連結網址:http://chronicle.com/article/Graduate-Schools-Needs-to/131595/?sid=at&utm_source=at&utm_medium=en

 

根據美國研究學院委員會(Council of Graduate Schools)和教育測驗中心(Educational Testing Service,簡稱ETS)聯手提出的一份報告「由研究所進入職場之路」(Pathways Through Graduate Schools and Into Careers)指出,從現在到了2020年,未來8年間,全美將有260萬個工作需要更高階學位的人員來充任,其中需要碩士學位人才的工作機會增加22%,而需要博士學位或專業學位人才的職位也會增加20%左右,因此研究學院必須要把學生培養成能勝任各種職業的工作做的更好,也必須追蹤畢業生的工作去處。報告也分析,除非高等教育體系和公司企業間,能在研究人才培育訓練與職場需求間有更緊密的合作,否則將影響美國留住具有高階知識及能力人才的能力。

 

報告指出,目前經由研究所進入職場仍不可避免的遭遇到許多困難。困難之一,在於許多研究生對他們拿到學位後,有多少可選擇的工作機會了解不多。這在目前學術界因為終身教職職位(tenure-track positions)日益減少,愈來愈多碩博士生勢必被迫在非學術領域內謀職的時期,而更顯需要與關鍵。

 

報告的作者之一、同時也是教育測驗中心研究主任溫德勒(Cathy Wendler)表示,到目前為止,仍沒有太多的研究來告訴我們,研究生們對他們所學與未來職業選擇兩者間的認識有多深。她認為,如果能點明職場趨勢,學生對自己的學習方向心裡有譜,企業主也瞭解結合雇員和雇主事業成功的關鍵所在,大學院校將更能提升及改進教學計畫來符合企業所需,會讓三方同時受益。

 

本份報告研究重點在於了解研究生在就讀前、就學中及畢業之時,對他們能有的職業選擇了解的程度。在檢視了學生了解的過程及研究所在指引學生就業上扮演的角色後,報告的結論指出,研究所缺乏導引學生探索職場的策略,尤其是博士生階段。

 

報告指出,只有約1/3的學生進入研究所時,對他研習領域的未來出路獲得足夠的訊息,大部分的學生還是依賴在學教授提供的一些就業資訊,而這些資訊明顯偏向學術領域內,至於非學術領域的資訊教授能提供的就很有限了。

 

受訪的研究所院長們也承認他們的學生對職場趨勢及選擇等認知不足,雖然有些提供就業資訊,但就業輔導(career guidance)並未被視為優先工作,而且該由那個單位來負責提供全面的職業訊息也不明確。印第安那大學研究學院院長溫布希(James C. Wimbush)認為,研究學院應該有系統的長期追蹤所有博碩士生的出路,以便更佳了解他們的畢業生從事什麼樣的工作及他們在工作上的進展如何,如此一來,研究學院便能更好地研擬出對的方向來幫助學生備妥不同類型職業所需的工作能力和技巧,同時學生在進入研究學院前,就能更了解未來可有的選擇。

 

研究單位同時也廣泛諮詢各企業主和政府單位,明瞭他們期望新進的博碩士員工具備怎麼樣的素質及如何評估工作的成效;一般來說,企業界認可高學歷在職場的價值,因為他們學習得快、解決複雜問題的能力也強。但企業主也發現博碩士生通常欠缺一些職場成功者不可或缺的技能,如進取的團隊合作和發表展現的技巧。這篇報告也強調,應該多教導博碩士生創新,勇於在不同的領域運用他們知識,而且要有如企業家的思考能力。

 

該報告中也建議大學應掌握博碩士生畢業後的去向,加強就業服務諮詢功能及在校生與畢業生聯繫,研究所教學重點擴大包含專業技能發展在內,及建立研究所教授和學生與企業、政府機關和其他非學術領域的交流管道等。至於企業主也應該加強與高等教育的雙邊合作關係,策略性的投資學術研究計畫,多提供研究生實習、研究及教授年休的研究機會,並為自己公司有意進修的雇員提供研究所獎學金鼓勵其獲取更高的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