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9/2012

美國國家科學院定義21世紀學習所須具備的能力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吳迪珣/藍先茜摘譯

參考資料來源:2012710日,教育週刊                             

連結網址:http://blogs.edweek.org/edweek/inside-school-research/2012/7/study-21stcentury-learning-demands-mix-of-abilities/

 

根據位於華盛頓附屬國家科學院的美國研究委員會(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of the National Academies of Science)最新報告顯示,新時代無論職場及生活都要求學生在認知、個人和人際關係能力(cognitive, personal and interpersonal abilities)上互為協調平衡,但目前討論的教育政策並未明確的規範出這些當代人必備的能力,國家科學院召集旗下行為學、社會科學和測驗、科學教育等各領域的專家,共同來定義這些研究者、教育領導、政策制訂者等口中經常會提到的所謂「深入學習」(deeper learning)和「21世紀技能」(21st-century skills)的真正涵意。

 

報告的作者之一James W. Pellegrino,是伊利諾大學學習科學研究所的主任,他表示學生留在學校、完成學業,對一生的影響會非常大,美國人有7-11%擁有高薪的工作,都是靠完整的學歷打下的基礎,學校教育可能綜合包括一些能力組群,只是認知能力不等同學校教育的成果。

 

委員會認為現今所需的能力組群,可簡單區分為以下三大類:

1.     認知技能(Cognitive skills):如批判思考、分析推理(analytic reasoning)等。

2.     人際關係技能(Interpersonal skills):如團隊合作和溝通能力等。

3.     個人內在技能(Intrapersonal skills ):即及自我表達。包含自我覺察的反省能力及誠實耿直等,此與擁有好職業收入和健康生活形態息息相關。

 

史丹福大學教授Linda Darling-Hammond肯定為「21世紀技能」下定義對目前的政育政策討論的重要性,但她表示,除非當局投資足夠的研究及擬訂出如何教導、學習及評量這些技能的政策及真正落實實踐,否則都是空談。

 

她同時肯定報告中建議應更多注意及研究「人際關係技能」及「個人內在技能」,這些正是決定學生能否完成大學學業的關鍵,大學新生的人際關係處理技巧、團隊合作和自我反省、機智等能力與進入大學前的GPA成績一樣重要,把這些能力重新放到臺面上,尤其在當今只關心測驗成績好壞的狹窄教育政策下,更突顯它的重要性,應受到大眾的矚目。

 

另一個重要先決條件,同時也是最難教和測驗的就是:學生如何將學到知識轉換和應用到另一個新情境的能力。轉換(transfer)有如具有神奇能力的聖杯,或許我們能教會學生具有十八般武藝、天文地理無不通曉,但知識如何轉換成技能,技能間又如何轉換,卻是只能提倡,而無法強求。即使專家也常會有換了從未經歷過的場合,就無法順利運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問題的困擾。

 

轉換須以廣泛知識為基礎,靈活運用在任何不同的場合上,而且無法靠練習或訓練。雖然還無法得知如何將知識轉換成能力,但我們確實知道在個別科目領域內,只要有心將這能力列為最重要的學習基礎,各科目的教學大綱內容及教學評量自然會朝著這個目標和方向前進,例如數學教學,不要只給學生一系列的數學題目去練習,而是鼓勵他們運用數學原理來鑑別、解析並設法解決實際生活發生的各類問題,2008年在加州一項針對700名高中生的實驗中,已證實「深入學習」確有助於改善學生的學習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