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5/2006

美國高等教育改革受批評

教育部長史裴琳(Margaret Spellings)表示為因應美國人口的多元化並繼續在日烈的國際競爭中脫穎而出,高等教育必須更普及、品質更可靠、學費更平民化、更注重創新發明、與就業市場更緊密合作。她邀請大學主管、工商界領袖、政策制定者及學者組成委員會,為美國未來高教獻策。最近建言報告出爐,專業人士對其涵蓋之全,及痛下針砭的方向並無異議。但為何批評聲浪仍甚囂塵上?

最重大的爭議在建議成立一個龐大的數據庫及責成大學品質所推動的審核稽查體制。有人甚至質疑,政府藉機,把「不讓任一孩子落後」教改法案的嚴規強加於高等教育,意在削弱大學的自主權。部長及其幕僚都極力澄清絕無此意。

她表示,公開而完整的資料庫可以改進多項服務。學生及其家長因資訊充分而做出正確選擇,尊重納稅者對稅收支出及效益之知情權,而政策制定者也可據此制惠民之施。她以購車為例,買家必先蒐集車型、構造、價格、優惠、用油、付款方式等所有資料,詳盡比照,最後做出決定。她表示選擇大學,也應稟此透明化原則,而現今高教昂貴,更不容須臾差錯。另外,現行以新生、絕大多數是高中畢業生,入大學6年內獲學位之計算畢業率方式,早已過時;如今60%大學生都曾轉學,而40%是選課生,前者因制度不全難以追蹤,多以輟學計、後者畢業年限超時,而現入學新生39%超過25歲、處處顯示改革之必要。

至於高教品質之改進,部長及委員會欲加強校外稽查體制用意甚明。建議使用Collegiate Learning Assessment、 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 等測試工具,以客觀比較學生入學至畢業,其間分析思考、邏輯推理及寫作溝通能力的進展,並要求學校蒐集、公開學生所有學習成績。

她認為,大學間的成本效益透明化、評鑑過程力求客觀,易比較各大學間學生之成績,方便公眾衡量其學費是否物有所值,將會大大提升高教的品質。但批評不斷,華盛頓首府Trinity大學校長就表示把大學教育比同買車,不倫不類,只以量計更使人痛心。有些學者認為把學生資料包括成績、行蹤及畢業後的收入,全呈在陽光下供人閱覽,不但執行上有難度,還涉及私隱。有的辯稱,教學績效審核,校方多自有體制,另立新制,不僅不尊重也否定其改善教學的努力,教育部這種由上而下統一的解決方式,干預校務,學生最切身的資助,只列虛項而欠明確預算,空談學費平民化。有的更乾脆,明說部長無權置喙高教事務。

她雖批評反對者是老套的「錢來但別管事」的自我主義,但仍表示歡迎各方意見,明春將開高峰會議,邀請各方團體協商。支持之聲不少,同意高等學府表現確實使人失望。6年內能大學畢業的高中生僅過半,且遲滯不進,據OECD27國之調查,美國大學畢業率排名16,而許多畢業生不會看財務報表、為文言不及義,哈佛大學前校長Derek Bok引用多宗研究證明,大學並沒有對改善學生學習做出系統的努力,並表示若要聯邦不插手,先得確定政府無處可責,再說,人口結構巨變,未來大學生將多來自少數族裔及低收入者,其入大學之準備、學業表現都須要即早關切,而知識經濟時代,更應確保高教之與時俱進,聯邦理應未雨綢繆。主要的高教游說組織美國教育評議會(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表示支持,美國學生會(United States Student Association)也聲援方案中有關的建議。

史裴玲的高教改革,必須贏得國會的支持。國會的易手,對此案會有什麼影響?誠難估論,但實際的變化已悄然進行,成百的大學已啟用文中推荐的測試工具,公立學府為爭取聯邦經費也朝著更透明化之方向邁進。(今日美國報,11/14/2006,洛杉磯文化組周立平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