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化競爭引領全球化進修及工作實習
今夏,美國國會山莊來了一位備受矚目的實習生。他是英國首相布萊爾的兒子,他的跨海取經正反映經濟全球競爭下,國際化視野的重要。報章雜誌的報導不計其數數:台灣元智大學與迪士尼樂園合作,推動「迪士尼專業學習計畫」,密蘇里大學與中國遼寧省阜新實驗中學合作教學實習計劃,瑞士銀行在港為「青年才俊培訓計畫」徵才,微軟全球遴選學生實習,明顯增加的國際交換學生,再再提醒世人迎戰世界四面八方的挑戰,國際化的學習早已不再只是履歷表的點綴,而是立足競爭的必備要件。美國參議院宣示2006年為海外學習之年,官方的助陣,更使其白熱化。
據美國公共教育調查,2004-2005學年度,全美負笈海外的學生約20萬,僅為全美大學生的1%,但欲入大學的高中生,有50%對海外留學非常有興趣,更有75%學生認為,讀書期間具備國際化經驗至關重要。可見他們對如何墊高自己、儲備未來的國際競爭力是很理解的。學生與學術機構間「蛋生雞、雞生蛋」的互動,使得大學期間的海外經驗呈現前所未有的多元、宏觀新貌。
首先,除大學是主要推手、其他參與機構可謂不計其數。波士頓大學的時尚廣告、行銷工讀實習、學生就遠赴巴黎、而其公共衛生的實習則是與日內瓦世界衛生組織(WHO)及國際紅十字會合作。明尼蘇達州大學生到英國商業部及其工黨實習,西班牙的國際教育服務部 (The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of Students – IES)把一個美國學生安排到巴塞隆納一家牙醫擔任助理。區區上例就見證了政府機構、政黨、多個國際及地方機構、工商企業、個人業者等的合作。
其次,因為海外實習的大受歡迎,主辦單位為滿足需求並廣為招徠,更是盡心籌劃。以波士頓學院提出的「全球精進證書」(Global Proficiency Program Certificate)方案就包括讀書、海外實習、英語外另兩種外文、四門多元文化的人文、社會學、商業及教育課程,跨國服務活動、論文寫作、發表及口頭答辯、專案研究計劃等課程。可見內容之豐富、要求之高,海外實習對舉辦單位及參與學生都是紮實的挑戰。
正因如此,學校除須有足夠的資金外,準備工作是千頭萬緒。學生之須為首要,除一對一的咨詢服務,對國外合作環境的安全及健康狀況,社會文化景觀、社會經濟、實習期限、父母探訪、學生行蹤及學習進度的掌握等更要有通盤了解及周全計劃。對參與學生的遴選也日趨嚴格;學業成績、興趣性向、經濟擔負能力、情緒心理、語文能力等都是必要的考慮。而學生在決定前蒐集、閱讀、比較、觀察、分析所有的資料,而到陌生地後更需加倍的努力與忍耐,學習當地的語文、習俗才能融洽生活,且學習告終必須提出書面報告及當面備詢、考核,事事須主動,不僅是提升個人的全方位學習,更是成長難得的歷練。
高等學府雖經常舉辦的海外實習現場說明會,但相關網站也隨之大肆成長。提供的訊息目不暇給,漸與面對面咨詢分庭抗禮。像密西根州大的網絡,不但對國際學生的經歷詳為報導,詳列負笈海外必備的條件、資格,還每周報導海外學習工讀的機會。
學校自設海外分校,由本國學生前往的情況很普遍。這樣更要特別注意融入當地,若只是複製美國經驗,倨傲自重,何必勞師動眾、飄洋過海,而自暴其短?
好的海外工讀實習是努力不懈的結果,更是多方合作的成就。「海外教育論壇」(Forum on Education Abroad) 指出學術水準是國際教育成功的核心,並於2002年推出評鑑指南:
1. 實習工讀是否溶入課程內容、與所在地合作無間?
2. 如為有學分者,學生的準備:其素質、相關知識及語文?
3. 學生的課業進展及實習表現,有無專業的定期稽核與評鑑?
4. 為獲學分,必須指定研究報告或專案作業,使學生能融會貫通後,整體而明析的表達心得
5. 學分之認可,必須取得當地所有協辦機構之一致同意
當然,所在地對食宿的安排,當地指導人員平日與學生的互動、困難發生時的協助等看似事小,卻是千金難買、成功的要件。雖不能說這就是應考核的全部,但以此為準,至少可避免誤入唯利是圖者之陷阱。該機構也表示將以此標準,衡量其參與的學生之海外經驗,彙集資料於明年三月發表報告。雖然海外義工、專案服務、研討工讀等不論有無認可學分,都是寶貴的經驗,但明顯可見,有學分之進修仍是學生的最愛,其考核更是確保學習品質的屏障。
誠然,北美、西歐等海外實習工讀原創地,最為普遍,發達中的亞洲、拉丁美洲漸迎頭趕上,東南亞諸國也急起直追。但遺憾的是,第三世界對此尚不重視,僅南非初見端倪。其參與尚待各方努力,專家表示以服務、非學習性質的工作或是敲門磚,這類資訊多由國際知名非官方組織經營,如Amnesty International、iInternational Partnership for Service Learning and Leadership(IPSL)。Idealist.org 網站也列有1500以上的服務性工作。
參與者很多原本就對國際事務有興趣,身體力行後,提升自了國際視野,熱情擁抱,改變了人生的規劃。甘受「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吃萬般苦,學萬般藝,佔一席地」的四萬歸一的極度挑戰及前瞻性的未來。(國際教育學者月刊,10/2006,洛杉磯文化組周立平摘要)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