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4/2007

美國學貸醜聞,政府難辭其疚?

新聞週刊最近報導,有些大學主管學生借貸業務人員,涉嫌收受業者股票、現金回扣,旅遊支出..,封殺利率較低之提供商,剝奪學生最優惠的貸款機會,種種利益勾結、中飽私囊之行徑受到調查,其中包括哥倫比亞、南加大及德州奧斯汀等知名大學。這三所學校都已展開內部自清調查,南加大主管Catherine Thomas甚至受留薪停職處分。遭主持調查的紐約州檢察長Andrew Cuomo點名的「學生快速貸款」(Student Loan Xpress)三位主管已撤職,另外還牽扯出政府相關官員。他除致函全國400多所大學,要求校方注意貸款方與行政人員間之利益瓜葛,更已對百餘所學校展開調查。加州、康州等的檢察長也跟進。這樁震驚學界的醜聞是怎麼發生的?對學生借貸業務將有什麼影響?

首先,必須由高教之昂貴談起。高等教育已成美國熱門投資,社會又多認同越貴越好,於是你漲我漲,大家「有賺無類」。奢侈風下,學貸成為許多學生和家長必然的選擇。美國大學生貸款機制非常複雜,主要有聯邦直接貸款、政府擔保的金融機構貸款。60年代所設體制,也許是政治角力的結果,共和黨認為委託私人企業辦理效率高,能彈性制宜又會因競爭而力求改進,遠非官方疊床架屋的迂腐可比,民主黨對政府擔保的私人借貸,嚴厲指責以納稅人之錢圖利政治捐獻金主,妥協下看似面面俱到的機制,是否已埋下禍根?

教育借貸金額每年高達850億美元。據大學理事會的資料:學生經由私營金融借貸已佔全教育貸款之20%,10年前,還只有4%。過去15年,聯邦借貸4年總上限紋風不動,停在$17,125,其借度之限遠不敷實際之須,催化學生競相向私營貸款,20052006學年,就超出了過去5年的三倍,達173億美元。

兩者不同處很多。政府直接貸款利率有法律上限(目前是6.8%),而金融私貸利息則少有管制,常雙位數以上,尤其是信用不佳者,甚至高達20%,直逼信用卡借款。借貸款額可達10萬以上,而且常於就學間就開始計利,多數沒有基於工作收入或紓困的還債計劃。面對質疑,教育部曾多次強調,學生借貸係私人事務,教育部沒有監督之授權,希望放貸業者及相關人員好自為之、自我約束。正如美國大專院校註冊及入學行政人員協會所指,學貸市場就像人人爭相開疆拓土卻少有規範的「大西部」。

難怪貸款公司無所不用其極的爭取業務。使用金錢誘惑求取各大學的推薦,利用學生遵循校方指導的心理,絕口不提牟利借貸的浮動利率或隱藏費用,以聯邦直接貸款條例苛剋、手續煩雜、曠時持久等種種藉口將學貸轉往私相授受的特定機構。學生事後發現,債越欠越多,原來多年節衣縮食所還的只是利息,想往低利率貸款整合,制障重重…成為鉅債負翁,又因簽署文件而求告無門。

學貸醜聞最使人感慨、痛心的是,學費猛漲,大學有如學店,學生不得已忍痛借債,竟還遭堂堂莊嚴學府與貸商勾結剝削,再啃學生一頓,真是斯文掃地。

批判聲浪中,如何改革學貸制度,各方議論、建議不斷,國會與教育部都採取了實際行動。前者正在調查私營貸款如何設定如此高的利率。61聯邦教育部新規出台,225頁的報告宣示新立場,承擔起嚴格監管的責任。首次要求各大學為學生申貸時,必須列出至少3家貸款方的名單,並禁止放貸者為贏得業務,向大學提供回扣等金錢利益。眾院很快以4143之懸殊投比通過該法案。

學貸業務改革,似已傾向由政府主導、以杜絕過程中利益衝突和腐敗作為,貸款業界對此的反應如何?US Education Finance Group的執行長指控其剝奪學生選擇權利、廢除競爭,是推動削足適履、無效率的學生貸款壟斷。言詞之激烈正反映利益之龐巨,業者不會束手就擒。但大眾經醜聞洗禮,增加了認識能力,其主張也終引起關注。這些無與倫比的收獲,促成國會作為,改革或難期一蹴而成,但荊棘中已見曙光。(洛杉磯時報,04/24/2007紐約時報,06/02/2007 06/10/2007,洛杉磯文化組周立平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