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2008

大學教授擔任獵才仲介

當石化巨擘埃克森美孚公司(Exxon Mobil )需要雇用新人,其招聘主管Jane L. Wood總是與休士頓大學商學教授Naveed Saleem先商榷合適的人選,進行初步面試後,兩人再討論選定出類拔萃的精英。隨後,Wood 通常給學校一筆象徵性的捐款支票,可用於與Saleem教授有關的活動。他表示,這對公司意義非凡,因為Saleem教授的留意,每次都能約見大批學生,並找到合適的幹才。

這正反映,隨著人才爭奪戰之日烈,有影響力之教授居中為企業舉才,與其建立密切關係的現象日益普遍。

通用電氣(General Electric Co—GE) 公司每年都要雇佣約1000名大學生及數百名MBA畢業生,它與40所大學的教授保持聯繫,聲稱他們能幫公司識别值得栽培的新人。其招聘主管Steve Canale 表示,會對教授說:與你的博士學生一起研究吧,GE將提供資助。

這種企業引才的方式並非始於今日。約30年前,寶潔公司(Procter & Gamble Co. ) 已開啟先鋒。時任該公司全球人事主管的James Mead 說,自1979年寶潔就開始與百餘所、經公司評鑑可為其培養優秀幹才之大學合作,由其舉才,這使其招聘校數由450精簡至135所,公司則給參與之教授小額資金,支持其學術活動。

不久前企業想與教授發展關係仍不容易,一般都要通過學校的職業規劃辦公室,企業不滿這樣的過程,認為不僅官僚又浪費時間。自從在網上能很容易的查到大多數教授的詳細資料,企業界自然繞過學校,直接與教授聯繫。校方很無奈,但表示,不能禁止兩者的交流。

當然過程少不了錢的運用;有時是學校受益,也有教授自己收受公司的饋贈。但校方與業界都表示,直接付錢給協助招聘的教授很罕見。如普林斯顿大學化學教授David W. C. MacMillanAmgen 、默克(Merck)  Bristol-Myers Squibb 等大製藥商,都保持著良好的關係,有的贊助其研究,Bristol-Myers Squibb則每年為其化學系學生提供10萬美元的獎學金。藥商們表示,聘到合適的人才是資助研究獲得之附加利益。大會計公司Ernst & Yang 有份計有2800位傑出會計學教授之名單,其資助的渠道非常靈活,比如正值年休的教授,公司會以研擬新課程之名予以資助。轉手的金額絕非小數目,但巧設名目,建立微妙的財務關係,讓人難以查覺,以規避可能的事端。

各校都有迴避利益偏袒的政策。維吉尼亞商學院警告教職員,在業主與學生接觸前不得提供公司任何形式的招聘協助﹝此項規定不包括傳統的推薦信﹞。芝加哥大學商學院並無明文規定,院長Edward A. Snyder表示,他鼓勵教授幫助合適的雇主與學生建立關係,但為此收取錢財並不恰當,同仁們也都贊成。

全國學院與雇主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 Employers)對經濟資助與有針對性的招聘掛鉤不以為然。許多學校也堅持原有的政策。Darden 商學院MBA政策委員會,十幾年來都要求,在學生面試前,教授不得與招聘方接觸或提供任何建議。副院長表示,政策的目的是保持招聘過程的公正、公開,每個學生都可與所有用人雇主進行接觸,招聘者給與每個學生的機會都是平等的。但也有教授反彈,認為這樣的限制傷害了優秀學生,教授這樣做多半出於情份,也以主僱雙方都適合為訴求,並非著眼經濟利益。

教授與大企業保持聯繫,推薦最好的學生給潛在雇主,在全美已漸成慣例。當然,傳統的校園招聘會仍然存在。但在人才至上的時代,企業常用非常創意的方式來滿足需求。比如 Valero能源公司就是好例子。

其招聘主任Dan Hilbert為逾百的實習空缺,與德州大San Antonio及同區幾個校區的助教聯絡,提供每位$25的加油卡換取有潛力的學生名單,如果能篩選並說服一個學生到位實習,將另獲一張面值$100、可換現金的加油卡。這招果然管用,大部份的職位都有了人選。「商業周刊」報導並進行察訪,當 San Antonio分校雇主關係副主任Bruce L. Howard知悉時,非常震驚。他表示,Valero公佈招人啟事,卻通過內部知情人士鎖定頂尖人選,形同背叛。 Dan Hilbert可不後悔,他說若坐等招聘會就等於把機會拱手讓給對手公司了。(商業周刊,07/09/2007,洛杉機文化組周立平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