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5/2009

研究顯示:短期海外遊學學習效果一樣佳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藍先茜摘要

參考資料來源:200936日,高等教育紀事報/范德堡大學改寫資料

 

過去數年中,明尼蘇達大學(University of Minnesota-Twin Cities)在美國教育部的支助下,從事一項名為「在立即影響之外:海外遊學與全球參與關係之研究 (Beyond Immediate Impact: Study Abroad for Global Engagement,簡稱SAGE)」的計畫。日前,初步結果在奧瑞崗波特蘭市舉辦的「海外教育論壇」(Forum on Education Abroad)發表。研究結果表明,不論學生只是短期遊學(四個星期或更短),或者出國留學數月或更長的時間,其學習到的國際觀及日後全球參與程度是不相上下的。

這個大規模研究的調查表明,短期或長期的國際學習經驗,在培養及啟發全球公民概念上,具有同樣的效力;海外遊學時間長短,不是影響日後是否具有國際觀的全球公民的顯著因素。

計畫主持人之一的Gerald W. Fry 教授表示:「這是個既令人興奮和失望的結果。一方面,你會希望,在一個國家學習一段長時間具有特別有意義;另一方面,他說,這項研究的結果表明,如果方法對了,整個行程安排是密集式的學習,就算是短期的遊學計畫也會有強大的影響。」

明尼蘇達大學的計畫,調查了22所,將近6400名,在過去50年來曾經出國學習的大學畢業生,試著研究這些學生是如何培養國際觀,並了解他們全球參與程度與海外學習的關係。研究人員定義的全球參與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志願服務和慈善事業、參與國際和國內的政治議題、和領導有利於社區和社會組織的能力。

調查結果證實,出國學習確實影響參加者的全球參與度。事實上,畢業學生評價海外學習,是他們大學裡最重要的經驗。83%的受訪者表示海外學習對他們的大學生活有巨大影響;相比之下,73%的受訪者表示,大學時期的友誼和同伴關係對他們有巨大影響,66%表示大學課業有這樣的效果。這一結果很可能並不令國際教育工作者感到驚訝,因為他們長期以來就主張,海外學習是重要人生變革。令人意外的是,海外課程的長短,對日後長期全球參與的程度似乎並無影響。

短期遊學計畫通常是由教師帶領,一直頗受歡迎,但持懷疑態度的人批評他們是多是文化旅遊,認為學生大部分時間都與其他美國人在一起,少有機會接觸當地本土文化。提倡這種修學旅行的人士則反駁,他們幫助沒有辦法出國一學期或更長時間,或者沒有足夠財力資源的學生,實現海外學習機會。

曾帶領泰國短期遊學計畫的Fry教授表示,一個有效的遊學計畫包含多重因素,他的研究團隊將進一步分析數據以了解變項之間的相互關係,例如學生與其他美國人或者與當地學生一起活動有何差別。不過,在「海外教育論壇」一場會議中,主講人們提供了如何設計一個有效的短期遊學計畫的具體建議,他們一致同意,儘管行程簡短,確保計畫活動具有很強的教育意涵 (strong academic grounding) 是成功的關鍵。

丹麥遊學中心副主任Marlene Torp回憶她的經驗時表示,一次到蘇聯遊學團中的一名學生向她反應,因為沒有足夠的背景知識,學生很苦惱對於看到的事務,沒有辦法詢問具有深度的問題。從此以後,他們的遊學團都必須把教育及文化內容融合在活動中,Torp表示,因為如果學生什麼都不懂,那就什麼都看不到 (If you don't know anything, you don't see anything.)。所以,遊學團中有教師隨行是很重要的,不過,隨行老師通常要身兼領隊、諮商師、甚至護士及輔導員於一身,過重職責常常嚇跑一些老師,學校應該設法減輕老師的責任,當然,也有些老師是不畏挑戰,華盛頓大學的Max Savishinsky就形容:「帶遊學團就好像是生小孩,正常人不會一肩挑起所有工作,犧牲時間及金錢;但是一旦作過一次,你就會樂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