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9/2009

科學研究證實:同情心需要學習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藍先茜摘要

參考資料來源:2009414,美國公共廣播電台(NPR)報導

 

南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大腦及創造力研究中心(Brain and Creativity Institute) Mary Helen Immordino-Yang領導的研究小組,利用核磁共振攝影(MRI)掃瞄人的大腦反應,結果指出,當我們看到某人的腿斷了,我們立即感到他的痛苦上,但要感覺別人的心碎,需要多一點的時間。

這篇報告刊登在美國國家科學院網路版論文集中,報告指出,人類的大腦會為另一個人的身體疼痛快速作出反應,這種立即的反應,源自於人類天生會對其他人經歷的疼痛及恐懼產生本能反應,Immordino-Yang進一步解釋,這就是為什麼當一個孩子開始哭,其他孩子就跟著哭。

科學家已經清楚知道,當我們目睹別人身體傷害時,是那個部分的大腦會有感應,而就是這個相同的部位,在我們自己受傷時產生反應。

此外,也有證據證明,感覺他人疼痛的本能,在人類進化的早期就已產生。計畫共同主時人Antonio Damasio解釋,早期的人類如果可以早點感覺到朋友需要幫助,或者敵人的痛苦,可能更容易生存下來;但是,要人類沒有看到外部傷口,而感受到另一個人感情受傷,換言之就是精神傷害,這可能需要較長的時間的演化。Damasio表示,人類不是天生就有同情心,必須經由學習而得,而且,大腦必須比看到別人身體疼痛時更努力,才能對別人的心理受傷作出反應。

Immordino-Yang表示,研究小組已經能夠使用真人口述真實故事方式來誘導同情心(compassion);也能藉由幫助窮人或殘障者的善行故事,來引發另一個複雜的社會情感──敬佩(admiration)Damasio進一步說明,腦部掃描顯示,即使是最複雜的心理情緒,同樣會牽涉到與身軀活動對應的大腦系統。這表明這些情緒深入我們的大腦,也深入在我們的身體中,在我們的血肉中。

但是Immordino-Yang指出,大腦對身體疼痛與複雜的感情痛苦反應相差了長達6秒;相對的,感情痛苦的反應也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消退。這個結果令人不免為那些會造成心理影響的新聞節目或者電動遊戲感到憂心,雖然只是一秒兩秒的時間,但是對仍在學習同情心的兒童來說,可能時間不夠長。Demasio解釋,如果沒有父母從旁說明,兒童可能沒有足夠時間學習同情。如果沒有這樣的幫助,有些兒童可能無法全面地學會同情其他人,他們還可能學不到敬佩作好事的人。Damasio認為,這將是一個大問題,因為同情心和敬佩是幫助安頓道德系統和社會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