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聯邦教育部將校園霸凌列為優先解決問題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吳迪珣摘要
資料來源:
霸凌是美國教育界爆發速度最快的問題之一,也最令人頭疼。美國教育部長鄧肯(Arne Duncan)於
兩天的會議在華府的希爾頓飯店舉行,鄧肯部長於開幕演講時表示,學校霸凌現象不會自動消失,如果有關當局置之不理,霸凌會立即升級。根據教育部的統計資料顯示,2007年有1/3的中學生表示曾被霸凌,近3百萬青少年說他們曾受同儕的侵犯,1百萬青少年曾有被偷或被損毀財物的情況發生。學生在校時的不良行為如不經校方強制糾正,將來會轉為高中生輟學、吸毒和犯罪的導火線。除了肢體語言的侵犯外,當今時代又多了網路霸凌的現象及性行為侵犯,讓狀況變得更為複雜。鄧肯表示,「我們這些成年人無能,不能阻止芝加哥學校發生的霸凌事件,很讓我自責。為了避免再發生類似的事件,教育部將盡最大的能力去找出對付霸凌最有效的方案並使之付諸於行動。」
出席該會議的伊利諾大學教育心理學兒
若欽同時表示,學校當局應該先問清楚每一個學生,他們在學校裡遭遇的情況,對學校的社會生態有了全盤了解,才能負起責任建立全校師生可遵循的道德行為模式,並對不良行為擬出有效的對策來制止。他質疑學校本來就應該為學生營造一個安全值得信賴的求學環境,但實際上對校園霸凌現象,學校卻沒有付出努力來制止,可能學校當局有更重要的任務要達成,如學術標準測驗等,或認為霸凌大都發生在非學校管轄的區域而置身事外。其實霸凌文化在美國由來已久,通常都被學校忽視,認為只是學生之間的打打鬧鬧開玩笑的行為而已,從沒有真正花費心力來對付制止,以致霸凌一直存在校園中。
鄧肯部長在會中表示,霸凌對個人傷害影響層面深遠,當事人甚至成年後回憶起來,都如歷歷在目,難以釋懷。再加上社會文化的影響,對被欺凌這種事通常覺得羞恥,保持沈默,不願意說出來,傷痕則更很難癒合。
佛羅里達大西洋大學犯罪學的副教授辛度哈(Sameer Hinduja),也是網路霸凌研究中心的主管,在會中發表演說時指出,根據研究報告15-35%的學生曾經是網路霸凌的受害人,10-20%的學生承認在網路上欺凌他人,女生包含在內,甚至有超過男生的趨勢,而且以中學6年級到8年級生發生的機率最高。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公共健康系心理健
1. 單獨個別諮詢級輔導霸凌或被霸凌的學生。
2. 課堂上訓練學生社交情感表達能力和技巧、有效率的交流溝通方式,和如何避免被人霸凌的策略。
3. 全校師生共同打造正面積極並值得被鼓勵的良好行為模式以供大家依循,營造學校的善良好風氣,對校園內的霸凌行為,採取堅決明確的零容忍校規。
4. 家長鼓勵並引導小孩說出在學校和同學相處的情形,父母子女之間暢達無阻的溝通關係,讓霸凌現象無所隱藏,也是防止霸凌發生的有力防線之一。
5. 社區經常舉辦一些講習會或活動,宣導防止霸凌的常識和認知。
白德蕭表示,防止霸凌的對策不是單獨實施就可以的,發生的事件也不能把它當作單獨的個案來處理,必須各方面都結合起來,社交情感學習、霸凌防止計畫、學生輔導、學校心理健康計畫、自殺防治中心、身心特殊教育等都結合得天衣無縫,才能發揮功用,不只霸凌被防止,其他問題也都可一併解決。
目前美國有67個防止霸凌的計畫在42個州實施,但認真執行的只有少數幾州,州法規定公立學校必須強制執行法規抵制霸凌,但法令規則的定義和需求變化太大,很難掌握。該法規的程序包含霸凌事件的通報、調查、通知家長,還有霸凌者的處置等。
鄧肯部長說,霸凌現象不可忽視,特別是與種族、性及殘障相關的案例,都有觸犯州及聯邦法,成為刑事犯罪的可能,在初犯時就應該施以嚴厲懲罰來警戒,相對的,善良助人的好行為,學校也應該適時的嘉獎表揚。這並不是干涉及限制年輕人的作為,而是避免霸凌繼續升級,將來成為社會的一大禍害。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