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2/2011

媒體素養重要且必要 應列核心課程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沈茹逸摘要

資料來源:2011621,教育週刊

 

多項研究成果顯示,處於充斥著智慧型手機、簡訊、即時網路媒體的時代,這一代的學子,嚴重缺乏「媒體素養」(Media Literacy)。大多數人對於媒體釋放的訊息沒有辨別、分析、批判的能力。

2010年由麥克阿瑟基金會贊助的一項研究指出,89%的1118歲青少年,他們相信網路上提供的資訊,其信任程度是「一些」(some)到「很多」(a lot)。同樣的對於電視劇、新聞媒體、或是商品政治廣告,他們也缺乏挑戰批判的思考能力。

何謂「媒體素養」,或是「數位媒體素養」(Digital-literate)?意指具備使用網路資訊的能力、分享資訊、發送簡訊、與他人合作、建立社群、撰寫或混合多型態簡訊、甚而可以參與網路模擬遊戲。

全美組織「21世紀技能策略聯盟」(The Partnership for 21st Century Skills)已經將「媒體素養」列為重要且必要的生活技能,也是今日學子須具備的競爭實力。更深入來說,「媒體素養」已經列入21世紀英語、社會科學、藝術以及其他學科內的基本內容。

從近年「有教無類」法案(NCLB,或譯為「不放棄任何一個孩子」法案)來看,教育政策仍停留在通過閱讀語言的標準測試,未對「媒體素養」的培育給予更多重視,這是相當遺憾的。媒體的識讀能力與一般聽說讀寫的閱讀能力,是大相逕庭的。再加上仍有許多州的標準測試,仍使用紙筆測試,使得許多老師仍未開始教授學生電腦書寫的技能,這又使得這方面落後於實際需求。

目前已有全美45州及哥倫比亞特區採用的「各州共同核心綱要」(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課程架構中已包括媒體數位識讀能力,這包含了資訊的理解與溝通。例如6-12年級的閱讀能力的標準定義是:「以多重方式組合並應用資訊,這包過文字、圖片、圖表以及影像,以印刷或數位的型態來回答問題、解決難題、比較呈現的不同模式」。另外,6-12年級的寫作能力的標準定義是:「藉由科技的方式書寫,包括網路,去製作、出版或是與他人互動。」

「就學就業預備評量研發聯盟」(Partnership for Assessment of Readiness for College and Careers , PARCC)研發了一套以電腦施行的評量系統,預計2014年完成。這些評量會改變教學的方向與方法,當然也影響了「媒體素養」的培養。

對於目前工作內容已經非常忙碌的老師,也應該提供在職進修課程,以幫助了解這些新科技的教學方式。目前已經有數個全國性組織提供協助,但更應該擴展到由各地區來提供更普遍方便的課程。

科技發展迅速,學校教育已經不能忽略「媒體素養」的培養,教師應盡力完成核心綱要的標準,用各種方式達到「媒體素養」的教學目標,才能孕育出具備21世紀競爭力的學生。

麥克阿瑟基金會研究報告,請參閱以下網址:http://mitpress.mit.edu/books/full_pdfs/Kids_and_Credibility.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