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教育快遞
新理念‧新作為‧新趨勢 ◆ 三分鐘掌握世界教育脈動‧有效率參與國內教育改革
12/06/2012
11/27/2012
課堂小遊戲可幫助建構推理能力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藍先茜摘譯
資料來源:2012年8月29日,電子學校報
連結網址:http://www.eschoolnews.com/2012/08/29/how-classroom-games-can-help-build-reasoning-skills/
即使是像井字遊戲(Tic Tac Toe)這類最簡單的紙上遊戲,仍受到大多數學生的喜愛,專家表示,這些遊戲可以幫助學生發展21世紀所需的批判性思考及數學推理能力。
由「全美數學教師協會」(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的Sarah Deleeuw及Patrik Vennebush所發表的一場網路研討會(webinar),示範如何利用一些簡易遊戲,來幫助學生更融入數學課程,因為許多簡單的遊戲提供學生自己作決定的機會、然後思考這些決定,並與同學討論一些策略,這些遊戲除了可促進溝通技巧,更可彼此學習,及發展許多不同遊戲技巧。
Deleeuw表示,井字遊戲可以用來幫助學生發展策略能力及數學推理(develop strategy skills and mathematical reasoning),因為學生學習到專注及在不同目標中找到優先項目,例如:是先想辦法連成一直線,以贏為主要目標呢?還是先阻擋對手,讓對方無法贏或再進一步?而學生必須運用那些技巧在兩種目標間找尋優先使用的策略?學生在玩耍中,可以依據情況判斷自己贏的機率並計算或然率,在思考怎麼下的同時,也有助於發展策略技巧,甚至溝通策略(communicating strategies)是「推理」(reasoning)及「意義建構」(sense-making)的重要部份,也正是邁向更高層次的思考能力的表現。
主講人表示,遊戲提供教育人員與學生發展策略的機會,教師們可以將「各州共同核心標準」(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 CCSS)中數學學習標準自然地在遊戲策略中融入,這些標準如下:
1. 讓「問題」與堅持找出「解答」間變得有意義( Makes sense of problems and persevere in solving them.)
2. 抽象與定量推理( Reason abstractly and quantitatively.)
3. 建構可行的邏輯,並評析他人的推論(Construct viable arguments and critique the reasoning of others.)
4. 將數學模型化(Model mathematics.)
5. 使用合適工具(Use appropriate tools strategically.)
6. 精確思考(Attend to precision.)
7. 尋找及利用架構(Look for and make use of structure.)
8. 在反覆推理中尋找及表達規律(Look for and express regularity in repeated reasoning.)
不過,教師在利用遊戲教學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 不要指引學生如何進階,讓學生掌握進度,自己發展;
2. 鼓勵他們在玩遊戲時自我發掘及獨自思考;
3. 不要指導所謂「正確」玩法,或者試圖矯正所謂的「錯誤」玩法
4. 儘量與每個學生一對一地玩,幫助每一個學生在遊戲中思考每一個選擇及決定
孔子學院教師簽證問題進展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沈茹逸編撰
資料來源:2012年 8月28日,高等教育紀事報
連結網址:http://chronicle.com/article/Confucius-Institutes-Strive-to/133986/
今年春季浮上檯面的孔子學院教師美國簽證風波,當時波及600名中文教師必須離境。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全美超過80個孔子學院,在今年暑假從各方設法解決老師入境的簽證問題。
事件緣起於五月份,國務院突然發布行政指令,指出大學院校不可以J-1簽證及交換學者簽證為赴中小學任教的中國大陸老師擔保。更直陳,外國大學的教授、學者、大學生,禁止前往中小學任教,同時下令屬於孔子學院的600名教師應在幾週之內離開美國,重新申請正確簽證後再來美。
中國大陸政府將孔子學院視為重要的文化外交管道,國務院此舉也引起軒然大波,大加損傷了雙方和諧關係。
之後幾週,國務院又提出進一步說明,孔子學院必須與大學院校的外國語文系合作,或是必須是透過獨立認可(separate accreditation),才可以設立。
不過經過這段時間努力,一位國務院資深官員表示,處理過程平順友好,也表示孔子學院只要在2012學年度結束前,完全符合政策規定即可。
目前全美各個孔子學院採取不同的作法,有些改由中小學學區或州教育廳擔保簽證,有些則委由第三方辦理。設立在肯塔基大學的孔子學院,將來自大陸的中文教師委由該州教育廳擔保申請簽證。也就是將教師簽證與孔子學院分開,不再由孔子學院贊助申請。
位於紐約的水牛城大學,將此事轉由一個第三方機構,一個專營海外學者交換的非營利組織──國際教育中心(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IIE)贊助辦理。每位教師申請簽證的幾百美元費用,則將協商由該地任用這些中國大陸老師的中小學支付。
研究顯示:美國曠課風潮蔓延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吳迪珣摘譯
資料來源:2012年8月29日,Edsource Today
連結網址:http://www.edsource.org/today/2012/report-truancy-is-taking-its-toll/
開學了,如何讓這些懶散了一個暑假的青少年早上乖乖的起床,準時到校上課,是師長最傷腦筋的事。紐約市政府正嘗試使用一些小小的手段,譬如請知名女星琥碧戈柏(Whoopi Goldberg)來擔當喚醒青少年起床(wake-up call)的任務,有時還真能發揮作用。
關心青少年曠學的非營利組織Get Schooled最近公布全美各地曠課調查報告(Skipping to Nowhere),強調必須採取新策略來說服家長和學生,讓他們知道每天準時到校上課,有多麼重要。報告中還特別指出,學生缺勤的狀況,在全美各地開始像流行病一樣的蔓延,已不再限於城市裡的低收入區。
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全員畢業中心」(Everyone Graduates Center)所作的全美700萬幼稚園到12年級學生出席率調查,發現15%的學生每學年至少會缺課18天以上。典型的曠課易出現在初中時期,在9年級固定成習慣。並且只要曠課10天以上的學生,畢業率就會比同儕低上20%左右。根據516名全美如洛杉磯、聖地牙哥、舊金山等23個城市8到12年級曠課生的訪查,發現6月份畢業的季節,許多即將畢業,甚至準備上大學的高中生在購物中心晃蕩。其中60%是非單親家庭(two-parent families)出身的,1/3父母還有大學學歷,但大部分都表示,他們的父母並不知道他們沒去上課。被訪問者55%是白人小孩,也有拉丁裔、非洲裔及亞裔小孩穿插其間。
逃學的原因五花八門,嫌學校太枯燥乏味的也有,雖然40%只是因為學校太早上課,大部分的學生其實只是錯過幾小時的上課時間而非全天,他們暫時逃離課堂和朋友玩樂,或睡覺、看電視、玩電玩、掛在網上等等,只有12%的學生表示缺課是因為要照顧家庭成員或打工賺錢。
大部分的學生都表示,如果能讓他們清楚看到課堂所學的與未來工作前途相關連,他們會更主動積極的去學校上課。他們希望有更多實作的活動,還有關心的師長及喜歡的朋友一起學習。除此之外,學生也表示如果有他們喜愛的成年人如家長、老師或影劇明星、音樂家、運動員等人的鼓勵,他們也會更樂意去上學,女星琥碧戈柏的影響,就是最好的證明。
多家加州社區學院面臨評鑑難關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吳迪珣摘譯
資料來源:2012年8月15日,The Sacramento Bee
由於近年來預算縮減及聯邦政府提高學術表現標準,加州各地區的多所社區學院評鑑分數超低,正面臨「西部校院認可協會」(Western Association of Schools and Colleges,簡稱WASC)其下專門評鑑社區學院的「社區及專科學院認可委員會」(Accrediting Commission for Community and Junior College)的嚴厲警告,如位於舊金山、聖路易斯奧匹茲堡(San Luis Obispo)和尤瑞卡(Eureka)等地的社區學院已被要求提出結束學校經營的計畫。其它一些位於莫德斯托(Modesto)、瑞汀(Redding)和聖荷西等地還沒差到要關門的社區學院也有10所被列入「觀察名單」(Probation)中,柏克萊、奧克蘭、莫西地(Merced)和佛斯諾等地則有14所社區學院評鑑接近危險邊緣,被列入「警告名單」(Warning)中。
「美國社區學院聯盟」(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mmunity Colleges)資深副主席David Baime為這些學校叫屈,他表示加州教育預算緊縮已有好幾年了,嚴重影響學校的正常財務及行政運作。以舊金山市社區學院為例,評鑑出了問題,首要因素就是財務危機。在超過100個地點、服務舊金山地區9萬名學生的舊金山市社區學院連續3年財務支出都是赤字,學校92%的預算都用在支付薪水和福利等人事開支,真正運用在教學目標的經費寥寥可數,與辦校宗旨違背,評鑑如何過得了關呢?失去認可代表學生無法申請聯邦政府的財務補助、學分不被其他學校承認,如果轉學也無法轉換,也代表學校不能參加運動聯盟、甚至無法頒授學位證書,一旦失去認可,大部份學校無法招到足夠學生,等於只有關門大吉。
除此之外,加州社區學院還遭遇的另一個難關,早在經濟蕭條前聯邦政府就開始要求評鑑單位嚴格審核被評鑑的學校,學術期待層面被大大提升,以學校提供學生學術上的實質成果(learning outcomes)如何為評鑑重點,大量教育經費被裁減後,學術水準更沒有能力提升。最近3年來,州政府已少掉了12%的經費,如果最近提出的30號加稅提案不幸被否決,那還要再繼續少掉7%的經費。加州社區學院系統校長Jack Scott表示,要達到聯邦要求的評鑑標準,必須投入大量的研究工作和教授們的時間,但這無一不是需要額外的經費支援才能運作的。
舊金山市社區學院、尤瑞卡的紅木社區學院和聖路易斯奧匹茲堡的鬣山(Cuesta)社區學院都只給1到2年的時間來解決他們的問題,到期仍未改善,則被勒令提出結束學校的計畫。舊金山市社區學院主要是財政赤字的問題,如上所述。紅木社區學院被詬病的是學生資料沒有安全的被保存,缺乏專業發展和員工評估系統,也缺乏各科的教學大綱及學習績效和出版品。鬣山社區學院則被點名缺乏科技化基礎設施和學生學習的計畫及評估。
這些被評鑑單位宣布不改善即結束的學校,都抱怨此項舉動引發學校教職員和學生的恐慌,學生不知道他們是否可以繼續就學或將被迫轉學,教職員也由於經費裁減而少掉了10%的員工,以不足的人力和經費卻要達成以上要求改進的目標,更加困難重重。
研究探討美國數學教育癥結所在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吳迪珣摘譯
參考資料來源:2012年8月22日,校園電子報
連結網址:http://www.eschoolnews.com/2012/08/22/math-education-whats-the-problem/
美國企業協會(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 AEI)最近公布代數和計算數學兩者之間關連性的研究報告,發現代數課太早開始,對數學教育有害;因此建議最好不要強迫所有的8年級生必須修習代數課。
盡管「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等簡稱為STEM的課程,已成為教育界普遍關注的重點教學,美國高中生的數學測驗成績還是普遍低落,並延續到大學,許多大一新生還得加修數學補救課程。而且研究報告也發現近60年來,大學新生主修與數學相關科系的人數已下降到近乎一半,如果這趨勢持續下去,國家前景堪憂。
讓學生太早接觸代數或較高級的數學課程對學生的知識獲取和學術表現會有不良的影響。以北卡萊那州的Charlotte-Mecklenburg學校學生為例,那些比同儕更早開始代數課程的學生與一般的學生相較,數學標準測驗成績要低13個百比左右。
有一些學區為了要縮短學生間的數學成就表現差距,把許多具有挑戰的數學主題排除在外,這種為達目的而降低難度的作法,嚴重傷害到有意願以數學為大學主修或將來可能在數學相關工作場所工作的學生,因為他們的數學能力明顯的會與來自他校的競爭者差了很多。從過去30年來SAT數學成績平均增加了20分,但學生主修與數學相關科系的人數卻下降了25%的事實,就可驗證所言不差。
杜克大學教授Jacob L. Vigdor最近發表一篇文章「解決美國數學教育難題」 (Solving America's mathematics education problem),文中也詳細解析數學教育潮流的不同,所產生的文化轉變。
Vigdor強調美國數學教育根本的癥結在於最重要的兩個目標互為牽制,無法同步達成。此兩大目標一為提升學生的整體數學表現,另一為縮短表現優良與表現不佳兩者學生之間的差距。90年代中期,當時的潮流專注於拉抬表現不佳學生成績,在這過程中,學術標準會往下調降一些來迎合,成績優異的學生反而不受重視,於是就發生縮短差距目標一旦有點成就,整體學術表現水準反而會下降的現象存在。再說,通常為了提升數學測驗成績,教學資源都集中在表現差或一般普通的學生身上,一些資質特優的學生可能會因此而被犧牲掉。魚與熊掌難以兼得,是教育主管者難為的地方。
Vigdor也提及美國在二次大戰和冷戰後正巧「新數學」(new math concepts)問世,數學變得更加抽象化,學生的反應消極,很多人認為與其努力去瞭解它還不如放棄,數學成績表現於是逐漸走下坡,雖然期間曾過有短暫重新提振起學生對數學及大學數學相關科系的興趣,但好景維持不長,對數學的興趣又再度下降。
能在科學、工程、和數學領域求學順利,通常SAT的數學成績都屬於優異才行。以麻省理工學院為例,大學部3/4的學生SAT數學成績都高達750分以上。至於中前段專攻理工的大學如普渡大學,SAT數學成績只要530分,就屬於排名前25%。這種反差引發中小學數學教學程度的爭議,到底是以培養學生數學達中等程度為目標,還是要嚴格訓練學生到達最佳的數學程度。
綜觀美國最近幾十年來的數學教育,為了達到數學整體平均成績提高和數學程度均等兩大目標,數學學科課程內容變得更易理解和簡單,阻礙到一些數學表現優異且具潛力學生的未來發展。由於數學缺少挑戰性,影響他們未來選擇與數學科學工程領域相關科系的意願,相對的,也傷害到這類頂尖人才未來會開發創新更多工作和職缺的可能,對國家未來競爭能力極為不利。
若要能都顧全,報告也提出一些有用的解決方案如下:
1. 修改移民法,讓更多拿到美國大學博士學位的外國籍理工人材,更容易也更方便留在美國,繼續貢獻所學,幫助美國經濟發展。
2. 重新整合數學課程內容也有幫助,新加坡的數學教學主題較少,但更有深度,值得借鏡,但美國教師授課前的準備工作和美國學校結構都與新加坡不同,會有許多問題產生,需要調適。
3. 將不同需求的學生分成小組,為個別量身訂作教學計畫。
全美數學教師協會(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會長Linda Gojak表示,不應太過簡單化這個問題,雖然打下良好的數學基礎對學生有幫助,但是不見得每一個高中畢業生上大學時都會選數學為主修課,因此不是放棄現有的課程要求就能解決問題,最好的方法是因材施教。她也表示,並不反對已準備好的學生提早開始學代數,那些尚未準備好的學生多給他們空間去開發其他的數學題目也許會更有幫助,否則偃苗助長的後果,的確是會傷害到他們未來數學能力的發展。
比爾蓋茲基金會的教育願景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沈茹逸編撰
資料來源:2012年 8月20日,教育周刊
比爾蓋茲基金會全球新聞發言人Chris Williams近日撰文,闡述該慈善基金會的理念與教育願景。
比爾蓋茲基金會於十年前成立,致力於幫助貧窮弱勢族群、消弭世界上的資源分配不均。他們更期望能協助貧窮家庭走出困境,但是似乎無法引起全球足夠的重視與迴響。目前該基金會嘗試從各種角度來完成目標,包括:提供貧窮地區兒童足夠的疫苗,協助他們遠離疾病,減少死亡;提供更多品質優良產量眾多的種子,幫助他們有足夠糧食,不致飢餓;給予正確的避孕觀念,讓婦女自己決定何時懷孕生子;培育優良師資,教育低收入家庭學童,使其終身受惠等等。
比爾蓋茲基金會對美國教育的重點,在於給予教師能夠有效教學的工具,以及發展數據為基準的管理系統。Chris Williams表示,經過各種不同方式都證明,教育是脫離貧窮改善人生的好方法,而一位優質的教師,又是保證教育目的的最佳管道。所以該基金會仍認為提昇師資是他們的當務之急。
雖然該基金會號稱為全球最大的私人基金會,但是深感能做的工作仍然有限,所以必須專心致力於幾項工作,而且是投注於最不受重視的議題。
11/09/2012
霸凌處理新策略:鼓勵事件目擊者說出真相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吳迪珣摘譯
參考資料來源:
連結網址:http://blogs.edweek.org/edweek/campaign-k-12/2012/08/at_summit_student_bystanders_encouraged_to_act/
第三屆霸凌防止高峰會議上,最新的焦點放在家長應鼓勵小孩不再只當個旁觀者,而是目擊同儕被霸凌時勇敢的挺身而出說出真相,讓學校能在第一時間內掌握訊息,立即採取行動制止,將霸凌事件帶來的傷害縮至最小。相關訊息可上//www.StopBullying.gov網站參考。
美國一些電台多年來,也不斷以短片來傳遞目擊者應向大人說出所見或所聽霸凌事件的訊息,而且如果說出後沒有後續行動產生,還要再告知其他大人。
美國女演員Marlo Thomas活躍參與社會活動,她以親身經驗來說明父母介入的重要性,她回憶小時候與父親駕車經過一群打架鬧事的青少年,父親立即停車制止,並送受害的小孩回家,讓她領悟到如果他人被欺凌,而自己不勇敢站出來,等到哪天臨到自己頭上時,能期望別人站出來幫自己嗎?Thomas建議學校應該立即開除霸凌他人的學生,學校對任何暴力事件都應保持零容忍的態度。
教育部民權辦公室官員Robert Kim則表示,社會各界對霸凌者都應被逐出校園,以停學、退學或開除的零容忍政策有些疑慮,但他呼籲教師們不應擔心犯錯的學生會被逐出校園,可能毀了他一生,而不報案或處理,霸凌零容忍政策是一個處理策略,但並不保證接受停學或開除處罰的學生會記住教訓不再犯,所以仍須三思。
美國管制校園販售零食飲料確有成效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藍先茜綜合摘譯
參考資料來源:
連結網址:School junk food bans may really curb obesity、Soda Access Drops in Middle, High Schools
根據「小兒及青少年醫學月刊」(Archives of Pediatrics & Adolescent Medicine)一份日前公布的報告顯示,雖然美國高中及初中在校園提供汽水類飲料已比4年前少很多,但是非汽水類的含糖飲料,如運動及果汁飲料,在美國初、高中,仍是隨處可得。
相較於多年前幾乎半數以上的高中學校都提供含糖飲料,在2010-11學年度,只有1/4高中仍提供含糖飲料;在2006-07學年度期間,美國27%的初中學生可在校園�買到不減糖汽水,但4年後,減少到只有13%。
雖然減幅可觀,但是這份報告關注的學校食堂(cafeteria)以外情形,卻發現仍有63%初中及88%的高中生,可以在校園內的販賣機、體育館內零食攤買到運動飲料及果汁等非健康飲品,而且一旦養成飲用習慣,學生年齡越長,問題越嚴重。
其中運動飲料在報告調查的4年間,初中學校提供比率從72%,略減到55%;但在高中階段,4年下來,在2010-11學年度,仍有83%提供,只比2006-07學年度的90%減少一點。事實上,經研究顯示,運動飲料含有大量糖及鹽,只有從事大量體能運動的運動員才需要飲用,對一般人根本沒有助益,只是增加糖、鹽及卡洛里的攝取。
報告主筆、密西根大學研究員Yvonne Terry-McElrath表示,美國農業部應該早日依據2010年的「健康、免飢餓孩童法案」(Helathy, Hunger-Free Kids Act),訂出學校食堂以外的販賣機及其他場所可以販賣那些食品的執行規定,她表示:「只有農業部訂出嚴格可販賣食品及飲料標準,才能確保各年齡學童在校園內都可以有健康的食品選擇。」這項規定原本應在今年春天公布,但延宕至今仍未提出。
另外,根據美聯社(AP)的報導,一項第一次針對全美所作的研究顯示,雖然許多人反對媬姆式政府(nanny state),以法規規定那些東西不可以在校園�販賣,但是第一次有明確數據證實,法規規定對控制兒童肥胖確有正面影響。
相較於無規範的對照州,住在有法規干預州的5年級到8年級學生平均減少增加
最近統計顯示,全美國小學生約有20%已達到肥胖程度(obese),青少年肥胖比例略低。但根據這份報告提出的數據,在法規管制中小學的州中,研究開始的2004年春,39%的5年級生達到超重(overweight)程度,但到這些學生8年級時,超重比例減到34%;達到肥胖程度的5年級生原是21%,到他們8年級時,比例已減到18%;而在無法規規範的州,5年級生超重的比例是37%,肥胖比例是21%,到8年級時,兩者的數字卻都是不為所動,毫無變動。
位於芝加哥的伊利諾大學研究員、同時也是報告主筆Daniel Taber表示,以上數據顯示政府的法規管制確有效果,但仍必須持續並擴大推動至各個年級。
研究:持續專注力比提早學習更有助於完成學業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沈茹逸/藍先茜編撰
資料來源:2012年
連結網址:http://health.oregonstate.edu/features/preschool-children-who-can-pay-attention-more-likely-finish-college
最近發表在「幼教研究季刊」(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的學術研究指出,具有專注力、能堅持完成任務的兒童,將來有超過50%的機會可以完成大學學歷。
奧瑞岡州立大學(Oregon State University)專案研究團隊追蹤了430名4歲幼童至21歲,研究結果明確指出,專注力、堅持度、以及遵守指導,遠比提早開始學習課業,更能預測孩童成長後是否能完成大學學業。
這群兒童在4歲時,由父母勾選「可以持續長時間玩同一種玩具」,或是「如果發現困難,就馬上換其他玩具」等對幼兒專注力、遵循指令、完成任務的評量,當他們7歲時施予閱讀及數學能力標準測驗,到21歲再度給予閱讀及數學能力測驗,持續追蹤的結果發現:閱讀跟數學兩項學科成績的好壞,並沒有明顯影響未來的學習成就;反而是4歲時父母認為有足夠專注力及持續力(persistence)的孩子,超過50%可以在25歲之前念完大學。而完成大學學業,一般被認為是獲取較高薪資及工作穩定度更高的門檻指標。
主導這項研究的Megan McClelland,是全美知名的幼教專家,她強調研究結果表面看起來好似4歲定終身,但好消息是,這些行為技巧完全是可以教導與學習的,所以家長可以多在這些方面多費點心培養。
這項研究並沒有分析這群學生在大學的成績高低,因這又視學生本身資質而定。但是這項結果瓦解了多數人認為提早學習的優勢,反而指出能夠專注的孩子,未來較有機會達到學習目標。
McClellan指出,提高幼童自我控制(self-control)的干預作法,已經許多研究顯示,確實有助自我規範(self-regulation),意即有助提升兒童專心聽講、專注及記住指示等能力等。她表示,其實一些簡單的課室活動,比如Simon Says(類似我大風吹遊戲)或是Red Light/Green Light (類似紅綠燈遊戲),對提高識讀能力(literacy)以及自我規範能力都很有效。
對於這份研究結果,McClellan語重心長的表示,學業能力固然很重要,但是專注力、依循指令及完成任務等社會及行為能力(social and behavioral skills)更能長期影響人生是否成功。
美國國家科學院定義21世紀學習所須具備的能力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吳迪珣/藍先茜摘譯
參考資料來源:2012年7月10日,教育週刊
連結網址:http://blogs.edweek.org/edweek/inside-school-research/2012/7/study-21stcentury-learning-demands-mix-of-abilities/
根據位於華盛頓附屬國家科學院的美國研究委員會(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of the National Academies of Science)最新報告顯示,新時代無論職場及生活都要求學生在認知、個人和人際關係能力(cognitive, personal and interpersonal abilities)上互為協調平衡,但目前討論的教育政策並未明確的規範出這些當代人必備的能力,國家科學院召集旗下行為學、社會科學和測驗、科學教育等各領域的專家,共同來定義這些研究者、教育領導、政策制訂者等口中經常會提到的所謂「深入學習」(deeper learning)和「21世紀技能」(21st-century skills)的真正涵意。
報告的作者之一James W. Pellegrino,是伊利諾大學學習科學研究所的主任,他表示學生留在學校、完成學業,對一生的影響會非常大,美國人有7-11%擁有高薪的工作,都是靠完整的學歷打下的基礎,學校教育可能綜合包括一些能力組群,只是認知能力不等同學校教育的成果。
委員會認為現今所需的能力組群,可簡單區分為以下三大類:
1. 認知技能(Cognitive skills):如批判思考、分析推理(analytic reasoning)等。
2. 人際關係技能(Interpersonal skills):如團隊合作和溝通能力等。
3. 個人內在技能(Intrapersonal skills ):即及自我表達。包含自我覺察的反省能力及誠實耿直等,此與擁有好職業收入和健康生活形態息息相關。
史丹福大學教授Linda Darling-Hammond肯定為「21世紀技能」下定義對目前的政育政策討論的重要性,但她表示,除非當局投資足夠的研究及擬訂出如何教導、學習及評量這些技能的政策及真正落實實踐,否則都是空談。
她同時肯定報告中建議應更多注意及研究「人際關係技能」及「個人內在技能」,這些正是決定學生能否完成大學學業的關鍵,大學新生的人際關係處理技巧、團隊合作和自我反省、機智等能力與進入大學前的GPA成績一樣重要,把這些能力重新放到臺面上,尤其在當今只關心測驗成績好壞的狹窄教育政策下,更突顯它的重要性,應受到大眾的矚目。
另一個重要先決條件,同時也是最難教和測驗的就是:學生如何將學到知識轉換和應用到另一個新情境的能力。轉換(transfer)有如具有神奇能力的聖杯,或許我們能教會學生具有十八般武藝、天文地理無不通曉,但知識如何轉換成技能,技能間又如何轉換,卻是只能提倡,而無法強求。即使專家也常會有換了從未經歷過的場合,就無法順利運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問題的困擾。
轉換須以廣泛知識為基礎,靈活運用在任何不同的場合上,而且無法靠練習或訓練。雖然還無法得知如何將知識轉換成能力,但我們確實知道在個別科目領域內,只要有心將這能力列為最重要的學習基礎,各科目的教學大綱內容及教學評量自然會朝著這個目標和方向前進,例如數學教學,不要只給學生一系列的數學題目去練習,而是鼓勵他們運用數學原理來鑑別、解析並設法解決實際生活發生的各類問題,2008年在加州一項針對700名高中生的實驗中,已證實「深入學習」確有助於改善學生的學習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