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1/2012

美國經濟影響研究型大學競爭力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藍先茜摘譯

資料來源:2012614,華爾街日報

連結網址:http://online.wsj.com/article/SB10001424052702303734204577466470850370002.html?mod=googlenews_wsj

 

一份由美國國會召集的委員會所發表的報告指出,對高等教育經費的刪減正危及美國研究型大學的全球競爭力。

 

這個由學術界、商業界及非營利機構領導人組成的22人委員會,在250頁報告中提出嚴正的警告,由於近幾年來財政的限縮,美國研究型大學「正面臨嚴峻危機,不但正喪失全球領導地位,而且研究品質也正被侵蝕流失。」委員會呼籲高等教育機構、政府及企業界必須一起合作拿出對策,才能逆轉頹勢。

 

近年來的政府預算刪減,已導致從西岸的加州州立大學系統,到東岸的南緬因州大學,其教授、學校主管及代表政府的管理委員會間的衝突四起,大家在預算平衡與學術品質維持的兩難間拉扯角力。甚至,維吉尼亞大學、奧瑞崗大學及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等校校長,還因此被迫離職或自動掛冠求去。

 

美國高等教育經費在經過數十年的成長後,從2008年金融海嘯起,整體經費已下降15%,經過通貨膨脹指數調整,約等於減少了725億美金。像亞利桑那州、南卡羅萊納州及新罕布夏州等嚴重地區,經費刪減甚至超過了25%

 

更嚴重的是,這幾年大學招生人數一直是成長的,這代表學校平均花在每名學生上的經費,更少的可憐。而聯邦提供給大學的研究經費,過去公立研究型大學約有1/2、私立研究型大學約有1/3的經費來自政府,也在限縮,除通貨膨脹的侵蝕,相較於其他國家,如中國大陸、日本及南韓等政府還增加教育經費的投資,特別讓美國的大學倍感壓力。

 

擔任委員會主席的美國銀行總裁郝樂迪(Charles Holiday Jr.)對媒體表示,美國大學仍居於領先地位,但委員會擔心,再過幾年,優勢即可能消失。委員會建議,聯邦政府應該落實國會已通過的120億年度研究經費計畫,並在提供經費的同時,改善績效責任制度。而美國大學,也必須力求透過效率及效能的改善,把教育成本升幅控制在通貨膨脹率相近或更低的幅度,並大量採用線上教學方式來減低教育成本。

 

不過,一個名為「大學可及性及生產力研究中心」主任、同時也是俄亥俄州大學退休經濟學教授維德(Richard Vedder)表示,他認為國家經濟榮衰程度與大學研究力間並無關連,這份報告看起來倒像是為國家研究委員會爭取經費的一種努力。

美國大學努力為畢業生謀出路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吳迪珣/藍先茜摘譯

資料來源:2012613,高等教育紀事報                             

連結網址:http://chronicle.com/blogs/next/2012/06/13/struggling-to-lunch/

 

美國大專院校為辛苦培養的畢業生工作出路承擔多少責任?到目前為止,其實並沒有多少。雖然各校的就業輔導顧問辦公室都佔據校園一角,也積極的辦理就業博覽會及接待公司招聘活動,並在畢業典禮後6個月廣發問卷調查,詢問就業狀況,即使學生反應冷淡,很少回復,卻不減大學極欲公布高就業率的興致。

 

已有4屆畢業生歷經了景氣停滯的年代,學費上漲又持續不斷,越來越多的學生家長開始衡量支付高學費的代價是否能獲得等值的學位?雖然不至於斤斤計較,但一些中等學術地位的大學,如果學費不低,畢業的學生大部分都背負債務,明顯的將會承受更大的招生壓力。

 

目前雖然還沒有大學被民眾控訴就業率宣傳不實,但已有數十家法律學院自行誇大畢業生就業和工資被法官起訴的情況,大學招生多年來皆強調畢業後的高就業率,給參觀校園的未來新生美好遠景和想像,如果不想一樣面臨被告的命運,學校得努力提升就業率,並在經濟蕭條年代,加把勁協助畢業生就業。

 

在協助畢業生就業這一方面,最有創意的反而是那些過去一向不喜歡與就業準備掛勾的文理學院(Liberal-Arts Colleges)

 

今年4月間在維客森林大學(Wake Forest University)的一場會議,把焦點聚集在文理學院教育在今日的就業市場扮演的角色。VF企業總裁Eric C. Wiseman在會中表示,有太多畢業生在就業之途掙扎的艱辛故事,他認為,大學內的每個人,從就業輔導顧問到教授,都必須為他們製造的產品──即畢業生負責。

 

以下的一些文理學院所開發出的協助學生所學與產業聯結的策略,也應可適用於其他大學。

 

一、擴大職業發展的範圍:

 

近年來各大學在設置就業輔導辦公室方面不惜餘力,但問題在於仍把大三或大四生才當成生涯規劃及就業準備服務的主要對象,仍不能和大學的學術功能相互連結,仍然各自發展。

Franklin & Marshall College校長Daniel R. Porterfield表示,生涯規劃及發展必須是屬於整體學習的一部份,在大學時就應該積極為畢業後的職業生涯做準備,並且教育也必須把畢業後頭幾年也考慮進去。他建議完整的大學教育應以10年為影響期(zone of impact),包括未入大學的前1年(高中最後1年),大學4年的在校學習,及畢業後5年。而全階段職業發展過程,則要以20年來計,任重道遠的教育工作不應以畢業日為截止期。為此,他特別在他任職的大學設立了一席主管學生發展的助理副校長職位,除了負責傳統的就業輔導規劃外,還開立新的課程,專門教授一些生活技巧如負債管理等,及一些軟技巧(soft skills),如解決衝突等,剛畢業的校友及在學大學部學生都可以參加。

 

二、增加學士後工作經驗

 

Davidson College校長Carol E. Quillen則表示,一些事業有成的校友告訴她,他們願僱用母校畢業3年的學弟妹,但對於才畢業的興趣缺缺。這也表示剛畢業的畢業生,必需先要有足夠的實務經驗和職場磨練,才能展示出所學技能,成為就業市場上的合格競爭者。該校以曾經流行的「為美國而教」(Teach for America)模式為範本,開創了一項為期1年的實習計畫,畢業生將在與學校簽約的非營利事業單位工作,近距離的跟在執行長旁或接觸執行策略,以便開發自己的潛能,該校仍在努力讓計畫變成有給職,部份薪資,將由學校來分攤。

 

三、就業人數的統計,不足以交差

 

光有就業人數的統計,仍不足以解開家長和學生心中的疑慮。在經濟不景氣的年代,耗支鉅額學費把書念完,又好不容易獲得工作,但所得的工作報償是否能還得起學生貸款債務呢?St. Olaf College最近宣布他們開發了一個完整的學費回報查詢網站 (http://stolaf.edu/return/),透過問卷調查及社交網站的運作,該校掌握並公布92%的2011年各系所畢業生就業狀況及薪資等詳細資訊。

 

該校校長David R. Anderson 在網站影片中表示:「這個網站的公布,代表對世人認為文理學院教育只會教人修身養性、成就自身的最好回答。」文理學院畢業生不但能夠獨善其身,也能走入人群,為社會所用。

 

考慮學費的回報,許多家長及學生都想了解各別學位畢業後可能的就業狀況,因此各校必須更精細區分不同主修的就業率及薪資情形。現在LinkedIn 網站的出現,提供一個比各校網站更清楚的不同學院畢業生的職業發展方向,比各大學網站所做的都強很多。除此之外,如果有大學不願公開分享這類的資訊,維吉尼亞州為了對眾多學子有個交待,將成為全美第一個公開州內所有公立大學和部份私立大學數百個學程畢業生中間薪資的州。

 

在現今情勢下,大學學歷價值何在?已是無法迴避的問題,所以現在的大學應該更清楚地表達他們如何為學生的生涯作準備,並向未來的學生展示他們在這方面所作的成果。

外國學生結交美國好友狀況不佳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沈茹逸/藍先茜編撰

資料來源:2012 614,高等教育紀事報

連結網址:http://chronicle.com/article/Many-Foreign-Students-Find/132275/

 

調查顯示,赴美留學的國際學生中,大部份表示他們希望交到知心的美國好友,但有超過1/3沒有來往親密的美國朋友。特別是從中國等地來的東亞學生,他們比其他地區來的學生更少結交到美國好友,更感覺到疏離。

 

從海外來的國際學生,尤其是近來大批來自中國到美國就讀大學部的學生,無法融入美國校園及宿舍問題,其實也深深困擾學生及各校行政單位。

 

這份研究係由紐約市立大學的通訊傳播助理教授Elisabeth Gareis主導,調查了包括了10所美國南方及東北地區大學450名學生。Gareis當年也是一名從德國來美深造的國際學生。她指出,「沒有任何地方比校園可以有更多的時間、自由,來認識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這是最容易進行文化交流的地方。」從這份研究結果看出,美國大學沒有達成這項目標。

 

這些受訪者,都是來美國求學13年的大學部及研究所留學生。雖然27%的留學生表示有3名以上美國好友,但38%指出完全沒有美國朋友,17%指出有1位,18%說有2位。

 

分析發現,來自英語語系國家的國際學生,最容易有3名以上的美國朋友,這些來自英語系及北歐與中歐國家的學生,也顯示出最滿意與美國人的交友狀況;來自東亞國家的學生,竟有超過一半指出在生活圈中完全沒有美國朋友,將近半數的東亞留學生不滿意與美國同學的交友狀況,甚至有30%對交不到知心美國好友頗有批評。

 

整體而言,有38%的外國學生不滿意他們結交到美國朋友的數目,而且27%的人表示不滿意他們的交友品質。

 

除了學生來自的地區,留學地區也影響交友情況。或許因南方人較熱情,在美國東北地區留學的國際學生,交友情況比在美國南方地區留學的狀況差。在大城市留學,也比在小城市唸書的交友滿意度低。

 

分析受訪者不滿意的原因,46%歸咎於本身,例如:個性內向害羞,或是有限的英語能力。54%則認為是美國同學不夠熱情與不具文化敏感度等因素。Gareis認為應該可以歸納為文化差異造成的隔閡。

 

東亞學生來自人際關係緊密的社會,對於講究獨立、強調個人的美國社會,不免有點心理預備不足,再加上語言能力,以至對跟美國同學打交道裹足不前;反之亦然,美國學生也不知如何開口跟國際學生聊天。反而是歐洲學生就容易得多,因為文化背景相似,同時語言相通。

 

近年由於來自中國的國際學生增多,尤其多為就讀大學部,對於校方來說是一大困擾。堪薩斯州立大學就曾經有學生,在校刊上發表敵視中國留學生的文字:因中國外交政策對美方不友善,因此認為中國留學生就是潛在的「敵人」,甚至指出不應讓中國留學生就讀美國的公立大學。其他學校,如密西根州立大學,去年的大學新生,就有高達800位來自中國大陸,預計今年可能會達到1000位。

 

現在美國大學已經在積極幫助美國與外國學生,彼此建立聯結,包括更深入的文化介紹、加強訓練外籍學生的舍監、組成學生對話夥伴(conversation partners)、甚至拍攝介紹中美文化差異的影片等等。

最有效的學習策略 —— 邊學習邊測試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吳迪珣、藍先茜摘譯

參考資料來源:201265,教育週刊

連結網址:http://www.edweek.org/ew/articles/2012/06/06/33study.h31.html

 

根據最近的心理學學會(Association for Psychological Science)會議的研究報告指出,鮮少學生會利用一邊學習、一邊測驗的方式來學習。但實際上,根據專家的研究,這才是最有效的學習策略。

 

普渡大學心理學教授Jeffrey D. Karpicke表示,現有的教育系統只管灌輸學生大量知識和學問,但卻沒有教會學生怎麼學,學習者通常也只想到怎麼把知識塞進腦內,卻從來不想,要怎麼把塞到腦內的知識汲取出來。專家因此特別提出,只要使用有效的策略,學習可以以更有效率的方式進行,不再浪費時間,而且學得更多。

 

中小學的教育人員一直以來都為是否給學生太多的測試而爭論不休,聖路易華盛頓大學「記憶實驗室」(Memory Lab)的研究發現,反覆嚐試汲取資訊(recall information),無論是利用課堂的隨堂測驗或是私下學生自行或交互測驗的學習策略,相較於其他學習方式,在幫助學生記憶有加倍的效果,不論是對資訊上或觀念上的學習。「記憶實驗室」主任及心理學教授Henry L. Roediger III在大會演說中表示,想要確保學習效果持久,最佳方式就是把測驗當成學習活動一樣專注,事實上,測驗不只可以評估學到多少,也可以有效的加強並增長學習成果。

 

Roediger與初、高中科學課程合作,教導他們如何把隨堂測驗當成是學習工具。一整個學年中,隨機選出學生接受多重選擇題或簡短回答問題的測驗方式。他發現學生一邊學習、一邊自己考自己的學習模式,相較於其他模式,會讓學生會更清楚自己的知識差距,也會更集中注意力在下一階段的學習;特別是經過57次的汲取過程,便能長期將觀念留在記憶裡。

 

Karpicke教授在「心理科學趨勢」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期刊發表的一份研究報告,就是以120名大學生為研究對象,隨意採取4種學習模式其中一種進行學習科學課文,一週後接受測試。此4種學習模式分別為:「只讀一遍課文」、「重複閱讀」、「用圖示標明概念之間的相關連性」,及「採用問答來測驗自己的方式記憶內容」。

 

使用最多的學習模式就是「重複閱讀」,84%的學生經常如此,而且有55%的學生認為這是最重要的學習方式。至於「採用問答來測驗自己的方式記憶內容」的學生只有11%,而真正把它當成主要學習方式的學生,則僅有少得可憐的1%。

 

在尚未接受測試時,讓學生先自行預估可以拿到怎麼樣的成績,結果發現那些重讀次數愈多遍的人,對自己愈有信心,預估可以答對80%以上的題目。這項預測成績的實驗,多次的結果皆相同,大概因為讀的次數愈多愈熟悉,自然會有信心拿好成績。

 

但長期來說,事實卻正好相反。那些以測驗自己的方式來學習的人,雖對自己信心最不足,但一週後的測試,答對直接從課文內容出題的比率達65%,延伸觀念題型的問題答對率為70%,比使用其他3種模式學習的人,兩種題型分別高出10%及近10%。這證實隨時測驗自己的方式是最佳學習模式。

 

只是其他的研究人員指出,大部分的學生就算知道這種學習方式最有效,還是偏好於事實上會減損長期記憶的重點複習方式。Roediger解釋,學生如果只想著通過眼前這次考試,不去真正融會貫通課業的內容,光靠考試前5分鐘抱抱佛腳,的確還有可能勉強過關。但一個禮拜過後,保證忘得光光的,全交回去了,這並不是真正有效的學習。

英文作文電腦閱卷的利與弊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沈茹逸編撰

資料來源:2012 67,公共廣播電台

連結網址:http://www.npr.org/2012/06/07/154452475/computers-grade-essays-fast-but-not-always-well?ft=1&f=1091

 

目前美國許多學校,為了節省人工費用,開始採用電腦批改學生作文。相較於老師本人的閱卷,只有幾分之幾的成本。

 

使用電腦批改作文的主要兩大論點,第一是成本低,第二是可以改的更正確。使用電腦軟體肯定比人工便宜,但是第二點就不能說服每一個人。

 

麻省理工學院學生寫作課程主任Les Perelman就對此持懷疑態度,從他最近測試測驗權威「教育測驗中心」(ETS)所研發的作文評分軟體,發現從一篇標註12個錯誤的作文中,找出11個是誤判,甚至有些他故意放置的標點符號錯誤,但是電腦軟體並未判讀出來。

 

Perelman認為,只要能夠閱讀的學生,經過調教都可以成為電腦評分軟體下的作文高手。這是因為開發這種軟體時,已輸入數千篇已經過人工評分的文章,經由分析這些文章的內容及構成要素,建立起這套軟體的評分模式。如果原本人工閱卷時偏好長一點的句子、難一點的單字,這套軟體也就會有同樣的標準。也可以說,只要學生掌握評分軟體的標準,在他的作文中使用容易得到高分的元素,結果就是一篇高分作文。

 

因此,如果學生能知道一篇優秀論文的重要元素,又能將其組合在他的作文中,當然這也表示這名學生原本就是個不錯的寫手。

 

艾克朗大學(University of Akron)教育學院院長 Mark Shermis,最近參與一個對9種不同作文評分電腦軟體的研究,發現在短文評分上,電腦評比的結果跟人工閱卷的結果,相似度高達 85%,但對長些又複雜些的文章,就不怎麼靈光。Shermis認為,雖然軟體無法辨別出誰是下一個大文豪,但是在傳達寫作觀念及想法上,卻是相當好的工具。

 

不過,美國總統林肯的蓋茲堡演講詞,被輸入一套曾被專門用於評比大學新生寫作能力的電腦軟體,分數從低到高為 1 6。結果這位歷史上最偉大的美國總統之一,出自林肯總統手筆的知名演講,得分只有 2分及3分間,這個結果讓為震驚。對此,歷史學者認為, 這篇演說之所以著名是因為當時的背景,更勝於文字本身。

 

雖然電腦軟體無法像人工閱卷的完美,但是幫助學校節省人工費用,同時可以在短時間內完成數千份學生作文評分。喬治亞州的中學作文教師Jeff Pence認為,電腦軟體可以給予學生即時回應,這是身為老師的他無法達到的。「就像學騎腳踏車一樣,最好的方式就是邊騎邊學,最好的寫作學習方式,就是著手寫作,然後在寫作之時得到及時及持續的回饋與指導,便可以激發出更多好的作品。」

 

UCLA投票通過MBA課程脫離州政府資助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藍先茜綜合摘譯

資料來源:201267,洛杉磯時報;525UCLA校報

連結網址:http://latimesblogs.latimes.com/lanow/2012/06/ucla-anderson-school-management-mba-financing.htmlhttp://www.dailybruin.com/index.php/article/2012/05/council_to_vote_on_proposal_allowing_anderson_school_to_be_financially_independent_from_ucla

 

加州大學洛杉磯校區教授會(UCLA Academic Senate)日前召開會議,以53票同意、46票反對及3票棄權的些微差距,同意該校安德森管理學院(Anderson School of Management)旗下的商業管理課程(MBA)脫離州政府資助,財務完全自己自足的提議;未來只要再經過加大教授會(UC Academic Senate)及總校長尤道夫(Mark G. Yufod)的同意,不需要加大董事會投票表決,即可實施。

 

如順利完成程序,這項素有安德森管理學院旗艦課程之稱的MBA課程,未來雖然仍隸屬UCLA,但將一如私立大學一樣,完全仰賴學費和捐款營運,不能支用一分一毫的州政府補助。

 

安德森管理學院院長歐麗安(Judy Olian)、同時也是本項提議的發起人表示,「提案的目的在於解決全加州普遍性的財務困難所帶來的急切性需求,對目前UCLA面臨的經費刪減的挑戰,我們必須以創新的作法回應,才能保護研究及教育的動力。這項提議對管理學院及UCLA都有益。」歐麗安進一步表示,未來學費不一定會節節高升,因為管理學院將會更積極爭取捐款及進行募款,以補足不足的預算缺口。

 

其他支持的教授會成員也認為,此舉有助安德森管理學院與其他私立學校商學院競爭,學院對經費的運用可以有更多掌控,更能提升教學品質;此外,據洛杉磯時報的報導,有些教授投下贊成票是基於預估將有800多萬的經費,會因此從管理學院轉供其他學院運用。

 

此次的投票被視為加州公立大學如何回應多年來州政府大砍經費的重大轉捩點,有人認為類似安德森管理學院私營化的策略,會成為一種趨勢,特別是那些能收取高額學費及擁有許多有錢校友支持的商學院及法學院,可能會跟進。密西根大學商學院是首先成功創下商學院財務獨立的先例,UCLA有可能將成為加大系中的第一例。

 

這項提議早在201010月即提出,不過,當初的計畫包括所有的課程,但經修正後,目前版本影響範圍只限於全時的商業管理碩士課程(MBA),約720名的學生。之前,UCLA研究生會(Graduate Council)73的比率,否決了提議,但該學院教授提起上訴,因此才提交教授會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