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7/2007

MBA教學努力打破學科分際

經濟國際化使得工商企業之運作日益複雜。而今之商學院課程仍專業分明,財務、會計、市場營銷等各有所本。面對涉及廣泛、分際模糊待決的複雜問題,各有所學的企管專才們常顯力不從心。經營者的抱怨很直接:公司要的是解決現實難題,學術上的壁壘分明不適合現代企業營運。
人才的培育與就業市場是互動的機制。企業界強調具跨學科、多功能或綜合性人才的重要,高等學府呼應,開啟了重新設計MBA課程的努力。簡言之﹐就是要消除財務、會計、營銷、管理和運營等課程間的學科藩籬﹐培育學生廣闊的視野,瞭解各專業間的相關性,而能融會貫通,應用於商務活動。

商學院相繼推出綜合性的課程。喬治亞州大的新課「全球經濟中的管理」(Managing in the Global Economy)﹐向學生展示國際商務的複雜及企業內各部門間如何相互支應,共謀解決難題。南加大鼓勵合作教學,營銷學與經濟學的教授可能共同授課、修財務、營銷和道德課的學生聚集一堂討論同一案例。俄亥俄州Case Western Reserve大學Weatherhead管理學院,按教學分類重組課程﹐內容包括商務語言、利益相關者之管理、全球商務、處理過程與系統及執行等。這些時興課程,旨在使學生體會課程間的關聯性,避免單向思考,以全方位思維解決複雜的問題。
這些改革都遠不及耶魯大學的規模。該校接任不久的商學院院長Joel Podolny表示,企業界領袖一再反映,需要的精英是能找出問題﹐跨越專業壁壘、充分整合各種資源,解決問題。甫接任即進行大刀闊斧改革,2006年秋季班起,每門課不再是孤立的學習﹐課程設計以整體業務為基,建構有關企業贏利相關者、企業內部人士的視野學習及企業經營等的基本知識,包括以客戶、競爭者、投資者、員工、創新者、社區與國家、業務啟動、資金籌集及管理等各視角為主的內容。
舉其客戶視角課為例﹐過去的課程多以營銷為內容﹐現則擴及至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企業運營、會計學、組織行為和資訊技術等多種範疇。

課程的改革常遭遇抵制。學生們顧慮綜合課雜而不精,會忽略基本的商務學習﹐有些則擔心招聘者或認為課程不紮實。但最大障礙常來自教授:或不願教專擅領域以外的課程,或不喜共同授課…。

但耶魯的改革卻獲得了一致支持。教授們早已習慣跨學科合作,而商學院規模較小,僅425名學生,更動較易。克服基本疑慮後﹐其MBA教學團隊全力投入新課程的研發設計,每周至少聚會一次﹐商定課程的細節、研擬新的研究案例及其他教材。新課程已於2006秋季就緒,參與者雖都精疲力竭卻又深感榮幸。為打響聲譽,耶魯不但以全明星教師陣容,教授第一學年課程,更計劃舉辦一次專業考試,比較傳統MBA課程及新課程,兩者學生對基本商務知識之掌握,以證明新課程的有效性。

該校商學院入學申請大幅躍升,新課程功不可沒。旗艦學校的領航,明確宣示了商學院課程之未來大勢,及教學努力的新方向。(華爾街日報,09/17/2006,洛杉磯文化組周立平摘要)

標籤:

美國公立大學嫌貧愛富

越來越多公立大學為了追求全國地位,並設法吸引更多好學生,也跟私立大學一樣開始提供獎學金,甚至在學費中加收一千美元的附加費,希望能用這些經費來聘請更多教授,並且降低師生比例。就像今年在「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週刊排名十三的佛羅里達大學,就是其中一個例子。
維權組織「教育信任」主管海考克說,「創立公立大學是為了讓所有合格學生可以得到卓越能力,但是隨著學效提高聲譽跟排名,這些創校理念似乎早就拋在腦後」。批評者認為,許多學校失去協助弱勢學生攀登社會階梯的功能,也犧牲低收入和少數族裔學生的利益,也使他們在校園所佔比率嚴重不足。

可是各方對於公立大學的要求不斷提高,尤其高等教育經費的效益正遭到許多州質疑,不但希望公立大學吸引研發贈款並且增加工作機會,以促進本州經濟發展,這也是使得這些公立大學開始加入與私立名校競爭的行列。

從1995年到2003年,標竿級的公立研究大學向家庭年所得超過十萬美元的學生,提供的獎學金增加了三倍。但是向清寒家庭學生提供的補助卻減少。這明顯反映出學校在追求卓越,追求排名的過程中,學生財務補助的標準遭到扭曲。

一些公立大學已經重視到這個問題,並且開始展開協助低收入學生的計畫。其中教堂山北卡羅來納大學率先施行這種計畫,從2004年開始保證向清寒學生提供足夠補助,讓她們畢業時不必背負任何債務,2006年約有8%新生符合資格。學生族群也更加多元化,該校校園內白人學生比率首次低於七成。(紐約時報,12/21/2006,洛杉磯文化組沈茹逸摘要)

標籤:

2/26/2007

布希政府將加強推動「不讓任一孩童落後」法案

一月廿三日布希總統發表國情咨文後,很顯然民主黨與共和黨兩黨都同意全國教育首要工作,就是協助學業成績落後的學校。發表後的第二天旋由教育部長史裴琳說明的「不讓任一孩童落後」法案,指出將要針對私立學校及特許學校,提供更多教育券補助。另外,也希望立法給予學區更多權限,包括可以指派區內最好的老師去成績落後的學校任教,以加強學習成效。

在史裴琳提出的長達15頁,名為「加強『不讓任一孩童落後法案』的藍圖」,提出了兩項重要計畫:對於成績始終無法達到標準的學童,提供平均$4000美元的學費,讓學生可以到私立學校就讀。另一種補助方式是提供$3000美元的獎學金,學校可以聘用家教來輔導學生課業。這種獎學金適用於連續五年未達到年度進步指標的學校。史裴琳指出,全美目前有1800所學校達到這種補助標準。

雖然同意加強教育工作,在野黨民主黨卻有不同的想法,他們認為應該提供教師更多優渥條件,比如增加專業能力的培訓,以增加教師願意前往授課的意願。另外對於史裴琳提出對私立學校提供教育券的方案,在參眾兩院都占多數的民主黨,可不認為會輕易通過。當初在2001年由共和黨通過的「不讓任一孩童落後」法案,民主黨在今年度的重新批核不可能輕鬆過關。

對於政治人物的辯論過招,教育界實在無奈。擁有130萬名會員的全國教師聯合會會長就大聲疾呼,希望能盡快通過提供私校教育券的案子,「與其花費時間在辯論政策,不如快速通過,讓學生能快蒙福利。」

雖然教育界表達意見,但是布希政府很可能會因為2008年度預算,而在這項議題上與民主黨達成協議。教育委員會主席米勒也指出,理想雖高,但是沒有充裕的經費可以達到提供更多教育券的理想。(教育週刊,01/31/2007,洛杉磯文化組沈茹逸摘要)

標籤:

美國名校對亞裔申請者特別加高門檻

哈佛、耶魯等長春藤名校一直以來是亞裔家長心目中的首選,但近年來亞裔生的優異成績和表現,以及名校實行對少數族裔保障名額限制的平權措施,僧多粥少,使得原也屬少數族裔的亞裔不但沒享受到平權措施的好處,反造成亞裔生間自相競爭的排擠效應,想上名校更是難上加難了。以前SAT拿滿分再加上課外表現出色的亞裔生,幾乎都能百分之百保證進入名校,但在現在則是未知數,名校只能精挑細選其中一小部份符合條件的亞裔生入學,許多亞裔菁英雖然成績表現遠超出被錄取的其他族裔生,但仍無法避免被淘汰出局的命運。

普林斯頓大學學者Thomas Espenshade 和Chang Chung在2005年6月公佈的一項研究指出,如果取消平權措施,非洲裔和西語裔在長春藤盟校的錄取比率將分別降低三分之二和一半,白人錄取率只增加0.5%,但亞裔錄取率就從18%大幅增加到23%。報告還指出,以族裔背景為參考的現況下,亞裔生平均要在SAT上多考50分,才能與其他族裔獲得同樣錄取機會。

華爾街日報駐波士頓特派員曾獲普立茲新聞獎的高登(Daniel Golden),是暢銷新書「大學錄取的代價」(The Price of Admission)的作者。他表示,大學應錄取的是成績最好的學生,不應該對任何族裔設立人為的錄取上限,如果錄取條件能平等的考量,即使亞裔超過各校總學生的六成,那也是應該的。亞裔生在入學錄取審核標準上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就如同幾十年前猶太裔面臨的處境,那時猶太裔高中生申請進入名牌大學,各項成績就得比其他族裔高出很多才行。作者把今天的亞裔比喻為「新猷太人」,但作者也提醒亞裔雖然被迫重蹈猶太人的經歷,但今天各名校都在某種程度上承認他們對猶太裔學生的不公,卻沒有看到這些菁英名校對亞裔學生有任何歉意的表示。

目前就讀於耶魯大學的李簡,去年以SAT滿分、哥斯大黎加實習等經驗申請普林斯頓大學遭拒,他因而向美國教育部民權辦事處投訴,指控普大拒收他不是因為成績而是因為他是亞裔,透過法律途徑迫使普大檢討該校是否在招生中不公平的對待亞裔的問題。同時長春藤名校布朗大學的印度裔學生Neil Vangala和他的白裔同學Jason Carr也發起「爭取亞裔入名校平等權」的全國性運動,設宣傳網址並召集會議,大力推動反對名校錄取制中歧視亞裔的不公平對待。亞裔為爭取自己應有的權益,也必須開始有所行動了。(美聯社,01/25/2007,洛杉磯文化組吳迪珣摘要)

標籤:

美國名校對亞裔申請者特別加高門檻

哈佛、耶魯等長春藤名校一直以來是亞裔家長心目中的首選,但近年來亞裔生的優異成績和表現,以及名校實行對少數族裔保障名額限制的平權措施,僧多粥少,使得原也屬少數族裔的亞裔不但沒享受到平權措施的好處,反造成亞裔生間自相競爭的排擠效應,想上名校更是難上加難了。以前SAT拿滿分再加上課外表現出色的亞裔生,幾乎都能百分之百保證進入名校,但在現在則是未知數,名校只能精挑細選其中一小部份符合條件的亞裔生入學,許多亞裔菁英雖然成績表現遠超出被錄取的其他族裔生,但仍無法避免被淘汰出局的命運。

普林斯頓大學學者Thomas Espenshade Chang Chung20056月公佈的一項研究指出,如果取消平權措施,非洲裔和西語裔在長春藤盟校的錄取比率將分別降低三分之二和一半,白人錄取率只增加0.5%,但亞裔錄取率就從18%大幅增加到23%。報告還指出,以族裔背景為參考的現況下,亞裔生平均要在SAT上多考50分,才能與其他族裔獲得同樣錄取機會。

華爾街日報駐波士頓特派員曾獲普立茲新聞獎的高登(Daniel Golden),是暢銷新書「大學錄取的代價」(The Price of Admission)的作者。他表示,大學應錄取的是成績最好的學生,不應該對任何族裔設立人為的錄取上限,如果錄取條件能平等的考量,即使亞裔超過各校總學生的六成,那也是應該的。亞裔生在入學錄取審核標準上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就如同幾十年前猶太裔面臨的處境,那時猶太裔高中生申請進入名牌大學,各項成績就得比其他族裔高出很多才行。作者把今天的亞裔比喻為「新猷太人」,但作者也提醒亞裔雖然被迫重蹈猶太人的經歷,但今天各名校都在某種程度上承認他們對猶太裔學生的不公,卻沒有看到這些菁英名校對亞裔學生有任何歉意的表示。

目前就讀於耶魯大學的李簡,去年以SAT滿分、哥斯大黎加實習等經驗申請普林斯頓大學遭拒,他因而向美國教育部民權辦事處投訴,指控普大拒收他不是因為成績而是因為他是亞裔,透過法律途徑迫使普大檢討該校是否在招生中不公平的對待亞裔的問題。同時長春藤名校布朗大學的印度裔學生Neil Vangala和他的白裔同學Jason Carr也發起「爭取亞裔入名校平等權」的全國性運動,設宣傳網址並召集會議,大力推動反對名校錄取制中歧視亞裔的不公平對待。亞裔為爭取自己應有的權益,也必須開始有所行動了。(美聯社,01/25/2007,洛杉磯文化組吳迪珣摘要)

布希政府將加強推動「不讓任一孩童落後」法案

一月廿三日布希總統發表國情咨文後,很顯然民主黨與共和黨兩黨都同意全國教育首要工作,就是協助學業成績落後的學校。發表後的第二天旋由教育部長史裴琳說明的「不讓任一孩童落後」法案,指出將要針對私立學校及特許學校,提供更多教育券補助。另外,也希望立法給予學區更多權限,包括可以指派區內最好的老師去成績落後的學校任教,以加強學習成效。

在史裴琳提出的長達15頁,名為「加強『不讓任一孩童落後法案』的藍圖」,提出了兩項重要計畫:對於成績始終無法達到標準的學童,提供平均$4000美元的學費,讓學生可以到私立學校就讀。另一種補助方式是提供$3000美元的獎學金,學校可以聘用家教來輔導學生課業。這種獎學金適用於連續五年未達到年度進步指標的學校。史裴琳指出,全美目前有1800所學校達到這種補助標準。

雖然同意加強教育工作,在野黨民主黨卻有不同的想法,他們認為應該提供教師更多優渥條件,比如增加專業能力的培訓,以增加教師願意前往授課的意願。另外對於史裴琳提出對私立學校提供教育券的方案,在參眾兩院都占多數的民主黨,可不認為會輕易通過。當初在2001年由共和黨通過的「不讓任一孩童落後」法案,民主黨在今年度的重新批核不可能輕鬆過關。

對於政治人物的辯論過招,教育界實在無奈。擁有130萬名會員的全國教師聯合會會長就大聲疾呼,希望能盡快通過提供私校教育券的案子,「與其花費時間在辯論政策,不如快速通過,讓學生能快蒙福利。」

雖然教育界表達意見,但是布希政府很可能會因為2008年度預算,而在這項議題上與民主黨達成協議。教育委員會主席米勒也指出,理想雖高,但是沒有充裕的經費可以達到提供更多教育券的理想。(教育週刊,01/31/2007,洛杉磯文化組沈茹逸摘要)

2/16/2007

商學院鬧教授荒部分系所面臨關閉

目前已有許多美國大學商學院鬧教授荒,會計學教授尤其難找。情況若不改善,恐怕開不了課,某些主修科系甚至得廢除。最近不少大學紛紛求助於資誠會計師事務所(PwC)經驗豐富的獵人頭主管魏爾,不是拜託她幫畢業生找工作,而是請她幫忙找會計教授。

魏爾說:「這顯示會計博士供不應求的情形有多嚴重。尤其令我震驚的是,有些學校可能因為聘不足合格師資,而被迫停辦會計系。」隨著老教授退休,以及愈來愈多企業與顧問業者向學院借才,會計、財務與管理各科系都面臨師資不足的窘境。商學院認證機構AACSB協會估計,今年全美大學會計博士缺額約一千名,到2012年缺口會擴大到2400名。有些大學已停辦會計博士班,因為成本過高。這種情形在公立大學特別明顯。

商學院師資短缺的影響甚大。學生權益受損,每班人數將大增,學校的成本則會升高,因為要爭取師資,可能不得不提高待遇從別校挖角。賓州州立大學商學院缺11名教授,其中九個懸缺屬終身職。該校商學院院長湯瑪斯說:「如果全部補滿,預算就得挖東牆補西牆。教授愈來愈像是遊牧民族,逐高薪而居。跳槽到別校,薪資可能增加50%。」

AACSB統計,2006年具博士學位的新聘教授平均薪資為13萬7400美元,高於2000年的11萬3400美元。有些明星級教授的年薪可達25萬美元以上。剛出爐的博士去年平均薪資為10萬800美元,2000年為7萬7200美元。最搶手的財務會計博士待遇特別高,平均薪資為11萬4000美元。(華爾街日報,1/10/2007,洛杉磯文化組沈茹逸摘要)

標籤:

2/15/2007

財務工程人才走俏金融市場

經濟國際化,金融市場牽一髮動全球,瞬息萬變,為規避、分散及控制風險,應用電腦科技、高效能數值運算的新產品不斷上市,金融就業市場也隨之變化。今企管碩士之需仍大,但招聘者對有金融、數量分析和電腦交易等綜合知技者更情有獨鍾。

2001年﹐加大伯克萊分校推出金融工程碩士課程,時值華爾街不榮,用人量大減,少數招聘也仍以工商管理者為主。不僅招生不易,該課程執行董事Linda Kreitzman 也得直接向金融業的要員們推銷其學生。風水輪流轉,如今各家銀行、對沖基金等都登門搶學生。去秋,尋求實習機會的58位學生,都被迎進了花旗、雷曼兄弟、高盛及美林等顯赫的大公司。實習包括信貸組合評估、資產抵押證券、期權、人工智能交易、匯兌、利率、通膨、產品價格波動等內容。

金融數學人才水漲船高,學府紛紛設置相關課程。加大洛杉磯分校、新州羅傑斯大學以及明尼蘇達大學等都新增定量金融學碩士。麻省理工學院Sloan管理學院,專設招生其工程學、數學及自然科學畢業生之金融碩士課程。副院長 Paul Osterman說的好:金融界本來就看重MIT的學生,如今增學財務工程,真是如虎添翼了。

商學院固積極推出此類教學,許多大學之數學系及工學院也設立金融學習。紐約Baruch學院之金融工程就隸屬數學系,授課者多來自金融業界。卡內基•美隆更率先推出計算金融學(Computational finance)碩士班,結合該數學及統計學院、海因茨公共政策和管理學院(Heinz School of Public Policy and Management)及Tepper商學院等四學院,由Tepper負責行政,在紐約和匹茲堡授課。課程包括隨機微積分、期權和資產定價、概率及金融風險管理等,明顯跨越學科分際。極受歡迎,申請者去年增加了48%﹐今年又增加了21%。

有些已獲企管碩士及博士者也返校攻讀金融學碩士學位。Matthew O'Hara已獲伯克萊機械工程博士,並在矽谷找到了一份優渥的研究、設計工程師職位,仍決定回母校學習金融定量分析。他親身驗證在華爾街,金融工程學位比博士更吃香,﹐他現為Barclays Global Investors舊金山信貸證券研究部之主管。

這一趨勢在外國也很明顯。德意志銀行一直在歐洲招募金融專才﹐現在更在美國羅致人才。

專家表示金融數學是整合商學院及科學工程學院間的橋梁。紐約大學金融數學碩士班主任Steven Allen 指明,華爾街過去常聘任博士生從事定量分析工作﹐特別看物理博士。但如今有直接金融訓練的科技專才更受青睞。

美國的金融對印度、法、中、韓等國一直有強大吸引力。事實上﹐學者及校方都指出﹐金融財務的研究生多半都來自外國。

金融數學、財務工程是科技整合的學科,加上金融產品的推新,發展難估。高等學府會推出更多相關的綜合課程,人才市場對有更多學有專長者可供選擇自是熱烈歡迎,互為引領,對學術界、金融業既是無限的機會也是登高的嚴峻挑戰。(華爾街日報,11/14/2006,洛杉磯文化組周立平摘要)

2/14/2007

哈佛聖殿喜迎第一位女性校長

建校317年的哈佛大學迎來了創校以來的首位女校長。7名成員的哈佛理事會於211日,選出歷史學家佛斯特(Drew Gilpin Faust) 出任第28任校長,接替因發表「女性先天在數學和自然科學領域遜於男性」等爭議言論及行政一意孤行,被迫於去年二月黯然掛冠的薩默斯。

遴選委員會主席JamesR.Houghton宣稱這不僅是哈佛的偉大日子,更是具有歷史里程碑的日子。學術界更有人形容,此次任命意義非凡,猶如美國選出首位女總統。

全校師生對能結束長達一年群龍無首的日子,至表欣慰,對她的當選很歡迎,女性教授尤覺鼓舞。歷史教育系榮譽教授Patricia Albjerg Graham 感慨萬千:哈佛從1636年就開始等待這一刻,真是太久了。社會系代理主任Mary Waters也表示:哈佛一直是男性天下,女性不多,讓女性感到非常孤單。大三女生艾麗莎說:是時候了,太棒了。天才不再意味着單身,男性,無子女。她的當選是對早已打破傳統天才面貌的承認。

佛斯特不單是哈佛第一位女性掌門,更有許多特殊意義。她出身種族森嚴的維吉尼亞富裕家庭,但從小就為種族隔離抱不平,50年前她9歲就曾致函當時總統艾森豪,表明對歧視弱勢的抗拒。她的五本著作,反映南北戰爭時女性生活及對知識份子意識形態的批評,盡顯她追求男女平等的胸懷。她也是哈佛第二任校長Charles Chauncy後頭一位未曾在該校畢業的校長。她畢業於 Bryn Mawr College,曾任賓大歷史學教授。於2001年任哈佛Radcliffe學院院長,是哈佛最小的學院,研教範圍以女性、性別及社會問題為主。

薩默斯是因性别歧視言論而下台,因此女性校長的脫穎而出尤其引人注目。她顯然也自知意義重大。在新聞發佈會上說:「我希望我的任命是機會均等的象徵」,她更意味深長的補充,「我不是哈佛女校長,是哈佛校長。」

她出任的消息確定後,有教授認為她掌管的是哈佛最小的學院,僅87名職員,缺乏必要的韌性及視野管理一個不受拘束、學派眾多的學府。也有人失望,認為遴選委員會大張旗鼓,花了近一年,最後却只選了校內一個小研究所的所長。但委員會表示,佛斯特在擔任院長時,以建立共識方式治理院務,用心將卓越的學術地位和超凡的管理能力有效結合,能與人密切合作,是堅毅而值得信賴的優秀管理人員。當然,她的確缺乏管理大型學校的經驗,質疑是合理的。但薩默斯獨斷獨行的行事風格,不但企圖擅改大學的課程,更欲綜攬校內各學術單位之大權。造成巨大創傷,她合作的風格有助於哈佛恢復元氣,未嘗不是她勝出的重要原因。

哈佛有11個學院、24000名教職員、30億的年預算、300億的捐贈資金及無與倫比的資源,任高等學府最有影響力的職位,她無疑面對巨大的挑戰,眼下就有幾項待決的事務:改革大學部課程,重新制定教學重點,及在波士頓建造新校園以支持幹细胞研究等,無一不難。

很巧合,她的出任使長常春藤學府,男女校長各半。麻省理工、耶魯、賓州、密西根及英劍橋大學都是女校長。

哈佛教育學院教授Richard Chait 指出,強硬的領導正被温和、能引導共識的風格所取代,是美國管理方面的新發展,這或許與性別有關。環顧全美,女性大學校長由86年的9.5%增至去年的23%,的確反映此趨勢,更顯示高等教育界在男女平等上取得長足之進展。(紐約時報02/12/2007,洛杉磯文化組周立平摘要)

標籤:

2/12/2007

非洲教育微露曙光

非洲馬利首都Bamako新設的「H小學」,教室的木百葉窗還沒全裝上,就已人滿為患。校長Makamba Keito 原估計1-6年級至多420個學生,但9月一開放註冊,僅臨近爆滿學校轉學來的就是預估數的兩倍。經家長再三懇求,勉為其難的又增了幾十個名額,最終容納了887個學生,他跟向隅家長道歉:祇能這樣了,請另找學校,每位老師已有126個學生,沒辦法再多了。

這就是非洲國家的教育現況:學校到處擠破頭。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992004年,非洲2200萬新生如洪濤般湧進教室,註冊率狂飆18%,增幅冠全球。學齡兒童註冊入學比率逾60%,尚不包括14歲才入小學的大批超齡學生。

過去5年,肯亞等六國實施免費基礎教育,入學數大幅躍升。馬利每年平均新建1-6年級的教室667間,增聘1-9年級老師1962位。肯亞在2003年取消學費後,從未上過學的150萬孩子蜂湧到校﹔加納2005年宣佈同樣措施,小學入學率提高14%﹔尼日每年招募2500名教師,19992003年間小學入學率成長61%。2006年加彭政府招募840名中小學教師…等都是使人鼓舞的好消息。

如此欣欣向榮的教育景象,難怪聯合國「全球就學狀況年度報告」的主編Nicholas Burnettn不禁讚譽:氣象真是煥然一新。到底緣何有這樣積極、可喜的轉變?

根據20009月,聯合國通過的「千禧年宣言」,開發富國同意提供資源改善非洲教育,再加上當地經濟持續增長、世界銀行等機構的慷慨解囊並積極在教育領域發揮作用,非洲各國紛紛斥巨資辦理基礎教育,以滿足家長對教育日殷的需求。

兒童受教狀況顯然已有改觀,但仍前路迢迢。撒哈拉沙漠以南之區,44%的居民不滿15歲,全球居冠。上億的非洲兒童失學,而很多地區貧困人口仍在增長。「千禧年宣言」誓於2015實現"人人享有6年教育"之目標,以今之各國投資,每年要增加9倍經費才有可能。世界銀行表示,有些國家因貧窮、殖民餘毒、愛滋肆虐、學校不敷使用等後遺症,就是能入小學,中輟者將不止40%。而全球有8億以上的文盲,逾半在撒哈拉沙漠以南區域,恐怕再50年這些地區離目標仍遠。有人表示,教育體系尚未做好安置數百萬新生的準備、缺乏教師和教材、平均1:44師生之比及僅9年的師資教育,就算能完成六年教育,素質堪虞,恐怕也起不了大用。但更多人實事求是,引據多種報告證明,受過教育者常較能保護自己,減少愛滋病毒的感染,從政治角度看,教育註冊率較高之國,相對穩定。這些都是窮國翻身的不二法門,在量上持續普及,再談質的改善才有實際意義。

對各國政府,這無疑是最崇高、最有成就感但也無比艱鉅的任務。百廢待舉、千頭萬緒,許多家長顯然等不及政府的按部就班,開始積極自辦學校,用土塊建校舍、招募師資。過去幾年,這樣的民辦社區學校成長比公校快。有的由政府資助部分經費,不足者由家長補足。38歲農夫Lessina Bagayoko自願當學校財務主管,每月挨家挨戶,向家長收取$1支付教師薪資。很多人以自種的番茄、黃瓜、茄子或木炭償付。如此困境,有的沒有教科書、缺粉筆黑板,但家長決心克服萬難,決不放棄給子女一個他們從未有過,創造未來的機遇,即使它只是一燭之光。(紐約時報,12/30/2006,洛杉磯文化組周立平摘要)

標籤:

2/09/2007

富爾布萊特計畫新增外語學習專案

被稱為美國公眾外交的肇始和依據的富爾布萊特獎學金(Fulbright Scholarship),是美國政府最著名的國際文教交流計畫。於1946年由已故聯邦參議員富爾布萊特(William Fulbright)在參議院推動並通過立法而成,旨在經教育及文化交流增進美國與其他各國之互相瞭解,以人文、社會科、管理和法律學科為主要內容。自成立以來,新增項目、合作國家與地區、參與之學者不斷縱橫擴展,目前,全世界有來自150個國家和地區、近30000人參與過該交流計畫。影響深遠,參與者對宗主國之文教事業貢獻,自不須多言,其居中促進國與國之理解及民間交流,更是居功厥偉。

20061月,布希總統宣布撥款1.14億美元用于加強涉及國家安全,包括波斯文、阿拉伯、中、印、土耳其及俄語等的外國語言學習。美國國務院和教育部、國防部據此合作研議,在富布賴特計畫中新設立「關鍵語言強化獎」(Critical Language Enhancement Award), 開啟資助美國學生到國外學習外語之專案。今選定到122個國家從事研究、學習和英語教學等工作的1300個學生中,就有40位為語言新專案之入選者。申請者必須對所到地之語文有相當基礎,能使用當地語言進行學習與學術研究活動。

據悉,美國國務院計劃今年將增加該語言專案項目的人數至150名。

另外,富爾布萊特計畫也與國安局合作,擴大資助外國學者來美,在高中、社區學院及大學教授語文之人數由200名增為305名。去秋華盛頓州Bellevue 社區學院的學生在開學時驚喜的迎來了,富爾布萊特學者,來自安曼教授阿拉伯語的老師。

正如教育部副部長所言,富爾布萊特計畫是國際交流最佳舵手。由其歷來引領世界文教脈動之發展,有理由相信也期待,富爾布萊特計畫將向更寬廣更深入的領域拓展,美國與其他國家之交流也將因此更雙向。 (高等教育紀事報10/20/2006,洛杉磯文化組周立平摘要)

2/08/2007

美國學子債台高築叫苦連連

「加州公共利益研究團體」(California Public Interest Research Group, CALPIRG)最近公布「降低就學貸款利率、減少學生負債」的報告,在國會即將表決「聯邦史塔福(Stafford)學生貸款利率是否減半」提案的前夕,呼籲大眾正視學子「高負債」問題。

報告中顯示,美國每年約有550萬名學生申請聯邦學生貸款,其中330萬名學生就讀四年制大學。2004年至2005年加州共有228489名四年制大學生申請聯邦史塔福學生貸款,每位學生畢業時平均負債15125元。

該報告也指出,目前近三分之二的四年制大學生曾申請學生貸款,而從1992年至2000年學生因貸款的負債額提高了近兩倍、貸款負擔額在過去七年上漲了60%。另外,參考書價格也持續上升,目前大學生每年平均花七百元購買參考書。學費壓力使許多學生不得不同時工作,約四分之三的大學全職學生(Full time stu-dent)有兼差,其中46%每週工作超過24小時。另外,也有40%大學畢業而未讀研究所的學生表示,學生貸款造成負債,是他們決定不繼續升學的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國會即將表決的法案計畫於20072008年將大學聯邦學生貸款利率固定為6.12%20082009年為5.44%20092010年為4.76%2010年至2011年為4.08%2011年後為3.4%。以2007年入學的加州四年制大學生為例,平均每名學生可因此省下2490元、2011年入學的學生平均可省下4830元。

但也有分析指出,該減免法案若通過,將在未來五年為聯邦政府增加至少180億的支出。聯邦政府可能必須以增稅或減少醫療支出等方式取得財務平衡,經費問題也使此類福利相關法案能否通過成為未知數。(美聯社,1/12/2007,洛杉磯文化組吳迪珣摘要)

2/06/2007

美國青少年火星文橫行

根據美國非營利機構Pew Internet and American Life Project公佈的最新報告指出,從 2004年起,美國青少年大多偏好藉由即時通訊軟體( Instant Message )與同儕進行交流,多過於使用電子郵件。調查顯示約有 46% 的美國青少年,人數約達16百萬人最常使用即時通訊聯絡朋友,比起2000年的13百萬又大幅成長,只有 33% 的青少年是透過電子郵件,而 19% 是透過手機的文字通訊。

在這些即時通訊流行影響下,美國青少年用簡訊彼此連絡時,內容常用自己發明的「火星文」,這個現象或許全世界都相當普遍。但在美國,青少年最流行的火星文是「頭文字語(acronym )」,也就是利用每個單字的第一個字母組成一個字,有些火星文想像力實在太過豐富,連英文教授看傻了眼。

因為使用手機或電腦發簡訊時,字數有一定限制,為了節省字數,以頭文字語為主的火星文才會盛行,例如u就是youB4就是beforeBRB就是be right back(馬上就回)IKWUM 就是I know what you mean(我知道你說什麼)OTFL則是on the floor laughing(笑到倒地)TTYLtalk to you later(待會再聊)。很多美國青少年太習慣用火星文,在不該用的場合也會不自覺的用上,例如一位高中女生考大學入學能力測驗(SAT)的作文時,竟然把because寫成b/c

不只高中生,大學生也一樣,不少教授都看不懂學生用火星文寫來的字條或電郵。部分學者擔心過度使用火星文會損害學生寫作和溝通的能力。加州大學河濱分校英文教授布瑞格表示,大部分簡訊服務把字數限制在30字,因此學生才自創符號和頭文字語,形成這種帶神祕色彩的溝通方式,其最大缺點是無法轉換為學術論文寫作。

但也有人把這種火星文當作「教學機會」,「全美英語教師協會」已經和「國際閱讀學會」合作,在網路上教導全國老師如何認識火星文。(資料來源:華爾街日報,洛杉磯文化組摘譯)

理財觀念要趁早中學已開設課程

根據全國經際教育委員會(NCEE)及花旗集團旗下的財務教育單位進行的統計顯示,2006年全美有14州要求中學生畢業前透過校內正式課程,學習開立銀行帳戶、保持良好信用分數等具體的理財觀念。據了解,推行個人理財教育的州數,已經是兩年前的兩倍之多。中學生除了學習數學、歷史、語文,還得學會管理財務,以避免無度刷卡消費。

這也是理財環境日益複雜所造成,大專院校學費節節上漲、信用卡費用增加、各式貸款產品湧現,年輕人也因此感到困惑。去年許多中學生沒有通過一項個人理財能力測試,其中,針對信用卡、保險、退休及儲蓄等相關議題,答對比率只有52.4%,這遠低於1997年的同類型測試,當時有57.3%的學生答對。

為了協助青年人建立正確理財觀念,愈來愈多州推行理財教育,不過礙於預算、課程過於緊湊、以及難以讓學生對於錯綜複雜的信用卡利率等議題產生興趣,所以仍然有許多州無法落實這項教育課程。(今日美國報,1/02/2007,洛杉磯文化組沈茹逸)

2/05/2007

社區學院學費新年起減兩成

加州的社區學院將在新年過後的新學期降低學費,每個學分由新年前的26元,減至20元。如果以每名學生選修15個學分來計算,一學期每名學生就可減付90元,這次減幅超過20%。

加州社區學院聯盟會長史考特.雷特說,加州兩年制社區學院一直保持極低收費,在全國其他不少的州,社區學院每個學分的收費要兩、三百元。他表示,對賺取時薪的大批社區學院學生來說,減費是極為重要。

不過,一些預算專家和政策分析則指出,這次減費沒有必要,因為多數社區學院學生都能夠負擔2006年學費,而那些低收入、負擔不起的學生,又已獲減免優待。事實上,加州社區學院四成學生都已獲得學費減免。(美聯社,1/05/2007,洛杉磯文化組吳迪珣摘要)

進退失據的義大利高教改革

進退失據的義大利高教改革

轄有9名員工的稅務會計主管費瑞爾,49歲的高齡、繁重的工作,再加上一家老小,要撥冗全時讀大學似強人所難,但他是義大利羅馬Guglielml Marconi 網上大學法律系的學生,不但應付裕如且欣欣然。他是怎麼做到的?這全拜醞釀逾十年,於2001年正式啟動的大學教育體制改革。

政府推動新制改革的目標很明確:在高等教育獨立自主原則下使其更普及,並提高聲名狼藉、超低的畢業率。

義大利雖為世界第七大經濟體,但僅11%的25-64歲成人擁有大學文憑,遠遜任何開發中國家。社經學者分析,其旅遊業發達,以中小企業和服務業為主,又多屬家傳,對員工素質常網開一面,要求不能與工商大企業及高科技產業相比,致受教水準普遍偏低。1960年代起規定,學生凡通過全國統一高中畢業考,都可註冊唸大學。使大學生由1966年的456,000猛增為2006年的1,796,000,而大學多屬公立,過度擁擠、設備嚴重不足,自生自滅的教學法、師生缺乏交流,而成績評分,僅由學期完後師生間一次口試決定,學生中輟率高達64%,畢業率低,2000年拿到大學文憑者僅18.1%

1999年,當時主政、立場偏左政府立法通了以下的改革措施:

1.  追循歐盟45國簽署之「布隆尼亞宣言」,大學實行3+2年學制(3年基礎本科+2年專業本科)取代原來四年制,即三年可畢業。

2.  專業及工作經驗經評鑑可抵大學學分。彈性也大開方便之門,許多有力人士、工會及專業團體藉談判爭取最大幅度的學分相抵,其中會計師、公務員、調查員及新聞從業者等更是最大受惠團體。結果內政部的高階員工可在一年內獲得政治學學位。這只是名不經傳學校的事例?不然,連1240年建校,有名的Siena大學也批准多位階高的軍警,只要讀三門課並通過考試,加一篇論文就授予司法行政管理學位。

3.  大學大量增加,由1996年的66所至今的93所高等學府。義大利大學多數在人口密集的都市,對鄉居小鎮的人很不方便,新制不但增設大學,更於2003年允許純網路學校之設置,使許多已存大學也廣設網絡校園廣為招徠。

4.  工會的談判使凡獲大學學位者,得自動加薪及晉級。不僅入大學者大增,也使教導學生通過期末口試的營利補習課程大發,最大的 CEPU (European Center for University Preparation)1992年成立以來,如今已有120處教學中心,去年輔導三萬大學生通過口試,每兩門課收費$8000,營業額達12500萬美元。經其輔導的學生第一次即通過畢業考的有85%,遠超過一般的37%, 因而聲譽大漲,該機構更野心勃勃的表示將予以大肆擴張。

以上新制措施推高了畢業率,2004年達36.8%,更吸引了眾多如費瑞爾般超齡的老學生。他表示,平日能按自己的時間學習,期末到學校參加考試,一個半月就讀完了6個學分,真是量身定做。但正因如此,近年來,義大利的大學到處做廣告,競相招募學生,很多學者痛斥,大學應是知識的殿堂,但如今與超市之不同處,僅是將貨架上的商品換成學位而已,而廣告費的劇增剝奪了教育投資,品質更難令人滿意。

義大利大學水準低落,或徒費無功,久為人詬。批評者毫不留情,直指改革更使其百病纏身。首先立場不正,不以提高學術水準及學生素質為旨,只為大學及特定遊說團體服務。而網絡大學的普及使CEPU等的大發特發,這些牟利機構,填鴨式灌輸根本無關真正的學習,而假大學自治之名,實際上毫無管制,天女散花的衍生,大批徒具虛文的大學生更增國家行政弊端。

各方嚴詞批評,加上新政府上台,情況已變。首先,2007年預算案,建議凍結網絡大學的擴充。更宣佈從嚴審核工作及專業經驗,最多能抵一年學分,並且嚴禁大學工作人員與CEPU等商業機構掛鉤,絕不允CEPU等進入網絡大學課程等緊縮措施。以提高學術水準之名進行的新政,誠難非議,但CEPU表示,學科要求從嚴,會招徠更多學生,帶來更大商機。而如費瑞爾等人也質疑,是否會扼殺遠距教育,有些人擔憂學校自主性受限,更有些人認為這是對1999年改革的推翻。莫非高教之改又陷入搖擺?(高等教育紀事報12/08/2006,洛杉磯文化組周立平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