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2012

美國總統及教育部長疾呼控制學費升幅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藍先茜編撰

資料來源:2011125,紐約時報

連結網址:http://www.nytimes.com/2011/12/06/education/obama-meets-with-college-leaders-on-rising-costs.html

 

最近幾個月以來,高漲的大學學費已成了各地「占領運動」(Occupy Movement)的中心議題,更成了共和與民主兩黨的隱憂。

 

根據紐約時報報導,美國總統歐巴馬及教育部長鄧肯日前召集數十位,多數為公立大學的校長,及兩個非盈利教育組織一起研商:如何因應不斷升高的高等教育學費及如何改善學生的畢業率。

 

專門研究大學學費的「三角洲計畫」(Delta Project)的非盈利組織創辦人及執行長魏爾曼(Jane Wellman)表示,歐巴馬召集的不是一個普通會議,所找來的校長也不是一般名單,都是曾經致力降低大學開支或改善學生學習為要務的校長。大家在會中的討論非常具體,而且對於聯邦政府應擔演的角色也有著墨。

 

另,致力於提升大學畢業率的「光明教育基金會」(Lumina Foundation for Education)會長馬力梭提斯(Jamie P. Merisotis)也表示,會中大家的共識包括:(1)聯邦政府應該發展更多財務援助計畫,(2)為了提升畢業率,應該限制可以領取財務援助的學期數,以及(3)要求學生要全時上課,或者分次核發財務資助,以鼓勵學生不要中途輟學等等策略。

 

而除了控制高漲不已的學費成本外,聯邦政府也應該用獎勵來支持創新,提出類似中小學教育的「奔向頂峰」(Race to the Top)計畫;其次是對學生財務援助應加強績效責任(accountability)的要求;第三是如何確保學位的價值,以避免更多人因為高昂的高等教育學費,而不願讀大學。

 

與會者多同意,未來幾年內,想要增加教育投資的機會不高,因此教育可負擔性(affordability)及畢業率的改進,一定要有創新的策略,如網路教學。

 

對於網路教學,卡內基美隆大學校長可榮(Jared Cohon)認為,想要利用科技來取代教師是錯誤的想法,我們面臨的挑戰是必須要讓教師對教學有不同的想法,如此科技才能幫助我們更快、更好地教育更多學生。卡內基美隆大學所發展的線上課程能提供授課教師有關學生學習進展的即時資訊,已被多所大學所採用,包括馬里蘭、紐約及德州三大州立大學系統也正進行試用。

亞洲國家全球競爭技能教育分析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吳迪珣摘譯

參考資料來源:2011127,教育週刊                             

連結網址:http://blogs.edweek.org/edweek/global_learning/2011/12/lessons_learned_how_nations_teach_global_skills.html

 

根據「學生能力國際評量計畫」(PISA)最近公布學生批判性思考技巧與國家經濟成長相關連性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表現最好的前幾名國家,都是致力於教育改革,並確保他們的學生將來參與全球經濟體系競爭時,都作好了準備。為了培育21世紀競爭者,這些國家制定了許多重要的措施,值得美國人來借鏡。

 

新加坡教育部在2010年宣佈了一項計畫,加強課程內容與21世紀環球競爭接軌,其中包括全球語言文化溝通之技能。除此之外,與最新定義的全球競爭主題相吻合的還有合乎效率的溝通、質疑批判的能力、團隊合作的技巧和加強對自己國家和世界上其他國家的瞭解。

 

新加坡政府就21世紀全球競爭者必須具備一些特質,簡單的摘述如下:

1.     值得托付重任的人,通常是非對錯觀念清楚,處事合宜且有彈性,知人知己,判斷能力強,具有獨立和批判性的思考能力,並與人群溝通無礙。

2.     自我導向學習者,能自行尋找並反應回饋問題,不屈不撓堅持到底,對自己的學習全面負起責任。

3.     行動能力強有貢獻者,能發揮團隊效應,有創新開闢的精神,承擔風險,力爭上游。

4.     關心國家政治和社會百姓的公民,應該有很強的公民責任感,見聞廣闊,胸襟寬懷,以改善大眾的生活品質為已任。

 

為培育符合上述條件的21世紀全球競爭者,新加坡教育局針對此重點設計課程和教材內容,連體育、美術、音樂都包含在內,全面性的教育帶動學生的創新和表達能力,塑造完整的人格及文化涵養。除此之外,他們還特別強調課外活動的重要性,設計各種課外活動來幫助學生學習團隊合作的技巧,增強團隊合作的經驗和價值。

 

家長是教育最好的監督者,新加坡教育局也把家長拉進來參一腳,規定2012年開始,家長手邊都有一本全面教育發展手冊,隨時記錄他們孩子學習的進展是否跟得上21世紀競爭者的要求。

 

南韓的學生除了核心課程如數學和科學外,還得學世界地理、世界歷史和體育、藝術及音樂,英文則1945年就被列入課程範圍。南韓政府也非常重視教師的教學素質,正為增長教師全球經濟知識而努力,例如趁每年寒暑假空檔,安排南韓和美國教師交換互訪,南韓還提供師範大學成績優秀的畢業生,在海外國家實習的費用,並鼓勵他們完成專業教育訓練課程,並且取得當地的教學執照。

 

每年暑假時,一批美國數學和科學教師來南韓教學時,也會有一批南韓數學和科學教師來美國小學課堂和美國教師一起教學,時間長達六個月,同時他們會爭取機會取得美國教師執照,留下來教學,可以緩和美國數學和科學教師荒,也替南韓本土過多的數學和科學教師尋找出路。兩國教師交流計畫也有助於美國教師學習PISA表現頂尖國家之一的南韓教師出色的教學方法,是一舉兩得的好事。

 

在印度則因為貧富階層差距太大,造成這個國家教育不均衡的問題,政府正為縮短差距而努力中。但除此之外,政府也很注重培養21世紀競爭人才,列為教育改革的重點。今年9月政府宣布一項導航計畫,主要內容是減少記憶式的教學,增加更多分析和溝通技巧的課程。學生必須學習至少3種語言(目前為英文和當地語言),世界各國歷史和文化也包含在課程範圍內。教學重心由教科書研讀,移轉為主題式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服務學習(service learning)、討論、實驗,以及國際商業溝通及科技技能。

 

青少年行為問題是日後自殺傾向的警訊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沈茹逸編撰

參考資料來源:201112月,綜合報導

 

連結網址:http://www.cfah.org/hbns/archives/getDocument.cfm?documentID=22460http://jahonline.org/article/S1054-139X%2811%2900127-3/abstract

http://blogs.edweek.org/edweek/inside-school-research/2011/12/study_social_behavioral_econom.html?qs=adolescent+suicide+risk+can+start+in+middle+school

 

青春期原本就眾人皆知是一個尷尬而又艱困的年齡,不過根據「青少年健康」期刊報導,一項新研究顯示,出現問題的危險期比大家預期的更早,將近40%有自殺企圖的青少年中,第一次的嚐試早在高中之前。

 

由華盛頓大學教育心理學馬札教授(James Mazza)主持的長期研究對象,包括來自同一學區總共8831819歲的青少年,其中9%曾嚐試自殺的學生,他們早從小學及中學開始就出現頻繁的憂鬱症狀,在12歲,也就是6年級,自殺企圖比率陡然增加,而且持續增一直到9年級。但是有39名學生表明曾多次嚐試自殺的學生,他們的第一次嚐試時間更早,有的甚至早於9歲就開始有此企圖。

 

過去的研究顯示,20%的青少年有自殺意圖,包括自殺的念頭,或是某種程度的自殺安排。因此,在1997年至2000年間,自殺是美國疾病管制局所列10-13歲兒童的第四大死亡原因。

 

另外根據健康行為新聞服務社(Health Behavior News Service)提供的資訊,一份也在「青少年健康」期刊發表,由費城的湯瑪士傑佛遜大學精神病學及人類行為系溫特史汀(Matthew Wintersteen) 博士所作的研究,研究的38710-13歲學童中,有5.9%(23)有過自殺意圖或無意識的自我傷害,而這些孩童比起其他同儕出現憂鬱症狀、失眠、侵略行為,此外也有其他風險行為,包括賭博、性行為、吸毒。

 

綜合兩份研究,馬札教授認為,有長期精神問題的青年,在很早期就出現困擾與掙扎。這項研究證明,精神健康防治計畫的實施,應提早到小學及中學時期,這些階段的孩童,更可能誠實以告他們自己的精神狀態。

威特史汀則表示,曾有自殺個案是年幼至六歲的兒童,因此只要出現警訊,就應該篩檢及檢查,沒有年齡太小的問題,才是正確的防治之道。

 

1/25/2012

美國總統及教育部長疾呼控制學費升幅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藍先茜編撰

資料來源:2011125,紐約時報

連結網址:http://www.nytimes.com/2011/12/06/education/obama-meets-with-college-leaders-on-rising-costs.html

 

最近幾個月以來,高漲的大學學費已成了各地「占領運動」(Occupy Movement)的中心議題,更成了共和與民主兩黨的隱憂。

 

根據紐約時報報導,美國總統歐巴馬及教育部長鄧肯日前召集數十位,多數為公立大學的校長,及兩個非盈利教育組織一起研商:如何因應不斷升高的高等教育學費及如何改善學生的畢業率。

 

專門研究大學學費的「三角洲計畫」(Delta Project)的非盈利組織創辦人及執行長魏爾曼(Jane Wellman)表示,歐巴馬召集的不是一個普通會議,所找來的校長也不是一般名單,都是曾經致力降低大學開支或改善學生學習為要務的校長。大家在會中的討論非常具體,而且對於聯邦政府應擔演的角色也有著墨。

 

另,致力於提升大學畢業率的「光明教育基金會」(Lumina Foundation for Education)會長馬力梭提斯(Jamie P. Merisotis)也表示,會中大家的共識包括:(1)聯邦政府應該發展更多財務援助計畫,(2)為了提升畢業率,應該限制可以領取財務援助的學期數,以及(3)要求學生要全時上課,或者分次核發財務資助,以鼓勵學生不要中途輟學等等策略。

 

而除了控制高漲不已的學費成本外,聯邦政府也應該用獎勵來支持創新,提出類似中小學教育的「奔向頂峰」(Race to the Top)計畫;其次是對學生財務援助應加強績效責任(accountability)的要求;第三是如何確保學位的價值,以避免更多人因為高昂的高等教育學費,而不願讀大學。

 

與會者多同意,未來幾年內,想要增加教育投資的機會不高,因此教育可負擔性(affordability)及畢業率的改進,一定要有創新的策略,如網路教學。

 

對於網路教學,卡內基美隆大學校長可榮(Jared Cohon)認為,想要利用科技來取代教師是錯誤的想法,我們面臨的挑戰是必須要讓教師對教學有不同的想法,如此科技才能幫助我們更快、更好地教育更多學生。卡內基美隆大學所發展的線上課程能提供授課教師有關學生學習進展的即時資訊,已被多所大學所採用,包括馬里蘭、紐約及德州三大州立大學系統也正進行試用。

亞洲國家全球競爭技能教育分析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吳迪珣摘譯

參考資料來源:2011127,教育週刊                             

連結網址:http://blogs.edweek.org/edweek/global_learning/2011/12/lessons_learned_how_nations_teach_global_skills.html

 

根據「學生能力國際評量計畫」(PISA)最近公布學生批判性思考技巧與國家經濟成長相關連性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表現最好的前幾名國家,都是致力於教育改革,並確保他們的學生將來參與全球經濟體系競爭時,都作好了準備。為了培育21世紀競爭者,這些國家制定了許多重要的措施,值得美國人來借鏡。

 

新加坡教育部在2010年宣佈了一項計畫,加強課程內容與21世紀環球競爭接軌,其中包括全球語言文化溝通之技能。除此之外,與最新定義的全球競爭主題相吻合的還有合乎效率的溝通、質疑批判的能力、團隊合作的技巧和加強對自己國家和世界上其他國家的瞭解。

 

新加坡政府就21世紀全球競爭者必須具備一些特質,簡單的摘述如下:

1.     值得托付重任的人,通常是非對錯觀念清楚,處事合宜且有彈性,知人知己,判斷能力強,具有獨立和批判性的思考能力,並與人群溝通無礙。

2.     自我導向學習者,能自行尋找並反應回饋問題,不屈不撓堅持到底,對自己的學習全面負起責任。

3.     行動能力強有貢獻者,能發揮團隊效應,有創新開闢的精神,承擔風險,力爭上游。

4.     關心國家政治和社會百姓的公民,應該有很強的公民責任感,見聞廣闊,胸襟寬懷,以改善大眾的生活品質為已任。

 

為培育符合上述條件的21世紀全球競爭者,新加坡教育局針對此重點設計課程和教材內容,連體育、美術、音樂都包含在內,全面性的教育帶動學生的創新和表達能力,塑造完整的人格及文化涵養。除此之外,他們還特別強調課外活動的重要性,設計各種課外活動來幫助學生學習團隊合作的技巧,增強團隊合作的經驗和價值。

 

家長是教育最好的監督者,新加坡教育局也把家長拉進來參一腳,規定2012年開始,家長手邊都有一本全面教育發展手冊,隨時記錄他們孩子學習的進展是否跟得上21世紀競爭者的要求。

 

南韓的學生除了核心課程如數學和科學外,還得學世界地理、世界歷史和體育、藝術及音樂,英文則1945年就被列入課程範圍。南韓政府也非常重視教師的教學素質,正為增長教師全球經濟知識而努力,例如趁每年寒暑假空檔,安排南韓和美國教師交換互訪,南韓還提供師範大學成績優秀的畢業生,在海外國家實習的費用,並鼓勵他們完成專業教育訓練課程,並且取得當地的教學執照。

 

每年暑假時,一批美國數學和科學教師來南韓教學時,也會有一批南韓數學和科學教師來美國小學課堂和美國教師一起教學,時間長達六個月,同時他們會爭取機會取得美國教師執照,留下來教學,可以緩和美國數學和科學教師荒,也替南韓本土過多的數學和科學教師尋找出路。兩國教師交流計畫也有助於美國教師學習PISA表現頂尖國家之一的南韓教師出色的教學方法,是一舉兩得的好事。

 

在印度則因為貧富階層差距太大,造成這個國家教育不均衡的問題,政府正為縮短差距而努力中。但除此之外,政府也很注重培養21世紀競爭人才,列為教育改革的重點。今年9月政府宣布一項導航計畫,主要內容是減少記憶式的教學,增加更多分析和溝通技巧的課程。學生必須學習至少3種語言(目前為英文和當地語言),世界各國歷史和文化也包含在課程範圍內。教學重心由教科書研讀,移轉為主題式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服務學習(service learning)、討論、實驗,以及國際商業溝通及科技技能。

 

青少年行為問題是日後自殺傾向的警訊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沈茹逸編撰

參考資料來源:201112月,綜合報導

連結網址:http://www.cfah.org/hbns/archives/getDocument.cfm?documentID=22460http://jahonline.org/article/S1054-139X%2811%2900127-3/abstract

http://blogs.edweek.org/edweek/inside-school-research/2011/12/study_social_behavioral_econom.html?qs=adolescent+suicide+risk+can+start+in+middle+school

 

青春期原本就眾人皆知是一個尷尬而又艱困的年齡,不過根據「青少年健康」期刊報導,一項新研究顯示,出現問題的危險期比大家預期的更早,將近40%有自殺企圖的青少年中,第一次的嚐試早在高中之前。

 

由華盛頓大學教育心理學馬札教授(James Mazza)主持的長期研究對象,包括來自同一學區總共8831819歲的青少年,其中9%曾嚐試自殺的學生,他們早從小學及中學開始就出現頻繁的憂鬱症狀,在12歲,也就是6年級,自殺企圖比率陡然增加,而且持續增一直到9年級。但是有39名學生表明曾多次嚐試自殺的學生,他們的第一次嚐試時間更早,有的甚至早於9歲就開始有此企圖。

 

過去的研究顯示,20%的青少年有自殺意圖,包括自殺的念頭,或是某種程度的自殺安排。因此,在1997年至2000年間,自殺是美國疾病管制局所列10-13歲兒童的第四大死亡原因。

 

另外根據健康行為新聞服務社(Health Behavior News Service)提供的資訊,一份也在「青少年健康」期刊發表,由費城的湯瑪士傑佛遜大學精神病學及人類行為系溫特史汀(Matthew Wintersteen) 博士所作的研究,研究的38710-13歲學童中,有5.9%(23)有過自殺意圖或無意識的自我傷害,而這些孩童比起其他同儕出現憂鬱症狀、失眠、侵略行為,此外也有其他風險行為,包括賭博、性行為、吸毒。

 

綜合兩份研究,馬札教授認為,有長期精神問題的青年,在很早期就出現困擾與掙扎。這項研究證明,精神健康防治計畫的實施,應提早到小學及中學時期,這些階段的孩童,更可能誠實以告他們自己的精神狀態。

威特史汀則表示,曾有自殺個案是年幼至六歲的兒童,因此只要出現警訊,就應該篩檢及檢查,沒有年齡太小的問題,才是正確的防治之道。

 

1/24/2012

網路誘欺成為教師心頭掛礙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吳迪珣摘譯

資料來源:20111127,電子校園報                              

連結網址:http://www.eschoolnews.com/2011/11/27/teachers-newest-online-worry-cyberbaiting/

 

新名詞Cyberbaiting(中譯:網路誘欺)是最近常發生的一種網路現象,根據最新調查統計,美國有11%的教師曾經遭遇或聽說他的同事遭受到學生的網路誘欺。所謂「網路誘欺」指的是,學生為了讓教師難堪,會在課堂上故意激怒教師,等老師情緒爆發時,暗中以手機錄影放上網公布大眾,令教師上課時提心弔膽,不知何時莫名其妙的就會成為千夫所指的罪人。

 

網路安全公司諾頓一項全球性調查,稱為「諾頓家庭網路報告」(Norton Online Family Report) 24個國家、19千名學生、教師、家長所作的調查發現,每5名老師中,就有1名曾經自己親身經歷過或聽說過別的老師遭受這種「網路誘欺」現象。也許是「網路誘欺」現象引起教師的警戒,全球範圍內,67%的教師表示在社交網站上會與學生保持距離,以免成為受害者,但仍有34%的教師不介意,一如往常的與學生稱兄道弟,維持良好的互動關係。在美國,只有15%的教師會在社交網路上和學生成為朋友、90%的教師認為這種舉動會讓他們陷入危險。

 

根據諾頓的報告,只有51%的教師表示,他們的學校對學生與老師在社交網站上的互動行為訂有規範。

 

82%的美國教師和80%的全球教師及65%的美國家長和70%的全球家長皆認為,學校應該加強教育學生網路安全守則,但是只有26%的美國學生認為學校的網路安全教育不足。

 

57%全球教師認為學生在學校上網時間適當,27%則認為不足。還有24%的全球教師表示,學校沒有明文規定網路安全政策,12%則根本不清楚自己學校是否有正式的網路安全教育課程。

 

全球62%的孩童表示在網路上曾有不愉快的經驗,39%的孩童表示有過嚴重的負面經驗,類似收到陌生人的不雅照片、被霸凌或成為網路犯罪的受害人。

 

每週上網49小時或更多的孩童,其中88%曾發生負面經驗,相較於每週上網25-48小時的76%,及每週上網1-24小時的60%,證明孩童上網時數越長,發生負面經驗的機率就越高。

 

47%的全球父母擔心小孩不懂事向陌生人透露個人訊息、44%父母擔心小孩會與陌生人接觸來往、44%父母擔心小孩會被不雅的資訊污染;63%的父母和小孩討論網路安全的問題、34%的父母不經同意自行查核子女上網的歷史紀錄、25%的父母偷偷的檢查孩童上的社交網站。

 

2011年的「諾頓家庭網路報告」調查範圍涵蓋了24個國家,其中包括持續追蹤的14個國家,如澳洲、巴西、加拿大、中國、法國、美國等,這些被追蹤的國家2010年到2011年之間,上網有負面經驗的孩童比率,由原來62%減少到58%,雖然只是少許的進步,還是令人鼓舞的。另外還有10個是新加入的國家,包括比利時、荷蘭、墨西哥、南加、新加坡及瑞士等。

 

 

加州2011年度中小學生體適能測驗報告出爐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藍先茜綜合摘要

資料來源:2011121、加州教育廳報告

連結網址:http://www.cde.ca.gov/nr/ne/yr11/yr11rel95.asp

 

加州中小學生2011年「體適能測驗報告」(Physical Fitness Test)日前由州教育廳公布揭曉,只有31%的學童6項測驗項目全部合格。因此,州教育廳廳長托拉克森(Tom Torlakson)宣稱這是對加州公立教育的挑戰,廳長在美國職籃明星球員華頓(Bill Walton)陪同下表示,號召所有加州學校一起加入「為加州學童健康宣導活動」 (Team California for Healthy Kids),以增強全加州620萬名學生的體能。

 

2011年加州學生體適能檢測對象是全州公立學校內約134萬名的579年級學生,測驗項目包括心肺適能(Aerobic Capacity/ Cardiovascular Endurance)、身體結構/脂肪百分比 (Body Composition/ Percentage of Body Fat)、腹部力量及耐力(Abdominal Strength and Endurance)、軀幹伸展力量及彈性(Trunk Extension Strength and Flexibility)、上身力量和耐力(Upper Body Strength and Endurance),以及整體的柔韌性(Overall Flexibility) 6項指標。以9年級約15歲的男學生為例,要達到「健康標準」(Healthy Fitness Zone)必須在9分鐘內跑完1英哩(1609公尺),並至少作到16下伏地挺身(push-ups)24下的仰臥起坐(curl-ups),不符合「健康標準」的學生,再依體適能程度,居分為「待改進」(Needs Improvement)及「急需改進」(Needs Improvement-High Risk)兩類。

 

2011年度體適能測驗報告顯示,5年級學生全部6項指標都達到健康標準的比率是25.2%2010年是28.7%7年級比率是32.5%2010年是34.6%9年級是36.8%2010年是38.5%,同去年相比,及格率都降低了,甚至5年級通過的比率,還低於2006年的25.6,是歷年來最差的一次。

 

身兼高中科學教師及田競及越野賽跑教練的托拉克森廳長認為,沒有什麼比健康對孩童更重要,因此自上任以來,就聯手運動明星、社區領袖、家長、教師及學生一起推動「為加州學童健康宣導活動」,希望借此達成3個目的:一、增加體能活動;二、增加學童攝取新鮮蔬果,及三、增加水的飲用,讓學童們養成良好習慣、提升學習成效,以及維持一生的健康。

 

詳細的加州「體適能測驗報告」資料,可在加州教育廳網站上參閱,網址為:http://www.cde.ca.gov/ta/tg/pf/pftresults.asp。「為加州學童健康宣導活動」請參閱http://www.cde.ca.gov/eo/in/tchk.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