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2010

美國新書介紹:探索科學教育與21世紀關鍵技能的關係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楊正誠摘譯

資料來源:2010年,The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美國國家學術委員會出版社(The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近期出版有關科學教育的新書,書名為「探索科學教育與21世紀關鍵技能的關係:研討會紀實(Exploring the Intersection of Science Education and 21st Century Skills: A Workshop Summary)」。事實上,本書係為美國科學教育國家研究委員會的一項探討科學教育與21世紀關鍵技能發展關係的研討會的成果報告。

過去許多研究發現「21世紀關鍵技能」,包含適應力(adaptability)、複雜溝通與社交技巧(complex communication/social skills)、問題解決能力(nonroutine problem-solving skills)、自我管理與發展(self-management/self-development)、系統性思考(systems thinking),對於整體國家經濟與個人職業的成功發展有重要影響。本書相信,科學教育可以作為發展21世紀關鍵技能的重要脈絡,因為學生可以在科學思考與實驗的過程中,提出研究問題,發展溝通技能與問題解決能力。

本書主要目的在於回答下列問題:21世紀關鍵技能與當前美國的科學教育改革的關連性為何?科學當中有哪些內容可以保證發展21世紀的關鍵技能?有哪些有效的科學教育教學方法可以引導學生學習21世紀關鍵技能?透過科學教育發展21世紀關鍵技能,是否也能幫助學生具備終生學習、理性判斷的能力?如何培育具有教學效能的科學教師?

本書第二章「科學標準與21世紀關鍵技能的關係(Intersections of Science Standards and 21st Century Skills)」,發現美國科學類教科書的課綱標準與21世紀關鍵技能的重疊部分約為50%,不過,本書並不建議大幅修正教科書的內容與標準,因為本書相信技能的獲得需要在實作的過程當中逐漸成熟,教科書可以很容易的將技能「知識」列入,但是重要的是如何幫助學生發展技能並帶到新的環境當中。本書並建議科學教育可以多採取分組教學與實作,因為學生之間的合作與協調可以有效發展21世紀關鍵技能。

本書第三章討論「青少年發展21世紀關鍵技能(Adolescents' Developing Capacity for 21st Century Skills)」,提出中學的科學教育發展21世紀關鍵技能的數項建議。首先,中學應當提供具備高度學習效能的環境,其次,中學應加強學生個人興趣、職業目標與科學教育的連結,第三,科學教學可多採取問題導向學習法(Problem-Based Learning),第四,應多提供科學在職教師與師資生有關青少年發展與學習動機的專業成長課程。

第四章與第五章則討論「有效的課程模式(Promising Curriculum Models)」,建議未來研究應繼續探索21世紀關鍵技能的測量以及教學方法,其次應發展與21世紀關鍵技能連結之清楚並具區別性的學習成果指標,第三應增進科學相關課程目標與科學教育、21世紀關鍵技能的連結。最後,5E教學模式,一項科學教育最常運用的學習循環模式(Learning Cycle Model),其所涵蓋的學習過程分別是:(1)參與(engage)、(2)探索(explore)、(3)解釋(explain)、(4)詳述(elaborate)、(5)評鑑(evaluate)。本書認為5E教學模式應可作為未來發展21世紀關鍵技能的重要教學方法。

本書全文,可於美國國家學術委員會出版社網站購買下載閱讀:http://books.nap.edu/catalog.php?record_id=12771&utm_medium=etmail&utm_source=National%20Academies%20Press&utm_campaign=NAP+mail+new+02.02.10&utm_content=Downloader&utm_term=

青少年網路習慣改變 社交網站夯過部落格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吳迪珣摘譯

資料來源:201024,電子校園報

 

根據位於華府的獨立民調機構丕優「網路與美國生活調查計畫」(Pew Internet & American Life Project)的最新研究報告發現,將近3/4的美國青少年熱衷在社交網站上流連,以手機傳簡訊或臉書(Facebook)網站與同儕交流溝通,而曾經風行一時的部落格,與4年前比起來,明顯的失色不少;至於推特(Twitter),從推出到現在,一直沒有受到年輕人的青睞。

丕優的這項研究是針對30歲以下的年輕人及青少年對社交網路及手機簡訊使用頻率所做的研究。調查發現年輕人溝通的習慣正在改變,開始喜歡簡短扼要的簡訊,對須長句敘述以文章方式呈現的部落格或網誌,漸漸失掉興趣。科技專家表示,這波新趨勢的成長,並不代表部落格不合時宜,反而是電話及E-mail雖然還在使用,但已退出潮流之外了。

根據這項調查,14%12歲到17歲的青少年擁有部落格或網誌,與200628%的比率比較,少了許多;一半的人說他們會在朋友的部落格留言,與4年前3/4的人數,也差了不少。研究同時發現18歲到29歲年齡層的人使用部落格同樣也有下滑的趨勢。但成年人上網人口中,粗略的估計有10%(將近3千萬人)擁有自己的部落格,30歲以上有部落格的比率由2007年的7%上漲到2009年的11%。可見部落格或網誌仍然盛行,還是有基本使用族群存在,只是年齡層拉高了。

部落格為什麼會被年輕人漸漸冷落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社交網站的興起。丕優的調查發現73%的12歲至17歲的青少年都喜歡上社交網站(如Facebook這樣的網站),與2年前的65%和4年前的55%比率相比,受歡迎的程度明顯持續上漲中。社交聯網的好處是字數簡短而且更新快,勝過部落格須用較長的語句敘述故事的不便。而且現在年輕人上網都透過手機上網,聯絡溝通,當然是愈簡短愈好。

雖然青少年熱衷使用大部分網上工具,但微網誌網站如推特(Twitter)卻是例外,一直不受年輕人的歡迎,只有8%的12歲到17歲的青少年使用,上網的成年人則有19%的人使用推特。推特140個字的限制也讓很多人不能盡興,現在又有另類微型部落格Tumblr 和網路資訊聚合服務FriendFeed 的出現,可以延伸容納更多的想法和內容,但是否受年輕人的歡迎,尚待觀察。

西北大學溝通學副教授哈吉塔(Eszter Hargittai)認為,部落格比較像是一種自我表達的方式,需要時間和功夫來耕耘。她和其他專家都懷疑現在的年輕人好像都不太願意和世人分享他們內心的想法。

本項丕優計畫中18項歲以上的資料是根據過去半年,對2,253名成人的訪談,誤差值為正負2.7%;青少年部分是在20096月至9月,以電話調查8001217歲青少年的結果,誤差值為正負3.8%

電動遊戲給老師的五個啟發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藍先茜摘要

資料來源:2010124,高等教育紀事報

 

在大學知識殿堂中,學生們嚴肅地學習,沒有電動遊戲存在的餘地;不過下了課後,學生玩起像是「魔獸世界」(World of Warcraft)等的線上遊戲,可是可以樂此不疲地花上幾個小時破解艱巨任務,也許學生自己也不了解,不過在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教育通訊及科技系助理教授史坦庫勒(Constance Steinkuehler)眼中,學生在電動遊戲中學到的東西還真不少。

史坦庫勒認為,要破解像是「魔獸世界」遊戲中的關卡,蒐集怪獸行為模式的資料、建構數學運算模式來擊退怪獸都是不可少的技能,她說:電動遊戲確實教會玩家「複雜問題解決」(complex problem solving)及「合作學習」(collaborative learning)的能力,史坦庫勒教授不是第一位如此主張的學者。

美國電動遊戲與象牙塔交手的過程,已發展到第三階段。第一階段稱之為「寓教於樂年代」(Edutainment Years),發展出的產品多像是小孩子遊戲,娛樂性大於教育性;第二階段稱之為「嚴肅遊戲年代」(Serious Games),許多學者自己下海研發一些重量級主題及社會問題等的遊戲,但產品往往不夠好玩,無法吸引人。第三階段「智慧遊戲年代」(Smart Gaming),被認為不見得是教育環境中最好的教學工具,不過,卻總是能兼具內涵及動能,在此階段,電動遊戲可能被解構,教授可以嘗試在遊戲中挖掘自己教學所需,不論他們是拿起操縱桿或者是按播放鍵。

學生從電動遊戲中學到技能,但老師可以從電動遊戲中學到什麼呢?以下是與幾位專門研究教育與電動遊戲權威學者訪談後的建議:

1.就像電動遊戲總是能提供詳細的計分板,讓玩家了解自己的優缺點及強弱項,如果教師可以如此快速且詳盡的提供學生作業或報告中回饋意見,而不是只是總分及偶爾寫幾句評語,讓學生可以確實知道那個部份拿到A,那些部份不及格,這遠比在報告上劃上一個大紅C更具意義。

2.電動遊戲發展過程中,總會有試玩員負責測試,找出遊戲中那些部份太難破解或者有特別的問題,同樣的觀念可應用在線上教學課程中,即便不是遊戲形式的教學,也可以幫助找出學習者在學習時易產生的盲點。

3.就像魔獸世界,受歡迎的電動遊戲往往具有很強的故事性,不知不覺中吸引玩家不放棄地面對一關又一關的挑戰。利用同樣的觀念,全美最大的線上公立學校佛州虛擬學校(Florida Virtual School),從去年開始提供美國歷史3D線上電動遊戲課程,學生只要跟著故事中的目標玩下去,便可以輕鬆不以為苦的學到課綱上的內容。

4.或許是受到「寓教於樂年代」的負面影響,許多教育人員仍然認為學習應該是嚴肅、正經,而不是好玩的,但從電動遊戲上便可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5.但反過來說,也不是每一種課程都可以借用遊戲方式進行,事實上,教育性遊戲是個雙重挑戰,因為第一必須是個很好的遊戲,第二則是學習必須與評估緊密結合,才能稱得上是個成功課程設計。

3/24/2010

美國線上課程成長17%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藍先茜摘要

參考資料來源:2010126,高等教育紀事報

 

根據25日公布的斯隆聯盟(Sloan Consortium)年度調查的研究報告結果,在2008年秋季,大專校院線上課程註冊成長了17%,有超過1/4的學生至少修習一個以上的線上課程。斯隆聯盟是由斯隆基金會(Alfred P. Sloan Foundation)支持建立致力於加強網上教育的組織

如此增長率讓去年的12%成長率黯然失色,並使總體高等教育的學生人數增長百分之1.2的速率顯得微不足道。斯隆聯盟報告顯示,共有460多萬學生在線上學習,遠高於前一年的390萬,該份報告已成為遠距教育廣泛引用的基準。

不過,儘管數字激增,斯隆基金會特別顧問馬亞達斯(Frank Mayadas)表示,全美把線上教育當成削減預算和空間短缺規劃因應措施的機構仍然不足。馬亞達斯認為,美國高等教育必須把線上教育當作一項策略。

該報告發現,公立學校是目前最有可能把網路教育當成是他們長期戰略關鍵的機構。在中佛羅里達大學(University of Central Florida),每年53,500學生中至少有一半以上選修線上課程,這情形反映了線上課程驚人的需求。

該校助理副校長加凡納(Tom Cavanagh)表示,在目前各州教育經費凍結的情況下,如果大學要有維持可及性(access)並有所成長,在經費重新恢復前,只能著眼於線上課程。

斯隆聯盟年度報告是根據巴布森調查研究團隊(Babson Survey Research Group)和大學理事會(College Board)蒐集超過 2,500多所大專院校的數據而來。報告中其他主要結果包括:

l      經濟不佳時期,傳統上吸引更多的人返回學校,對網上課程的需求有強烈的影響。73%的教育機構回報現有線上課程需求增加,相較之下,面授課程只有54%66%回報對新線上課程需求增加。未提供線上課程的機構中,45%回報對新線上課程和學程(programs)的需求增加

l      不超過1/3的首席學術主管認為,他們的教師能夠接受線上教育的價值和正當性(value and legitimacy),在過去 6年,這一觀念並沒有太大變化。 (另一項在2009年發布的調查,也反映了廣大教職員工的對線上課程質量的懷疑。)

l      超過2/3的機構對處理因H1N1病毒中斷課程有一應變計畫,其中67%是以線上課程來取代面對面的面授課程。

l      460萬名線上學習學生中的絕大多數,超過82%,是大學部學生。

美國中學生透過科技 結合社區服務學習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吳迪珣摘要

參考資料來源:2010127,電子校園報

 

目前全美共有6個學校的中學生參與「服務及科技學術資源團隊」(Service & Technology Academic Resource Team,簡稱START)試驗計畫,透過「服務學習」(service learning),讓學校和社區之關係重新注入生機,藉此也培養學生21世紀應具備的技能。

START計畫是由「全美社區服務法人團體」(Corporation for National and Community Service,簡稱CNCS)及微軟公司共同發起,主要目的是希望師生合作將科技運用在服務學習上,藉此創造師生間一種新的教與學的合作關係。

該計畫挑中6所學校來試辦,包括加州的邱吉爾初中(Winston Churchill Middle School)、密西西比州的杜佩羅初中(Tupelo Middle School)、紐約州的下東角預備高中(Lower East Side Preparatory High School)、北卡羅那州的東加納磁石初中(East Garner Magnet Middle School)、賓州的西帕克威高中(Parkway West High School)及維吉尼亞州的森林公園高中(Forest Park High School)等六所,獲得經費補助來推行該計畫,並列為全美的重點示範學校,示範學校如何在教室內將社區服務和科技結合。

微軟公司美國教育創新部門主管古莉南(Mary Cullinane)表示,微軟希望協助幾個有成效的學校推動這項計畫,使之成為一個其他學校將來可以普遍遵循及複製的模式。「全美社區服務法人團體」學習及服務美國部門代理主任納許(Elson Nash)表示,服務學習的課程活動讓學生可以透過課堂課程去服務他們自己的社區;他進一步表示:21世紀的應具備的技能不是以測驗的成績來代表,學生在學校所學的科學技能,先要能學以致用拿來服務社區,專精後,將來畢業在社會上就能獲得工作。

維吉尼亞州森林公園高中的學生戴克(Jessica Decker)表示,參加服務學習計畫擴展她的視野,改變她對未來的看法。森林公園高中和Students Working to Advance Technology組織合作進行一項命為「搭橋」(Bridging the Gap)的計畫,將舊電腦修復及重建,捐贈給需要電腦但又買不起的中小學學生。透過這項活動中,戴克改變了她的人生觀,她原來希望自己將來是個時尚專家,現在她寄望自己將來擁有大事業,可以分出一部份所得來做慈善事業。

賓州的西帕克威高中高中服務學習計畫是和Urban Technology ProjectUTP)合作,約8010年級學生帶領並指導社區的幼稚園到8年級學童學業,訓練學生成為社區領導者。學生貝伊(Nafis Bey)表示在教別人的時候,自己也從中學了很多。

服務學習計畫的宗旨,就是讓學生學習付出自己來服務別人,也讓學生體會從為善中學習的快樂。

先休息再午餐 有益學童健康又提升學習效果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沈茹逸摘要

參考資料來源:2010126,紐約時報

 

有人想過,學校如果將下課休息時間(recess)調整一下,就有可能對學生健康及行為產生重大影響嗎?美國專家建議,只要把飯後休息時間與午餐時間對調,對於增加食量跟課堂學習都將有非常驚喜的效果。

這個建議最初是九年前由亞利桑那的一位小學校護提出的,學校隨後進行了實驗,紀錄被浪費的食物數量的同時,還追蹤學生行為改變狀況。到年終時,到護理教室報到的比例減少了40%、頭痛與胃痛的個案減少,其中還有一名學生表示再也不會在飯後休息時間嘔吐了。

原本的課表安排,學生們在午餐時間都草草了事,因為急著用餐後到操場玩耍,當然餐點就浪費不少,結果午餐沒有好好吃足,到了稍晚,學生就開始飢腸轆轆。像蒙大拿州及亞利桑那州等從2002年開始試驗這項調整學校的總結報告指出,午餐之前讓學生在遊樂場玩耍,學生不再浪費食物,而且牛奶跟水的飲用量都大為增加。

另外還有意外的好處,就是學生們情緒也變得比較穩定,相對增加了課堂授課的時間。因為原本的課表,在午休玩耍之後就進入教室上課,但從操場回來,學生大約需要15分鐘才能靜下心來聽課。但是將時間對調之後,用餐時間學生就自然安靜下來,回到教室就可以省下那1015分鐘的時間,直接進入授課內容。

但這種改變也必須有一些配合措施,比如說:餐廳門口要安置洗手液;早期尚未完成電腦化之前,也需要人手協助發放餐券給直接從操場進入餐廳用餐的學生。另外,也有不少鄉間學校,低收入家庭學生根本不吃早餐就直接到校上課,所以能不能忍耐這麼久也是一個問題;而且,由於時間的改變,操場休息時間之後的洗手間用量暴增,以及學生擠滿在走廊等著拿回便當袋,這些也衍生出來動線規劃的問題。

基於以上種種情形,雖然先休息再午餐(recess before lunch)措施有各種益處,不過仍有許多挑戰尚待解決,根據一份2006年的調查,全美只有大約不到5%的小學採用這項措施。

3/22/2010

加大學生選課困難 擔心無法如期畢業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吳迪珣摘

資料來源:2010120日,洛杉磯時報

 

因經濟不景氣學校財務困難,導致許多課程被刪減。新學期開始加州大學系統學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ystem)很多課都有上百名的候補生,學生選不到指定必修的課,畢業很可能被迫延後,而多延一年,則意味著得多支付一年的開銷,在這學費高漲時代,實在讓很多學生都無力承擔下一年費用。

以加大聖塔芭芭拉校區為例,Apostolos Athanassakis教授開的熱門課希臘神話學,就有500名學生擠滿大講堂,還有300多名學生因額滿被剔除在外。教授表示,這是他教學41年來從未碰到過的狀況,成群學生穿梭奔走在校園內,惶惶然不知該怎麼辦,擔心無法如期畢業的壓力,讓學生們都開心不起來。

新學期開始,不只加大聖塔芭芭拉校區如此,所有加大系統的學校都面臨相同的情況,學生抱怨能選的課愈來愈少,與前一年比起,整整減少了11%可選的課,如期畢業也愈來愈困難。眼看學費年年攀升,儘早畢業已是大部份學生的當務之急。

對此,學校也有許多應變彌補的措施,原來小班制的課程都擴大招收學生,報不上名被剔除的學生,另有線上課程可供選擇。學校也正研商如何精簡畢業的要求條件,或刪減一些原來的必備的條件,以符合學生目前的狀況。

加大系統下的9所大學刪減課程情況不一,加大系統學生行政主管Nina Robinson表示,如果學生不堅持選自己喜歡上課的時間,仍然有許多課程可以滿足學生選課的需求,譬如許多早上8點的課,是學生不喜歡上課的時間,都留有空額,可以好好利用。

根據統計資料顯示,加大學生畢業業率有顯著上升的趨勢,2004年入學4年後準時畢業的學生比率為59%,相較於1990年代初入學者的畢業率為36%,已有明顯的進步。總之,78%的學生在5年之內都會相繼畢業。雖然某些課程被刪減,Robinson並不認為畢業率會有多大的改變,也許有些主修的學生會需要多一些時間完成所有必修課程,不過高學費也會使得學生更加小心選取主修,以免延後畢業。

這波課程刪減的風波,不只學生,教授也感到壓力,如加大聖塔芭芭拉的政治學副教授Andrew Norris表示,他的課已額外加收10%的學生,總人數已到達375名,還不時有學生寫電子郵件或趁上下課空檔當面求情央求加入,讓他左右為難,只有建議學生直接和州長或議員陳情,重整加大經費。

加大聖塔芭芭拉冬季大學部課程比去年同期減少了8%,約160門課,但多招收了1,000學生。加大洛杉磯冬季大學課程刪減了6%,班級人數從49名增為53名。加大爾灣秋季課程刪減的4%,預期冬季會刪減更多。加大戴維斯雖沒大幅減少課程,但一些必修課如化學、作文等本來就是不足的。

芬蘭研究發現:學生學校倦怠源自於家庭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藍先茜綜合摘要

資料來源:2010120日,教育週刊、科學日報

 

芬蘭科學院的研究發現,在學校的青少年如果表現出倦怠,原因往往是父母在工作上出現倦怠。

根據「科學日報」(Science Daily)的報導,芬蘭研究人員把「學校倦怠」(school burnout)定義為一種慢性、與學校相關的壓力症候群,其外在表現為:疲倦、對學校事務表現出蠻不在乎,以及對學生的角色缺乏信心。

這項對學校倦怠的研究是這類問題的第一次科學研究。研究人員調查了515 15歲的9年級荷蘭學生,以及595名受訪學生家長。他們發現,倦怠往往出現在家庭成員間,特別是與學生同一性別家長和學生,如母親和女兒,或父親和兒子。

計畫首席研究員薩爾梅拉-阿若(Katarina Salmela-Aro)教授向「科學日報」表示,與學生同性別的家長,往往扮演著楷模的角色(role model),問題的部份原因有可能是父母的職業倦怠導致一種消極式的養育態度(parenting),或因而減少父母參與青少年生活。

不意外地,研究還發現,家庭倦怠與家庭的經濟問題相關,經濟問題往往令人沮喪、讓人覺得沒有援手、只能靠自己。家庭的經濟越令人擔憂,研究人員表示,倦怠的情況越嚴重。這對於經濟持續不景氣時期對家庭及年幼者幸福感(well-being)產生影響的研究而言是重要的發現。

研究也發現,學生在轉換學習過程時期,特別是在從中學升到高中階段,對很多青少年產生巨大挑戰。研究人員在4年間每年追蹤訪問6879年級的兒童,評估他們對生活的滿意度,約2/3的學生答復生活愉快,而且在就學期間也覺得快樂;不過1/3學童表示在學習轉換過程中對生活的滿意度產生改變,其中每5名中就有1名覺得幸福感降低。薩爾梅拉-阿若教授認為,在學程轉換成功的學生,表現出的就是幸福感的增加,這樣的小孩,往往可以預測對學校參與(engagement)的程度也會比較高。

越來越多美國法學院學生就業目標由私轉公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藍先茜摘譯

資料來源:201016,高等教育紀事報

 

根據一份針對法學院學生的調查顯示,有越來越多的學生抛棄在賺大錢的私人公司就業的期望,轉而傾向進入收入低的公益領域服務。

這份在今年一月初公布的「法學院學生參與調查」(Law Schoo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報告,依據的是2009年春天從82所法學院回收總計超過26名學生問卷統計而成,這已是印弟安那大學高等教育研究中心(Indiana University Center for Postsecondary Research)連續第5年進行這項調查。

調查發現,法學院學生希望在私人律師事務所工作的比率,從過去3年的58%降到50%;而期望在公益部門(public-interest sector)服務的比例,則從29%上升到33%

依據美國勞工局最近的就業前景報告,經濟不佳時期,通常律師事務所的生意也不佳,因為法律紛爭服務,如不動產交易糾紛減少;而因為公司預算不足,商業訴訟件數也會降低。

計畫主持人瓦金斯(Lindsay Watkins)認為,學生的轉變反應了大環境對許多律師事務所聘僱的影響。雖然從現在到2018年,整體法律就業增長機會仍會與其他行業以一樣的比例上升,但是許多大律師事務所早已紛紛減緩招募新人,或者減收人數來因應經濟的衰退。

瓦金斯表示,報告中一項令人意外的結果是,並不是學貸金額越高的學生,越想進入私人公司,學生借款讀書的金額,並不是影響他們選擇的因素。29%的法學院學生表示,他們畢業時將負債超過12萬美金。

報告中其他重要的發現如下:

l          不參加聯課活動(Co-curricular Activities,如法律學生會、法律援助、受害者保護等)的學生,更少讀書、更常沒準備就進教室;

l          超過1/3的法學院學生表示,他們的學校鮮少強調個人及專業正直;

l          只有約1/2的法學院學生經常從教授得到有益於學術發展的回饋;

l          10%的法學院學生表示,教授從來不會鼓勵他們研究或執行法律;

l          男性學生教授處得到口頭回饋的機會大比女性學生,不論是在課堂上或課外。

 

本份報告可從以下網址下載:http://www.lssse.iub.edu/

3/12/2010

2010年科技教育新展望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吳迪珣摘要

資料來源:201015,電子校園報

 

美國教育界眾人關注五件大事的後續發展,將影響2010年及以後年度的科技教學,茲分述如下:

1.不讓任何一個孩子落後法案今年國會是否會重新提出簽署?新法案又會有些怎麼樣的變動?這都是大家關心好奇的事。健保案是今年國會議論的重頭戲,任何有關教育的新法案恐怕都得等健保案發展有點頭緒後,才可能被關注到。不讓任何一個孩子落後法案,從前總統布希簽署實施以來,已有8年之久,對拉近低收入及少數族裔學童的學習差距,的確有貢獻,但至目前為止,該法案仍有許多工作及目標尚待完成,再加上時代環境的變遷,許多新的問題都陸續的冒了出來,其中最受到非議的就是美國教育沒有為學生準備好適應全球經濟變動的各項技能,英、數、科學等重要科目的成績落後其他先進國家,讓人擔憂將來學生畢業後能否在競爭激烈的科技時代生存下去,嚴重影響到美國未來在全球的競爭能力。這些都到了刻不容緩該好好檢討、修正方向,重新出發的時候了。歐巴馬上台後提出教育改革4項重點計畫,獎勵優秀教師、改進學術成就標準、利用統計數據來作為執行策略的依據、將表現不良的高中轉型,這些都將影響未來新教育法案的修訂,除此之外,目前還有許多有關教育科技化的法案正在國會聽候裁決,將來加入後,會讓新教育法案更完美也更周全。

2.小巧方便的手提電腦對學生傳統電腦使用的影響,正引起一場革命,持續下去未來會演變成何種模式?近幾年來,手提電腦快速發展,在教學上成為不可或缺的夥伴,近幾個月來市場又推出了更新型、體型也比筆記型電腦更小巧的小筆電(Netbooks),大有取代膝上型電腦進駐課堂的趨勢。不只如此,手機的功能也日新月異,智慧手機上網、發郵件無所不能,讓學校當局不得不重新檢討手機使用的規定,如果學生能人手一機,總比學校花大錢購置傳統電腦來得更有效率。去年谷歌(Google)推出新的作業系統Chrome,它不是設定在機器上,而是在網路上,稱之為雲端計算,可以大幅縮短系統處理時間,使用Chrome系統的小筆電,開機只要7秒鐘。對一堂課只有50分鐘來說,省時就是最大的利益了。谷歌同時也對手機使用者提供了一項新的發明,就是利用Android 智慧手機平台,用戶不再被產品的經銷商鎖定,可以讓學校及用戶使用任何廠商所提供的最佳功能設定。不只谷歌,蘋果也不甘示弱,搶食大餅,據說將推出像門牌大小的超薄型電腦,有螢幕上操作的虛擬鍵盤,加上多媒體功能,勝出目前筆記型電腦多多,讓人期待。另外也有廠商打出價格超便宜的策略,Cherrypal Africa 的迷你小筆電只有99美元,準備大量推廣到世界各個角落,讓貧窮地區的人都可以享用網路的便利。

3.數位化教科書的革命能成功嗎?數位化書籍市場的發展對教學及學習有何影響?加州及德州是最先帶頭購買數位化教科書的兩州,但能不能影響到其他州也跟進,則是目前立法者及教育專家關注的議題。支持數位化教科書的理由是將教學資源放在網路上流通使用,可以節省學校每隔五、六年就得重新購置新版教科書的龐大花費,但反對者的理由也是省下汰換教科書的錢可能不足以支付另外生出來的開銷,譬如為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快速可靠的使用網路的教學資源,學校必須配備的硬體設備及基礎設施的花費,可就不是個小數額了。英語教學也會是個問題,許多經典的文學名著,只發行紙本,作者及經紀為版權的問題,都拒絕在網上流通。2010年谷歌的一項提議與作者和出版商合作,將書本掃描,儲存在數位圖書館,讓參加計畫的人可以線上搜尋閱讀,目前兩方都有意見,要等今年聯邦法院裁決後才能定案。這蘊藏豐富的線上圖書館對學者和研究的人都是挖之不盡的金礦,許多不出名的書和作者網上增加曝光率後,因而一舉成名的機率都會大增。

4.學校如何應對在經濟不景氣下的財政危機?在全球經濟大海嘯襲擊下,雖然有些經濟學家聲稱美國的經濟已有好轉的趨勢,但也有人說美國要脫離不景氣困境的腳步太慢,總之都無法預測經濟危機何時才能結束,嚴重影響2010年及以後美國公立學校教育的運作。美國教育協會的首席經濟學家辛斯(Richard Sims)表示,現在還未到谷底,以後未來的幾年,美國教育會面臨更大的財務衝擊,雖然會因應而出許多應對的策略,但都在緊繃的狀態下,除非經濟完全恢復正常,才能鬆口氣。聯邦刺激教育振興的經費,雖然對學校有點幫助,但仍嫌不足,各州財政又面對很多難題要解決,2010年還要被迫刪減教育預算,增加稅收,在此窘迫的狀況下,學校主管只有自求多福,盡量節省開銷,好讓一些已有成效的教育計畫仍可繼續推行。

5.新的「全美科技教育計畫」與「全美寬頻計畫」為何?美國教育部將於1月底提出「全美科技教育計畫」(National Education Technology Plan),2月聯邦通訊委員會則會向國會提出一份「全美寬頻計畫」(National Broadband Plan),兩項計畫都對未來學校的科技教育有重大的影響。教育部的科技教育部門主管卡多(Karen Cator)表示,教育部「全美科技教育計畫」的方針,是遵循總統歐巴馬的教育目標,即「在2020年美國將是世界上大學畢業率百分比最高的國家,並且只要意願的學生都可以接受至少一年的高等教育的培育」而設定的,其中提高美國全球競爭力也是迫切的主題之一。它也針對全國每個區域都保證有優良的師資進駐的理想來規劃,拉近學生在校外可擁有最先進的資訊功能與在教室內只能使用有限的科技設備之間的差距。這計畫同時也提升學生在科學、技術、工程及數學未來的生涯和事業前途,當然也不會忽視藝術學科的潛藏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