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7/2010

研究報告解析美國大學預算怎麼花?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沈茹逸摘要

資料來源:201078,紐約時報

 

據位於華盛頓州的非營利民間關注學校經費支用的組織Delta Cost Project最新發表的研究成果「19982008年的大學預算消費趨勢」(Trends in College Spending, 1998-2008)發現,美國大學預算用於教學成長漸小,反而行政跟娛樂設施費用成長加大。這份根據政府資料所作的研究,紀錄美國高等教育系統日漸形成的財政差距階層體系。

在這個階層的金字塔頂端是私立大學,他們的學生人數少,相較公立大學體系及社區大學,不但學生人數龐大,而且學費漲幅巨大,服務的人數多,但是資源卻最少。

美國的高等教育體系,相較於其他國家應該是全球提供最多資源的國家,美國平均花費在一名大學生的費用是美金19,000元,其他已發展國家則是美金8,400元。

不過Delta Cost Project的執行長威爾曼(Jane Wellman)指出,上述數字的比較,會讓人誤以為美國的高等教育是多麼富裕,但實際上雖然美國有一些饒富資源的高等教育機構,但是整個高教體系卻存在著比其它國家更大差距的階級系統。

先看一下一名學生可以得到多少資源,公立的社區大學學生人數大約佔了全美高等教育人數的1/3,平均一年每名學生獲得將近1萬美元的資源,但是人數相對來說非常少的私立研究型學府,卻是平均35,000元的資源。

從招收學生人數上來比較,全美大專以上學生人數從1998年的1,480萬人,增加到2008年的1,860萬人,但私立學校在這10年間,只從180萬人,增加到200萬人,而學費的漲幅,公立研究型大學在過去10年上漲了45%,社區學院上漲了36%,而私立研究型大學只上揚了21%

另外一個不能忽略的趨勢,就是教育經費花費在非學術的項目日漸增多,無論是私立名校,或是公立學校體系,經費都往「學生服務」這方向走。這包括了就業輔導、財務援助辦公室、校內健身房、以及學生活動中心等費用。俄亥俄大學教授偉德(Richard K. Vedder)認為,「這象徵著美國大學的『鄉村俱樂部化』」,此起彼落新建的健身房跟雄偉的活動中心,成了吸引新生的基本設施。

私立研究型大學在過去10年花費於教學的經費,增長了23%,這相當於學費的漲幅,不過用於「學生服務」則高達36%,另有36%用於校務行政支援,包括一般管理、法律服務及公關費用。

過去10年公立研究型大學在「學生服務」的費用增長了20%,教學方面只增加了10%。而經費最拮据的社區學院,「學生服務」的費用增長了9.5%,教學則只增加了3.4%

最後,威爾曼指出,「美國過去建立的高等教育經費模式已經崩解」,她說,在90年代及2000年之後高等教育支出不斷增加,最後終於無法支撐,不管是私立名校或公立社區大學都面臨同樣的困境,她表示:「決策者及大學校長及董事會成員必須學著更會盤算學費及老百姓的稅金。」

美國公布2008年度中小學教育經費統計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藍先茜綜合摘要

資料來源:201072,今日美國、教育週刊等報

 

根據美國普查局(U.S. Census Bureau)公布的2007-08年教育經費數據顯示,美國花在公立學校中小學生身上的每名平均教育經費為10,259美元,較前一年的9,666美元,增加6.1%

由以上數字看來,公立學校教育經費持續仍為美國各州及地方政府各種支出中,最大的一筆單項開銷,總計在2007-08年,公立學校系統總共從各級政府收到5,821億美金的經費,其中最大的金主是州政府,提供了48.3%的經費、其次為以房屋稅為教育資金主要財源的地方政府,占43.7%,聯邦政府只占8.1%,但是總計支出了5,932億,超過收入。不過,以上統計是發生在金融危機之前的情況,之後聯邦注入了大筆的援助,將一改各級政府對教育經費支出的比例。

在各州教育經費的排名中,最高的前5名依次為:紐約州($17,173)、紐澤西州($16,491)、阿拉斯加州($14,630)、哥倫比亞特區($14,594)及佛蒙特州($14,300)。最低的5個州為:猶它州($5,675)、愛達荷州($6,931)、亞利桑那州($7,608)、奧克拉荷馬州($7,685)及田那西州($7,739)

紐約州繼2006-07年以15,981美元的全國最高教育經負後,再度蟬連冠軍,總計有18個州及哥倫比亞特區,共19個地區支出高於平均的10,259美元,而有32個州低於平均數額。

美國西岸的大州加州,教育經費依舊遠遠落後於許多州,排名第44名,而且支出的教育經費,較平均教育經費10,259美元,仍低上2,500餘元,跟其它州比較起來,這是40年來最差的狀況。

根據加州自行公布的另一份經費報告顯示,如果加州要跟上平均教育經費水準,必須增加154億美元的支出,等於是現今預算規模成長29.5%。可是目前實際情況是,加州州長史瓦辛格正提議把加州每名學生的教育經費,再刪減到7,417美元,相較於2008-09年加州每名學生教育經費,等於再減去11%

雖然有選舉候選人提出加州的教育經費,有40%都沒有真正用於教學的質疑;但事實上,根據加州經費預算計晝報告,與其他州相比,加州學生與行政主管(administrators)的人數比是358:1,意即358名學生才有一名行政主管,遠低於其他州平均的216:1,而且加州用於教學及學生服務的經費額度(每一美元中的95.3美分),也高於其他州的93.8美分;相較下,加州用於管理上的費用,低於其它州,加州一美元中,有4.7美分用在管理、食物服務及其它開銷,其他州則是6.2美元;特別在圖書館員的配置,加州已是全國最差的,那就是學生與圖晝館員比例出極的低,5,038:1,等於每5,038名學生,才有一名圖書館員,高於全國平均的809名學生就有1圖書館員的數字,有6倍之多。

南韓野心勃勃籌辦全球大學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吳迪珣摘要

資料來源:201076,高等教育紀事報

 

南韓將花費10億美元建立一所名為松都全球大學(Songdo Global University)的高等學府,計劃招收來自全球各地上萬名學子,大學部最近已開始填海動土興建了。但這項偉大的計畫並不完全被美國合作的學校看好,尤其處於經濟蕭條的頭兩年,如此大手筆的興建工程,成果能否如預期,很讓人懷疑。

美國有5所大學和松都全球大學簽約,將合作提供教育課程,其中北卡羅那州立大學已聲明無限期擱置雙方合作關係,除非全球經濟好轉,否則不會把資金投入這項計畫。

雖然如此,全球大學校長Hee Yhon Song仍堅持位處距首都首爾1個小時車程,靠黃海邊,由南韓政府支持的這所全球大學,將於2011年夏天開始招收大學部新生,他並且預估未來10年,將達1萬至12,000名學生,其中1/3學生來自美國,另外1/3來自亞洲其他國家,最終目標是3萬名學生。雖有南韓政府堅如磐石的財務支持,沒人可以預料學生是否會來,或者美國合作學校合作能否長久,校長承認,要擔心的是,學生來是來了,但是小小的冒險嘗試一下,然後就離開。

其實全球經濟持續衰退已可以預見可能發生的狀況,美國大學為了更精簡財務的開銷,已被迫修改許多國際學術交流及國外擴展計畫。最先簽署將在松都全球大學開設工程和商業課程,允諾明年提供250-300名新生,並在2016年將達1,500名新生的紐約州立大學Stony Brook分校也迫於情勢,緊急發出暫緩大學部招生計畫的進行,但他們還是會提供有限名額給無線及資訊科技研究所課程。

合夥大學之一的德拉瓦大學,也已委託私人市調公司針對可行性來調查,但並不表示德拉瓦大學準備退出,該校副校長表示,調查是為了確認這計畫在經濟及財務上都是安全而且可行,否則雙方的合作計畫難以繼續進行下去。

南韓當地和中央政府的經費支助大部分都投入校園的開發建設,而美國大學則無須支付任何還未開辦前的支出。Lee是南韓仁川自由經濟區(Incheon Free Economic Zone, IFEZ)知識及工業部門的執行長,他深信只要4年或5年的努力,全球大學一定會建立它的學生群。

雖然美國合作夥伴有一些不樂觀的看法,但5個簽約學校的另外2所學校喬治梅生大學(George Mason University) 和南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卻表示不同的態度。喬治梅生大學國際業務副學務長許樂(Anne Schiller)表示,為了配合松都全球大學籌備工作的進行,正計劃未來在松都全球大學推出經濟、公共及國際關係,以及管理的一系列課程,她讚許全球大學是創新的學術合作楷模。

其實南韓方面提出條件非常優厚,每一所與松都全球大學合作的大學都已收到總值約100萬美元的種子基金和免費使用教室及教學設備,並可獲得最高900萬的免利息貸款,一棟有700單位的學生宿舍也即將開放,南韓方面回饋條件也很簡單,他們希望美國大學連一分錢的損失有不要有,韓方要求的只有學校不將營利所餘收回,繼續投資在松都全球大學的發展上即可。

南加大著名馬歇爾商業管理學院明年即開始送教授及大學生到松都全球大學上課,學生將來可以選擇在美國洛杉磯或南韓上課,松都全球大學將成為南加大的另一個校園,而安能柏格新聞及傳播學院也在觀察中。除了學位課程外,南加大也在考慮證書課程(certificate programs)。南加大新成立的南韓辦公室主任Steven Lee表示,美國一直是高等教育界的龍頭老大,如同30年前美國汽車在全球的地位,但南韓全球大學的興起,也正是警剔美國高等教育不要步入汽車工業一樣的命運。

松都全球大學尚待釐清之處甚多,如在這所新成立的學術單位取得學位是否等同美國院校?與韓國本地大學是否具相同等級?甚至整個大學結合新城鎮開發、高科技園區以及研究重鎮的計畫都被人懷疑可行性,大家都等著看是否南韓會讓美國學校海外分校重蹈8090年代在日本失敗的覆轍,連南韓本地的教授及學生都並不是非常樂意遷入新開發的松都區。

校長很自豪的表示,「一般人想的都是從小做起,但我喜歡從大開始,當初開始時我連一毛錢或一小片土地都沒有,你看看今天我也能有這樣的成就。」

8/24/2010

美國大學借用臉書為招收學生新利器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吳迪珣摘譯

資料來源:2010630,電子校園報

 

越來越多的大學順應潮流,開始在青少年最愛的臉書(Facebook)社交網站聯絡學校未來的新生。根據馬乖爾公司(Maquire Associates)的調查,在經濟蕭條及數位革新的時代,多達77%的全美各公私立大學負責大學部新生錄取的資深工作人員,開始以社交網站和申請入學者聯絡。

Seton Hall大學一向出名的健康及醫療科學學院為例,今年秋季的申請者人數比去年增加了55 %,這都要歸功於社交媒體廣大效力及公關部門的努力。Bryant and Stratton College碩士註冊部門主管Stephanie Leidolph也表示,利用年輕人最喜歡的社交網站如臉書為聯絡工具,隨時都可以找到當事人,通知補繳文件等等,比以前用電子郵件或電話來聯絡要快速便捷的多了。雖然剛開始,學生會有點遲疑,畢竟這是他們私人活動空間,但後來也習慣了,她得到的都是學生正面的回應。

除了聯絡外,很多學校甚至計劃利用社交網站來吸引更多申請者。Messiah College的註冊部門七月初起將在該校臉書官網上增加新功能,把臉書變成是申請的程序之一,學生在上網申請時,可以把他們申請的情形放上臉書,同時也可選擇是否介紹朋友申請同一所學校,增加學校的曝光機會。當然,社交網站還是不能完全取代傳統的招生工作,一些如大學招生博覽會、電話、電子郵件或郵件宣傳等等仍舊必須進行。

2007年春季的一項調查,453所大學中大約有29%的學校利用社交網站宣傳,21%利用社交網站來查核申請者,很快地,在2008年秋季接受調查的536所學校,已約有61%利用社交網站招生,17%的學校利用社交網站查核申請者。其中查核申請者的比率不增反減,因為並非每名申請者逐一查核,大部份都只針對獎學金或想進入競爭激烈或名額限制系所的申請人,所以會有所變動增減。

由於臉書是屬私人社交空間,2009年另一項調查發現,401所接受調查的學校有13%的學校明文規定進出申請者臉書的守則,而訂有守則的學校中,63%的高比例,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允許校方審核人員進入申請者的臉書網站。根據專營高等教育網路行銷公司藍火(BlueFuego)負責人Brad J. Ward表示,大學入學申請部門算是最晚將社交網站納入工作的單位,這些招生人員之所以遲疑,恐怕也是他們擔心進入這些社交網站會看到一些他們不想知道的事情。

美國研究提出學校合作教學與專業學習社群建構的六大原則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楊正誠摘譯

資料來源:201071,電子學校報

 

美國國家教學與未來發展委員會(National Commission on Teaching and America's Future, 簡稱NCTAF)發表研究報告,名為「團隊合作以面對21世紀的教學與學習(Team Up for 21st Century Teaching and Learning)」,研究報告呈現目前美國表現最佳學校所採取的創新教學方法的個案研究回顧,並指出21世紀的教學與學習需奠基在教師與學校人員形成合作團隊(collaborative team)的基礎上。

根據NCTAF領導人多爾(Hanna Doerr)指出,此報告的目標在於回應美國總統歐巴馬的教育政策,亦即幫助每個學生做好進入大學與就業的準備,並且提高低社經背景學生的學業成就。

NCTAF研究報告的重要性在於:其提供了以實證研究證據為基礎的討論,並發現大多數成功學校多能提供增進教師團隊合作的環境,而非僅僅去區分表現「良好」與「待改進」的教師。

研究報告歸納出6項增進學校有效專業學習社群的原則:

1.首先,學校教師團隊必須要有共同的價值與目標(Shared values and goals),清楚瞭解問題所在,並以提升學生學習表現為共同目標。

2.其次,學校教師團隊必須根據每一成員的經驗與知識層級分擔責任(Collective responsibility)。

3.學校教師團隊可以透過使用可靠的評量(Authentic assessment),以獲得學生學習與教學效能的即時回饋。

4.學校教師團隊必須建立自主性的反省機制(Self-directed reflection),定期審視團隊的目標設定、計畫、標準、與評鑑。

5.學校教師團隊需要時間與空間以進行有效能的團隊合作,因此需要學校行政的支持與穩定情境(Stable settings)的提供。

6.成功的學校教師團隊通常獲得學校行政領導的支持(Strong leadership support),並且具有開放與信任的學校氣氛。

研究報告總結相關研究發現,當教師能夠獲得時間與空間進行團隊合作,教師可以成為終身學習者,進而提升教學能力。與過去單獨教學比較,教師團隊更能增進學生學業成就。NCTAF認為,只有學校逐漸邁向團隊合作與責任分擔,美國才能提供所有孩童更高品質的公立學校教育。NCTAF將在未來幾週內將研究報告發表在其網站,提供大眾下載閱讀。

加州州立大學再漲學費 國際學生學費上限廢除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藍先茜摘譯

資料來源:2010618,洛杉磯時報/商業週刊

 

繼去年學費大幅調整32%之後,加州三大公立大學系統之一的加州州立大學(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System),因為加州財政稅收狀況不佳,州政府補助金額度雖未拍板定案,但預估經費依然嚴重短缺的情況下,今年仍不能停止調整學費,再次宣布小幅上漲5%

加州州大董事會在六月中旬一次特別會議中,以10票對2票通過了本州學生,包括大學部與研究所學費上漲的決定。從最新的2010-11學年秋季起,本州大學部學生學費將增加204美元,達到4,230美元;教師學程班學費將增加234美元,達到4,908美元;而研究生學費將上漲252美元,達到5,214美元。

此外,在另一項提案中,教育博士班學生學費將調漲10%,增加870美元,達到9,546美元一學年。對國際學生而言,除了5%學費調漲以外,原有針對非加州學生必須額外繳交的外州學生學費所設的不超過11,160美元的限制,也被廢除,此舉意味著外州或國際學生的學費,將根據每學期實際選課學分計算。

加州州大此次調整學費將用來補平1億美金的經費缺口,該校仍待州政府決定最後補助金額,並期望州政府可以額外投注經費,如州政府補助未如預期,該校的23個校區預計將可能減少9.5%的招生數額,並且不排除再於今年11月再次考慮調漲學費。

加州州大系統2010年總計招收加州433,000名學生,從2002年平均學費1,428美元,過去8年來,學費幾乎是年年調整,平均上漲了3倍之多。

8/20/2010

國際公民素養調查結果出爐 台灣表現優異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藍先茜摘要

資料來源:2010629IEA新聞稿

 

一項針對各國中學生公民素養的調查結果,29日公布了首輪的初步報告,報告中發現,比較青少年在如何準備承擔他們未來作為公民角色評分上,各國高低有極大的差距,而且男女也有別。這項全球最大規模的公民素養及公民教育的研究,是由「國際教育成就評量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valuation of Education Achievement,簡稱IEA)主導,並由澳洲、英國及義大利的3個研究團隊共同合作完成,詳細完整報告將於今年9月公布。

這項研究上一次的調查是在1999年,2009年的新一輪調查,規模更勝於上一次,總共有38個國家及地區參加,接受測驗及調查的學生超過14萬名相當於8年級的中學學生,並且蒐集6萬多名教師及校長等人的調查資料。

此項研究目的在於了解未來將成為公民的中學生在現今快速變化的世界中,對於承擔公民角色的準備程度為何?以及這些學生在學校的正式教育中對公民素養學習的成果為何?測驗及調查的範圍包括:公民認知、對政治組織的了解、公民概念(如人權)、以及包括態度、觀點及活動參與等一個負責任公民的作為等等。

IEA執行長偉吉梅克(Hans Wagemaker)在發布記者會上表示:「全世界的國家在如何準備下一代積極參與21世紀的社會上,都面臨巨大挑戰,每個國家都想了解以下兩個重要的問題:到底應該如何教育下一代才能讓他們成為未來的好公民?學校教育在教育下一代公民的權利及義務上,應該扮演何種角色?

報告結果顯示,芬蘭(576)、丹麥(576)、韓國(565)及首次參加的台灣(559)在公民教育上有最佳的成果。這些文化及環境如此不相同的學生,可以獲得相近的高程度分數,其中意義表示,學校教育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報告中另一項值得注意的結果是,所有參加的國家中,女生在公民認知及了解上的表現,都優於男生。

台灣在公民認知的測驗平均得分為559,但男生與女生在這個項目上的差距達到26分,分別是男生546分,女生573分;有趣的是,排名優於台灣的芬蘭及韓國在男女生的此項得分上,也都有20幾分的差距(荷蘭28分、韓國22分),只有丹麥差距最小,男女差距只有8分。

接下來在9月公布的正式報告中,將有針對學生公民認知及公民情意的詳細數據及分析,報告中也將區分亞洲、歐洲及拉丁美洲3大地區,探討各別的公民教育議題。

IEA剛公布的114頁首輪報告及新聞稿等,可在IEA網站下載,網址為:www.iea.nl/iccs_press_release.html

美國探究未來的圖書數位化服務以及對高等教育的影響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楊正誠摘譯

參考資料來源:201067,電子校園報

 

美國華盛頓特區的「圖書館與資訊資源委員會」(Council o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Resources)在62發表了研究報告「改變研究典藏以面對21世紀的學術發展(Transforming Research Collections for 21st Century Scholarship)」,研究發現大學教職員對於數位圖書的接受度、老舊文件與外文的數位化可能性、以及有關數位化圖書的版權問題,是未來圖書數位化的可能阻礙。

事實上,過去受到高等教育所提倡的全面性網路圖書館服務,最著名的例子便是近期發展的谷歌圖書服務,已經開始接受美國司法部(U.S. Justice Department)的檢核。在2月的時候,史丹佛大學也已公開支持網路線上圖書館的發展,並且開始參與谷歌圖書搜尋服務。Google圖書搜尋服務計畫將數以百萬計的圖書進行數位網路化。

委員會執行長亨瑞(Charles Henry)認為圖書數位化的關鍵問題在於,支持資訊應能幫助商業與學術機構獲利的團體,與支持資訊應被數位化以提供大眾更多知識取得性的團體,兩團體之間存在著意見鴻溝。這樣的鴻溝也阻礙了完全網路化圖書館(all-online libraries)的落實。亨瑞指出,智慧財產權與資訊商品化和網路的開放存取、分享、社會網絡等特性有很大的衝突。新世代的數位化、網路化知識將會重新定位圖書館、大學、與學術社群。

該研究報告也嘗試在網路上搜尋可用的數位化圖書,以語言學與語言歷史領域為例,研究發現,雖然數位化圖書的比例頗高,但是出版年份在1924年以前的數位化圖書經常會出現不可閱讀的內容,而出版年份在1972年之後的數位化圖書,則大多僅提供20%的試閱服務。另外,部分少數語言,例如藏語,雖可在網路上搜尋到,不過可閱讀性較低,電腦作業系統也較不支援該語言。

事實上,從電子書閱讀器(eReaders)的近期熱銷可知大眾對於數位圖書是感興趣的,不過研究分析也指出,當電子書閱讀器超過100美元時,消費者的購買慾望就降低了。因此研究報告也指出,假如未來的數位圖書館服務只能透過電子書閱讀器進入、取得、下載,那麼數位落差(digital divide)的影響將更值得關注。

儘管有上述的可能挑戰,研究報告仍然預測數位圖書館趨勢將在2020年有大幅度的進步。再過10年,資訊科技環境的改變與進化將幫助圖書館建立其數位典藏,僅有少數館藏,例如:藝術作品、畫集,較難透過數位格式進行傳輸。

 

 

 

卡通人物對孩童食物選擇影響大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吳迪珣摘要

資料來源:2010621,今日美國報

 

根據研究發現,只要零食包裝上有小朋友喜歡的卡通人物如史瑞克(Shrek) 和探險者朵拉(Dora the Explorer),很容易就會獲得小孩的青睞。經過卡通人物的加持,小孩都會認為這份食品吃起來的滋味一定不賴。

營養專家為此爭論不休,怪罪於這些卡通人物的錯誤引導,讓小朋友吃下去了太多的垃圾食物,以致一些原來該屬於中老年人因過胖而導致的慢性病如糖尿病等,卻在兒童和青少年間蔓延開來。據統計全美有1/3的兒童和青少年屬於超重或過胖,不得不讓人擔心下一代的健康問題。

耶魯大學所作一個的食物和肥胖相關的研究實驗,找來40位年齡4-6歲的的小朋友,將全麥餅乾、果凍、胡蘿蔔等小孩常吃的零食,分兩種包裝,一種有卡通人物在包裝上,另一種完全沒有任何圖樣的包裝,讓小孩試吃,看是不是覺得都一樣,還是有比較好吃點?結果發現,超過2/3的小孩選有卡通人物包裝的食物,一半的小孩說有卡通人物包裝的食物比較好吃。

其中一位研究員羅貝多(Christina Roberto)表示,由實驗可知,卡通人物對小孩的影響有多大了。雖然卡通人物也有用在鼓勵小朋友多吃蔬果的健康教育上,但絕大部分還都是被有野心的商人利用來推銷他們生產的垃圾食品,讓那些帶小孩上市場選購食品的家長們傷透腦筋。根據統計,食品公司每年要花16億元在針對兒童而做的廣告費上,其中13%大約28百萬元,花在卡通人物的使用權上。因此,廠商有絕對的優勢,擁有卡通人物站台,市場研究及大量電視廣告促銷,小孩很容易就被這些垃圾食品吸引過去,家長費心灌輸小孩健康飲食觀念的努力,經常就被廠商破功。只有呼籲廠商們拿出良心來,停止生廠不健康的食品,同時家長以身作則,教導小孩正確健康的飲食習慣,拒絕不良食品的誘惑,才能維護下一代的健康。

8/18/2010

美國重視大學生學習歷程與成果的評量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楊正誠摘譯

參考資料來源:2010217Burlington FreePress.com

 

近期美國高等教育公共政策的重要議題有二:大學的入學機會與學費可負擔性(Accessibility and Affordability),引出另一項重要高等教育問題:高等教育的品質如何?一個學生進入大學最重要的是,究竟大學是不是可以幫助學生較入學前更具能力與知識。重要的問題是:究竟大學生在四年的大學教育當中學習到了什麼?

在過去,學生與其家庭評價一所大學,通常較為重視大學整體的學術名聲,也因此大學生對於教育品質的知覺,往往和大學的學術聲望連結,而非真正的去評估學生在大學當中的學習。美國Lumina Foundation執行長Jamie Merisotis認為,學習指的是,大學生在一門大學課程當中所獲得的知識、技能、能力,應當被視為大學品質的主要評量指標。他進一步批判US News & World Report的大學排名過度重視學術聲望與財力,不重視學生的學習成果。

過去布希政府的教育部長Margaret Spellings也很重視高等教育的績效責任,並呼籲重新思考評量大學生學習成果(learning outcomes)的重要性。不過,要測量學習成果並非易事,首先必須要定義「學習」的意義,接下來才是如何測量學習的問題。在多數的大學當中,學生的知識習得是透過考試、報告進行評量,因此測量到的是學生對於主修科系知識的熟習度。不過,失落的環節便是缺乏針對所有大學生的學習成果的一致性評量,有學者主張大學生需要學習的關鍵能力除了知識外,也應包含批判思考、問題解決、與寫作。

然而,要如何測量大學生的關鍵能力發展呢?最常見的還是標準測驗,其中最常被運用的是大學學習評量(Collegiate Learning AssessmentCLA)、大學學術能力評量(Collegiate Assessment of Academic ProficiencyCAAP)、學術能力與進展測量(Measure of Academic Proficiency and ProgressMAPP)。這些測驗能夠有效測量大學生的思考與寫作能力。實施的方法是,首先針對大一學生進行施測,並等到大四的時候再施測一次,進而比較大學四年之間能力測驗分數的增長。

目前美國高中畢業生面臨的問題是,並非所有的大學都使用相同的關鍵能力測驗,其次,許多大學選擇不公開學生的關鍵能力評量測驗結果。也因此,高中畢業生難以獲得有關各大學關鍵能力評量測驗結果的透明化資訊,進而進行大學入學的選擇。不過,正如Middlebury College的評量中心主任Susan Campbell指出,很難透過測驗的方式進行不同大學院校之間的效能比較,不如發展校內的學生關鍵能力評量系統,以判斷哪些教學與校園活動對於學生發展有益。

美國2005年在教育部長Spellings要求組成之高等教育委員會(Commission on the Future of Higher Education),又可稱之為Spellings Commission,於2006年開始呼籲各大學應當公布學生的學習成效測驗結果,以做為高中畢業生選擇大學的參考。不過也有大學的行政人員批評,要求各大學實施學習成果標準測驗,等同於將有教無類法案(No Child Left Behind)政策提升到了大學層次。不過,在美國總統Obama上任之後,高等教育政策的重點轉移到了大學的入學機會與可負擔性。但是,在美國各大學認可機構逐漸將大學生學習成果列入指標的脈絡下,公布大學生學習歷程與成果評量將逐漸成為趨勢,例如:美國的主動績效責任系統(Voluntary System of AccountabilityVSA),已經有188所美國公立大學加入,將會定期公布可比較的大學生學習經驗數據在其網站。事實上,德州大學聖安東尼奧分校,已經將其CLA分數公布於VSA的網站上,並且提到德州大學聖安東尼奧分校的學生相較於其他相當程度大學,在分析寫作技巧的增進更為顯著。

綜而言之,美國大學在學生學習成果評量的可比較與透明化的趨勢下,將會越來越重視大學生學習歷程與成果的評量與績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