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0/2006

特許學校成績真的落後公立學校?

根據美國教育部甫公佈的研究報告,同樣為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在閱讀及數學的成績表現,特許學校明顯落後給公立學校。這是根據2003年的測驗結果所進行的分析。

公立學校四年級學童的閱讀平均成績為4.2,數學成績為4.7,雙雙都領先於特許學校的學童。另外還指出,如果該特許學校仍與當地學區密切合作,學生成績會比完全獨立於學區之外的特許學校較為領先一些。

不過支持特許學校的一方指出,這樣的分析研究並不周延,尤其沒有分析比較特許學校學生,其實是成績進步最快速的一群。由此可見,這次由教育部委任私人獨立研究機構進行的報告,有相當的偏頗。(沈茹逸摘要;08.22.2006/紐約時報)

8/22/2006

教師自行研發教材拍賣網

美國中小學教師返家後除了忙於作業及考卷批改,還要忙著準備明天上課教材,不少老師覺得負擔十分沉重,但又不放心直接用一般市面上出售的教材,覺得不儘符合自己教學的需要。近來在美國出現模仿eBay拍賣模式的網站,提供全美中小學老師交換和買賣自己研發教材的平台TeachersPayTeachers.com,自今年4月底開站後,已經有兩百多本教材登錄在網站,提供一個教師尋找可靠教材的新管道。

 

這個網站的創辦人為紐約布魯克林區的小學英語教師Paul Edelman,他花費了幾年的時間整理及編寫教材,不過在編寫過程中發現很難在網路上找到其他參考教材,而且在他努力編寫完教材後,也沒有一個能提供教師分享經驗的管道。他認為教師間彼此分享教材資料,特別是新進老師若能先參考其他有經驗老師的教材,將有助於教學工作,所以在幾個同校老師的協助下創辦了這個網站。

 

目前教師要在這個網站刊登教材買賣資訊,須先付費29.95美元加入會員,買家不須付任何費用,不過網站向賣家收取每筆成交費用的15%作為手續費來維持營運。目前該網站的教材從4美元到39.95美元都有,付款則採用目前通用的Pay Pal付款機制,賣家必須提供教材的大綱供參考,網站並提供每件教材的買家評價功能,教材則要求以微軟WordExcelPower Point格式編寫,方便購買的教師可以自行依照需要修改。(李世屏摘要;資料來源:2006.08.04/洛杉磯時報)

8/18/2006

全美缺乏合格中小學師資

開學在即,但是不少學校仍尋找不到合格的師資授課,為了應急,只好先任用尚未取得教師資格的老師先行任教。綜觀師資缺乏的原因,首先是因為戰後嬰兒潮在6070年代進入職場,這幾年進入退休年齡,不少有經驗的合格資深老師紛紛離開工作崗位,告老還鄉。另外一個因素是,雖有新血加入,但是統計顯示,這些新手老師有高達46%在任教五年之後,辭職求去。

目前全美最缺乏的師資,包括下列科目:物理、數學、化學、以及雙語教學老師。各州為了避免師資繼續流失,也紛紛立法主動出擊,以鼓勵更多人投入教育工作。截至今年已有18州立法,內容包括,鼓勵老師延後退休年齡,提供獎學金協助年輕老師還清當年的大學貸款。

吸引年輕老師留在校園固然有成,但是另一方面也有人認為,年輕一代除了教學經驗不足,更容易被高薪誘惑,對於工作沒有忠誠度,經常跳槽。康乃迪克州的某個學區,就有高達一半的老師,是屬於教學經驗不到七年的菜鳥。不過新老師總是為校園帶來生氣,對於學生提供熱忱的教學態度,更帶來新的思維,更重要的是,年輕老師比較容易跟學生互動。

所以有些州已經建議尋求退休人士重返校園擔任教職。維吉尼亞州已經立法,在急缺師資的科目上面,同意讓尚未取得教師資格的退休人士任教,也鼓勵他們持續修課取得執照。這些老師就可以領取原來退休單位的退休俸以及相關的福利,同時又賺取一份老師薪水。不過,他們離開學校之後是不能領取另一份退休金的。

伊利諾州則是提供經費,鼓勵學區內更多家長來擔任教職,最高可達到25000美金的貸款,希望可以幫助有心從事教職人士取得執照。堪薩斯州也有類似的獎學金,被獎助者需要取得教師執照後,在該州內服務教職數年。

上述這些方案施行之後,數理科目師資缺乏狀況確有改善,原本屬於「極度缺乏」的,都調整為「部分缺乏」。不過特殊教育的師資,在全美仍然極度缺乏。有些科目如:舞蹈、體育、社會科學師資則超過需求。(沈茹逸摘要;08.17.2006/華爾街時報)

8/17/2006

大學院校主動走入網路世界

面對正值青春期的大學新生,大學殿堂也懂得要走入人群,了解「客戶」。

目前已經有許多美國大專院校,主動與某些熱門的社群網站互聯。對於大一新生來說,他們不但可以輕易的找到校內的資料,更重要的是,可以早一點認識學長,無論在課業、生活、認識環境,都有相當幫助。對於學校來說,與熱門網站合作也是必然的趨勢,甚至有學者指出,未來一兩年這種合作模式會成為所有大學通用的方式。

「學生在哪裡,學校就要往哪裡去」,這句話聽起來很像是行銷手法,但這也是服務學子的基本理念。新生在這些社群網站上,可以找到未來的宿舍、室友,也能夠諮詢到未來選修課程、是否選修輔系,最大的好處是可以認識更多人,建立自己的人際網路。而學校方面,透過這樣的社群網站,可以傳遞訊息、了解學生動態。甚至有的學校已經完全靠著坊間流行的社群網站與學生聯繫。(沈茹逸摘要;08.16.2006/今日美國報)

ACT美國大學測驗成績顯著進步

今年ACT美國大學測驗的平均成績,可說是有顯著進步,而且是1991年以來平均最高分的一年。

在科目來說,數學以及科學兩科仍然稍顯不足。無論男生或是女生,成績都明顯上揚;除了西班牙裔學生之外,各族裔的分數也都有成長。但是西班牙裔學生參加考試的人數,卻比2002年躍進了30%。與其他族裔考生比較,他們的增幅有兩倍之多。今年全美參加考試人數有120萬,佔高中畢業生人數40%

這群應屆畢業生的考試平均成績為21.1,去年成績是20.9,該項考試總分為36。測驗並顯示,達到大學程度的比例也有所提升,其中英文成績最好,有69%的考生達到大學程度,社會科學53%,幾何稍差42%,生物則只有27%。整體來說,僅有21%的學生,四科都達到大學程度。(沈茹逸摘要;08.16.2006/今日美國報,08.17.2006/世界日報)

8/16/2006

美國教師工會挑戰「不讓任一孩子落後」法案

 

2002年布希簽署「不讓任一孩子落後」教改法案後,可謂是多災多難。支持者固然不少,但詰難的教育團體與學者聲勢一直不弱,法律訴訟更是前仆後繼,明年又是國會審議該法授權之期,根據華盛頓支持該案的Education Sector 智庫表示,反對者動作頻頻,希望能壯大阻撓勢力,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全美最大教師工會發動的大規模挑戰。

Education Sector今年7 11日發表報告,指出「美國國家教育聯合會」(National Education AssoicationNEA)出資800萬以上,支持反對布希教改的教育機構、民權組織及各界團體,很明顯的希望推動聯合勢力,終結「不讓任一孩子落後」教改的延續。在NEA七月初的工會年度集會上,該會主席Reg Weaver一點也不避諱的承認:有86個各種團體與其同一陣線,堅決要求改變該法。他表示,該會認同該教改案的目標,但其基本出發點不對,經費嚴重不足,執行又漏洞百出,對各州之要求不公平、賞罰不明,或獨厚、有偏袒、更多苛責,必須改變,而身為教育第一線的老師們無可推托,必須擔起領導之重責大任。

Education Sector 的資深學者Joe Williams表示,NEA根本是虛張聲勢,許多出面的團體其實是該會私下支持的附庸,他檢視去年工會向美國勞工部要求申報的LM-2表,其中765萬美元是用於成立名為Communities for Quality Education的遊說團體,另外如「全美黑人市長聯誼會」(National Conference of Black Mayors) 、「全美拉丁美裔公民同盟」(League of United Latin American Citizens)、「全國州議會協會」 (National Conference of  State Legislatures)及「哈佛民權專案」 (Harvard Civil Rights Project) 也都受其捐贈。有些團體並不否認其資助,但堅持其運作絕不受工會控制,至於反對該教改法,完全是其基於研究事實所得結論,絕不是 NEA 的應聲蟲。

當然, NEA的路並不好走。去年控告聯邦政府,要求州政府及地區學區,若不接受中央的經費就可以不執行教改,其敗訴已見端倪。 Education Sector 又連續質疑其經費使用是否違法,而公眾的反應更可為指標,根據6月份由非營利「公共論壇」(Public Agenda)發表的獨立報告,15% 的老師及24%的家長認為該案確實提高了教育品質、21% 的父母持反對立場,但 55%的受訪人坦白承認,了解不多無從表示意見。

過半民眾的漠不關心,對支持與反對者都是當頭棒喝,宣傳成為當務之急,這大概是去年布希政府,甘冒批評出資24萬,請電台評論員Armstrong Williams 為其造勢,也可能是NEA的真正訴求。(周立平摘要07.11.2006/今日美國報)

8/14/2006

529教育儲蓄計畫將永久免繳聯邦稅

經過國會修法,美國529大學教育儲蓄計畫中的一些受歡迎的優點,已經變成永久性,其中包括如果該投資用於大學學費則可以免稅的規定,將因這次修改,成為永久性的優惠。

529教育儲蓄計畫中許多項目原本到2010年就失效,但是因為國會通過退休金改革法,這些存款帳戶的優點得以不受「落日條款」的限制。529計畫的投資人已經高達860萬個帳戶,累積資產高達九百億美元。

新法另外一個優點,准許投資人同時在529帳戶和「卡佛岱教育儲蓄帳戶」存錢。最後一點是准許受益人增加大學食宿的免稅額度。(沈茹逸摘要;08.08.2006/華爾街日報,08.09.2006/世界日報)

美國教師薪資蓄勢待發

美國學生在許多國際競賽中靜陪末座,早已屢見不鮮,工商業界愛之深責之切,批評美國學生素質之低,難以在全球經濟中匹敵,他們更毫不掩飾對國家未來競爭力可能殿後的焦憂,呼籲教改之聲甚囂塵上,但改善教師薪資在教改諸議題中始終沒有成為氣候;因此最近著名教育界及企業界人士聯手建議:即刻提升教師薪資20%,並於短期內再調高50%,立即引起了廣泛的注意。

該項建議是由「大學理事會創新思維中心」(College Boards Center for Innovative Thought)712日宣佈。其構想是由聯邦、州和地方各級政府,及私人企業共同出資成立「教師信託基金」(Teachers Trust),以留住資深優良教師並吸引更多高素質之年輕人入行為目的。至於經費來源,除政府公共資金外、基金會也將提供同額款項,運作方式與美國州際公路網之建設相似。另外,參與之企業若營收良好,將額外捐資。直接來自私人捐獻之金額,將專用於補助任教於師資嚴重不足之區教師、及數學及科學教師之培訓。

根據其文,調升薪資事實上還有其他配套措施。首先,教師每年工作的時間延長為11個月,教師的薪酬不是固定的,須視所教科目、專業程度及學生學業表現而調整。另外,教師的層級有三:初級、專業及指導,最高的指導教師必須有碩士學位或具專業機構認證者,除了本身職務外,更要負責督導初入行之老師。他們也呼籲,獨尊傳統師資培訓系統之士、與倡導如「為美國而教」(Teach For America )等替代教師訓練方式者,捐棄已見,因為意氣之爭解決不了問題。

有老師認為,該團體許多建議確實有可取之處,但對班級人數限制、學校的領導等教育關鍵問題,隻語未提,未免掛一漏萬。對一年延長工作期為11個月之議,更是強烈抨擊。他們表示,現在每星期工作80小時,暑假更要進修、為下學期準備新教材,時間早就不夠用,怎麼還能談延長學期?全美教師工會對其成立基金,招聘老師表示歡迎,但警告學校改革基金以公司浮動營利為帥,資金要是不繼,改革就得立刻終止,對孩子不利、對老師不公;沒有確切持久的資源,教改就是死路一條。

過去雖不乏提高教師薪資的建議,但零星且多限於地區性,總在各紓己見後不了了之。這次以全國為目標、以公私合作方式、推動教師薪酬之改善還是創舉。再加上,倡議者如前參議員Bob Kerrey、現任大學理事會主席—前任西維吉尼亞州長Gaston Caperton 等都是政界、教育界赫赫有名的人物,自然拉高了各界的關注與期望。(周立平摘要;07.12.2006/今日美國報)

8/08/2006

美國學校實施學生非法用藥檢驗日益普遍

2002年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判決,公立學校隨機測檢學生運動員或其它課外活動參與者非法用藥之情況,並不違反學生人權,文中並指明學校有責任、有義務提供安全、無毒的學習環境,少數個人隱私沒有理由凌駕公眾權益,因此公校有權實施學生藥檢。該判例給予學校對學生藥檢決定權之法源依據,自此沒有了法律的障礙,再加上政府撥巨款專用、倡導不遺餘力,測試青少年藥檢之學校日眾,範圍也日漸擴大。

布希政府是最大的推手,將初、高中學生藥檢列為核心教育政策。根據教育部的資料,2005-2006學年有373公校獲得聯邦經費,兩年前的校數僅為79。布希更要求國會下年度增加45%的預算、總額 1500萬支持該項活動。除聯邦的努力外,地方政府也有跟進者,雖無正式詳細紀錄,但白宮估計該類學校約有225所。

僅管支持的活動聲勢浩大,為什麼在全國28,000所學校中進展如此緩慢?主要是爭議性太高。

有些學區因礙於州憲中對隱私的保護周延,惟恐稍一不慎就捲入訟事,根本不願碰這問題。加州藥品檢驗改革專案的主管Graham Boyd表示,有些州對個人隱私保護的範圍甚至高於聯邦憲法所賦予的,更別指望它們會淌這渾水。有些學校抗拒的理由很實際,認為學校事務已夠繁雜,以現有的人力難以擔負,勢必要另聘專責人員,而典型一試需耗費$42美元,這麼昂貴,學校經費節据亟須用錢的地方多的是,這絕非當務之急。再者,不單是學生反對,家長不領情,老師也認為會破壞師生之間的信任與關係,更何況還可能導致防不勝防的訴訟爭議,何必自找麻煩?另外,也有研究顯示,學校有沒有藥檢對學生行為幾無影響,學校裡也都有強調用藥之害的課程,無須多此一舉,就算只檢查運動員也有礙他們參加課外活動的意願。除了學校、個人外,專業團體如美國小兒科醫師學會、全國教育協會及教育工會等有力團體都以藥檢侵害隱私、損害學生人權為由而堅決反對。種種因素一加,全國28,000所中等學校,進行用藥檢驗的只有2%

但美國中學生非法用藥情況實在嚴重,再加上最近使用類固醇的報導不時見報,促使幾百所學校加入檢驗行列。據華盛頓的Students for Sensible Drug Policy 的估計,大約每星期就有一地方學區委會通過加入藥檢措施。新澤西州的「無藥學校聯盟」(Drug Free Schools Coalition) 主席David Evans 稱此速度為起飛之勢。該州最近決定隨機測試參加州際運動會的學生,藥品類目包括興奮劑、大麻、麻醉劑、類固醇等近80種。有些學校更將範圍擴大及於一般學生,印地安那Nettle Creek 學區將於今秋開始隨機抽樣所有開車上學的中學生,這無疑是聯邦法源極限之挑戰,會不會引起更多的訴訟?不僅眾所矚目,更對今後的發展舉足輕重。

最近幾項出爐的報告也似乎證明幾年的藥檢推動有了成效,密西根州大50,000學生樣本量的調查,顯示學生用非法藥物的情況確實下跌,印地安那州54所高中,其中58%學生用藥的情況有了改善。護航者對這樣的結果自然表示欣慰,對擴大檢測範圍及於一般學生的企圖越來越明顯。但他們都表示會謹慎行事,以唾液測試為主,減少學生尿檢的尷尬,對呈陽性反應的學生,除了退出課外活動或學校運動外,不會有其他任何懲處,更將提供咨詢服務。同時將嚴遵法律,絕不外泄檢測結果,學生的隱私一定受到最周全的保護。

僅管反對聲浪不息,但實施檢測的學校的確越來越多,而且成長速度很快。難怪支持者信心滿滿的表示,工作場所之藥物檢查已被接受,學校的同類活動獲社會大眾之支持只是時間問題。(周立平摘要;7.12.2006/今日美國報)

8/07/2006

美國高中畢業考之爭

2003年紐奧良高中應屆畢業生布凱蒂接到學校的通知,她不能畢業,因為她在路易斯安那州的畢業考失敗了。她簡直不敢相信,因為她的成績單上不少的A,她一直認為自己是好學生。

布凱蒂的遭遇並非少數事例。更為早已備受爭議的高中畢業考澆上一把熊熊大火。有人認為州高中畢業考正是保證其文憑價值的有效方式。美國有半數的州實施高中生勢需通過州舉辦的畢業考,才能拿到畢業證書。這樣嚴格的規定,造成少數族裔畢業的困難,以及高輟學率。根據統計,2002-2003的全國高中畢業比率:印地安原住民為47.4%、非裔51.6% 、拉丁裔 55.6% 、白人 76.2% ,顯見少數族裔的畢業率的確比平均的69.6%低很多。著名的Swarthmore學院發表研究報告,指出非裔男生的中途輟學比率確實因此較一般高出7.3%。影響所及,訴訟不斷,加州法院已就要求延期實施州高中畢業考,以免傷害少數族裔學生權益之申訴案,排期審理。

這的確是個燙手問題。少數族裔集中的大都會,高中能畢業的學生不到一半。但就因為這樣就該放寬標準嗎?堅決反對的人認為,高中畢業證書應有價值,表示對學生程度的肯定,及對學校施教的驗收,何況畢業考的難度只鎖定8 10年級的程度,已很通融,實在不能更寬鬆了。如果更進一步探討,社會已深受其害。大學收了大批素質不佳的學生,必須提供補修措施以提高其程度。加大就有45%36%的學生必須補修英文及數學基礎課程。學生也不得不為這些不計學分之課多繳學費,也因為根基不穩,難起大屋,大學畢業的可能性不高。 而工商企業界,早對美國人力素質的低落,難與世界匹敵抱怨不迭。他們表示,60%以上的應聘年輕人欠缺基本的英文及數理能力,公司不得不花大錢訓練,增加企業成本不利國際競爭。而學生呢?也非常不滿,因為所學不達職場標準,應該多讀些有用及高就業需求的課程,更有超過80%的學生肯定畢業考的價值。

支持畢業考的專家承認,輟學率可能因此提高。但這是可以改善的,州在設計畢業考題多用心,給予有困難的學生額外的協助,雙管齊下,教育水準提高的同時,輟學率也會往下降。像維吉尼亞及麻薩諸塞州就是好的例證,他們把邊緣掙扎的學生找出來,然後集中在暑假輔導,結果2004年的畢業率就較高,可見事在人為。若因為畢業率低就主張取消畢業考,因噎廢食,那高中畢業證書就真形同廢紙了。

那麼不認同畢業考的人立場為何?首先還是輟學率的老問題。全美每年至少有40萬高中生不能畢業,這固然是改善教育可能必須付的代價,但他們認為否決許多先天不利學生高中畢業的權利,不僅傷害年輕人自身,也對國家發展不利。即便學業程度不佳,但一紙畢業證書仍有助於找到起步的工作,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一員。再說,通過畢業考,充其量祇表示老師推敲考題,加強訓練學生考試技巧有了成績,絕非支持畢業考一派所言的能提升教育之素質。事實上,12年級全國教育進展評估(G12 National Assessment of Education Progress)結果就顯示,英文及數學成績的紋風不動,沒有進步。

這對大陣仗推動全國州高中畢業考確實是挑釁。怎麼會呢?有專家表示,老師以畢業考題亦步亦趨,專注閱讀測驗是考試技巧,不是對通篇文理的了解。數學教學基本是解題程序1,2,3,根本與怎麼了解問題?培養解題能力毫不相關。至於寫作,更只以五段論法為框架,起承轉合一一添入內容。結果,學生可能學會考試,至於培養思維、推理運用、進行研究、書寫程序分明的報告、井然有序的言詞表達等,教育最關鍵性的學習都付之闕如。這種不問內裡,只重表面文章,以廉價規制化的作法,藉幾點高分來證明他們的成就,是政治人物推動的詭計,他們也是唯一受益者。

不認同畢業考者也為提升高中教育素質開出藥方:小班制、加強教育者的評估技能及專業發展。這麼一來,老師就能針對每個學生、提出個別有意義的教學進展,以此為畢業的準備。大學的招生人員及招工的僱主都知道,這樣的資訊比一紙考試分術有意義、也實用。當然這些牽涉甚廣,比現所倡議的教改範圍廣泛、程序複雜,但絕對比現行獨段專行、一試操縱所有學生有合理的成功機會。(周立平摘要;07.25.2006/今日美國報)

兒童學習藝術其他科目學習良好

根據世界日報的報導指出,曾經參加紐約古根漢美術館「透過藝術學習」計畫的學童,在文字技巧,和思考技巧等六個項目中,表現優於沒有參加這項計畫的學生。

這項藝術學習計畫主要在研習繪畫、雕塑等課程。而調查人員則針對紐約市數百名三年級學童的學習狀況進行分析,發現參加過藝術學習的學童,在深刻描寫、提出假設、和推理方面,優於其他學生。評估方式是:讓學童討論故事書的段落,以及一幅印象派畫作。

在布希政府推行「不讓任何孩子落後」的聯邦教育法之後,公立學校大幅增加數學以及閱讀課程的時數,減少其他課程的時間(包括藝術課程)

不過,這項研究也發現,古根漢的這項計畫對於紐約市標準英文測驗的成績,並沒有明顯幫助。這可能是,標準測驗手寫作答,但是評估研究中,卻是靠口頭回答。(沈茹逸摘要;世界日報/7.28.2006)

8/04/2006

美國社會,成人為主體

 

最近Rutgers 大學一篇美國婚姻情況專案研究顯示,人類壽命的延長、晚婚、遲育以及無子化的現象,已使過去幾十年來以一直以孩子為中心之美國社會,漸漸轉變為以成人為核心結構了。

該報告是就文化及社會觀點以美國人口普查為資料,分析研究而成。主持人Barbara Dafoe Whitehead 女士表示,由數據顯示,與上一世紀相比,夫妻與子女構成的兩代家庭已不再是社會的核心。晚婚使得生育延後,又因為壽命增長,空巢期越來越長,使得美國成年人的一生中,生養育兒期比例相對縮短,當然也不再是他們主要的生活內容。1970年,73.6%2529歲婦女,至少有一個孩子在家,30 年後比例下滑到48.7%。同年齡的男性,有孩子的比率也由1970 57.3% 跌到2000年的28.8%90年代,結婚的夫妻及孩子是社會典型的家庭,但現在則是單身及沒孩子組成的家庭佔社會多數。沒有生育的四十歲婦女,19761/102004 年是1/5

Whitehead 女士表示,多數的美國人並不排斥有孩子,但成人對為人父母的冷淡態度恐怕會進一步助長這樣的氣氛,生兒育女的傳統文化也不再受重視。影響所及,有孩子的家庭,社會及政治地位也不免江河日下了。

事實上,這種社會結構的變遷已明顯的反映在傳媒電視界,勞力市場的定位也跟著調整。德州休士頓大學教授William Douglas 在其專書「電視家庭」(Television Families : Is Something Wrong in Suburbia?)中有深刻的探討,他分析現有電視節目生態後表明,孩童不再是社會的主要成員,電視節目製作也不再以他們為中心。而就業市場比以往更重視成年人力資源,電視內容描述工作、專業生涯的越來越多,很明顯是以成年人為主力之訴求對象。

社會學家當然密切關注社會的變化,但這是不是個警訊呢?至少現在還不是。Brookings Institution孩童及家庭研究中心的學者Isabel Sawhill 表示,少子化使社會更重視成人是可能的,但這就必然不利於孩童嗎?數量不是癥結所在,社會對他們如何培育?投資多少?才是關鍵。(周立平摘要;7.12.2006/今日美國報)

8/03/2006

印度高等教育面臨嚴重問題

 

印度現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資訊技術強國,也是資訊業外包受託代工最多的國家。其培養的大學生勤奮努力、長於數理、精通技術,而且英語流利,深受美、英、德等先進國家的重視,紛紛前往設置研發中心。種種現象似乎都反映著它高等教育的成就。但其總理最近發言,警告印度教育系統之重大瑕疵,對國家經濟之成長已構成威脅。在欣欣榮景中,這番盛世危言著實使人震驚。

根據最近一份出爐的報告,印度高等教育人數年來大幅成長,1947 年僅有大學生10萬,2005年已增長為1050萬。但政府對高教的投資卻遠遠落後,僅相當於國民生產總值的0.5%,每個學生分得的公共資金,更在19912003年間下跌了近30%。雖然高等教育疾速成長,但比之10億人口,適齡者能入大專就讀者僅約8%,實在是自詡以追求「知識大國」為目標的當頭棒喝。教育資源分配之極度不公是另一個嚴重問題,85%的中央政府經費都集中於極少數的菁英院校,而其學生人數僅佔總學生之2%。也因此為進這些學校,學生間的競爭萬分激烈,尤其是醫學、理工科技等熱門科系,常常僅一分之差就決定學子未來不同的命運,壓力之大致使因落榜、羞於見人、自殺尋短的報導時有所聞,造成了許多社會問題。

出自菁英學府者找份體面的工作固不成問題,但絕大多數的畢業生則就業前景黯淡。由於缺乏市場競爭能力,他們很多在捱過了漫長的失業期後,不得不接受現實,屈就低級文職或沒有明天的散工。據估計有40%的畢業生找不到有固定收入的工作,印度的大學畢業生失業率為17.2%,高於全國總體失業率。著名國際經濟關係學者庫瑪就表示,印度高等教育系統普遍存在著學用背道而馳的人力資源浪費,即使勞力嚴重短缺的行業,大量的大學畢業生也無法勝任,供應失衡極度不利國家的發展,勢將削弱全球市場的競爭力。

印度在資訊業的長足進步,使人們關切的眼光投注於少數頂尖學府,這些學子的傑出表現自然使人高估了其教育體系之功能,更粉飾了長久存在的陰暗。總理辛格表示,年輕學子大量失業是不能接受的,改變現況更是道義責任,印度將擁有世界最龐大的年輕人口,必須進行投資,提高其能力使他們成為國家的財富。

印度政府已允諾大量投資高等教育,並誓言以提昇至國家總生產值的6%為目標,但日益惡化的供需失衡恐怕很難即時予以紓解,畢竟教育不是短期就能有立竿見影之效。(周立平摘要;07.25.2006/金融時報)

8/02/2006

就學人數降低影響學校學區運作

過去幾年,學生人數減少就像瘟疫一樣在全美各地流行,大都市尤為嚴重,加州地區就以洛杉磯、舊金山灣區、以及沙加緬度最為嚴重。教育官員表示,學生人數下降的詳細原因並不清楚,但是肯定跟房價飆漲有密切關連,其他則還有工作機會減少、移民移居模式改變、以及出生率降低等原因。

根據統計26年以來,今年是全加州首度發生小學就學人數下降,全州整體小學生就學人數為6,313,103人,2005-2006年減少了一萬人。按照地區來分別,越靠近濱海地區的學區,情況尤為嚴重。ABC學區過去五年,減少了一千人;橘郡的芳泉學區,平均一年減少60100名學生;聖塔芭芭拉過去七年,少了四百名學生。房價飆漲非年輕夫妻可以負擔,應該是主要因素。其他內陸學區,反而有增加就學人數的現象。

人數減少的另一個意義,就是縮減經費,學區的經費是跟著就學人數來增減的。目前因此減少的經費比例,還沒有造成全面性的問題,但是有的學區,如聖塔芭芭拉的教育經費就因此減少了百萬美元以上。該學區指出,雖然關閉學校的窘況不會立即發生,但是不遠的將來也很有可能成真。

聖塔芭芭拉學區已經開始動腦筋解決經費短缺問題,比如:將部分學區空置的校區改建住宅,賣給需要的老師。這不但解決學區缺乏經費的問題,更解決老師在高價學區買不起房產的狀況,也因此可以留下好老師。不過此議還沒有通過,仍有居民擔心因此影響附近居住品質。(沈茹逸摘要;07.31.06/洛杉磯時報)

8/01/2006

美國教科書出版界光怪陸離的現象

2005年出現在美國高中教科書市場的兩本書:「A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 及「America: Pathways to the Present」,前者由普立茲得獎者、歷史學家Daniel J. Boorstin 及美國會圖書館館長Brooks Mather Kelley 擔綱,後者的主要作者是邁阿密大學歷史系教授Allan Winkler。但令人驚訝的是有關國安部(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的章節,內容幾全同。除此,兩書 中對頗具爭議的2000年總統大選、中東海灣戰爭、阿富汗戰爭及國安部的成立等主題都有如出自一人之筆。這驚人的相同處正是美國利潤豐厚、每年40億國小及初、高中教科書市場,曖昧、難以啟齒之隱諱處。

兩書的作者都義憤填膺的聲明,內容絕非出自其手。而經手之書商均為教科書出版界之龍頭Pearson Prentice Hall,其發言人表示純屬異意外。她並辯稱9.11後,為反映書內容與時並進的時代精神及可靠性,整個出版界都決定將9.11事件及周邊影響加入教科書中,因此把已列印或已列期上市者抽回;同時為爭取時效,該社並未委托原作者主筆而僅由其審核內容綱要,實際撰寫是社內編輯或特約作者完成,匆匆上市,才導致這令人遺憾的罕見事件。

兩書內容如出一轍係由暢銷書(Lies My Teacher Told Me: Everything Your American History Textbook Got Wrong)的作者 James W. Loewen發現。當然這樣的情形確實很少,但望重一時的學者受著名出版商之請,僅提供章節組織綱要而仍由掛名為作者、早是業界行之多年的事實。換言之,出版商把作者名氣做為行銷利器,內容由書商找來名不經傳之第三者書寫,具名的作者常不參與實際的寫作過程。即便有親自執筆創作,以後內容增添或更新的的續版,也多與本人無關。這就是為什麼有的掛名者已逝多年或早已人事不知的待在養老院,再版時書商仍借重其大名。像鼎鼎有名、流通最廣、始於1950的教科書(Holt the American Nation),每版都有他人新加內容,作者仍列為原來的Lewis Paul Todd Merie Curti,直至一死、一在養老院多年後才得以更名。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 Brooks Mather Kelley2004年過世,而新版的「A History of the United States」卻在其身後出版。小學及高中社會科教科書的作者及編輯Susan Buckley以其親身經驗,更語出驚人的指出,高中教科書很多最重要的部分都是由籍籍無名者代筆,而具名的小學教科書作者更絕少為真正的執筆者。但她仍表示掛名者雖未親自著書,但在書籍主題、內容範圍、組織結構、篇章順序及日後版本的審核等仍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正如威斯康辛州大學歷史教授、美國歷史學會倫理組主筆指出:教科書出版是由書商為首所啟動的合作機制,因此它們有聘請研究學者、作家及編輯的獨大權力,可以不經原作者的同意就修改書中內容而出新版。其實幾乎所有的歷史教科書就是千百註解而不列出處的典型合成著作,說是天下文章一大抄也是幾分事實。

這種近似文操公的行為,具名的作者們怎麼看呢?有的憤怒、表示著書立說是嚴肅的,不是口耳相傳、處處可頌的荷馬史詩,有的無奈、有的尷尬,但幾乎無人視之為不法的剽竊行為,這其中的原因頗值玩味。Winkler教授表示,他絕不是為利,身為歷史學者,他曾寫過名人傳記、婚姻探討等學術著作,但推廣始終有限,他直言教科書可以擴大讀者群,為他贏得一向追求的更多同儕之敬重與肯定。當然有為名者,必也有為利者,畢竟書商每版給予掛名作者10% 15%的淨利,非常誘人,再說名利本來是一體兩用,教科書出版界種種幕後也就不足為奇了。

有人認為,若非9.11事件是近代發生的最重要事件,恐怕也不會引起這軒然大波了。更有學者表示,影響深遠的畫時代大事,具名出書的歷史學家都不能負責任的親自撰述,是不是太諷刺了?(周立平摘要;07.13.2006/紐約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