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3/2011

臺灣與南加州大學共設博士生獎學金資助優秀臺灣學生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潘惠珍摘譯

資料來源:2011106,南加大新聞稿

連結網址:http://www.usc.edu/uscnews/newsroom/news_release.php?id=2510

 

為鼓勵更多優秀學子到世界頂尖的外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中華民國教育部與南加州大學已於2011106聯合簽署「臺灣南加州大學獎學金合作備忘錄」。南加州大學是暨英國劍橋大學及位於美國密蘇里州聖路易市之華盛頓大學之後,教育部與之簽署獎學金備忘錄,共同資助優秀臺灣學生赴海外攻讀博士學位的第3個世界百大名校。

 

獎學金合作備忘錄在臺北舉行之簽署典禮中由雙方代表簽署後即刻生效。依據備忘錄,2012年秋季班開始,本共設獎學金可全額支付一年最多5位優秀臺灣學生在南加州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之學費及生活費;獎助期限一般為3年。

 

代表中華民國教育部簽署的國際文教處林文通處長表示:「臺灣南加州大學獎學金代表雙方將共同努力培育優秀臺灣學生在南加州大學攻讀博士學位。我們很高興與世界排名百大以內的頂尖大學合作,資助臺灣學生進行研究追尋理想」。

 

南加州大學是私立研究型大學,座落於洛杉磯市區中心,是全美擁有最多國際生的學校,也是臺灣學生最響往的海外頂尖高等學府之一。南加州大學在2011年的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所評比的大學排名中,名列「最有前途(Up & Coming) 」的大學排行第8名;並在全球設有7個永久的國際據點,臺北辦事處即為其中之一。

 

代表南加州大學專程到臺灣與教育部簽約之研究副校長 Randy Hall 表示:「南加州大學受惠於來自全球各國的學生、教員,特洛依大家庭(Trojan Family)正是一個多元族群,此項獎學金幫助來自臺灣優秀的博士生與我們共同邁向頂尖的挑戰。」

 

負責與教育部洽談此項計畫的南加大全球辦公室副教務長Anthony Bailey 也表示:「南加州大學與泛太平洋地區國家長期以來維持良好合作關係,我們感到很榮幸受邀進行獎學金合作計畫,對優秀臺灣博士生提供資助。」

 

有意申請本項獎學金申請者,除務必於今(2011)121日前逕向該校提出博士班入學許可申請外,並需配合教育部受理「101年留學獎學金甄試」報名時程提出獎學金申請。教育部留學獎學金簡章,預計將於今年11月底或12月初公告於教育部國際文教處網站www.edu.tw/bicer,屆時請具申請資格之學生留意相關訊息,踴躍提出申請。

加州通過法案 強化保護霸凌受害者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吳迪珣摘譯

資料來源:20111010日,The Orange County Register New                              

連結網址:http://www.ocregister.com/news/bullying-321264-california-school.html

加州最近通過兩項保護霸凌受害者的法案,擴大霸凌定義,把針對性傾向的性霸凌也包括在內;要求學校教職員必須接受特別的訓練,一有徵兆顯現時,能當機立斷,有效制止後續發生的可能;並也允許被霸凌的學生轉換至其他學區,以積極行動來對付日漸擴增的校園霸凌現象。

AB1156反校園霸凌法案旨在通過加強學校監管、制定反霸凌對策,給予學生嚴密保護,更為減少因霸凌導致的逃課、成績下降、自殺等惡性後果再次發生。本法案由加州家長教師協會(California State PTA)及加州華裔眾議員伍國慶(Mike Eng)共同發起,伍國慶表示每一個孩童都有權利在安全及有紀律的學習環境下求學。該法案規定,第一,學校教職員必須接受處理校園霸凌事件的專業訓練,作為校園整體安全系統下的一環,學校制定的校園安全計畫中,應特別包含預防及應對校園霸凌的具體措施。其次,法案在200310月通過的原加州反霸凌法案(SB 719 California Anti-bullying Law)基礎上重新定義霸凌,要求教師應透過對學生外傷、心靈創傷、逃課次數以及學習表現等多方面觀察,來判斷學生是否遭到霸凌。最後,法案賦予遭霸凌學生在學區內有選擇學校優先權,學區將提供轉學所需同意證明,使轉校變得簡單。

除了AB1156法案外,加州州長布朗同時也簽署AB 9法案,又名為賽司法案(Seth's Law),這是由於加州曾發生過一位13歲的孩童(Seth Walsh),因為被同學譏笑為同性戀而上吊自殺的悲劇事件,為防止不幸重演,特別訂定並命名的。這個法案規定學校必須建立防止霸凌的安全體系,學生之間若發生針對性別認同及性傾向等等的語言攻擊、歧視或危險行為,學校應有直通的管道能立即回應被霸凌者的抱怨,強調在事件發生初期就能及時採取有效的手段來制止,以免擴大到必須孤立當事人,甚或引起自我傷害的重大不幸事件,並有受訓過的專業人員給予受害者輔導和提供充分的相關資訊,同時記錄事件並回報系統,以便後續追蹤。這個法案獲得加州同性戀等多個人權團體組織的加州平等協會的支持背書。

教育預算不足將造成加州學生的就學困境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沈茹逸編撰

資料來源:20111012,舊金山紀事報

連結網址:http://www.sfgate.com/cgi-bin/article.cgi?f=/g/a/2011/10/12/bloomberg_articlesLSXRHN6TTDS1.DTL

加州教育赤字問題更形險峻,目前面臨可能削減17億美元的預算,即將來到的影響包括停止高中體育課程、校車服務,以及下學年度減少至少7天的上課日。

加州議會決議,如果稅收不如預期,為了保護加州債券持有人,加州年度教育預算將會自動削減。目前預估第一季度營收下滑 75百萬美元,後續就會造成從大學預算跟耆老殘障人士的預算縮減好幾億美元。對於中小學公立學校教育,也將會縮減20億美元的預算。許多學區的學區總監面對即將來到的財政緊急狀況,已經陳情加州州長布朗,直言會造成許多學區無力承擔債務。

目前加州中小學公立教育(K12年級)預算為641億美元,如果削減預算的17億元額度,相當於刪減7個上課日(也就是15億元);同時再停止需要248百萬美元的校車服務預算。

加州教育局資深政策顧問Carol Bingham表示,州府沒有具體的規劃各學區的預算削減方式,但給予學區自主選擇,可以減少上課日至多達7天。學校官員指出,學區不能在工會沒有同意的狀況下縮短學年,而州府預算也明令禁止校方辭退教師。

目前加州規定一年上課天數為 175天。學校關閉一天,就可以節省215百萬美元。全加州第二大學區,聖地牙哥聯合學區,已經在兩年前將上課天數從180天減少到175天。

其他方面,學區也有可能再次停止高中體育課程,以及其他課外活動。但這種方式雖然節省費用,但是直接影響下一代的教育。

20082009學年度,加州政府花在K12年級,每個學生教育經費當年度是美金9,657元。全美的平均數字則是美金10,499元。而加州的高中生輟學率,在同一年度是5%,全美平均數字則是4.1%。這也多少顯示教育經費不足造成的明顯教育成效差距。

加州眾議員Kristin Olsen也指出,在進一步削減教育經費之前,是否應該重新檢視這種自動削減教育預算的機制?是不是應該減少部分社會福利計畫的預算?她認為,「我們的資源應該流向教育跟大眾安全」。

11/16/2011

加州公立學校收費情勢發展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藍先茜摘譯

資料來源:20111010日,教育週刊

http://blogs.edweek.org/edweek/schooled_in_sports/2011/10/calif_governor_allows_pay-to-play_sports_to_live_on.html

 

加州州法(California State Constitution)保障受教權,加州最高法院也早在1984年即判決確定,政府必須對所有的學生提供均等的教育機會,不論其家庭能否或願否支付費用,因此公立中小學不能以教育為由向學生收取費用。但美國民權自由聯盟(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 2010年間調查發現,至少有40個加州學區要求學生購買練習簿,甚至參加進階課程(AP)及音樂、體育等活動也要繳交費用,因而一狀提出集體訴訟,狀告加州政府及學區。

 

該訴訟去年年底已進入嚐試和解過程,兩造雙方必須經由協商達成最後協議,不過在州政府去年12月宣布將進行和解之後,仍然傳出有學區繼續收取費用的情形。民主黨州眾議員拉若(Ricardo Lara)在今年1月�提出AB165法案,除意圖明文禁止公立學校為書籍、實驗設備、美術用品等收取費用,也不可以將費用作為參加體育校隊或社團的要求之一;並且規定,加州的每一所學校必須採用統一的處理投訴程序解決收費的爭議,並在每一間教室內公告投訴處理資料。

 

AB165法案雖獲得加州參、眾兩院的支持通過,不過卻在日前被州長布朗(Jerry Brown) 否決,理由是提案中的投訴處理機制太過超過。布朗在一份提交給議員的聲明中表示,加州各學區必須承擔起所有選民的託負、負起提供所有學生免費公立教育的責任;不過AB165如果通過執行,加州全部1,042個學區及超過1,200間特許學校(charter schools),即使是沒有被投訴的學校,也通通都要遵從特定的投訴、聽證及主計程序並張貼公告,這種處理機制,顯然是用錯了方法,。

 

布朗的否決AB165法案並不代表公立學校可以向學生收取參加課程、體育及社團活動費用,但此項爭議倡議的學區向學生收費以換取公立教育的新論點,引發媒體及觀察家的關注,以AB165法案在加州參、眾兩案都獲得支持的情勢看來,雖然被州長臨門一腳否決,但在加州捲土重來,或者在全美各州引起效尤的可能性應是相當地高。

加州學區獲補助 薪水可依學生成績高低不同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沈茹逸編撰

資料來源:2011104EdSource

連結網址:http://www.edsource.org/extra/2011/districts-to-pay-teachers-based-in-part-on-student-test-scores-2/1732#respond

 

今年有兩個加州學區,將會依據學生的標準測驗成績好壞,給予教師獎金,最高可達5千美元。這兩學區分別是位於中加州農業區的露西雅瑪爾學區(Lucia Mar Unified),以及北加州的北航葆學區(Northern Humboldt Union High),他們雙雙獲得聯邦政府的「教師獎勵基金(TIF, Teacher Incentive Fund) 」,以改進學區新任教師評量計畫。

 

最近相當受人矚目的則是位於洛杉磯的洛杉磯聯合學區(LAUSD, Los Angeles Unified School District),情況恰巧與上述相反,由教師工會對學區發出法律訴訟,認為不應把學生測驗成績視為評量老師教學績效的唯一標準。

 

美國教育部長鄧肯(Arne Duncan)3月份才在洛杉磯發表演說指出,洛杉磯聯合學區應改善教學成效,除了學生成績之外,也應觀察學生的學習演練及其他條件,綜合視為教學成果。但不久前歐巴馬政府又重申學生成績應該視為核心,以符合「有教無類法案」的要求,這也是前述加州兩個學區能夠得到補助的原因。

 

得到獎勵的北航葆學區規模很小,只有1600名高中生,大部份母語為英語,低收入家庭學生不到一半,這次喜出望外的獲得聯邦高達450萬美元的「TIF教師獎勵基金」補助。該基金目標是提升學生學習成果,而獎勵就是改善教師及校長的津貼。另一個得獎的露西雅瑪爾學區獲得720萬美元獎助,也是首次獲得如此高額補助。

 

露西雅瑪爾學區內七所學校的教師們會經過TAP教師進階計畫的標準來評估。每一位老師每學年從11月中到3月中,會經過4次評估。一次是校長、一次是教練教師(Master Teacher)、一次是師父教師(Mentor Teacher),最後一次是由校長或是教練教師。而評估的內容是依據整個課堂的授課內容。教練教師(Master Teacher)是由教師們互相推選出來,經過20天的集訓才能擔任,當然他們也獲得額外的1萬美元薪水。師傅教師(Mentor Teacher)的職務則可多得到5千美元的酬勞。這兩種職務的教師不單只是評估老師們的教學,也要幫助他們突破教學上的困境與盲點,每週一次老師們實際在課堂上的討論與研究,讓每位老師的教學方式更加精進。

 

北航葆學區的評量方式就簡單多了,他們在學年開始以及結束之際,進行兩次測驗來比較學生的成績進步多少。每位老師可以獲得至少3千到5千美元的獎勵金。

3D影像教學有助檢驗學生視力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吳迪珣摘譯

資料來源:2011103,校園電子報                             

連結網址:http://www.eschoolnews.com/2011/10/03/how-to-use-3d-in-the-classroom-effectively/

 

美國驗光協會(American Optometric Association,簡稱AOA)最近發表一份報告指出,雖然有人表示觀看三度空間的影像(3D)會讓人有頭昏眼花的現象,但眼科驗光師卻大力推薦課堂上使用3D影像教學,因為這種現象正可以用來及早檢驗學生視力缺陷的問題,同時也有增強學習和教學成效的作用。

 

AOA會長卡森(Dori Carlson)表示,使用3D影像教學有雙重好處,第一就是學生學習速度會加快而且吸收更多,其次3D影像其實可以作為非常好的視力檢驗工具,比驗光師已經用了150年的標準視力檢測表,還要敏銳且準確多了。據非正式的估計,有1/4的學童有從未被檢驗出來潛伏性的眼睛視力問題,3D影像可以檢驗左右兩眼在轉動、注目及追隨影像時的協調功能如何,類似頭痛、頭昏眼花、噁心等症狀或過度的坐立難安,都表示學童可能有某些視力上的問題,讓校方及家長可以及早發現並治療。至於有些家長對3D影像是否會傷害到學童視力的疑慮,目前沒有任何證據可證明。

 

學童的視力問題,要早期發現並不容易,就算視力在減退中,也很難察覺自己看到的東西與別人看到的有什麼不一樣,必須經過全面綜合性的詳細檢驗,特別是透過立體視覺的檢查,才能將這些有問題的潛伏病患找出來,如屈光折射率的問題(近視或遠視)、單眼視力不佳、或雙眼協調功能不佳、視力焦點集中困難等,有頭昏想吐的症狀也表示平衡系統上出了問題。更多的相關資訊可參考AOA報告http://viewer.zmags.com/publication/d0eb8af9#/d0eb8af9/1

 

3D教學除了可鑒別學童視力外,在課堂上也大受學生的歡迎,因為影片多樣化呈現,比單純的口頭教學更能吸引學生,學習興致被啟發,吸收知識的能力相對也加強不少,這也是21世紀出生於數位時代的新新人類,最能適應的教學模式。

以下是專家就採取3D影像教學提供教師的一些建議:

 

1.     在放映給學生觀看之前,教師應先預看,以確定教師視力健康正常。

2.     教師應該事先確認已知有健康問題的學生。

3.     確定學生在3D影像開始放映時,才戴上3D眼鏡。

4.     3D影像轉換之間保持平緩。

5.     觀看時如果有學生覺得頭昏或噁心,要他們立刻摘下眼鏡,並閉上眼睛10秒鐘後,觀看遠處的景物。

6.     教師自己應避免視覺在螢幕和課堂間來回,可能會引起身體不舒服的反應。

美國首份檢視民權教學報告出爐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吳迪珣摘譯

資料來源:2011928,教育週刊                             

連結網址:http://blogs.edweek.org/edweek/curriculum/2011/09/a_majority_of_states_deserve.html?cmp=ENL-EU-NEWS2

 

根據「南方貧困法律中心」(Southern Poverty Law Center)提出的一報告結論,全美各大州的民權運動教學,除了阿拉巴馬州、佛羅里達州、紐約州獲得A評等外,其他州皆未達及格標準。總體上來說,離美國南方越遠、或非裔人口較少的州,越不重視爭取民權運動的歷史教學。

 

該報告在1016日即將獻給民權領袖馬丁路德,在華盛頓國家廣場的新紀念碑啟用儀式之前公布,也是首次針對各州如何教導美國民權歷史的檢驗。而且這份報告也印證了幾個月前公布的「全美教育發展評量(NAEP)」的結果,那就是:美國學生對美國歷史的了解,未達精熟(proficient)程度;只有2%的高中四年級學生能正確回答美國歷史上非常重要、具有指標意義的民權訴訟案,那就是最高法院的布朗訴托皮卡教育局案,在本案中,法院判決種族隔離本質上就是一種不平等,從而推翻「隔離但平等」的法律原則。

 

「全國有色人種協進會(NAACP)」榮譽主席龐德(Julian Bond)在報告前言表示:「教導基本的美國歷史是教育百姓重要的一環,民權運動更是美國歷史中的重點,這種非暴力的革命意義等同於與美國開國的革命,這些歷史是形塑成為今日我們所生活的美國的關鍵。」

 

各州民權教育評定,是基於學生必須知道民權運動歷史的重要內容,分為6個項目來區分,包括:事件發生、領導人員、組織團體、發生緣由、所遭遇障礙及採用的策略。除以上標準外,各州課程標準內容也佔了15%。

 

35州得到不及格的F等級,從加州、新墨西哥州到俄亥俄州、紐澤西州、北卡羅林那州及緬因州都是。亞利桑那州、阿肯色州和麻州,以及哥倫比亞特區得到D的等級。這些州教育廳訂定的歷史課程大綱和標準都很廣泛,或者不太強調,甚至不要求民權歷史的教學,以致評定成績低落。

 

總結而言,各州所訂的課程大綱內要求民權運動教學的部份皆不足,也零零落落的,即使各州都同意應該教導美國民權運動,但對民權運動的基本常識,還是未能有一致認同。

美國教學科技政策的新轉變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沈茹逸編撰

資料來源:2011928,教育週刊

連結網址:http://www.edweek.org/ew/articles/2011/09/28/05digital.h31.html

 

美國教育部以及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ederal Communications Commission)近日不約而同地改變教學科技的政策方向,都從原先強調的經費獎助轉向教學科技的推動,意即兩個聯邦部會不再扮演主要資助者的角色,而只是協調與促成者。

 

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主席吉秋瓦思基(Julius Genachowski)上週參加了一項由科技廠商Comcast公司主辦的儀式,該公司響應通信委員會希望網路公司對弱勢家庭提供網路服務的呼籲,在未接受政府補助或稅率優惠等獎勵下,正式宣布 Internet Essential計畫,將對合格的低收入接受免費學校營養午餐家庭的學生,提供稅前每月美金9.95的寬頻上網服務及一部平價電腦。

 

美國教育部長鄧肯(Arne Duncan)上週在白宮簡報會上正式推出了「數位希望中心」(Digital Promise Center),這是由國會授權的訊息交流中心,專精於指認(identify)、支援和宣傳新近最有效的教學科技。教育部將提供該中心50萬美金的創始基金,預期將有更多資金從紐約卡內基公司(Carnegie Corporation)以及惠普公司的惠利基金會(William and Flora Hewlett Foundation)贊助這個計畫。

 

教育部的策略,是以合縱連橫的方式找到足以幫助整個計畫擴大規模的夥伴,比如說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這個獨立的聯邦機構願意挹注1500萬美元的捐款以資助數位希望中心,並支持該中心研究如何建造最佳的數位學習環境。

 

與此同時,美國總統歐巴馬政府也提出了9千萬美元的研究計畫,這稱ARPA-ED的計畫也包括了教學科技,將是教育部2012會計年度預算計畫的一部分,但這個計畫前景未卜,在計畫定案前,經由慈善機構及科技公司如Comcast等的協助及參與,便是聯邦主政機構的主要策略。

 

不過也有人質疑這些計畫都是倚靠私人機構的支持,聯邦政府並未大力參與,是否可在未來幾年繼續運作,以達到當初所規劃的美好成果?

 

美國研究建議:延後上課時間有助青少年健康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藍先茜編撰

資料來源:2011926CDC新聞稿、洛杉磯時報

連結網址:

http://www.cdc.gov/media/releases/2011/a0926_insufficient_sleep.html?source=govdelivery

http://opinion.latimes.com/opinionla/2011/09/teenagers-and-sleep-another-thing-parents-do-wrong.html

 

根據美國疾病管制局(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 Prevention,簡稱CDC)的研究報告,美國有將近70%的高中生在上學日睡眠不足,而不足的睡眠與許多危及健康的行為,包括體能活動不足、飲酒、抽煙、打架及性活躍等行為有關。

 

CDC的研究是以2007年所作全美青少年危險行為調查(Youth Risk Behavior Survey)的統計為主體,然後將上學日睡眠時間不足(少於全國睡眠基金會建議的8小時)與睡眠時間充足(8小時以上)的高中生區分,研究分析這些睡眠不足的高中生後發現他們較容易從事以下幾種危害健康的行為,包括:

 

1.     每天喝超過一瓶以上的汽水或碳酸飲料(不包括健怡飲料 diet soda or pop

2.     過去七天中,有五天未從事六十分鐘以上的體能活動

3.     每天使用電腦超過三小時以上

4.     至少有過一次以上的肢體衝突

5.     藥物濫用,包括抽煙、飲酒、抽大麻

6.     性活躍

7.     感覺悲傷或無助

8.     曾認真考慮過自殺

 

不過研究發現,睡眠不足與每日看超過三小時以上的電視之間並無關聯。

 

洛杉磯時報評論表示:「青少年的生理需求與現今的日常作習安排不一致,根據梅約診所(Mayo Clinic),他們的生理時鐘要到晚上11點才會逐漸安靜,可是美國高中大多在早上7點多就開始上課。」

 

因此,CDC成人及社區健康部門的馬克耐艾利(Lela McKnight-Eily)博士表示,公共健康部門的介入輔導是這些青少年急需的協助,不過延後上學時間應該是全面解決的有效方法之一。

美國調查顯示:大學開始向錢看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藍先茜編撰

資料來源:2011921,紐約時報

連結網址:http://www.nytimes.com/2011/09/21/education/21admissions.html?_r=1&partner=rss&emc=rss

 

隨著經濟的持續不景氣,美國教育界也吹起向「錢」看的風。根據紐約時報報導,高等教育專業網路雜誌「高等教育內幕」(Inside Higher Ed.)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有越來越多大學開始留意起申請入學學生的經濟狀況。

 

在今年八月至九月初間,「高等教育內幕」總計調查462名入學辦公室主任及註冊負責人,其中有超過一半的公立研究型大學、以及1/3以上四年制大學校院的入學業務負責人員表示,過去一年來,他們更加留意招收那些不需要財務援助、能自己負擔全額學費的學生。

 

而且,22%的四年制大學入學辦公室人員也同意,經濟的每況愈下,致使他們不得不多加考慮錄取學生的付費能力。

 

連全國大學入學輔導協會公共政策及研究室主任霍金斯(David A. Hawkins)也不得不承認:「夾在州政府的撥款減少及大學財務壓力持續升高的情況下,高等學府越來越強調市場機制,由此我們看到了美國大學挑選入學方向的根本性改變。」

 

在「高等教育內幕」調查中,有10%的四年制大學及將近20%的私立博雅書院(liberal-arts schools)的入學辦公室主任表示,他們錄取的完全自費學生,平均而言,在校成績與測驗成績低於其他的學生。不過,一般而言,少數族裔學生、運動員及退伍軍人及校友子女等,甚至國際學生,以及為了性別平等而招收的男生,也都是要求較低的。

 

這份調查同時也揭露,超過1/4的大學校院入學主管表示,曾受到來自高層行政主管的壓力要求錄取某些申請人,而且將近1/4的主管也說,曾受到董事及發展辦公室人員的壓力。

 

調查中還發現,許多公立大學已經把招收更多外州及國際學生當成是主要策略,以便能收取更高的學費;另外,超過一半以上的四年制大學入學主管表示,家長及招生顧問的指導,讓他們越來越難真正地了解申請學生。

 

霍金斯認為,各大學的招生當然還是有標準,但是我們必須警惕,當經濟開始崩壞時,標準可能開始游移;如果外部影響力持續介入大學的招生決定,整個招生體系的正當性會受到打擊。

華府性教育標準測驗引發討論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沈茹逸編撰

資料來源:2011915,電子學校報

連結網址:http://www.eschoolnews.com/2011/09/15/students-now-required-to-take-standardized-sex-ed-health-test/

 

華府特區教育總監辦公室表示,計劃要對公立學校5年級、8年級以及10年級學生進行一項包括50個題目的性教育測驗,內容包括性教育、避孕知識跟藥物濫用等。如果這個計畫確實執行,將是全美第一個施行性教育標準測驗的地區。

 

華府特區在兒童過胖、性病、以及青少年懷孕等方面,屬於全美嚴重地區之一。教育官貝認為這個測驗有助於檢測學生是否了解高風險行為的後果。

 

事實上,南卡羅來納州已經發展了一系列的摹擬試題,同時也已經完成實地試驗。這套考試是根據2008年華府教育委員會所通過的健康教育標準方針,內容包括性傳染病、愛滋病、衝突解決以及兩性平等溝通等為範圍。

 

不過此舉卻引來批評聲浪,認為是將搖搖欲墜的性教育,推向更為極端的兩極化。有人認為標準測驗可幫助學生,但也有人質疑又何必費功夫去測量已經具備的知識。有人甚至認為這種性教育標準測驗,將會淪為脫口秀的笑柄。

 

社區人士雖然部份贊同「能測驗就表示學到的」(what gets measured gets done),但是公立學校對於性教育的教導嚴重不足,卻早已是不爭事實,不需要測驗來告訴我們。

 

2010年華府特區通過的法案,主張要完成學生健康狀況年度報告,當初立法推行者是華府的市議員瑪莉栔(Mary Cheh),她透過媒體表示施行性教育測驗並非她當初立法的本意。她沒有預料到教育界鍾愛標準測試,不過她也表示,與其花時間金錢在施行測驗,不如多下功夫訓練教師或是準備教材,才能確實幫助學生吸收知識。

 

教育界人士針對這則報導有所呼應,認為美國的性教育應該再往下紮根,尤其應該對小學教師施以性教育的師資培育。對於這方面不重視更遑論訓練專業的科目師資了。呼應中也指出歐洲已經有一套完善的性教育教材,這從歐洲不斷下降的青少年懷孕比率可一窺其成效。

 

電子教科書教學經驗分享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吳迪珣摘要

資料來源:201197,校園電子報                                       

連結網址:http://www.eschoolnews.com/2011/09/07/textbook-free-schools-share-experiences-insights/

 

電子教科書1年前開始在維吉尼亞州479年級的社會學科進行試用教學,經過實際執行1年後,州教育局累積了許多寶貴經驗提供出來,給教育界人士參考。

 

維吉尼亞州教育廳與教科書出版商Pearson合作,共同推動Beyond Textbooks計畫,鼓勵轄區的學校勇於發掘無線科技與電子教科書增強教與學的潛力。經過1年的試用階段後,果真發現到許多好處,尤其提升互動(engagement)及學生自主學習(self-directed education)的教育宗旨來說,非常好用。

 

iPad既可學習又可上網查詢資訊,學生超愛那些應用軟體(apps) ,教師最常反應的是,學生們自主學習,而且利用技科的便利,可以立即得到學校成效的回饋,很容易就吸引學生的注意,小組或個人皆可,大家都興致勃勃的專注於學習上。教師也不必成為課堂上唱獨腳戲的主角,而是扮演輔導的角色,在教室內巡迴走動,和學生互動更為頻繁也更具彈性,可以個別指導學生不同的學習方式和進度。

 

當然也有許多挑戰得面對,主要的還是教師和學生對新改革的不熟悉和生疏。教師得學習更熟練iPad,而且也得接受學生課後不能帶回家繼續學習的現實。要確實落實免除紙本教科書,未來還須要更多教師支援及專業發展,電子教科書不僅只是以螢幕呈現教科書的方式取代傳統紙本的教科書,更重要的是必須具備更多更強的功能,對教師教學及學生學習都有幫助才行,尤其當學生熱衷於學習時,會渴望比教科書裡更多的內容和資訊,所以更多的遊戲和互動設計也必須包含在內。

 

在維吉尼亞尚未推動此項計畫之前,亞利桑那維爾(Vail)區的「教科書換筆記型電腦」(trade textbooks in for laptops)活動早已進行7年之久了,原先是為了節約學校財務開支,而且是在全新的學校開始進行,所以把買書錢省下來給每人一台筆記型電腦,學區根本沒有發放教科書給老師和學生,而是一次到位,迫使他們不得不去適應全新的教學方式,沒有機會再退回到舊式的教學方式,就這樣,維爾學區反而晉升成為全美教育改革的先鋒。

 

維爾學區總監Calvin Baker 表示,最難的部份是將傳統教學方式完全轉換成電子教科書的教學方式,尤其在7年前筆記型電腦非常希罕,家裡有高速上網的也不多,與現在人手一台智慧手機的時代不能相比,學區改頭換面的革新,還要短時間就能讓人接受並適應,困難度指數超高。Baker打算,隨著學生自已擁有機具越來越普及,可採取雙軌制漸進方式,部份機具仍由學校為學生準備,部份則由學生家長購買帶來學校使用。他也對將來計劃推行電子教科書教學的學校提出忠告:讓每個學生都有機具可以閱讀電子教科書固然重要,但是否提供教師足夠的教具和裝備,如投影機和其他科技器材,也是同等重要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