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2/2008

加州公立大學將再調漲學費

 

加州大學(UC)和加州州立大學(Cal State)理事會將於下週,分別在洛杉磯加大和位於長堤的州大總部開會,討論2008-09學年學費調漲問題。

加大計畫中的調漲幅度為7.4%,調漲之後,加大大學部本州學生一年的學雜費,會漲至8007元。州大的調漲幅度為10%,調漲後一年的學雜費將為3048元。

州長史瓦辛格今年年初提出的2008-2009年預算中,加大和州大系統分別被削減約1/10的預算。加大系統的預算將減少33200萬元;州大系統的預算則下降31290萬元。州大系統表示,減少的預算等同削減了上萬名學生的入學經費。

不過,兩個加州的公立大學系統在今年3月舉行的理事會上,都沒有討論調漲學費的議題,一來是仍在觀望州長的預算有無變化;二來考慮到大學新生均在5月初決定選擇哪所大學入學,之前討論大學學費調漲,可能對學生產生困擾。

但至今州長預算對大學部分沒有進一步改變,兩個公立大學系統下學年學費調漲已成必然。

2002年以來,加大系統大學部學費上漲已超過9%。早先,加大理事會已經批准提升專業學院學費計畫,使得就讀醫學、法律學生的學費大幅度調漲。

加大系統還面臨今秋能否進一步擴大招生的問題。州長預算中撥給加大系統的41700萬元經費,遠低於加大理事會要求的預算,州長預算並未包括新增學生所需要的經費。但今年春天,在削減預算壓力下,加大所公布的新學年招生,仍然比去年增加4.7%

不過,加大難以承諾明年會進一步擴大招生。大學系統還可能會減少學生服務、減縮課程支援及研究計畫、減少雇員及凍結薪資等。 (世界日報 2008/5/9,駐洛杉磯文化組摘要)

5/21/2008

教室科技如何提高學生的合作學習

根據紐約大學水牛城分校與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的兩項近期研究指出,良好的教室科技能夠幫助孩童開展社會網絡,並幫助孩童發展社交能力。著名的心理學家Vygitsky的理論指出,社會互動對於認知發展扮演重要角色。這兩項研究指出,從Vygotskian理論的角度來看,孩童在教室當中透過數位科技(例如:電腦與數位相機)所獲得的經驗與文化互動,是具有價值的社會建構活動。

在第一項研究當中,研究人員探究孩童透過電腦所獲得的社會經驗,研究員花費一個學年的時間在美國中西部小鎮的公立小學一年級的班級,透過影像、田野筆記與訪談獲得資訊。教室當中有兩部電腦,雖然教師具有一定程度的電腦使用能力,不過他並沒有使用電腦進行融入式教學,電腦在教室當中主要作為輔助學習的工具,是學生自由選擇使用的設備,學生可以輪流使用電腦。

根據研究人員的觀察,電腦是教室當中最受學生歡迎的設備,孩童不僅僅喜歡使用電腦,還喜歡透過電腦的使用聚集在一起,使用教室中的電腦已經成為孩童的重要社交活動。

研究人員觀察到,即便教師規定孩童不要觀看別人使用電腦,但是孩童還是透過各種不同的方式接近電腦。根據研究人員的影像分析,每天大約有70%的時間有兩個以上的孩童聚集在電腦旁。孩童會一同合作進行電玩遊戲。研究人員發現孩童具有共同的目標,那就是在遊戲當中獲得高分,減少教師的干預,增加遊戲的時間,在電腦遊戲過程中形成社交團體。

整體而言,研究人員認為教室中的電腦促使孩童想辦法解決上述目標與環境之間的衝突,例如孩童會對教室規則視而不見,與同學建立新的合作關係。電腦也幫助孩童之間的社會互動,並且幫助孩童學習團隊合作。正因為大多數的學校並沒有足夠的電腦給每一個學生使用,因此孩童必須共同合作,事實上,合作學習,對於他人的認知以及問題解決能力,對於孩童面對新科技與全球社會的挑戰而言,相當重要。

在第二項研究當中,研究人員花費了一個學年的時間,觀察學生如何建立並使用數位相本日誌進行社交與思考。研究人員的問題是,孩童如何透過數位相本日誌進行思考。這一項研究是在美國中西部小鎮的幼稚園進行,班級內有一個教師,兩個教學助理,25個學生,其中有21個學生有數位相本日誌。

學生在班級當中使用數位相機將日常學校生活透過數位相本日誌記錄。數位相本日誌的建立均有成人進行技術協助,成人也同時鼓勵孩童對於相片進行反省思考,例如詢問孩童相片的內容與意義。孩童在數位相本日誌建立後,也與其家人、朋友分享。

研究人員的田野筆記記錄了孩童如何透過相機與教室進行社群互動。一開始的時候,孩童會將照片的焦點放在朋友與教師,隨後,孩童則將焦點轉移到周圍的事物,例如書籍、日曆等。孩童們也積極的進行角色扮演,例如有相機的孩童會幫助沒有相機的孩童拍攝,孩童也會主動解釋相本的內容。研究人員也注意到,一開始對於電腦沒有興趣的孩童,也開始關注朋友們的數位相本日誌。

在日誌製作的過程中,孩童們會用各種不同的方式描述相片。研究者認為,照片的拍攝不僅是數位能力的學習,同時更是孩童的全方位成長。孩童夠過數位相本作為媒介,由單純的參與者轉變成學生之間的溝通者。透過數位相本日誌的建立,學生更加瞭解自己在社群當中的社會角色。

在前述兩項研究當中,研究者認為,未來的教師應當善用學生對於科技的興趣,幫助建立教師的規則。此外,科技也能夠幫助教師透過學生的角度觀察教室活動,例如透過學生對於電腦使用的討論,教師可以獲得教學回饋。透過觀察學生的照片日誌,教師可以瞭解學生的交友狀況與環境觀。(eSchool News, Apr/23/2008, 駐洛杉磯文化組楊正誠摘譯)

美國教育向北歐學習--國際成就測驗高分國家認為成功來自於自主與計畫性學習

 

學校網絡(Consortium for School Networking)團體近期前往北歐斯堪地法尼亞半島進行參訪,以瞭解為何該區學生能在國際數學與科學成就測驗獲得高分。他們發現芬蘭、瑞典與丹麥的教師皆認為自主學習、計畫學習與寬頻網路使用率為其成功的關鍵。

更驚奇的是,北歐三國並沒有競爭性評分、標準化測驗與績效責任等美國教育系統的制度。學校網路團體到了赫爾辛基、斯得葛爾摩與哥本哈根,與當地教育部、商業團體與學校領導者進行對話。

學校網路團體此行的目標在於學習北歐三國如何發展教育、接觸學生、推動教師參與以及推行教育政策。特別是,這些國家如何策略性投資資訊溝通科技,進而對教育產生正面影響。

如同美國,大多數的北歐學校教室均能夠連結網路,學生與教師亦能夠在教室中使用電腦。此外,北歐學校也提供線上學習資源與虛擬學校教育。因此,資訊與溝通科技在北歐被視為確保學生未來職業發展的關鍵。

Kati Tuurala是芬蘭的微軟公司教育經理人,他的學生在最近的國際數學與科學成就測驗均獲得最高分。Tuurala認為在全球市場結構下,知識經濟將產生巨大變革。為了確保學生未來的成功,必須瞭解如何幫助學生由""發展到"卓越"

Tuurala特別提到芬蘭的成功來自於1970年代的主要教育改革,當時的教育改革特別重視基礎教育。在北歐三國,孩童在七歲以前參與廣泛的學前教育,學前教育的重點在於自我反思與社會行為,而非學業內容。透過自我反思,孩童學習如何對自我的教育負責。

北歐國家教育委員會管理人Barbara Stein表示,北歐國家鼓勵孩童進行哲學思考,只有在高中階段才進行學業成就評分,北歐國家相信評分只是增進學習樂趣,教育的真正目標在於激發連續性的學習。

事實上,北歐三國的教師與政策制訂者對於績效責任與評量的看法,與美國大為不同。美國的No Child Left Behind (NCLB)相當重視計量評量與標準測驗,然而,北歐系統卻重視高素質的教師,期待教師運用其專業與學生互動,從而發展學生個人化的學習計畫。

在芬蘭,教學是最為受到尊重的職業之一,只有八分之一的申請者能夠進入師資培育學程。芬蘭所有的教師均具有碩士學位。其次,北歐三國雖然建立了國家課程標準,但也對於學校與教師進行充分授權。學校能夠在教育政策的基本框架中,擁有針對學生需求與興趣提供教育服務的彈性。

因此,在北歐,教師與學生均具有充分的自主性。例如,北歐基於學生的自我責任概念,在學校電腦系統當中鮮少架設網路過濾系統,哥本哈根一位學校圖書館員提到『學生能夠瞭解圖書館的電腦主要作為學習之用』。Julie Walker,美國學校圖書館基金會的領導人,則認為北歐三國的學生已在腦中建立自我過濾機制。Walker進一步指出『美國將教師與教學績效責任綑綁在一起,北歐則將學生與學習的責任結合』。

在丹麥的教育系統當中,評分是外來的概念,丹麥將競爭性的評分延遲到中學實施。同時,學生僅與自我成長比較,而不與他人進行比較,學生的評量是連續性的。教師也針對個別學生的評量結果,進行個人學習計畫的規劃。

芬蘭並不使用標準化測驗,並且在1990年代改革其教育系統,廢除了歐洲式的學校績效責任稽查系統。根據Walker的觀察『芬蘭學生具備進步性的探究精神,並且習慣於提問與問題解決的教學模式。』。芬蘭在1990年代的教育改革動力來自於,教師認為當時的教育系統扼殺了教室當中的創造力。赫爾辛基當地的一所學校(Aurinkolahti School)則認為學習應當是『幫助學生愉快並且瞭解生命的喜樂』。教育科技的目標在於創造一個學習者共同建構知識的社群。

特別重要的是,在北歐三國重視社會福利的傳統下,無論是貧窮或富裕階層的年輕人與家庭均受到支持,因此並沒有類似美國的巨大數位能力斷層。大約百分之九十八的北歐家庭擁有電腦與寬頻網路。學生與教師也均能透過網路與多媒體尋求專業協助。

不過,特殊的是,家庭網路的普及並不代表學校必然要推動極其廣泛與複雜的資訊科技運用。正如Krueger指出『北歐三國並沒有因為資訊科技的發展而對學校教育的本質與結構作根本性的變革,資訊科技也沒有對北歐社會的學校本質與角色產生重建性的影響』

到目前為止,北歐三國並沒有像美國一般,全力推廣教室中的科技運用。在北歐,科技(例如學生回應系統與筆記型電腦)在教室當中依然是比較少見的。電腦這一類的科技工具,主要提供給教師作為教學支援之用,較少在教學過程當中,使用美國式的學生中心資訊科技運用,亦即學生在課堂中主動使用資訊設備學習。

雖然芬蘭在國際學生測驗當中獲得最高分,但是芬蘭對於整體國家的教育政策方向仍未明確,芬蘭的問題是『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教育來獲得全球就業市場的成功?』

同樣的,對於所有國家的政策制訂者而言,都必須面對以下問題:科技如何幫助教學與學習?清楚的是,無論一個國家在傳統測驗上多麼成功,均必須以『提升科技的創新使用』作為其教育願景。因此,即使北歐三國在國際學生成就測驗有驚人成就,他們同樣面對著與美國相同的問題。這些問題分別是:如何確保高品質的學習?如何更有效率的運用科技?如何激發科技在學校的持續使用?(eSchoolNews, 03/03/08, 洛杉磯文化組楊正誠摘要)

遊戲測試法成新潮教學法

這是紐約大頸區一所高中的物理課,學生正不停地按著鍵盤,回答老師的提問。教室前面的投影屏幕上顯示多艘太空船,每艘太空船對應一名學生。太空船會跟蹤記錄,隨應對學生的回答顯現不同的反應。如果學生鍵入正確答案,太空船就點火起飛,遨翔太空;反之,太空船就不能正常飛行。課堂氣氛熱烈,有的學生忘情的喊着:「快繼續、繼續,下一個問題是什麼?」。

這是該學區技術主管Marc Epstein,於2006年參加一項教育研討會後引進、並在有1300學生的南大頸高中實驗之新教學法。教師向學生配發按鍵器,讓他們經由按鍵器回答問題。按鍵器記錄個人輸入資訊後,經由無線技術傳輸至電腦。軟體程序立即顯示正確答案、答對的比例並整理分析結果,然後以數據表及類如太空船等的圖形展示。

該校物理老師Matt Sckalor表示,通過按鍵記錄,可以有效的檢查個別學生的學習情況,不像以往,老師只對常舉手發言的學生稍有了解。學生Jake Zeller對這種遊戲式授課很著迷,認為競爭能激勵學習,使課堂上的表現更好,對自己在測試中使18號太空船成功登陸火箭,而其它太空船卻消失不見的突出成績很是得意。另一個學生Christin Lee 表示,使用按鍵器提高了大家的參與性,使平常沉默的人都展現個性,競相發言;學習興趣盎然。校長Randolph Ross也稱道:課堂測驗像玩遊戲的方式,生動有趣,有利於開發學生智力。

也有少數學生持負面意見。像Isabel Sukholitsky就表示,這樣快速的搶答方式使人懊惱,有的明明知道答案可是來不及按鍵輸入。但無疑它極受歡迎,Matt Sckalor調查學生的反應,有近9成的學生喜歡這樣的授課方式。

其實,這種被稱為「觀眾即時反應系統」之電子按鍵技術,在其它領域早已廣泛運用,在電視節目中現場電子投票更是經常可見。但在課堂上仍屬新舉。鑑於教學成效的顯著,它越來越受青睞。

洛杉磯區學區已自2005年起已花費逾50萬美元,為當地20多所中學購置按鍵設備。紐約市十餘所學校已試驗過。達拉斯、亞特蘭大的一些學校也在考慮使用,聖保羅市不但經常用它來訓練教師及行政人員,也在社區會議上用以蒐集學生家長的意見。

美國按鍵製造商Qwizdom的發言人Jaci Hendricks表示,新教學方式的推廣使按鍵器非常搶手,成長飛快。 Qwizdom在過去5年已向全美各地學校提供了75萬個以上的按鍵器。

誠如 Isabel Sukholitsky老師所言,物理課很容易就死氣沉沉,多數學生都提不起興趣甚至厭惡,必須在課堂上找些樂趣才能激起他們積極參與,活躍教學氣氛,新潮教學方式有何不可?(紐約時報,1/28/2008,駐洛杉磯文化組周立平摘要)

英國欲以金錢獎勵飲食健康之青少年

據估計,至2050年,英國將有四分之一的癡肥兒童、成年中有60%的男性是胖子,女人過重的也逾50%。國家也將因相關問題每年多耗費500億英鎊。如何避免全國性健康危機及肥胖問題,已成為英國社會最受關切的難題之一,「控肥」的討論及建議如過江之鯽。學校採取的種種措施頗顯匠心:為鼓勵青少年健康飲食,採用校園餐卡和物質獎勵掛鉤等方法;如果他們進食時多選擇水果、蔬菜等健康食品,會得到相應積分。至期末,若積分達一定程度,就可領取MP3iPod音樂播放器材等時興獎品。有的在腳踏車上安裝類似人體計步器的「腳蹬計數器」,用以粗略衡量騎乘之里程,以監控學生鍛煉身體之情況。政府資助的「校餐事務委員會」(School Meals Affairs Committee)甚至建言,限制學校向16歲以下的青少年提供咖啡、茶等飲料,理由是這些飲品的營養成分「極少」。

曾任英前首相布萊爾助理、現英政府健康顧問「健康英格蘭」(Health England) 組織負責人之倫敦經濟學院社會政策學教授Julian Le Grand表示,全國性肥胖健康危機已迫在眉睫,政府必須立即行動,推出更具想像力、更積極的激勵手段,以鼓勵國人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他更提出經由政府之「兒童信託基金」補助飲食健康、經常鍛煉的兒童,也就是說飲食結構合理的青少年,政府撥入其賬戶之存款將比其他之同齡者多。

2005年,時英國財長、現任首相布朗(Gordon Brown) 為保證每個英國孩子成年後都能擁有一筆自己可支配的財產,設立了「兒童信託基金」,為每個新生兒發放250英鎊,家長可以選擇現金或等值的股票。收入低者之子弟可獲500英鎊。孩子7歲時,政府會為每個賬戶再次發放250英鎊,低收入家庭子弟則獲更多。此外,孩子的家人、親屬和朋友每年還可以在這一賬戶上另外注資,上限為1200英鎊,免交稅款。16歲起,孩子可以自由選擇投資方式管理其賬戶,18歲時可自由動用。

有人批評以政府稅收補貼、又不能有效監督,執行效率堪虞;有的質疑根本是對父母的直接而赤裸裸的賄賂。 Julian Le Grand堅持所有困難都可以克服,向兒童信託基金額外注款,絕不是金錢攏絡,而是藉以提高家庭生活質量、提高兒童健康水平,更能實現政府長遠的一些目標。

Julian Le Grand教授也是「兒童信託基金」的創始人之一,現已有300萬以上的兒童擁有該賬戶,尤其受低收入家庭之歡迎。(英國每日電訊報02/16/2008,洛杉磯文化組周立平摘要)

美國國際學生人數回升

依據「國際教育協會」(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1112公布2006/2007學年國際學生報告(Open Doors)顯示,全美國際學生較前一年增加近3%,來自印度的學生連續第六年為美國留學人數最多的外籍留學生,第二名是來自中國的留學生,第三名是南韓留學生,第四名是日本留學生,台灣留學生的人數則排名第五。而2006/2007學年國際學生總共為美國帶來145億美元的經濟收益。

南加大(USC20062007年度共招收7115名國際學生,連續六年蟬連全美國際學生最多學校。其後分別為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的5937人,與紐約大學(NYU5827人。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則排名第八,有4704名國際學生。

報告並顯示,近年經濟成長的亞洲的印度與中國,成為來美留學比例最高的前兩名。今年印度則有83833名留學生,較去年成長9.6%,占留美國際學生的14.4%。中國則有67723名留學生分布全美各大學,較去年成長8.2%,占所有留美外籍學生人數的11.6%,南韓留學生人數,有62392人較去年成長6.0%,成為全美國際學生第三名,占全美所有國際學生人數的10.7%。台灣排名第五,有29094名留美學學生,較去年成長4%,占所有留美學生的5%。香港國際學生則排名第14,今年有7722名,較去年減少2%,占所有留美學生的1.6%

美國各州國際學生比例,加州有全美最多國際學生,共77987人,較去年成長3.5%;其次是紐約州,有65884人,較去年增加2.5%,第三名是德州,有49081名留學生,較去年增加5%。其他依次是麻州、佛州、伊利諾州、賓州、密西根州等。

國際學生在美就讀領域,以就讀商業與管理者占最多數,達103641人,占全部留學生的17.8%,其次是工程佔15%、物理與生命科學佔9%、社會科學佔8%、數學與電腦科學佔8%、藝術佔5%、醫學佔5%、教育佔3%與人文佔3%

美國近年在招收國際學生面臨其他國家的挑戰,加拿大2006/2007學年共有國際學生125130人,比前一年增加6.9%,澳洲2006/2007學年共有國際學生171524人,比前一年增加6.9%。英國在2005年有國際學生3380人,比前一年增加3.7%。有33%的受訪美國大學開設新的國際合作課程以吸引國際學生,26%的美國大學增加雇用專職來招收國際學生,23%的美國大學提高海外招生差旅費,21%的美國大學增編海外參展行銷經費。(美國高等教育紀事報,11/16/2007,洛杉磯文化組摘要)

附表

2006-7學年美國國際學生地區別

地區

國際學生比例

亞洲

59%

歐洲

14%

拉丁美洲

11%

非洲

6%

北美洲

5%

中東

4%

大洋洲

1%

Total

582,984

資料來源:國際教育協會(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2006-7學年美國大學國際學生人數校際排行

校名

國際學生數

對比前一學年增減比例

1. U. of Southern California

7,115

+3.4%

2. Columbia U.

5,937

+6.5%

3. New York U.

5,827

+5.9%

4. U.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5,685

+15.9%

5. Purdue U. main campus

5,581

+0.7%

6. U. of Michigan at Ann Arbor

5,429

+16.8%

7. U. of Texas at Austin

5,303

-1.7%

8. U.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

4,704

+18.2%

9. Harvard U.

4,514

+23.0%

10. Boston U.

4,484

-1.3%

10. U. of Pennsylvania

4,484

+21.6%

12. Ohio State U. main campus

4,345

-2.9%

13. State U. of New York at Buffalo

4,103

+0.8%

14. Arizona State U. at Tempe

4,062

+41.6%

15. Indiana U. at Bloomington

3,976

+12.3%

16. Michigan State U.

3,968

+20.5%

17. U. of Florida

3,921

+4.6%

18. Texas A&M U. at College Station

3,857

+7.5%

19. U. of Wisconsin at Madison

3,829

+13.3%

20. Stanford U.

3,751

+17.2%

21. Cornell U.

3,746

+1.3%

22. U. of Minnesota-Twin Cities

3,701

+9.4%

23. Pennsylvania State U. at University Park

3,681

+15.1%

24. U. of Maryland at College Park

3,476

0.0

25. Wayne State U.

3,362

+13.4%

資料來源:國際教育協會(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2006-7學年留學美國人數前20名國家

國名

留學生人數

對比前一學年增減比例

1. 印度India

83,833

-3.1%

2. 中國China

67,723

+8.2%

3. 南韓South Korea

62,392

+5.7%

4. 日本Japan

35,282

-8.9%

5. 台灣Taiwan

29,094

+4.4%

6. 加拿大Canada

28,280

+0.3%

7. 墨西哥Mexico

13,826

-0.8%

8. 土耳其Turkey

11,506

-1.0%

9. 泰國Thailand

8,886

+1.4%

10. 德國Germany

8,656

-2.0%

11. 英國Britain

8,438

+2.0%

12. 沙烏地阿拉伯Saudi Arabia

7,886

+128.7%

13. 尼泊爾Nepal

7,754

+27.9%

14. 香港Hong Kong

7,722

+9.6%

15. 印尼Indonesia

7,338

-3.1%

16. 巴西Brazil

7,126

+1.7%

17. 哥倫比亞Colombia

6,750

-1.2%

18. 法國France

6,704

+1.0%

19. 肯亞Kenya

6,349

-3.2%

20. 越南Vietnam

6,036

+31.3%

資料來源:國際教育協會(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1996-2007學年美國國際學生人數表

學年

國際學生人數

對比前一學年增減比例

1996-97

457,984

+0.9%

1997-98

481,280

+5.1%

1998-99

490,933

+2.0%

1999-2000

514,723

+4.8%

2000-1

547,867

+6.4%

2001-2

582,996

+6.4%

2002-3

586,323

+0.6%

2003-4

572,509

-2.4%

2004-5

565,039

-1.3%

2005-6

564,766

-0.05%

2006-7

582,984

+3.2%

資料來源:國際教育協會(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