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0/2009

不會為自己說話的受害者──災後孩童心理創傷輔導策略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

資料來源:2009824日,本文由任教於加州州立大學富勒頓校區兒童及青少年研究系之我國學人嚴淑珍副教授(Dr. Jenny Yen)專為協助莫拉克颱風災後如何安慰撫平孩童創傷所撰專文

 

莫拉克颱風肆虐台灣後,全台灣的每一個家庭、成人及小孩皆受到影響。雖因居住地區之分,受創程度有別,但有一點相似之處──有一群為數不少的沈默受害者是不會開口要求幫助的。他們甚至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恐懼、害怕及擔憂,他們也不知道自己有權力要求協助,他們只能默默的等待有心的大人來到他們的身邊,用他們可以了解的語言,來告訴他們發生什麼事,來安慰和撫平他們的焦慮、疑慮和不安,最重要的是他們極需要大人給他們力量、希望、承諾,然後他們可以重新回到天真的國度,站穩腳步再度出發,這一群不會為自己說話的受害者,就是我們台灣未來的主人翁──兒童!!

 

美國在2005年經歷Katrina颶風之後,許多幼兒及青少年專家即時提出受創兒童心理諮詢、情緒撫平建議,有效的撫慰了許多恐懼害怕的小小心靈,同時也預防這些孩子被這次可怕的經歷纏身而無法擺脫風災陰影。莫拉克颱風之後,情緒撫平實屬重要,尤其是兒童因成熟度不夠,往往陷於莫須有或自我想像的恐懼中而無法自拔。本文將根據孩童受創程度及年齡提供不同的建議,希望父母、老師、社工人員能藉此來安慰撫平孩童的創傷。

 

我們可以把受莫拉克颱風影響的孩童分成5種:

 

一、嚴重災區的孩童:
很多孩童失去家園、親人和朋友,他們無法維持基本的生活。他們有可能缺水、挨餓,無基本衛生和房屋可住,他們也很有可能看到死亡、成人的哀傷、憤怒和沮喪。他們是最需要被安慰的,很不幸的是他們幾乎是不可能被顧及的。對這群孩童而言,首要之務是幫他們的父母尋找安全棲身之處,提供基本物質,再來才有可能幫助他們的父母來幫助他們。當父母忙於求生存時,專業種子老師、諮詢人員可以經由遊戲或說故事的方式來了解孩子的恐懼,之後再慢慢疏導孩子的情緒。

 

二、次級嚴重的災區的孩童:
孩童的家園、學校受風災的影響,他們可能仍有家可住,但是家園百廢待舉,大人忙於重建家園,無暇顧及他們的需要。

 

1.      幫助他們父母的需要。研究上顯示若父母能迅速克服自然災害的影響,孩童也能快速的調整心態,以及自災害中走出。當父母無法自風災中走出時,鄰居、親戚、老師可以提供給孩童情緒上的幫助。孩童需要知道他們的父母親是安全且正常的,只是忙於重整家園而無法照顧他們心理上的需要。

2.      若爸媽行有餘力時,盡量幫助孩子維持風災前的生活作息,比如說講同樣的床邊故事,吃一些習慣的食物,用類似的玩具、毯子等,這會幫助孩子早早自風災中走出。

3.      維持一定的規則:雖說孩子遭遇到可怕的天災,心中恐懼,父母仍要維持一定的家教,比如不可以打人,不可以偷東西等。可以鼓勵孩子表達心中的感覺,父母應該傾聽,但是基本規則、家教仍需要有。

4.      試著回答孩子的問題:孩子充滿疑問,也會不停的問問題,因為他們的邏輯思考能力仍未完全發展,他們可能問一些問題,像為什麼颱風只來台灣?」「是不是因為我不乖,所以颱風把我的家吹走?父母或老師應該提供正確的答案。若是成人也不知道答案時,應該誠實的告訴孩子,也可以和他們一起找答案。

5.      適時的向孩子保證:孩子會不停的重複的問一樣的問題,其實就是因為害怕和不確定。父母可以適時的向孩子保證父母會盡全力的保護孩子,會永遠愛著他們,雖然父母無法控制天災人禍,但可以肯定的是父母永遠會全心全意的愛他們。

6.      幫助孩子哀悼他們失去的東西:小孩和大人一樣有哀傷的情緒,只是表達的方式不一樣,他們失去心愛的玩具和大人失去房子是一樣的情緒,可以幫孩子的是讓孩童畫下他們失去的東西或有一個簡單的儀式,讓他們有機會和心愛的東西、玩具說再見。對大人而言,一個小熊玩具是微不足道的,但對孩子而言,這個玩具是他們安全的避風港,重要性與父母不相上下。

7.      注意孩子對災難的後續反應。孩子對風、雨、大的聲音,與父母分開等會有長期性的恐懼,他們可能會有做惡夢、尿床及其他行為出現。若此行為持續一段長的時間,父母應該尋找心理輔導員的協助。

8.      父母必需要切記孩子對災難的反應時間點和大人不同,他們很可能在第一天或第一個禮拜沒有任何的反應,但在一個月後出現嚴重的情緒反應或是行為偏差。很多父母以為孩子現在沒有提及有關風災的事,表示他們沒有受影響,其實是錯誤的觀念。很多時候是因為孩子認為爸媽沒有提及風災,所以他們也不應該問有關風災的問題。但是他們內心的恐懼問題未能得到疏解,最後釀成更嚴重的心理及行為問題。

 

三、救難人員的子女

風災之後,許許多的台灣同胞投入救難工作,包括國軍、消防隊、警察、志工人員等。當孩子目睹電視畫面上的災區報導,他們會擔心自己的家庭成員或親戚朋友,因為不知道他們離災區有多遠,他們會擔心他們的家人是否也會遭遇不幸。對這些英勇的救難人員的孩子,茲提供以下的建議:

 

1.          可能的話,該孩子可以和救難人員通電話或傳簡訊,讓孩子知道他們是安全的。

2.          若因職務關係,孩子無法立刻和救難人員連絡上,則鼓勵孩子寫信、錄音、錄影或畫畫給救難人員,可以託給他們的同事或朋友,或者可能會遇到他們的人。

3.          儘量減少小孩看電視的機會:大人可能很想透過媒體而了解災情,但通常媒體上都是負面的消息,大人往往看了之後,心情沮喪而傷心、痛苦、流淚。此舉只會更加深孩子的恐慌。最好的是讓孩子看小孩的電視、錄影帶而不是讓他們看電視報導。

4.          把風災當作青少年的學習機會:讓青少年了解颱風形成土石流、災害如何預防等等。最好讓他們看平面媒體像報紙、雜誌、網路消息等。平面媒體報導的照片不像影片般的恐怖,讓青少年以他們的家人為榮。

5.          投入救助的行列:讓孩子參與幫助救援的行列可讓孩子覺得有成就感,以及感覺風災還是在他們的控制之下。孩子年齡層不同,能作的事也不同:

Ø          3-5歲:最好的是經由遊戲,讓孩子覺得他們可以作很多的事,比如說用積木蓋房子,把房子推倒,再要孩子把房子蓋好;把現具藏在沙子�,再把它找出來;假扮他們是救難人員,幫忙救援填充玩具等。

Ø          6-12歲:可以幫忙募款及蒐集救難物資,他們可以寫信給災區的小孩、捐錢,也可以學習有關颱風的形成等。

Ø          13-18歲:可以幫忙募款及蒐集救難物資、組織援助活動,到災區幫忙打掃、表演等,也可以學習有關颱風以及危機處理等。

Ø          大學生:到災區幫忙災後重建、捐血、組織援助活動來籌錢及物資,到災區表演慰問災民、孩童等,他們可以學習風災危機處理等重要課題。

 

四、貧困家庭的孩童

風災過後,物價上漲,許多貧困家庭雪上加霜,難以度日。許多社區、學校的服務也中斷,當政府提供物資以及各式各樣補助時,請不要忘了這群原本就弱勢的孩童,風災過後,他們更難生存!

 

五、受風災媒體報導影響的孩童

風災之後,台灣媒體24小時報導災情,許多孩童跟著爸媽一起觀看,小小心靈充滿不解、恐懼、害怕,有的害怕颱風會馬上再來,有的被電視上大人哀傷、沮喪時情緒嚇到,父母應該做到以下幾點建議:

 

1.          更正孩子錯誤觀念:孩子可能害怕颱風會再來,擔心自己會無家可歸,提供孩子正確的觀念。

2.          向孩子保證父母會盡全力保護他們,他們跟父母在一起是安全的。

3.          孩子有些會覺得罪惡感,因為他們仍有房子住,有些會生氣救援速度太慢,父母應該讓孩子表達他們的情緒後,再疏導孩子到正確的方向,不允許孩童用暴力來表達情緒。

4.          帶孩子投入救援的行列,按照孩子的年齡,帶著孩子投入救援的行列,孩子最大的恐懼是無法掌握情勢。藉由主動參與,孩子覺得事情在他們的控制之中,可以舒解他們的壓力及不安,幫助別人,尤其是同年齡的災區孩童,可讓們感激自己所擁有的,同時,培養孩子人饑己饑、人溺己溺的胸懷。

 

孩童是世界上最現實的生物之一,你對他們好一分,他們就黏你一分,你對他們不好,他們便知道要疏遠你一些。唯有在他們最需要幫助之際,即時施予援手,他們才會「信任」大人和週遭的一切。颱風過後,台灣處處有愛,物資、硬體的救援不斷,令人動容。此文只是想為沈默的孩童發言,希望藉此而喚起成人對身邊兒童的注意和關心。

 

橋樑斷了可以再蓋,房子倒了可以再建,這些都是指日可待的工程,然而一旦心靈上溝通和信任的橋樑斷了,復建的工程是相當鉅大的,也有可能永遠無法修補和完工。親愛台灣同胞們,許多身在海外的華人無法和你們一同重整家園,但是對你們的關心,對台灣的愛不變,希望你們知道全世界都在關心這塊土地,也有許許多的人在默默或大聲的為台灣加油!同心協力,我們一定可以很快的站起來,加油!

 

後記:此文取材於普渡大學幼兒和青少年專家Judith A. Myers-Walls2006年針對Katrina颶風後,孩童心理需要而撰寫的專文。Dr. Myers-Walls研究包括自然災難、政治迫害等受虐之下兒童的心理反應、行為偏差,進而提供適合不同年齡層兒童的輔導策略,非常適合台灣風災之後的心理重建工作參考。

 

參考資料:Myers-Walls, J.A, 2006, Children as Victims of Hurricane Katrina. Purdue Extension. Retrieved 2009/08/23 from www.ces.purdue.edu/ndw

 

幼兒教育在災害預防上可扮演的角色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

資料來源:2009824日,本文由任教於加州州立大學洛杉磯校區兒童及家庭研究學系(Child and Family Studies)之我國學人羅雅芬助理教授(Dr. Yafen Lo)為協助莫拉克颱風災後學前教育所撰專文

 

災害的來臨有時可以預防,有時卻無可避免,在我們能力範圍內面對無法避免的災害時,心理和環境上的事前準備,才能將損害程度降至最低。身為幼教老師,我們如何為孩子做關於災害的心理和環境上的準備呢?

 

·        身為老師的我們,不需要刻意避開關於天然或人為災害這類的話題,具備相關知識的孩子們,面對災害時,更容易知道如何做正確的判斷和應變。尤其在災害後,為孩子解釋災害的原因、結果和預防之道,對孩子而言是一個難能可貴的機會教育和生活教育。

 

·        老師們可以先由孩子們已知的部份開始,以最貼近孩子們經驗的方式出發,漸進式建構孩子在災害這方面的相關知識。例如,「知不知道這幾天發生了什麼事?」「發生災害的當時你正在哪裡?正在做什麼事?」「看到這些事情發生,心裡有什麼感覺?」「哪些事是應該做的?做了這些事的結果會是什麼?」「下次有類似事情發生時,我們可以怎麼辦?」討論過程中,老師可以分享自己的心情,傾聽孩子想法,展現同理心,釐清錯誤訊息,鼓勵孩子們抒發感想,將他們的回答記錄下來,作為日後課程討論和回顧的參考。

 

·        老師們可以講解災害的種類,示範災害來臨時的應變方式,和孩子一起實際演練模擬,詳細地解釋這些步驟,並以角色扮演的方式演練,定期複習。學齡前的孩子在認知上對複雜的資訊理解程度有限,如果能將這些內容和他們周遭的經驗(如他們的所見所聞、他們在觀察周遭之後提出的疑問)相結合,學習將變得更有意義,更容易幫助孩子理解。

 

·        老師們幫助孩子記住自己和家中基本資料,如父母親姓名、住址、電話等等。老師可定期利用晨間時間和孩子們一起複習,或利用扮演遊戲中引導孩子對基本資料的記憶回顧,這些都有助於孩子在面臨緊急狀況時的應變能力。另外,老師可以幫助孩子記住重要求救電話號碼如110119等,協助孩子練習撥打這些號碼,演練撥打緊急電話時的應對技巧,並提醒孩子這些號碼的用途和撥打的適當時機。

 

·        除了基本資料的記憶,老師們可以和孩子一起擬一份因應災害發生後必備的用品清單,讓孩子了解準備這些用品的理由,並實際參與災害緊急背包的準備工作。這些物品通常包括孩子的居住地址和父母連絡方式、一套備用衣物和小外套、一包面紙、孩子個人必備藥品(至少一日份)、小瓶裝水、可存放較久的乾糧(避免因高溫易產生質變的食品),以及一封爸爸媽媽寫給孩子、安慰孩子的信,或是全家福照片一張。在緊急背包上寫上孩子的名字,一張小卡片載明基本資料,將背包存放在校內安全易取的儲藏室內,必要的話定期更新背包內物品。

 

·        校方應依照規定準備緊急狀況時所需之糧食、飲水、急救包、臨時照明設備(例如手動式發電手電筒、電池)、收音機、毛毯、雨衣、帳篷等物品。

 

學齡前兒童年紀雖小,對事物的理解程度有限,但是這不表示他們就應該和周遭環境脫節,身為老師的我們,不應小覷他們的能力,只要能因材施教,以孩子們能理解的語詞解釋,從操作中學習,孩子們更能從這樣的學習過程中獲得知識和了解其實用性。

 

本文參考自:

1.      Pasadena Christian School "Disaster Preparedness Policy"

2.      Emergency Preparedness Guide (http://www.quakekare.com/emergency-preparedness/)

 

莫拉克颱風之後如何幫助孩童心理復建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

資料來源:2009820日,本文由任教於加州州立大學富勒頓校區兒童及青少年研究系之我國學人嚴淑珍副教授(Dr. Jenny Yen)專為協助莫拉克颱風受災孩童所撰專文

 

颱風過後,很多小孩因為親身經驗或是看了太多的電視媒體報導而心生恐懼,當大人們忙於拯救重建自己的家園,孩子心靈上的需要往往被忽略。自然風災過後,大人和小孩會長期處於憂慮恐懼害怕的狀態,小孩因為對事情了解程度有限及成熟度不夠,往往缺乏安全感,若無適當的心靈輔導,會導致長期的心理問題。父母、老師和週遭的大人對孩子的影響鉅大,小孩會觀察和模仿大人的情緒和行為,所以成人在風災過後應如何幫助孩童對付風災之後的心靈問題實屬重要。成人應提供的及時幫助包含教導孩童有效的策略、建立互信的關係,以及幫助孩童了解它們的情緒、反應。

       

在台灣也許會因為有些父母教育程度問題,無法提供孩童心理上的需要。這時學校老師、輔導員,及社工人員的角色就非常重要。學校應提供一個穩定及熟悉的環境,藉由熟悉的環境,小孩可以儘快回到災難前的情境,儘快幫助他們回到一個正常的生活。

 

        美國的颶風之後,學者發現之後的影響包括人們對聲音有巨大的恐懼。小孩可能對雨或雷聲有恐怖的反應。有些孩童可能會有倖存的罪惡感,因為別人受傷或沒有房子住,而他們仍平安、安全,也有房子住。

 

孩童可能出現以下的情緒反應:

u        3-5咬手指、尿床、黏父母、作惡夢、睡不好、不想吃飯、害怕黑暗、行為倒退、不想和朋友玩、或是不想做平常的作息。

u        6-11易怒、攻擊性、黏父母、作惡夢、不想上學、無法專心、不想做任何事、不想和朋友一起。

u        12歲以上青少年影響吃飯、睡覺、易怒、愛拌嘴、抱怨身體不舒服、犯罪行為、無法專心。

 

成人如何幫助孩童

1.          保持情緒穩定:孩子自你身上得到啟示,也會模仿你的行為及情緒,你是最好的模範,告知孩子事實,但是著重在社區的努力救援,正面的例子(例如大家的幫忙)。重複的讓孩子知道你和所有的大人會盡量保護他()

2.          了解孩子的感覺:讓孩子知道他們的感覺是正常的,誠實的回答孩子的問題,若有不知道或不肯定的,也應該誠實回答。

3.          教會孩子處理情緒及事情的技巧。比如說颱風來時該如何?讓孩子互相討論,然後寫下他們的策略,老師也可以提供建議,需要幫助孩子練習。

4.          強調孩子的韌性,孩子和父母或成人有良好的關係,會讓孩子有較大的韌性而不易被事件打倒。引導孩子看到正面的消息,導引他們的體力精力到正面的事情,比如說幫忙募款給災區的孩童。

5.          朋友關係,當父母壓力大時,可能較無法幫助孩童疏導內心或情緒問題,朋友關係很重要也可以幫孩子放鬆壓力,老師可以讓孩子一起玩或討論風災事件,藉此讓孩子舒發壓力。

6.          大人也需要照顧好自己:記得您是孩子的模範,所以你的所作所為會影響孩子。找朋友聊聊心中的憂慮,不在孩子面前看電視,調適好自己的心理,才能陪著孩子往下走。

 

相關網路資源:

教師參考:

http://www.fema.gov/kids/tch_help.htm

幼齡兒童:

http://www.zerotothree.org/site/DocServer/handout.pdf?docID=2381&AddInterest=1142

http://www.zerotothree.org/site/DocServer/TraumaResources.pdf?docID=2361

http://www.zerotothree.org/site/PageServer?pagename=ter_key_disaster_supporting

http://www.zerotothree.org/site/DocServer/CircleOfTrust.pdf?docID=2382

http://www.zerotothree.org/site/DocServer/Hurricane_Fact_Sheet.pdf?docID=2401

較年長兒童:

http://www.nasponline.org/resources/crisis_safety/naturaldisaster_ho.aspx

其它重要參考網站:

http://mentalhealth.samhsa.gov/cmhs/EmergencyServices/oneyear.asp

http://mentalhealth.samhsa.gov/cmhs/EmergencyServices/questions.asp

http://mentalhealth.samhsa.gov/cmhs/EmergencyServices/otherways.asp

 

 

本文摘自:Lazarus, P., Jimerson, S, R., & Brock, S. E. (n.d.) Helping children after a natural disaster: Information for parents and teacher. Retrieved 08/18/09 from http://www.nasponline.org/resources/crisis_safety/naturaldisaster_ho.aspx

父母如何協助3-18歲孩童處理風災後的情緒管理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

資料來源:2009821日,本文由任教於加州州立大學富勒頓校區兒童及青少年研究系之我國學人嚴淑珍副教授(Dr. Jenny Yen)專為協助莫拉克颱風災後孩童情緒管理所撰專文

 

莫拉克颱風之後,台灣滿目瘡痍,當第一階段的援助著重於拯救生命、物資救助、重整家園、社區建設等時,第二階段應考慮心靈慰藉、情緒管理等方面的心理需要,孩童經歷和大人同樣的恐慌、畏懼,在台灣的傳統文化,大人較少照顧到孩童情緒上的需要,相反的,他們會忽略孩童的情緒或是鎮壓孩童的正常情緒反應。

 

許多青少年行為問題或偏差即是肇始於幼兒時期情緒問題未得到妥善的誘導及情緒抒發。風災過後許多孩童經歷家破人亡、人間慘劇、無校可讀,心中的恐慌無法形容。幸運的中北部孩童看到24小時電視媒體上播放的慘像,小小心靈被害怕、恐懼包圍,若無正確及時的輔導,他們也會有罪惡感,因為他們仍有家可住,有校可讀。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教師、模範,孩子模仿父母的情緒、行為,我們希望以下的建議可以供父母參考,藉由這些策略,可以撫平一些孩童心中的害怕、恐懼。

 

龐大自然災害後,孩童通常有一些如下的反應:恐慌不解,懷疑自己、焦慮、侵略性行為、頭痛、不想上學和朋友來往,和無助的感覺。孩童需要聽到害怕、恐慌、無助是正常的感覺,當父母很簡單的告訴孩童他們的情緒反應是正常的,這會幫助他們克服風災後的恐懼僅僅知道自己是正常的和很多人和他們是一樣的。

 

父母可考慮以下的建議:

 

3-5歲學齡前孩童

Ø          維持固定的家庭作息,所以孩童會有安全感,覺得回到風災前的生活。

Ø          多安慰孩子以及和孩子講心中感覺。不斷重複的告訴孩子你會盡全力保護他們。

Ø          避免不必要的分開,盡量減少商業旅行、開會等。

Ø          可以讓孩子和你一起睡。

Ø          鼓勵孩子表達他們的情緒,經由遊戲、繪畫、手偶劇,和講故事。

Ø          減少孩子接觸媒體的機會,電視、電腦等。

Ø          和孩子共同擬定一個安全計畫,所以孩子不會恐慌。

 

6-11歲學齡孩童

Ø          多關心和注意這階段的孩子心理感受和行為表現。

Ø          當孩子不乖時,設定溫和但明確的標準。

Ø          傾聽孩子的故事、恐懼(不厭其煩的)。

Ø          鼓勵孩子表達他們的感覺,經由會話或遊戲,或別種形式。

Ø          讓孩子幫忙做災害重建工作。

Ø          讓孩子練習危機處理,所以孩子知道如何處理緊急事件。

Ø          讓孩子知道社會是很溫暖的,很多人在幫忙災害重建,著重在正面的幫助。

 

12-18歲青少年

Ø          多關心和注意孩子的需要。

Ø          傾聽孩子的感覺,但不強迫他們講心中的感受。

Ø          鼓勵孩子和朋友討論他們對風災的感覺。

Ø          孩子加入幫忙災後重建工作。

Ø          鼓勵孩子回到正常的社交工作。

Ø          讓孩子練習危機處理,協助危機計畫。

 

當父母是很辛苦的。您需要知道您無法完全治療你的孩子對風災的恐懼,您應該著重在幫助你的孩子了解和處理他的情緒。心理/創傷治療是一個緩慢的過程。慢慢來!有的孩子可能會需要專業幫忙,你可能無法完全協助他們,不要沮喪!在適當的時候,您應該要求協助,並非一味的埋怨自己。對自己好一點,之後您才有體力照顧您的孩子!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陪孩子很快的走出風災的陰影而回到一個正常的生活。

 

本文摘錄自:Tips for Talking to Children in Trauma. Interventions at Home for

Preschoolers to Adolescents. U.S.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Retrieved from http://mentalhealth.samhsa.gov/publications/allpubs/tips/intervention.pdf

9/25/2009

教育日漸數位化 傳統課本面臨淘汰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藍先茜綜合摘要

參考資料來源:200989日及12日,星島日報

 

  依據紐約時報報導,雖然傳統教科書依然廣泛使用,但許多教育學家預言,不遠的將來紙本課本就會被數位化設備取代,或是與免費軟體、教育遊戲和網路視頻結合起來。

  在亞利桑那州Empire高中,學生們已開始通過學校的電腦上課、做作業或聆聽老師的講義播客(podcasts)。而不遠處Cienega 中的學生也可使用筆記型電腦,註冊英語、歷史和科學的數位課程。整個學區瀰漫的「超脫教科書」氣氛,鼓勵教師們將傳統授課與網路視頻和研究資料相結合。

  路易斯安那州Calcasieu Parish學校系統的技術主管阿波謝爾説,如今的孩子與過去不同,他們精通數位化技術,擅於變換和推理,以及同時處理多重任務,在他們看來,知識的邊界是無窮的。他們不喜歡教科書的局限性、直線性和生硬機械。

  加州州長阿諾史瓦辛格今年五月率先宣布一項電子教科書計畫,日前加州教育廳從首批的16本中,選出10本符合加州教學標準的免費電子教科書(名單可參閱 www.clrn.org/fdti),以協助學區選擇數學及科學科目教科書。面對加州的經濟現狀,阿諾期望電子教科書每年能為學區節省大筆開支及創造有更多互動的學習環境。阿諾説,學生們已經掌握許多有關國際網路、iPod和社交網站Twitter的知識,有了數位化課本,他們就不必拖著過時、沉重和昂貴的書本上學。

  這項在全州普及的新措施尚屬全國首例,現已吸引全國的廣泛關注,許多學區對此頗為熱衷。在擁有50萬名在學學生的加州橙縣,學區總監哈博梅爾稱:「我認為在5年內,多數學生能學會使用優於傳統教科書的數位化課本,不改革的學校將失去他們的支持者。我們需要將30個學生一名教師的模式,變成 200300名學生同時上網聽課,不論平日還是周末,白天還是晚上。」

  不過,在全美大多數課堂上,數位化未來似乎還很遙遠,因為並非每位學生都有機會接觸電腦、電子閲讀器或智慧手機。只有極少數富裕學區有財力提供這些設備。

美國教科書太貴書商提供租書選擇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藍先茜摘要

參考資料來源:2009814日,星島日報

 

  根據美聯社報導,受夠了花費大筆金錢購買只用一次教科書的大學生們,現在有了租書的新選擇。被折價書和舊書出租業折磨得苦不堪言的出版商,被迫提出出租教科書的因應對策,希望這個新策略能夠幫助他們盈利。

  康州的Cengage Learning公司在813日宣布,計劃以零售價格的40%70%的價格,直接向學生出租教科書。另外,在同一天,McGraw-Hill高等教育出版社宣布與出售和出租二手書的網站Chegg.com合作。根據安排,McGraw-Hill將向該網站提供大量新教材,網站的出租收入也將分給該出版社一部分。

  課本成本高昂,每年都會給大學成本增加數百元,並引起每學期開學時的學生抗議。但是出版商們堅持認為,課本成本高昂,只有靠首次出售的所得,才能彌補成本。

  Cengage稱,自己是首家直接向學生出租課本的高等教育出版社,自12月開始,該公司將開始出租數百種課本,明年7月還會增加更多。而McGraw-Hill則稱,自己是首家與課本出租公司合作的出版社,試行項目將包括25種課本。這兩項做法都為這兩家出版社提供了一些新奇的好處:他們今後可以多年持續從課本中收取租金。

  Cengage公司表示,向該公司租書的學生,可以立即獲得該書的第一章的電子版,隨後可以得到郵寄去的書籍。在租期結束時,學生可以歸還課本,也可以購買它們。

  這兩家出版社的做法,反映了該行業正在根據現代技術進行調整,以適應師生的期望,並改革出售和運送書籍的傳統做法。

  此外,一個運營數百家大學書店的集團,目前正在進行一個試行出租計畫。同時亞馬遜網站以大學市場為目標推行其更大版本的新的電子閲讀設備,今年秋季將有6所大學參加該試辦計畫。

 

加州兩大公立大系統畢業率皆上升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藍先茜摘要

參考資料來源:200988日,星島日報

 

根據加州高等教育委員會替聯邦編纂的最新統計顯示,加州大學及加州州立大學體系內各院校的畢業率均全面上升。

  在19962001年期間,戴維斯加大學生在入讀四年內畢業的比率上升10.3%,而沙加緬度州大學生在6年內畢業的比率上升6.6%。數字並顯示在2001年入讀沙加緬度州大第1年的學生,有42.4%可在2007年之前畢業。

  但大部份加州公立大學的學生仍需4年以上才能畢業。現時的經濟低迷會令畢業率增加還是減少則未有定奪。學費不斷增加促使部份學生尋求盡快完成學業,但另一方面惡劣的就業市場令學生不欲離開校園。

  柏克萊非牟利機構Institute for College Access and Success總裁Debbie Cochrane認為現時的預算危機可能有助畢業率提高。今年加大及州大均宣布減少收生,令已入讀的學生在選科及尋求輔導應較容易。

  兩所大學體系均表示畢業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校方制定的策略,令學生不致半途而廢以及因為入學競爭更激烈。

  戴維斯加大副教務長Gary Ford表示,給予學生的建議近年亦有所改變。學生顧問過去建議新生選修較少科目,但校方發現負擔輕鬆無助改善成績,因此已改為建議新生選修足額的15個學分。其他有助學生加快完成學業的措施,還包括開辦更多夏季課程,及不鼓勵學生為獲雙主修學位而延長學業。

  沙加緬度州立大學對新生的輔導亦有所改變。目前校方要求新生參加説明會,隨後並必需約見學生顧問。副校長Ed Mills表示,即使學生完成首年課程,第二年仍必須約見學生顧問。

  戴維斯加大學生事務研究及資訊中心主任Gillian Butler表示,校方在春季曾就經濟如何影響學業計畫向學生訪查,表示需要更長時間取得學位與表示會嘗試盡快畢業的人數各佔一半。

 

試玩中學習的科學教育電腦遊戲開發計畫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吳迪珣摘譯

參考資料來源:200986日,校園電子報

 

位於華府的麥肯尼科技高中(McKinley Technical High School),今年暑期協助建構一套名為Immune Attack 3.0(免疫攻擊3.0)的科學教育電腦遊戲,由學生免費試玩4星期。該電玩遊戲模型去年也曾提供學生試用,希望找出藉由學生喜愛的電玩遊戲中引發對科學興趣及增加與科學接觸的機會。今年除了試用也讓學生參與這套電玩的升級工程,加強設計和擴大結構系統,以幫助美國科學家聯盟(FAS)更新系統。

參加試玩電玩遊戲的暑期計畫(Be the Game)比較像暑期打工而不像上暑期班,因為程式設計部門與模型部門兩者必須配合一致,每個環節相扣,都得符合實際的需要,藉由學生的實際演練操作,發掘出需要加強及改進的地方。學生加入這個暑期計畫,也學習到某些職業技能,對未來工作有很大的幫助。

Immune Attack 3.0是三度空間的遊戲,呈現科學化的模擬身體免疫系統實景畫面,穿插上醫學插畫家設計的描述旁白。參與遊戲者在病人體內的血管裡航行,聯繫身體各器官組織,協助病人喪失功能的免疫細胞再生,與病人一起對抗病魔。遊戲的創始人、美國科學家聯盟企畫經理Melanie Stegman表示,她希望學生在這套遊戲中吸收到一些醫學的觀念,如癌症化療對身體的影響及腺粒體如何移動等。這套電玩還有一個特色,就是對遊戲的好奇心是趨使學生從中學習的原動力,再者特別的是,遊戲得分可以拯救生命,與一般電玩殺死敵人才得分的暴力色彩,正好成對比。

參與計畫者,對免疫系統都要有足夠的知識才能運作,不管是試玩的中學生或者是擔任指導員的大學生,為了達成目標,都得翻閱維基百科及上網搜尋資料,一個暑假下來,每個人收穫都非常豐富。程式設計指導員Ciara Belle 表示,她和她的學生都得去學神經學及呼吸系統的各類有關知識,如此設計出來的東西才能符合實際,不會被笑話。她的團隊很有成就,目前已設計出4個小遊戲,將併入Immune Attack 3.0系統中。

麥肯尼高中自然、科技、工程及數學 (ScienceTechnologyEngineeringMathematics,簡稱STEM)教育主管Rick Kelsey 表示,暑期在麥肯尼高中推廣這套計畫,主要是為了讓都市小孩及早接觸科技,方便未來找工作。如果沒有及早訓練他們學些21世紀職場必備的科學技能,將來沒有工作機會,在暑假期間學會這些21世紀、大學水準的技能,一技在身,就有就業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