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1/2011

美國大學學貸違約比例創新高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藍先茜編撰
參考資料來源2011912日,美國教育部新聞、土桑公民報、加州展望等

連結網址:

http://www.ed.gov/news/press-releases/default-rates-rise-federal-student-loans

http://tucsoncitizen.com/arizona-student-news-services/2011/09/12/arizona-student-loan-defaults-are-highest-in-the-nation-report-shows/

http://californiawatch.org/dailyreport/more-calif-students-defaulting-loans-12630

 

美國聯邦教育部日前公布最新年度學貸違約未還款統計顯示,2009會計年度的兩年學貸違約比例達8.8%,較前一年統計的7%上升許多,分析原因包括學費高昂及就業市場不佳所致;至於各類學校的違規比例也是全面上升,包括公立學校從6%增加到7.2%、私立學校從4%微升到4.6、營利型學校(for-profit schools)11.6%激升到15%

 

以上的統計數字代表總計有5,900所學校的360萬名學生在2008101日及2009930日起開始償還學貸,但其中有超過32萬名學生卻是到2010年的930日都還沒有還款。

 

雖然美國國會在2007年通過「大學學費減免及可及性法案 (College Cost Reduction and Access Act)」,授權聯邦教育部自200971日起推出「根據收入還款計畫」(Income Based Repayment,簡稱IBR),背負聯邦學生貸款的民眾可依據每月收入計算還款金額上限,還款25年後剩餘欠款及利息將全數免除,如果選擇從事公共服務的人,更可以在10年後即免除債務。IBR還款計畫雖然不會減少還款總額,但藉由延長還款期限及月還款額占收入合理比率的方式,卻可幫助收入不高和多年來被學生貸款壓得喘不過氣的民眾疏解財務壓力,只不過這項措施顯然尚未發揮效力,教育部表示將多加宣傳。

全美各州中,亞利桑那州是全國違約比例最高的州,高達16%,原因之一可能是因為網路授課為主的鳳凰城大學(University of Phoenix)總部設在亞州;至於加州違約比例也達到6年來的高峰,約8%,等於每12名貸款學生中,就有1名違約。

對於違約的民眾,教育部表示,學貸屬於破產也不能豁免的債務類別,將透過追討公司及法律訴訟等程序討回欠款。專家指出,拖欠學貸有損信貸評分,而雇主聘人時注意個人信貸分數越來越普遍,民眾應該謹慎理財,以免得不償失。

 

加州大學計劃連漲學費四年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藍先茜編撰
參考資料來源2011915,加大新聞稿、洛杉磯時報                              連結網址:http://www.universityofcalifornia.edu/news/article/26292

http://www.latimes.com/news/local/la-me-uc-20110916,0,1857683.story

 

有鑒於教育長期財務穩定及保持品質的需求,加州大學系統董事會在經過廣泛的討論後,作出多方探求增加收入來源及提升大眾關於高等教育重要性認知的決定;也因體認到學生及家長需要更明確了解未來教育支出的金額,以及學校本身也需要同樣的穩定性,才能作出招生及學術發展等計畫,因此將決定一個長期的財務規畫計畫,以達成上述的期望。

 

加州大學總校長尤道夫(Mark G. Yudof)表示,加大最大的財務壓力,來自於職員退休雇主應付額的缺口,他說,如果州政府可以履行義務,如同對加州州立大學系統及社區學院系統般,支付應承擔的退休費用,加大承諾可以保持目前的收費標準並維持學術水準,但自2008-09學年度開始持續減少及不穩定的州政府補助,已經危及加州大學留住高級人才、成立新研究單位及招收更多學生的能力。本會計年度,州政府撥給加大系統的預算削減了65,000萬元,而且若稅收狀況無起色,到冬天時還可能削減更多,以致今年加大首次出現學費收入(28億美元),高於州撥款(24億美元)的情況。

 

加大預測到2015-16年,因為不斷上升的健保、退休福利及建築維謢及招生成本,加大將有25億美元的財務缺口,加大系統10個分校的效能重整及增加營收的努力可能有10億美元的額度,不足的15億,只能靠州政府預算及學生學雜費收入支應。

 

依照以上發展情勢,加大校方向董事會提出的方向為:如果5年內,加州預算仍不足,未來每年可能調漲學費16%,到2015-16年,本州大學部學生學費(tuition),將從目前的一年12,192美元,變成22,000美元起跳,成長將近1倍,還不包括其他強制性收費及食宿費等。但是學費的年度漲幅,仍須視州政府補助而定,如果州撥款增加8%,學費漲幅不會超過8%,若州撥款只增加4%,那學費便會調漲12%

 

加大董事會可能在11月或明年針對本項提案,作出最後決定。

雙語對幼兒及成人腦力訓練有幫助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吳迪珣摘譯
參考資料來源2011914NBC新聞Education Nation                              連結網址:http://www.educationnation.com/index.cfm?objectid=0D68C206-DD7B-11E0-93E3000C296BA163&aka=0

 

嬰幼兒腦部的語言系統如何發展並持續進行,一直是科學家最感興趣的研究主題,華盛頓大學的學習和腦科學研究中心(Institute for Learning & Brain Sciences)最近公布的一項研究報告,在雙語家庭長大的小孩,由於經常是兩種或多種語言交替使用的環境薰陶之下,會使腦部吸收資訊的能力大為提高。

 

報告標示出以下兩點研究新發現(實驗中特別使用中文學習為對照,請點選上部連結網址參看影片):

1.      在雙語環境下的嬰幼兒腦部比學習單語的嬰幼兒能維持更長久處於開放學習的狀況之中,尤其是在關鍵性的第1年裡,正是腦部發展的最重要階段,接收高品質不同語言的相互交替作用,對開發腦力非常有幫助。事實也證明嬰兒階段聽到大人之間的交談愈多,兒童期以後用來表達的語言辭彙也愈多。

2.      雙語者思考時會具更有彈性,與單語者相較,有較佳的認知優勢,雖然不見得雙語者有更高的智商、記憶或學識,但由於他們有兩種語言交替作用的能力,資訊的接納性會更強,相對的,在不同狀況下規則的轉換能力也超出單語者。在現實世界裡,這也意味著雙語者有較佳的自我控制、解決問題和作決策的能力。

 

基於雙語的種種優點,與其他的腦力訓練相比,雙語可以說是目前最佳的腦力訓練方式,更多的證據也證實透過雙語的訓練可以有效的維持腦力,不致隨著人的衰老而漸漸衰退下去。

 

以下是專家給有意從事嬰幼兒雙語教學家長的建議:請確保嬰兒和幼兒有很多與親人在玩、吃、閱讀等日常活動過程中的母語交流經驗。每天花點時間與孩子相處,共同分享閱讀的樂趣,或唱兒歌、玩文字遊戲和歌曲等都是開發語言能力的最佳時機。常使用不同的詞彙語言和孩子談話,有趣的書重複閱讀都可加強語言和詞彙的發展,這些技能可幫助孩子學習閱讀和交談任何一種語言。只要他們聽到母語,具有兩種語文的足夠經驗,年幼子女都可以毫不遲延地學習多種語言。當孩子們開始混合使用兩種語言在同一句子中時,他們不會感到困惑。相反的,這是正常的,也表示這孩子正在發育較強的語言技巧。

21世紀教育工作者應具備的五種特質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沈茹逸

資料來源:201199,電子學校報

 

一項針對讀者進行的問卷結果,對於21世紀的教育工作者應具備的特質,有了清楚的描繪:

 

1.  放眼未來

無庸置疑的高科技的變革是日新月異,高科技也常牽動經濟或是商業發展,一名好的21世紀教育者不但洞悉科技發展,更會幫助他的學生跟上趨勢,以確保學生的前途沒有消失在科技發展的洪流中。又提到除了要跟上科技的動態,這包括數學、科學、工程、及科技,也要注意幹細胞這方面的最新發展,這也是未來的重點之一。

 

2.  終身學習者

21世紀不僅是教師,無論哪各領域,其實每個人每天都在工作場合接觸科技,而展望未來要成為一個優秀的教師,必須保持彈性、不斷追求新知、接受改變、而且願意犯錯承認錯誤(這也才能不斷從錯誤中學習新科技)。

 

3.  人際關係良好

在科技發展越趨進步,人際關係越趨重要。教師不但要培養與學生間的關係,更要注意學生之間是否有融洽同儕關係。許多學子在網路社群上有500個朋友,但實際人際關係確乏善可陳。科技造成人際疏離,所以課堂上的人際關係培養也相形重要。

 

4.  可以教育程度不一的學生

教育工作者要先成為情境學習者(Situational Leaders),而且也要不斷確認每一個學生「具備學習能力」(Learning Ability),並且「承諾學習」(Commitment to Learning)。另外,教師也要能隨著社會進步而跟上學習腳步,才教授學生未來需具備的技能。

 

5.  能夠辨別科技是否有效協助教學

年紀越小的學童,對於科技產品接受度越高。甚至教育體系根本不需教導他們如何使用,但是應著重教導他們如何利用科技學習。而教師應該具備辨別的能力,判斷新科技是否對於學習有益。

美國大一新生的共同書單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藍先茜綜合摘要

資料來源:201198日,美國公共電台等

 

近幾年來,越來越多的美國大專校院開始指定「共同書單」(common reads),規定所有的大一新生必須在入學前的暑假期間預先閱讀,並在開學後一週在校內參與討論。

 

過去幾個星期,美國公共電台(NPR)在「國家講壇(Talk of the Nation)」中深度探討過幾本近年來大學指定新生共同閱讀的書籍,包括The Other Wes MooreThe Immortal Life of Henrietta Lacks Guns, Germs and Steel等。

 

另外,NPR也請聽眾推薦及列出他們心目中認為大學生應該閱讀的書籍,結果總共有70多本包括環境、戰爭與和平、宗教、美國種族問題等各類書籍名列其中,NPR整理出10本包括柏拉圖的共和國、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布魯克斯(David Brooks)社會性動物等的推薦書單如下:

1.          One Bullet Away: The Making of a Marine Officer

2.          The Canon: A Whirligig Tour of the Beautiful Basics of Science

3.          The Violence Of Peace: America's Wars in the Age of Obama

4.          The Social Animal: The Hidden Sources of Love, Character, and Achievement

5.          Griftopia: Bubble Machines, Vampire Squids, and the Long Con That Is Breaking America

6.          I Am Charlotte Simmons

7.          The Things They Carried

8.          The Curious Incident Of The Dog In The Night-Time

9.          An Ordinary Man

10.      The Republic

事實上,美國的高中也有同樣的作法,一些開授「國際學士學位」(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簡稱IB)的高中,在暑假放假之前,即對將自初中畢業的學生開列暑假閱讀清單,要求學生撰寫閱讀日記(journals) 數篇,然後開學後在課堂上在老師的帶領下閱讀及討論,再指導及要求學生撰寫心得寫作(essay)

此舉對培養學生思考能力及閱讀習慣及寫作技巧確有幫助,有心在校園內推廣閱讀、鼓勵高中及大學生深度閱讀及思考的學校,美國的作法足供我們參考及借鏡。

延伸閱讀:美大學出奇招獎勵新鮮人暑期閱讀

國際教育測驗評比的重要真相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藍先茜摘要

資料來源:2011912,教育週刊

 

喬治華盛頓大學教育政策研究學者羅特柏格(Iris C. Rotberg)近日在教育週刊撰文指出,科學及數學測驗國際評比結果深深導引美國教育政策走向,不過由結果推論出的假設,有許多誤解之處。

 

對國際測驗評比有取樣上的缺陷及難以評比各國教育品質的批評外,由於美國在這些測驗評比結果落後,因而就假定會導致美國經濟競爭力的下降以及美國科學及工程人才不足的這些假設,事實上根本沒有證據支持,而顯示出的學生家庭貧窮及學校資源不足深深影響學生表現的事實,這個真正最最關鍵的問題,卻無人關注。

 

羅特柏格指出,雖然大家總把評比與國家經濟競爭力掛勾,不過根據2010-21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簡稱WEF)的全球競爭力評比,美國居第4位,僅次於瑞士、瑞典與新加坡,許多國際測驗評比高於美國的國家,如韓國在WEF的評比中,僅居22名,而芬蘭則是第7名。

 

羅特柏格表示,我們無法預測未來經濟趨勢,但我們確知國際教育測驗評比結果用來解釋及影響未來經濟的關連性甚低,因為是否有管道取得較為廉價勞力、創新環境及動機、甚至負稅率、健保及退休制度等等,都比數學或科學成績的評比,更加直接地影響一個國家的經濟競爭力。

 

其次,數學及科學測驗評比結果差強人意,可能導致美國科學及工程人才不足的推測,也非現實情境。事實上,美國算是培養科學及工程證照的大搖籃,提供充足、有時甚至是超過勞動市場需求(如化學博士)的人才。當業界宣稱國內找不到合格員工時,其實代表的是這些公司不願意花較多的薪水聘請國內人才,只願以較低的薪資找外國員工。

 

此外,依據勞工部的推測,美國成長最快的30種職業中,只有9種與科學及工程有關,而且30種職業中的16種,根本不需要大專學歷。更重要地是,30種聘用人數成長最多的職業中,只有2種(皆與電腦科學有關)與科學及工程相關,甚至其中23種,都不需要大專學歷。

 

也因國際教育評比而推論出的以測驗為基礎的績效責任(test-based accountability)理論,也成了教育政策的主流。顯然對績效責任的要求是建立在縮小學習成就差距(achievement gap)的期望上,不過2011年公布的「國家科學研究委員會」(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多年的研究分析報告顯示,績效責任並未導致學生學習成就的改善,在很多情況下,反而減低、甚至弱化學習動機,然而美國卻仍在要求連令人欽羨測驗成績高的國家,如芬蘭與日本,也不願意採用的績效責任。

 

與此同時,國際教育評比所揭露出最關鍵的貧窮以及由於貧窮的集中,影響全球學生學習的事實,以及高度貧窮與最富有的學生間的學習成就差距,依然是全世界各國家最根本問題的困境,卻仍乏人聞問與關注。

 

根據國際經合會(OECD)會員國2009「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簡稱PISA)的表現,結果顯示不同社經地位(Socioeconomic status)學生的閱讀表現,平均有將近60%的差距,而在美國社經地位與學習成就的差距則是80%,是所有工業化國家差距最大的國家。社經地位所造成的差距,特別表現在低收入族群及區域學生學習數學、科學及工程等專業領域的缺乏,而這些族群又恰是全球經濟(global economy)下就業競爭最不利的一群;加上美國1/5的兒童生活在貧窮線以下,數以百萬計的兒童集中在高貧學校區,問題嚴重性可見一斑。

 

羅特柏格認為:貧窮,而非國際測驗評比,才是美國公共政策最關鍵與急需解決的問題,美國的教育政策方向偏離現實,所提出的策略都不是針對解決貧窮;不幸的是,加上近來對預算分配優先順序的政治極化,再再都無法令人感覺樂觀到前景。

美國業界推出符合核心課程標準免費線上教學工具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沈茹逸

資料來源:2011829,電子學校報

 

知名的線上教學資源SAS,開始提供互動式教學工具SAS Curriculum Pathways,課程內容係針對核心課程(Common Core)及州府課程標準來設計,凡是美國的教育工作者可以免費使用。

SAS原本是一家商業分析公司,這套免費線上教學資源的最新功能包括擴充教學內容 (目前新版本設定學習對象為中學生),並且強化使用者介面,同時新版本也增強檢索功能,可以搜尋各州的課程內容以及核心課程的教學標準。

 核心課程目前全美有44州及哥倫比亞特區遵循使用,這是2009年由聯邦所制定,給高中生進入大學前所需預備的英文課程及數學課程標準內容。

 以數學為例,核心課程詳盡規劃了從小到大應該完成的學習目標。幼稚園學生應認識每次阿拉伯數字,而高中生可應用數學模式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狀況。

 SAS原本就有一套線上教學資源,但是僅有13州的912年級州府課程標準。新版本更擴大到全美50州,6-12年級的州府課程標準。使用者可以針對某州某年級的課程來搜尋,也可以反向針對某教學項目,來搜索符合哪些州的核心標準。

 根據該公司,目前已有5萬名教師,以及12千個學校已經在使用SAS Curriculum Pathways。這包括傳統是課堂學習、網路教學以及在家教育,這套免費的線上資源嘉惠了各類型的學生。

 

 

911事件編入中學社會學科教材的探討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吳迪珣摘要

資料來源:2011823、電子學校報

 

911恐怖份子攻擊事件是美國人難以擺脫的惡夢。今年正巧是10週年紀念,教師們開始傷腦筋如何開口向學生們解說這事件發生的始末緣由及對美國造成的後續影響,尤其目前的中學生,10年前都只是38歲間的小孩,依稀有這麼個印象,但真正的意義並不是很清楚,也不太能體會當時成年人所受到的強烈衝擊。但從另一方面來說,也有好處,經過這漫長的10年沉澱,大人們也可以免除情緒的左右,從更實際且理性的角度來教導下一代這件震撼美國的巨大事件。

美國社會學協會(National Council for the Social Studies, NCSS)的資深會員Joan Brodsky Schur建議,把911事件編入中學的社會科學教材內,因為911是單獨突發的事件,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其獨特性在歷史上很難找到相同類似的軌跡,在美國社會學上應佔有一席之位,許多突出的主題如艱困時期如何平安渡過、政府採取什麼措施維持政局穩定及保護民眾人身安全及公民權益?這些都值得後世深入探討。

NCSS會長Sue Blanchette則偏向用個人實際遭遇的經驗作為教學的內容,她說經歷過911的人都有責任還原當時的狀況給懵懂的下一代,雖然現代的年輕人在隨時都有各種危機發生的時代裡長大,但危機意識還是很薄弱的。譬如機場海關脫鞋檢查對他們來說是很稀鬆平常的事,卻不知道這背後隱藏多大的安檢壓力,一疏忽可能陪上數千條人命。所以教師們都有義務讓他們的學生明瞭世界正在如何轉變,及如何去適應它。當然陳述911事件時,表達民族情操是應該的,但切記別讓情緒干擾到教學理性的探討。

目前在課堂上911主題的研討都是非常彈性的,沒有一套課程的統一標準可遵循,雖有些州已在努力籌劃中,但教學資源的短缺,讓教師教學時捉襟見肘。這深具意義的一天,其實大部分的學校都以紀念的方式來進行,透過音樂、藝術、公共服務來表達哀思,這也同樣具有意義,可涵蓋不同的年齡層,有效的凝聚社區的向心力。大部分的教師會提到這一天的重要性,至於教學部份,可能還是照著歷史時程表的順序,留到學期末的美國歷史課再討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