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2/2012

巴沙迪那聯合學區雙語沉浸式教學中文老師獲得年度最佳老師獎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摘譯
參考資料來源2012711Pasadena News Now

連結網址:http://www.pasadenanow.com/main/pusd-mandarin-dual-language-immersion-teacher-wins-national-award

 

 

來自臺灣臺北現任教於南加州巴沙迪那聯合學區( Pasadena Unified School District,簡稱PUSD Field 小學(Field Elementary School)中英雙語沉浸式教學課程之中老師詹雅婷(Tina Chan)贏得本年627在加州 Newport Beach舉辦之2012年加州雙語教學學會(California Association for Bilingual Education)頒獎典禮上年度最佳老師獎。

 

加州雙語教學學會主要的任務是協助提供全國有志於從事沉浸式語言教學、雙語教學的教師專業教學技能。 老師獲得此項殊榮主要是對她教學熱誠及辛勤的付出的肯定,由於她的努力Field 小學中英雙語沉浸式教學課程學生人數已有顯著的成長。 老師於頒獎典禮時說:「這次得了全美國年度老師獎, 我非常感謝我的校長 Ms. Ana Maria Apodaca 和我們的中文指導 Cathy Wei博士。她們都非常盡心盡力地教導我、激勵我。我也很感激和我一起共事的同事們,與和我一同成長的學生們。我希望能夠繼續在美國教中文,並且將中華文化發揚光大」。

 

巴莎迪娜校區於2009年的秋天開啟了第一所中文沈浸式學校,自2010年啟即採用我華測會研發之兒童華語文能力測驗(Children's Chinese Competency Certification)作為評量工具,持續3年迄今,每年都有50餘位學童參加萌芽、成長、茁壯級之考試,多數學童來自非華裔家庭,成績優秀,足證教學成功。老師是幼稚園教師,她不僅需自行將課程資料翻譯成中文,同時亦努力充實自身中文教學技能,曾於2009年參加我教育部補助臺北駐洛杉磯文化組主辦之「南加中文教師暑期赴臺灣研習中文團」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習中文教學2個星期,並於201112月隨同該校校長 Ms. Ana Maria Apodaca 與學區中文顧問亦是巴沙迪那社區學院(Pasadena City College)之中教授Dr. Cathy Wei赴訪北投文化國小及私立薇閣小學,觀摩該2校中英雙語教學方式,交換教學經驗。此外,她與家長、其它老師向來保持密切聯繫、充份溝通,在學校支持下沉浸式中英語課程學生人數自2009年的28位成長迄今190位。

 

老師出生於台北市,於古亭國小就讀至四年級時跟隨著家人來到了美國。 自小的志願就是當一位小學老師。來到美國後,因為對英文一竅不通,課業上遇到許多困難。上課聽不懂、課本看不懂、 功課也不會寫,她回憶初抵美國學英語的經驗說:「起初我以中英文字典字對字的翻譯著我的課本,晚上等著父親回家教導我的功課。當時我的父親做了一件讓我印象深刻之事,他把我所翻譯的中文部份全部擦掉,接著對我說:『這樣子是沒辦法學會英文的』,我的父親教導我學習一種語言是不能靠翻譯的,而是需要活用。我父母的教育和學習英文的經歷開啟了我對沈浸式教學的熱情。我深信著沈浸式教學的方式,而我的夢想是幫助學生們流利地駕馭中、英兩種語言」。 大學時期,她在加大河濱校區(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Riverside)主修英文創作寫作,輔修教育。由於熱愛中文,而回到了台灣,在臺灣大學修中文課。之後在加州州立大學長堤分校(California State University, Long Beach)修得Multiple Subjects教師執照,同時也考取了雙語教師執照,並於2009年進入Field 小學任第一屆的中文沈浸式老師。

 

巴沙迪那聯合學區Field 小學中英雙語沉浸式教學課程自幼稚園開始即以中英文2種語言自然學習,該學區同時在San Rafael小學設立自幼稚園至四年級之西班牙語、英語的雙語課,由於這個成功的經驗並擬自今秋起在 Jackson 小學再設立西班牙語、英語雙語課程。 學區總監 Jon R. Gundry 對於老師獲得這獎項,表示:「老師是很有才華、有熱誠的老師,由於她的教導,我們的學生在21世紀的溝通技巧上,將獲得決定性的優勢」。

 

加大系統少數族裔學生人口縮小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吳迪珣摘譯

參考資料來源:2012224,加州觀察日報

連結網址:http://californiawatch.org/dailyreport/despite-diversity-efforts-uc-minority-enrollment-down-prop-209-15031

 

大約10多年前加州通過法令,公立大學禁止摻合種族因素來決定入學許可,自此之後,加州居民首選之公立大學,如加大柏克萊或加大洛杉磯的非洲裔、拉丁美洲裔或原住民印第安之少數族裔學生註冊入學的人數縮減,明顯的受到衝擊,該趨勢的影響所及,值得其他州來借鏡參考。

 

加大系統其實早在1995年就通過排除以種族、宗教、性別、膚色等區分作為大學入學許可之準則,隔年加州就通過209法案,禁止入學及獎學金補助等措施涉及種族因素在內。

 

209法案實施以來,這麼多年無論校方如何努力平衡大學人口的多樣化而研擬許多政令和策略,加大系統的少數族裔人口,尤其是首選的加大柏克來和加大洛杉磯兩校,持續縮小的現象一直存在。相對的,如以加州少數族裔學生從加州高中畢業的比率與進入加大系統的比率來計算,其間之差距也愈來愈大,由18%擴增為23%。

 

根據統計,光是1995年到1998年之間,加大柏克萊少數族裔學生註冊入學的比率就掉了58%,原來還佔全部入學學生的27%比率,一下子掉到12%。加大洛杉磯則掉了53%,從原來的28%比率,降落到13%。雖然2010年有略微起升的現象,加大柏克萊少數族裔學生佔17%,加大洛杉磯則為21%,但仍然沒有完全回復到以前的狀況。1995年到2009年整個加大系統來自本地公立學校少數族裔新生有逐漸增加的趨勢,從20%增至25%,但也無法和加州公立學校人口改變的數據並駕齊驅同步成長。

 

加大柏克萊大學部入學審核部門主管Anne De Luca表示,加州其他幾所知名的私立大學如史丹福大學或加州理工等在這方面就比較吃香,因為他們不受209法案之限制,可以自由提供獎學金或助學金給需要的學生,因而吸收許多優秀的少數族裔學生。而加大系統礙於法規所限,對所有的學生都必須保持公正不偏的立場,無法針對這些少數族裔學生所需,特別開創一些延伸的計畫或提供獎助金來協助他們,只有狠下心來拒絕了不少亟需財務支援才能就學的少數族裔學生。

 

為了平衡209法案帶來的衝擊,加大系統也研擬了許多對策,譬如命名為管理和領導者結合的夏季營(Summer Institute for Emerging Managers and Leaders),除了招收一般學生外,還從非洲裔族群佔多數的大學中選出25名學生到6所加大系統的商業管理學院培訓,為將來研究所的新生鋪路,在未違反209法案的原則下,很多計畫只要不涉及種族敏感的部份,都可作為增加族群多樣化的先鋒隊伍。

 

為了遵循209法案,同時讓學生族群多樣化,加大還有許多妙招可以合法使用,如加州每所高中成績列名為全年級最前的9%學生,雖然都可順利申請進入加大系統的學校,但大學仍保留了整體綜合性審核申請者的特權,可以有效的運用來作為擴增族群多樣化的工具。

 

另外加大系統也積極與社區學院及中小學合作,擬定許多與大學教育銜接的延伸計畫,如加大柏克萊每年會花費將近7百萬的經費在這些計畫上面,讓35千名學生受益,其中之一的計畫為加州大學預修班(California College Preparatory Academy),它和特許學校Aspire 高中合作,第1期畢業生17名皆順利進入4年制大學,其中只有1名進入加大柏克萊。加大柏克萊副校長Gibor Basri表示,加大柏克萊推行這些計畫的用意並非只為了培育專屬的未來學生,而是全面帶動高中畢業生進入大學繼續求學(college-going culture)的風氣。

 

 

多數加州學校營養午餐不符標準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沈茹逸編撰

資料來源:2012 75,加州監察報

連結網址:http://californiawatch.org/k-12/school-lunches-missing-mark-nutrition-standards-16906

 

根據媒體加州監察報(California Watch)報導,過去五年超過60%的學校提供的營養午餐,至少有一項未達到營養標準。雖然美國國會早在1946年為處理學童營養不足,並且有效運用農業產出,訂定了營養午餐的標準,但時至今日,許多學校學區的營養午餐亮起紅燈:脂肪過高、低纖維、過鹹重口味。

 

該媒體發現,大部分學區都達到下列營養指標:鈣質、維他命A、和維他命C。但仍有進步空間的則是下列幾項:

 

    30%的學區所提供的營養午餐超過飽和脂肪的標準。

    超過5分之4學區超過鈉含量 (鹽分)

    全美860個學區超過200個,至少三項指標未達到營養午餐標準。

 

加州議會規定至少每五年要對學校營養午餐,進行一次檢查,但是至少超過100個加州學區已經久久不曾審查了,而其主要原因是限於經費不足。目前聯邦政府補助一份營養午餐的經費是美金$2.77,這遠遠難以達到理想餐飲的標準。另外廚房設備老舊不足、員工缺乏訓練都是改善難以達成的因素,另外學區的行政人員也頗覺力難從心的是,兒童飲食習慣難以改變。

 

加州兒童營養負責官員表示,雖然許多餐飲供應商早就不符標準,至少510年之久,但是加州政府仍然努力在推廣正確的飲食標準。例如說,2009年加州就明令禁止學校餐廳提供反式脂肪,這也讓許多學區開始採購本地生產的當季新鮮食材。

與實際生活結合的數學教學法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吳迪珣摘譯

參考資料來源:2012711,校園電子報

連結網址:http://www.eschoolnews.com/2012/07/11/projects-test-real-world-use-of-math-as-learning-tool/

 

加州一所中學暑期班的10名青少年們正費盡心思,用代數等方法企圖解開保險箱的密碼,但當地的銀行不必因此而緊張,所謂的保險箱裡的財富是抽屜裡的糖果,這群8年級生正在練習使用代數來突破數字謎團,取得糖果獎賞品。

 

加州皮特森(Patterson)和紐曼(Newman)兩學區中學的實驗課程,是一項為期5年的全國研究計畫之一,將代數、幾何等數學科學引導至實用的生活層面,紐曼在暑期班所開的志願課程剛才結束,皮特森的暑期班則在本月展開。

 

通常學生上的代數課,教科書都已有現成的方程式及公式等,學生只需要根據公式做一些計算排列組合的練習題而已,但在紐曼由Leigh Kreb教授的代數暑期班,則是發給學生一些糖果,要他們自己去找出包裝這些糖果可以有多少種的排列組合產生,玩這種數據的遊戲,也是為下一步如解開保險箱密碼等較高難度的排列組合練習預作準備。

 

實際動手去做的學習方式與傳統根據教科書由課堂老教授的方式,兩者優劣如何判斷呢?這需要花工夫及蒐集數據研究,才能揭曉答案。但皮特森學生的反應最直接,也透露了一項最重要的線索,他們都表示數學變得容易多了,也不會無聊了,最重要的是,學生們體悟到原來數學無所不在!

 

Kreb表示數學在職場上的運用很廣,但大部分的學生在國中時就漸漸對數學失掉興趣,因為他們不認為將來會有用到的可能;把代數與真實生活運用的例子,以及學生學習結合就是解決的關鍵。教學如果採用實際動手做的方式,譬如做一個風力發動的輪機模型,學生必須準確且精密的計算並測試出風輪葉片的最佳獲取風向動能的角度;或者利用模型設計輪椅滑坡,與數學的分數、比率、係數等都有相關連,只要其中一小環節計算錯誤,這模型就會出錯。學生在動手作過程中,把課本內容具體化,無形中學到了許多數學重要的理念,運算技巧也會被磨練得愈來愈純熟了。

 

被選的皮特森學生大部分是處於不僅初級代數(pre-algebra),甚至基本分數都有困難的狀況,但經過總共4周每天4小時暑期班的數學訓練,這10名學生不會有進級,也沒有學分,只是當成下學期課程的預修,下學期繼續由Krebs教導,繼續學習與實際生活結合的數學課程訓練,Krebs將安排飛行跑道、正立方體、發射器等學習方案,並持續觀察這幾位學生的學習進展和表現,尤其是接下來的州測驗,成績是否有比傳統依教科書學習的優越,才是重點。

 

除了這兩學區外,全加州還有17個學區的或大或小、或市區或郊區的多所中學將進行由美國教育部資助的「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學習機會均等計畫」(STEM Learning Opportunities Providing Equity),其中之一的目標,就是觀察並研究這些接受與實際生活結合數學教學法的學生學習表現和成績,為期4年,以確定這類教學法是能讓數學與生活連結並符合實際所需。

 

主導研究計畫的縣教育局辦公室人員Kandy Woerz表示,所有數學的計算都可以透過計算機來解答,但學生必須知道如何操作,更重要的是,學生必須明白實際生活和未來的職業生涯中定會用到數學技巧,這才是真正的關鍵所在。

 

創新評比與教育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藍先茜編撰

資料來源:2012 79,教育週刊

連結網址:http://blogs.edweek.org/edweek/marketplacek12/2012/07/us_drops_in_global_innovation_rankings.html

 

雖然美國擁有臉書、谷歌及蘋果等世界創新大公司,但根據一份最近世界性調查顯示,美國的創新能力在下降中,相較於2011年在「全球創新指數」(Global Innovation Index)排名第7名,2012年已下降到第10名。

 

由位於法國的「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與「世界智慧產權組織」(WIPO)所作的報告,總共評比了全球141個國家,檢視將近100個與創新相關的面向,包括「商業成熟度」(Business sophistication)、「人力資源及研究」(Human capital & research)及「知識及科技產出」(Knowledge & technology outputs)等等。瑞士及瑞典兩國連續兩年分別位居第1及第2名,其他前5名國家包括新加坡、芬蘭及英國。

 

在中小教育(K-12 education)相關項目上,由於教育支出的低落,美國的排名是31名;中學13.8:1的師生比,則排名61名。至於高等教育方面,美國雖然在入學人數上排名第2名,但在與科學及工程畢業生人數的評比上,則只有排名第74名。此外,雖然美國參加GMAT(商管研究所入學考試)的人數最多,但平均分數只排到第53

 

經濟學人雜誌評論這項評比,應該改叫「提供創新環境的能力」才對,而不是比較那些國家比較創新。也有評論指出,該報告中每項評比的面向重要性不一,有些真正與創新有關,有些可有可無,而有些卻根本無法量化。

 

就拿中小學教育的評比來說,前3名的國家是愛爾蘭、烏茲別克及賴索托,而如南韓與日本來說,這兩個國家都是網路連結最密集、科技經濟發展最昌盛的國家,但報告中卻只分別排名2125名,連地中海上的小國馬爾它都還排名16名,而南韓及日本的教育在最近的2009PISA(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中,卻是前8名的國家。

 

美國排名的下降,或許與近幾年的經濟衰退,因此與其他排名在前的國家相較,沒有進步。如想要透過教育提升創新,美國須要更多高品質的「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STEM)教學、培養學生商業觸覺(business acumen)及創業精神(entrepreneurship)等等。

 

此份評比報告全文,可參閱:http://www.globalinnovationindex.org/gii/main/fullreport/index.html

研究顯示美國學生認為現行課程不具挑戰性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沈茹逸編撰

資料來源:2012 710日,電子學校新聞報

連結網址:http://www.eschoolnews.com/2012/07/10/school-is-too-easy-many-students-report/

 

最新的研究顯示,數百萬的美國學童認為課程過於簡單,這引起專家學者的討論,是否應該修正學科標準。這是由智庫「美國進步中心」 (The Center for American Progress) 根據美國教育部所屬「國家教育發展評量」(National Assessment of Educational Progress),過去三年的問卷分析而得。

 

概要分析結果如下:

 

37% 四年級美國學生認為數學一科「經常」、「總是」太簡單。

57% 八年級美國學生認為歷史一科「經常」、「總是」太簡單。

39% 十二年級美國學生表示課堂中很少需要寫作讀書心得。

 

雖然也有美國電影如「無路可跑」(Race to Nowhere),講述學子課業壓力巨大,但是從這個研究明顯看出,仍有大部分學生認為學校課業很輕鬆。所謂課業沉重像是壓力鍋般巨大、每天揹著70的書包,這完全不符對現代美國學生學習的描述。

 

問卷分析顯示,八年級學生僅有1/5每天閱讀超過20頁,這是包括課堂以及家庭作業,甚至更多研究認為數字應該更低。這對於培養潛在高成就的孩子來說,這個學習過程完全不具挑戰性。

 

學界人士認為,目前美國課程內容,實在是低估了學生。即將在2014學年度實行的「共同核心課程標準」(Common Core standards),已被全美45州接受,預期也會將課程內容調整至接近學生應有程度,同時也預期給予學校一貫又明確的標準,以確知學生應該學習的程度。

 

不過對於核心課程,學界也有不同的聲浪,認為標準化代表的就是僵化,認為將抹煞學子的批判性思考、創意思考。

 

10/19/2012

芬蘭學校大改造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藍先茜編撰

資料來源:2012 76,教育週刊

連結網址:http://www.edweek.org/ew/articles/2012/07/06/36finland.h31.html

 

芬蘭在國際教育評量上的優異表現,已讓許多教育觀察家從各種不同角度切入分析芬蘭,不過日前在芬蘭駐美國大使館的一項展覽中,又讓人從建築看到造就芬蘭教育成功的另外一個面向。

 

芬蘭教育部下所屬的「國際流動及合作中心」(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Mobility and Cooperation)主任蕭柏格(Pasi Sahlberg)表示,芬蘭教育制度有三項特點,一是教育課程的品質、二是教育機會的均等、三是環境及學校設計支持學生的學習,這三項特點綜合一起,才是造就今日芬蘭教育成就的關鍵。

 

近年來,美國及各國教育人員也開始注意到學校硬體建築對學生健康、安全及學習動機間關係與影響。加州一家建築公司的總裁表示,了解如何提升學生學習動機、幫助他們學習,對建築師在設計可以支持學生學習的空間,非常有助益。

 

由芬蘭建築博物館策劃在華府展出的展覽,包括7所在20012007年間啟用的學校,正是芬蘭全國學校,如何從排列整齊,有如工廠式的學校,走向符合教學及學生與教師交流需求(pedagogical and social needs)的現代校園的最佳代表。

 

芬蘭國家教育委員會為「適當的學習環境」(proper learning environment),所訂定的標準包括美學標準(aesthetic quality)的建議,學校應該是一個對身體、心理及社交上安全的地方,要能促進學童的成長、健康及學習,並增進教師及學童間正面的互動。

 

展出的許多設計,來自20002010年間所舉辦的15項全國學校設計比賽。蕭柏格主任在614的開幕典禮致辭時表示,所有的細節都有其代表意義及目的,因為大大小小的設計都是教師、校長及建築師合作的結晶。

 

寬敞的教師休息室(teachers' lounges)和工作空間、設有咖啡吧台或咖啡桌,是為了校長與老師及老師們間定期沒有壓力交流的場所;教師辦公室與教室分隔兩邊,也是為了讓老師有可以安靜備課及進行專業發展的地方;學校建築分隔區塊,但有聚集空集分綴其中,也是為了配合芬蘭學校每上課45分鐘,就有15分鐘的休息時間,而且雖然每天上課時間不長,但仍有半小時的午餐時間的活動需求。

 

許多芬蘭學校都有室內中庭及從天花板到地面一大片窗的設計,從上可以俯看,更可以穿透看到戶外院子,不儘自然光線充足,陽光可以灑進教室,學生可以接受日照及維他命D,也沒有視覺上的死角,阻礙大人的監看。

 

今年春季出刊的最新一期「兒童、青年與環境」(Children, Youth and Environments)期刊中,威斯康辛大學教育及專業研究副院長廸克曼(Ellyn M. Dickmann)的研究就證實,學校的設計可能加劇霸凌問題,過少的窗戶、太過分散的教室及太小的公共聚集地點,讓大人難以看管,就容易產生霸凌。

 

2008年的另外一項喬治亞大學學校設計與規劃實驗室主任唐納 (C. Kenneth Tanner)研究也顯示,學生越多接觸日照,語言及科學成績越高,而且在能看到戶外教室的學生,他們在數學、語言等成績也較好。唐納表示,能讓學生休息眼力的最有效方式,是讓他們至少可以有50呎的寬濶視野。

 

以上的研究證實,芬蘭學校的設計,確實含有科學根據。

數位時代教師反易成為被霸凌的對象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吳迪珣摘譯

參考資料來源:2012623,校園電子報                             

連結網址:http://www.eschoolnews.com/2012/06/23/bullying-of-teachers-more-damaging-in-online-era/

 

學生在校內外或網上被同儕霸凌一直是教育界矚目的焦點所在,研究討論的重心也幾乎都放在學生的身上,鮮少有人關心校長、教師或其他成年人是否也有可能成為被霸凌的對象?

 

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早就發生過教師或相關成年人被霸凌的事件,尤其在現今的數位時代,學生透過網路及先進科技來攻擊令他們不滿的成年人,更是屢見不爽,而且令人擔心的是,所用的手段和方法愈來愈殘酷。

 

在馬里蘭州發生過學生將副校長的9歲雙胞胎女兒的照片上傳到戀童網站尋找性伴侶,或假冒教師名義,在一些政治偏激的網站,用煽動的言語激怒群眾,讓老師莫名其妙的當了代罪羔羊,還有一些學生從教師手機中盜取照片等資料上傳網站,公開羞辱老師。這些都還只是從好幾百案例中挑出具代表性的幾件而已。

 

為了激怒教師,學生的想像力發揮無窮。但在紐約州校車導護老師Karen Klein遭遇的人身攻擊事件才是真的過分,學生用教科書戳她,用猥褻言語侮辱她,還威脅要對她撒尿,甚至有學生譏笑她10年前兒子的自殺是因為不願做她的家人,讓她當場痛哭失聲,全部事件都被手機錄影下來,並上傳到YouTube,掀起軒然大波。

 

教師被霸凌的統計資訊其實非常有限,根據教育部的國家教育統計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資料顯示,5%的公立學校教師通報每日或每週被學生言語侵犯、8%的中學老師及7%的小學老師通報被學生威脅將加諸人身傷害。

 

20年前,學生對教師不敬,最多就是以粗魯的言語回應。但現在學生的配備可齊全多了,有可錄影的手機,還有五花八門的應用軟體,可讓他們輕易的上傳公布,隨意侵擾他人隱私權。新名詞「網路誘欺」(cyberbaiting) 指的就是學生用各種方法來激怒老師,讓老師情緒失控,然後用手機拍照或錄影,將教師出醜的狀況上傳網站,供大家取笑。諾頓網路家庭報告(Norton Online Family Report)發現21%的教師自己經歷或聽說其他同事曾有過這種不好的經驗。

 

在佛羅里達州還發生過一件事,一名學生為了攻擊令她不滿的老師Sarah Phelps而特別開了一個臉書,還號召其他學生加入批判的行列。雖然學生自動關閉網站,但仍被校方處以3天的停學並取消該生AP課。學生不滿,一狀告到美國公民自由協會(American Civil Liberties Union),控告校方處置,侵害她的發言權,最後雙方以15,000美元的法律費用補償及取消記錄達成合解協議。

 

雖然各地法院判決不同,不過只要狀況並非發生在學校管轄的範圍和上學期間、或學校舉辦的活動時,也沒有使用學校的設備,學區一般無法對該生處以處分,何況法院一般都會傾向弱者的一方,學生可能會得到法官的同情。被害的當事人Phelps老師表示,「當然,學生犯錯時,應該是成年人要負起責任,把他們導回正途;但這種假借言論自由、泯滅個人責任,利用科技散播,確實就是霸凌。」

 

紐約州校車導護老師的霸凌事件,學區計劃對4名學生祭出紀律懲處,雖然警方表示,或許因為影片上網後,各方對學生的批評,甚至威脅,使得受害教師不願意對這些學生提出刑事控訴。各界支持受害教師的捐款,已超過50萬美元,顯示社會對此事件的關心。

 

校園安全專家及教育主管人員表示,希望此次的事件後,所有的家長都能與小孩坐下來談談霸凌所造成的傷害,而學校也能作好霸凌防治的工作,防治的對象不應只是學生,還要包括老師與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