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8/2010

2010台灣暨華語文獎學金行前講習 22名美籍學生期待出發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沈茹逸

資料來源:2010729日,駐洛杉磯文化組  

駐洛杉磯辦事處經過宣傳推廣,2010年度吸引了來自加州大學及加州州立大學各校區等公私立大學各校學生,還有來自現就讀夏威夷大學(University of Hawaii)、亞利桑那大學(University of Arizona)、東部大學學生提出申請及各大學院校教授推薦。經初、複審甄選後,本年共有台灣獎學金7名,教育部華語文獎學金15名,共計22名學生脫穎而出,分別獲得3年博士學程、2年碩士學程、4年大學學程台灣獎學金;或是312個月不等,以中文研習為目的的教育部華語文獎學金。

 

「台灣獎學金」專供赴台修讀正式學位的學生申請,雖然洛杉磯經文處本年獲教育部多提供1個名額,但也僅能挑選出優秀學生7名。其中1名將就讀國立政治大學亞太研究所博士班,其他有2名就讀國立台灣大學企管研究所,另外2名就讀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華語教學研究所、佛光大學佛學研究所,以及1名就讀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際華語與文化系大學部,另1名則是將先學習華語一年,第二年起再攻讀博士學位。

 

以上7名台灣獎學金受獎生之中3名,係去年華語文獎學金受獎生,經過一年在台灣學習語文,深愛台灣文化以及學術研究風氣,今年再上層樓申請台灣獎學金,繼續攻讀學位。其中施約翰(John Schmeidel)具哥倫比亞大學法律博士(JD)學位,離美前是亞利桑那州鳳凰城檢察官,這次再攻讀國立政治大學亞太研究所博士班。另,之前曾在南加州中小學擔任中文老師,現已在印第安納州取得Valparaiso University中文所碩士學位的魏安迪(Michael Williams),則將在台灣先進修語文一年,計劃再申請博士班深造。

 

「教育部華語文獎學金」係提供學生進修華語的機會,除了轄區內各大學在學學生或畢業生申請,今年有1位已取得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校區教育博士學位的白曉蕾,曾獲美國傅爾布萊特學者(Fulbright Scholar),接受獎學金到台灣學習語文,另外一位陳美蓮則仍在夏威夷大學攻讀中國哲學博士。

 

洛杉磯經文處龔中誠處長於729日接見受獎同學,同時由文化組安排赴台行前講習,特別邀請於國立台灣大學就讀中文所碩士班的2008年「台灣獎學金」優秀學生代表白語馨(Diana Batres),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攻讀政治所碩士的白雷恩(Ryan Butler),以及2009年「華語文獎學金」學生代表宋婷娜(Christina Threlkel),以及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取得MBA碩士學位的2005年「台灣獎學金」柯芬妮(Stephanie Karlick),以過來人的經驗為受獎人說明並解答在台生活與學習所需的各項資訊。

 

UCLA畢業的受獎生恆龍(Lewis Henke),與父親一同出席,因為父親恆保羅(Paul Henke)年輕時也是留台學生,父子相隔34 年先後赴台學習中文,秉持對中文熱愛,傳為佳話。恆保羅說得一口流利中文的,1976年大學畢業後到台灣學一年中文,「當時只有師大可以學中文,不像現在有很多學校可選擇,還有獎學金」(請點選下方漢天電視採訪觀看採訪內容)。

 

秉持對中文熱愛,恆保羅之後又到日本學習日文,精通中日文的他在商場上獲益無窮,因此從小培養兒子恆龍對中文的興趣。恆龍表示,自己學中文雖僅一年時間,但從父親口中常常聽聞台灣,對台灣並不陌生。

 

出席擔任講員的白雷恩,對台灣充滿熱愛。已在師大就讀政治系碩士一年的他,主攻國際關係。能說一口流利國語的白雷恩,對台灣人的親切、人情味感受很深,對台灣墾丁、阿里山國家公園之美、美食的絕佳風味也印象深刻,但是最讓他稱許的,是台灣的健保體系。

 

白雷恩說,在美國看一次醫生,一般的診所一次大概要1500元台幣(約45美元),但在台灣拿著學生證,只要台幣150元(約五美元)。如果去急診,美國或許一次要上萬美元,但是台灣只要550元台幣。他說,自己剛到台灣時因故看了幾次醫生,才發覺台灣醫療體系完善,「真的很棒」。

 

他並建議有心赴台學中文的學生們,「最好不要在台灣教英文」,要多說中文,並多多出外玩。

 

當天的活動,請參閱洛杉磯各大電台及報紙的精彩採訪:

漢天電視採 - 台灣獎學金 教育部華語文獎學金 得主出爐

中央社 -- 臺灣獎金得主聚ㄧ堂

中央社繼父志 兒子也想來台學中文

世界日報留學臺灣 – 22人獲獎學金

世界日報臺灣健保洋學生超愛

臺灣日報我要去臺灣洋學生行前說明會

臺灣時報相隔34年新宣傳師父子檔赴台求學

大紀元 - 22名學生獲獎學金 赴台學中文

美國大學組成團隊 投入太陽能研究開發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吳迪珣摘要

資料來源:2010722日,橙縣紀事報

 

美國能源部將提供由加州理工學院領銜,包括加州大學爾灣校區、柏克萊校區、聖塔芭芭拉校區、聖地牙哥校區及勞倫斯柏克萊國家實驗室(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SLAC National Accelerator Laboratory等多所科學研究機構組成的團隊,為期5年的太陽能高階研究經費。

 

不同領域的科學家將組成一個研究團隊,研究以人為的方式製造類似植物與日光接觸並結合水和碳水化合物產生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促進植物生長的能源,人類如能發掘出植物製造光合作用的祕密,模擬植物的方式來大量複製光合作用,就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太陽能可供利用,減少對石油的依賴,並可保證未來能源的來源無虞,解除能源危機。

 

研究人員的目標是讓太陽能的研究不只是理論上可行,也不僅只是在實驗室才能產生,而是落實到我們實際生存的世界上,希望將來汽車不用再加化石燃料提煉的汽油,而是直接注入太陽能來發動。勞倫斯柏克萊國家實驗室的主管Paul Alivisatos表示,最高目標是整個地球都部署人工的光合作業系統,讓太陽產生的能量源源不絕的供應給全球使用。加州理工學院的教授Nathan S. Lewis主導研究的進行,他也表示,人應該比植物聰明,植物能做到的事,我們也能做到。

 

新發明的人工光合作業系統外表可能只像一片薄薄水填充的氣泡紙,能源直接由每個細胞上流出,與傳統太陽能不同的是這些能源能被儲存起來,夜晚或陰天時都可再拿出來使用。

 

太陽能的支持者都樂於聽到這個好消息,美國政府的確在替代能源的研究上花費沒有中國多,中國太陽能的研究最近幾年蓬勃發展開來,美國再不急起直追,加強太陽能這方面的研究,將來在這個領域內就喪失了與對手的競爭能力。

印度發表35元平板電腦 落實尚待條件成熟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藍先茜綜合摘要

資料來源:2010726日,電子校園報、電腦世界雜誌

 

印度人力發展部發表一款看似蘋果平板電腦 iPad的觸控式電腦,宣稱價格只有 iPad 1/14。印度政府計劃在2011年生產,提供這種全世界最低價的創新發明,但是前提是:他們得先找到生產商生產。

 

印度在繼推出2,127美元的塔塔汽車、16美元的淨水器,與2,000美元的開心手術後,再次向全世界展現他們的科研能力,官員宣稱這款使用Linux作業系統的廉價平板電腦,內建網路瀏覽器、視訊會議與文書處理功能,還備有太陽供電選項,費用另計;不過這個電腦沒有硬碟設備,可是有類似手機的記憶卡。

 

據政府官員表示,一些全球製造商,其中至少一家在台灣的廠商已表示對生產這款電腦的興趣,不過尚未達成最後的決定。印度計劃補貼學生使用這款電腦的成本,希望將售價降低到約20美元。

 

不過,包括ZDnet 網站教育部落格版主道森(Christopher Dawson)及電腦世界雜誌(Computer World)都已提出他們的看法與評論。道森認為,這款平板電腦原型雖開出了規格,不過要能達到這個生產的成本,卻必須仰賴寬頻網路普及的基礎建設實踐了後,才有可能。印度總共有25,000所專科及504所大學,不過,目前只有8,500所高等教育機構有上網設備。

 

電腦世界雜誌更直接評論35元平板電腦永遠不可能出現,理由是印度本身並不生產觸控螢幕,必須仰賴從台灣或大陸進口,而這個零件目前的售價就超過35美元;再者,太陽能板也要從大陸進口,最便宜的成本也超過35美元,再加上2GB 的記憶體及外縠等等,最價宜的成本也一定要超過100美元。

9/21/2010

延後開課時間可改善青少年行為問題及健康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藍先茜摘要

資料來源:201077Medscape Medical News

 

美國的高中生通常在清晨7408點間開始上課,甚至有的還在6點多就上第一堂課,可是這麼早上課,代表學生要很早就起床,學習效果是好?還是不好呢?

 

根據一項新的研究報告顯示,稍微延遲學校上課時間,可以讓學生有更好的睡眠品質、改進學習動機,並減少青少年的憂鬱情緒。除此之外,更可以減少45%的第一節遲到行為,以及改善健康情形,例如疲備相關的徵狀及減少上保健室的次數。

 

這份發表於7月份的兒科及青少年醫藥期刊(Archives of  Pediatrics & Adolescent Medicine)報告主研究人員歐文斯(Judith A. Owens)醫生表示,一直以來,初中及高中生延後上課的研究造成各方討論與爭議不斷,儘管如此,這份研究支持依照青少年睡眠需要、生理時鐘晝夜節律(Circadian Rhythm)及成長階段,調整學校時刻表可以帶來好處的論點。

 

報告分析,由於退黑激素分泌的影響,青春期生理時鐘改變,使得孩子難以在晚間11點以前上床就寢,並早上8時以前起床,而最佳的睡眠長度是每晚睡足9個小時到9小時又一刻間,因而導致過去有研究指出的現今青少年普遍有慢性的睡眠缺乏及病態性的嗜睡徵狀。

 

研究人員調查分析了位於羅德島一所高中的201912年級學生的睡眠狀態,並在二個月的實驗期間,把課程從8點延遲到8點半,以研究睡眠狀態、行為、日間嗜睡、情緒、進出保健室、缺課及遲到等等間的關係。結果發現,不論睡眠長度、起床時間、日間嗜睡、疲倦狀態等等,都有顯著的改善,甚至情緒表現、進出保健室次數、出席情況等,也都變好。

 

不過該雜誌編輯、明尼蘇達聖保羅校區瓦許東(Kyla Walhstrom)博士表示,雖然科學研究證實了延遲上課的益處,不過並不代表學校一定會改變上課時刻,因為學校上課時間代表整個社區的規律,需要社區中的所有成員一起對話,作成決定。有了這項科學研究作為根據,會是個改變的起點,但並不保證一定成功;只有考量到青少年的需要,大家一致同意配合時,才有可能達成改變。

創造力危機:研究發現美國有創造力衰退現象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楊正誠摘譯

資料來源:2010710日,新聞週刊

 

1958年,美國有一個8歲的小學生名叫Ted Schwarzrock進入了「陶倫斯孩童實驗計畫(Torrance kids)」,這是一個有接近400個孩童的團體,這些孩童都完成了一系列的創造力測驗,該測驗是由著名心理學家E. Paul Torrance所設計。Schwarzrock仍然清楚記得當時心理學家提出的問題與任務,例如:要他想像如何改造玩具,使其更加有趣。Schwarzrock被心理學家評為具有「不同的視覺觀點」與「具有整合多元要素並使其產生意義的能力」。

事實上,所謂的創造力(Creativity),並不只是天馬行空的想像,而是構思出原創與實用方法的能力。在創造力測驗當中,沒有唯一的正確答案;而創造力,其實是擴散思維(divergent thinking,想出許多獨特的主意)與聚斂思維(convergent thinking,將這些獨特的主意結合成最佳解決方案)的綜合運用。

經過了50年,心理學家繼續追蹤這群「陶倫斯孩童」在各領域的發展。陶倫斯測驗(Torrance's tasks)已經被視為創造力評量的最佳標準,更驚人的是,陶倫斯創造力指標能夠有效預測成年後的成就。那些充滿創意的孩童,後來成為了企業家、大學校長、作家、醫生、軟體工程師等。美國印第安那大學教授Jonathan Plucker近期重新分析了陶倫斯的樣本資料,結果發現如果分別以孩童時期的創造力與智商,用之於預測終生的成就表現,創造力的結果準確度比智商高3倍。

陶倫斯測驗,就像是智商測驗一樣,由一位心理學家針對受測者進行90分鐘的測驗。不過,智商(IQ)與創造力商數(CQ)的重要差異是,智商有一種特殊現象,那就是當每一世代的孩童,其平均智商若增加10分,那麼較高智商的環境將使得該世代的孩童更加聰明。然而,最近的研究發現,創造力有相反的趨勢產生,美國人的創造力商數正在逐漸衰減中。

威廉瑪莉學院的研究人員分析了30萬名曾接受陶倫斯測驗的資料,發現在1990年以前,美國人的平均創造力商數呈現穩定的成長。不過在1990年之後,美國人的平均創造力商數便逐漸下滑。特別是幼稚園與小學生的創造力下降的特別顯著。創造力的下降不容忽視,因為創造力被視為美國的競爭力來源,舉凡墨西哥灣漏油、中東地區的和平、健康保險等問題,都需要支持創造力的環境來提出解決方案。

研究指出美國創造力下降的可能因素有,孩童花費過多時間看電視與打電玩,以及學校缺乏創造力發展的環境。目前世界各國均重視發展創造力,例如,英國的中學課程開始重視創意激發,歐盟將2009年視為創造與創新年(The European Year of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中國也有一連串的教育改革以支持問題解決取向的學習。然而,研究指出美國教育近年重視標準課程與測驗。美國教師也反應課程已無空間加入創造力訓練。研究人員指出過去認為創造力無法透過教學習得,應是錯誤的迷思,教導學生發現知識的歷程,可以有效啟發創造力。

有關創造力的教學,近期最重要的領域便是神經科學。神經科學發現,當人們嚐試解決問題,首先會找尋腦內既有的解答,此時大多運用左腦。假如沒有發現答案,那麼左右腦便同時運作,開始尋找未曾思考過的現象與解答。在一瞬間,左右腦會共同合作,將雜亂的思緒整合為一新點子。接下來大腦會評估新點子是否可行。因此,創造力的可貴之處便在於即時的反應,將多元的思考合一,結合新資訊與舊知識。

不過,創造力可以學習嗎?根據新墨西哥大學神經科學家Rex Jung的研究指出,人們若努力練習創造力活動,將幫助大腦的創造力網絡更快速。美國奧克拉荷馬大學、喬志亞大學以及台灣的政治大學的研究團隊,都提出創造力訓練具有效果的結論,換言之創造力是可以被教學的。成功的創造力學習活動的共同特徵便是能夠激發擴散思維(divergent thinking),進而產生高品質的聚斂思維(convergent thinking),這無法在一次活動當中獲得,必須透過每天在學校或工作中的訓練,幫助大腦功能轉換。

因此,對於中小學而言,若能針對不同年級設計創造力訓練課程,將很有幫助,例如:學校教師領導五年級的學生共同構思減少圖書館噪音的專題式學習(project-based learning)計畫。教師可將學生分為小組,首先進行事實探索(fact finding),接下來問題發現(problem finding),第三,創意構思(idea finding),第四則是解決方法(solution finding)。第五則是實際行動(action)。在這種過程中,學生將經驗到擴散思維與聚斂思維的轉換,獲得獨創性與實用性的想法,自然習得五年級應有的能力:瞭解聲波、計算與有效寫作。

研究也發現,在早期兒童階段,進入幼稚園,並且玩角色扮演遊戲的孩童,其創造力較高,並且能發展從不同角度分析情境的能力。在中期兒童階段,孩童會創造自己異想的世界,甚至創造自己的語言。這樣的行為對於未來的創造力發展有益。事實上,孩童從小學四年級開始,便具有創造思考的能力,不過這樣的轉變並非容易,學校若灌輸太多複雜資訊給孩童,將造成大腦過度負荷。研究發現,高創造力的孩童,若有高支持性的教師,能容忍不同答案、好奇心,通常會有較佳的成長。反之,則較容易表現不佳、輟學等。

前述的陶倫斯創造力兒童Ted Schwarzrock30歲時也遇到掙扎,他的父母強迫他進入醫學院,不過他並不快樂。不過,後來Ted找到他的方式,他結合自己的創造力和醫學專業,創造新的醫療科技,如今Schwarzrock已成為成功人士,他成立3家醫療用品公司,並且在健康照護有創新發現。他提到:「小時候並不覺得創造力有用,但如今,我知道創造力對我的發展的意義。」

創造力在美國社會總是受到重視,但卻很少真正被理解。在美國創造力商數降低的同時,美國應面對的問題是,如何運用科學方法以增進對創造力概念與習得方式的理解。

研究顯示:理財教育不必然影響學生的理財行為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吳迪珣摘要

資料來源:2010720日,高等教育紀事報

 

經濟衰退學生借貸增多的情況下,理財教育成為各大學校園熱門課程,這些教育是否真正的達到影響學生的理財行為目的?這方面的研究很少見,但在最近的全國學生財務補助管理人員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tudent Financial Aid Administrators)年會上,一名博士生布朗(Kimberly A. Brown)針對此議題,提出了她的論文研究,供各界參考。

 

根據布朗的研究,一系列的財務管理課程可能會影響學生對生活方式的選擇,如選擇在何處安居等,但對學生是否貸款並無影響。布朗研究對象是醫療保健專業領域的研究所學生,學費昂貴,貸款的需求無法下降,而各大學理財訓練的對象大部分還是集中在大學部的學生身上。

 

布朗本人擔任中西大學(Midwestern University)的財務補助部門主管,身兼該校兩個校區的學生補助業務,這個以醫療保健專業領域為主的學校也提供該校學生理財教育的課程,但效果如何,並沒有正式評估,這促使布朗的博士論文以此為研究,題目為「理財教育對醫療保健研究生的理財行為影響」,她選擇3所提供學生理財教育的醫療保健專業學校,包括一所位於伊利諾州的眼科學院、兩所紐澤西州的骨科學校及牙科學院作為研究對象,採用問卷調查及小組分類等方式,歸納所蒐集的資訊而做出報告。

 

根據回復的問卷調查,發現參加過理財教育課程的學生的確會有一些改變,當他們拿到自己的信用報告時,就會發現上這門課的確值得。學生會開始計算住到哪兒比較省錢,自己做飯吃還是出去吃比較省錢?參加第一期和第二期理財教育的學生比從未參加過的學生在金錢方面會打算的多,參加兩期以上的又要比只參加第一和第二期的更會盤算金錢的用法。

 

但研究也同時發現,不論參加過幾期,對學生在校時是否借貸、清償利息、使用信用卡借錢等等,並沒有多大的影響。學生並沒有積極的把卡債付清或結清利息的打算,學生表示這門課讓他們警覺到借貸的拖累,因而控制借款的限額,他們也知道儘速付清是最好的辦法,但限於能力所及,無法達成這個目標。

 

布朗在會中對與會者表示,她的研究是針對特定的醫療專業的學生,各別的課程管理者應該再針對特定群體學生作成效評估;另外,也可再深入探討是否這樣的學校教育,會延伸影響到畢業後的理財行為,以及網上課程及實體課程是否有不同的影響差異等等。

9/08/2010

新書介紹:建立證據本位的師資培育政策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楊正誠摘譯

資料來源:2010年,The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美國國家科學院出版社(The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近期出版新書,書名為「建立證據本位的師資培育政策(Preparing Teachers: Building Evidence for Sound Policy)」,該書係為美國國家科學院下設之國家研究委員會(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的美國師資培育研究委員會(Committee on the Study of Teacher Preparation Programs in the United States)的研究成果總結。

 

該書首先討論到,任何教育改革的成功與否以及教育成果的進步,都有賴於現場教師的努力,也因此儲備教師的能力與師資培育學程的品質非常重要。該書認為目前美國需要面對的問題是「教師是如何被培養的?」以及「美國應該如何培養教師?」這兩項問題。也因此美國教育部委託國家研究委員會進行「閱讀」、「數學」、「科學」三領域師資培育的研究。

 

該書的主要目的在回答下列四項問題:(一)美國師資生的特徵為何?(二)美國師資生在師資培育學程當中的受教經驗為何?(三)他們的受教經驗與相關科學研究的發現一致嗎?(四)如何收集資料與分析模式可以提供正確可信的資訊,以分析瞭解師資生結業後的知識程度、教學能力、與教學效能。

 

該書指出,美國公立中小學一共有約360萬名教師,另外美國每年有超過20萬名學生完成師資培育學程。大多數的師資生為女性和白人,大約有70%80%的師資生接受傳統在大學當中授課的師資培育學程,其他則是接受另類(alternative)的師資培育方案。其次,美國的師資培育學程的另一特色是多元化,無論是入學資格、錄取條件、課程內容、修業長度,不同學程之間均有差異性。較為嚴謹的師資培育學程,師資生需要花更多的努力與時間去完成,也因此每年畢業的師資生較少,但是通常較具競爭力。不過,該書也指出由於美國師資培育學程的內容品質差異性很大,也因此需要再思考師資培育的績效責任與品質管理。目前美國師資培育的評鑑機制是採取強制性與自發性兩種混合,包含州政府審核、學程認可、教師執照三層面。該書認為這樣的作法無法提供一致性的成果導向評鑑系統,也沒有奠基在實證的基礎。

 

該書指出未來教師應該具備的特質,對於閱讀、數學與科學的未來教師而言,具備充實的概念性與事實性知識,是相當重要的能力。其次,未來教師也應該充分瞭解教學方法,亦即瞭解學習者是如何取得知識的過程。

 

對於閱讀科的教師而言,其重要的教師概念有二,首先,初任教師應瞭解學生必須熟習閱讀的基礎技能(語音學、理解策略),其次,初任教師應具備各種教學策略以幫助學生熟習上述技能。

 

對於數學科的初任教師而言,其重要的概念有二,首先初任教師要能夠增進學生對於數學素養核心要素的理解,例如:概念理解、數學步驟的熟習、推理與問題解決。初任教師必須熟悉數學學習的發展歷程,以及不同學生對於數學思考的認知取向差異。對於科學類的初任教師而言,初任教師需瞭解學生科學學習的目標,瞭解不同學生發展科學素養的方式。

 

最後,該書也指出,師資培育學程的評鑑固然重要,不過要建立師資培育與中小學生學習成果之間的因果機制,確有其困難性,因為中小學生的學習不只是教師的影響,學校、課程、社區、家庭也有其影響力。其次,師資培育的時間點與中小學生學習成果,有一定的差距,故很難推論其因果關係。因此,該書建議美國政府建立師資培育資料庫,以紀錄師資生的特性,以及記錄師資生成為教師後的教學方式與師生互動,並鼓勵更多實證性、創新性的師資培育研究。該書也建議未來研究多探索如何管理師資培育機構以吸引學術表現佳的師資生,其次未來研究也可以探索初任教師的知識、能力如何影響中小學生的學習成果。

 

學者倡議:21世紀教育應包括藝術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藍先茜摘要

資料來源:201071,電子校園報

 

被稱為全球規模最大、最多元化的專業教育科技展覽暨研討會的「國際科技教育協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簡稱ISTE) 年會,今年在美國科羅拉多州的丹佛市舉辦,被請來擔任閉幕演講者,是經過5個月的群眾外選活動,被選為「民眾票選講員」的夏威夷教育學者皮翁德克(Jeff Piontek)博士。

 

皮翁德克博士曾在紐約市擔任科學教師與教學與資訊科技主任多年,現任夏威夷州一所公辦民營的特許學校「夏威夷科技學校」(Hawaii Technology Academy,簡稱HTA)校長。HTA是一所以實體課堂課程與虛擬線上學習混合的學校,特別強調個人化的學習,學校學生來自夏威夷州歐胡、茂宜等各島。學校在創設第一年即成為夏州公立學校中的績優學校,第二年學生人數即倍增,達到500名學生。皮翁德克在2009年出版一本著作:「教室內的電子媒體:部落格、維基百科及網路播」(Blogs, Wikis, and Podcasts, Oh, My! Electronic Media in the Classroom)

 

皮翁德克演講時表示:只有今日的全球學習者才能成為未來全球領袖,更重要的是世界的未來不能只依靠科學(Science)、科技(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數學(Math),簡稱STEM教育,更必須是有創意而且創新的,因此皮翁德克大聲疾呼,光有STEM是不夠的,21世紀的教育必須是STEAM的教育,也就是必須包括科學(Science)、科技(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藝術(Arts)、數學(Math)在其中。他說:「STEM將是帶領教育走向未來的重點,因為所有的金錢都圍繞在這幾個領域,可是必須要與其它的領域融合,必須具有創造性,才能領導我們進入未來,藝術與創造力是未來的必需」,因此必須加入藝術(Arts),成為STEAM

 

皮翁德克指出,過去25年中,世界快速的變化,未來也將持續變化,未來的10年,沒有人知道會發生什麼,但是我們一定要為下一代作好準備。學生們在追求他們熱愛的領域時,必須要有創意與創新,才能想像未來、設計未來及建設未來,而且學生們必能夠互相聯結與團體合作,才能面對21世紀的挑戰與機會。

 

美國新法規定:大學應對學生網路非法下載採取對策制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吳迪珣摘要

資料來源:2010710日,美聯社

 

從這個月開始,如果大學再不採取行動設法遏止大學生在網路上非法下載電影或歌曲等娛樂事業的產品,將會可能喪失聯邦政府的補助。

 

2008年通過的「高等教育機會法案」(Higher Education Opportunity Act of 2008),於本月1日生效,該法案迫使學校當局與娛樂事業合作,共同對付已猖狂許久的盜版及網路非法下載電影、音樂及電視節目等產品。

 

各大學必須研擬對策,在不影響學術研究的使用下來打擊校園網路散播未經授權的娛樂事業產品,否則有可能將失去聯邦政府對學生財務援助(federal student aid)的申請資格。這也意味一些校園流行檔案分享(peer-to-peer file-sharing)的網路傳播方式,除了遊戲或公開程式軟體外,將不再現。

 

學校原先擔心他們必須監控或封鎖網路內容,而因侵犯學生隱私,並成為娛樂界的打手,不過法律的要求十分彈性,只要他們至少使用一種科技防堵方式,例如限制寬頻使用頻率、藉助高科技的應用軟體,自動設限或封殺檔案分享的行為,阻遏侵權的行為,或積極回應版權所有者的版權侵犯通知等等。

 

瓦若那(Steven Worona)是鼓吹高等教育科技化團體Educause的主管,他表示現在幾乎所有學校都有寬頻管理,並積極處理盜版行為,但是唱片業者雖不再控告違法檔案分享者,但還是繼續寄送侵權通知給學校,問題是許許多多的商業網路業者,從來不會試圖限制他們網上的盜版者,也不教育他們的使用者有關版權的法律觀念,就這樣,每年秋天,有成千上萬從小學三年級早就學會非法下載的學生進到校園�。

 

雖然如此,加州大學洛杉磯校區(UCLA)可是一點也不姑息,該校已發展出一套電子郵件自動轉知系統,一旦收到侵權通知,便會通知使用者,而且啟動電腦網路登入隔離的機制,同時學生也被要求上課,學習網路使用應遵循的規範,如再犯可能面臨被停學一學期的命運,不過至從開設這些課程後,再犯的情形已經絕跡。今年稍早,UCLA更與Clicker Media公司簽約合作,自製校園音樂帶、電視節目、電影等提供給大學部學生網上合法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