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9/2009

研究顯示:教師資源越多學生成績越佳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沈茹逸摘要

參考資料來源:2009324日,基督科學箴言報

 

最近一份由美國國家人員發展協會(National Staff Development Council, NSCD)出版,委由史丹佛大學Linda Darling-Hammond教授執行的研究,名為「學習專業中的專業學習」(Professional Learning in the Learning Profession),明確指出許多學生成績優於美國的國家,在下列四方面給予教師更多專業支援。

一.      新手教師支援:許多國家對於剛開始投入教學工作的老師給予加強輔導。紐西蘭新老師的20%工作時間是在接受指導;挪威的新手老師都有一位資深老師擔任輔導員;瑞士對於新老師則是安排其他學校的老師聚會並進行同儕評估(peer evaluation)。而美國在90年代早期,約有半數的新老師可以參加支援活動,而目前提升到2/3的比例,而且10名新任教師有7位可以得到資深教師輔導。

二.      教學與備課時間:大部分亞洲與歐洲國家,教師的工作時間約有一半,也就是每週1520小時,是用於教室之外,包括備課、與學生或家長會談、以及與同事共事等;以南韓為例,教師花大約65%的時間在授課之外;日本老師會參觀其他老師的授課,並且評量討論教學方法。反觀美國,通常老師每週只花34小時進行課程規劃。

三.      參與決策:研究中發現歐洲國家,如芬蘭、瑞典以及瑞士,課程內容只是一個大架構,學校校長跟老師可以共同決定授課的詳細內容。在許多國家,老師也參與預算並且設計主要測試。在香港、澳洲、新加坡,這幾個國家的教師會組成研究小組改善課程設計,也討論如何解決課堂問題。美國的情況則是,大約10名中有6名認為對於課程決定及標準,可以有一些影響力;有22%的美老師指出他可以影響學校的預算分配。

四.      終身學習:全球許多國家大量投資在給予教師持續的在職訓練。以新加坡、瑞典、及荷蘭為例,學校教師們每年都有至少100小時的專業訓練。英國教師所受的專業培育也得到顯著成果,過去3年學生讀寫能力從63%提高到75%。瑞典政府對於教師回大學進修,都給予至少一門課學費全免的補助,對於研究所以上的學位進修,更提供部分補助。大部分美老師,認為他們沒有受到深入的在職專業訓練。20032004年,只有一半的教師可以在教學任務之外接受專業發展訓練,其中38%的老師得到補助,14%的老師得到大學學費退費;只有一些州,如阿肯色、康乃迪克、跟新罕布夏,對教師進修有較多參與及支持。

報告全文及相關活動報導,可在NSDC網站閱讀及觀看,網址為:http://www.nsdc.org/stateproflearning.cfm

科學研究證實:同情心需要學習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藍先茜摘要

參考資料來源:2009414,美國公共廣播電台(NPR)報導

 

南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大腦及創造力研究中心(Brain and Creativity Institute) Mary Helen Immordino-Yang領導的研究小組,利用核磁共振攝影(MRI)掃瞄人的大腦反應,結果指出,當我們看到某人的腿斷了,我們立即感到他的痛苦上,但要感覺別人的心碎,需要多一點的時間。

這篇報告刊登在美國國家科學院網路版論文集中,報告指出,人類的大腦會為另一個人的身體疼痛快速作出反應,這種立即的反應,源自於人類天生會對其他人經歷的疼痛及恐懼產生本能反應,Immordino-Yang進一步解釋,這就是為什麼當一個孩子開始哭,其他孩子就跟著哭。

科學家已經清楚知道,當我們目睹別人身體傷害時,是那個部分的大腦會有感應,而就是這個相同的部位,在我們自己受傷時產生反應。

此外,也有證據證明,感覺他人疼痛的本能,在人類進化的早期就已產生。計畫共同主時人Antonio Damasio解釋,早期的人類如果可以早點感覺到朋友需要幫助,或者敵人的痛苦,可能更容易生存下來;但是,要人類沒有看到外部傷口,而感受到另一個人感情受傷,換言之就是精神傷害,這可能需要較長的時間的演化。Damasio表示,人類不是天生就有同情心,必須經由學習而得,而且,大腦必須比看到別人身體疼痛時更努力,才能對別人的心理受傷作出反應。

Immordino-Yang表示,研究小組已經能夠使用真人口述真實故事方式來誘導同情心(compassion);也能藉由幫助窮人或殘障者的善行故事,來引發另一個複雜的社會情感──敬佩(admiration)Damasio進一步說明,腦部掃描顯示,即使是最複雜的心理情緒,同樣會牽涉到與身軀活動對應的大腦系統。這表明這些情緒深入我們的大腦,也深入在我們的身體中,在我們的血肉中。

但是Immordino-Yang指出,大腦對身體疼痛與複雜的感情痛苦反應相差了長達6秒;相對的,感情痛苦的反應也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消退。這個結果令人不免為那些會造成心理影響的新聞節目或者電動遊戲感到憂心,雖然只是一秒兩秒的時間,但是對仍在學習同情心的兒童來說,可能時間不夠長。Demasio解釋,如果沒有父母從旁說明,兒童可能沒有足夠時間學習同情。如果沒有這樣的幫助,有些兒童可能無法全面地學會同情其他人,他們還可能學不到敬佩作好事的人。Damasio認為,這將是一個大問題,因為同情心和敬佩是幫助安頓道德系統和社會的基石。

5/18/2009

美國教育部發布新學生助學方案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楊正誠摘譯

參考資料來源:200948日,美國教育部網站;416日,Diverse Online

 

美國教育部近期發佈有關「學生助學方案」(Student Assistance Programs)的新訊息,該方案列於美國總統歐巴馬2010年的預算計畫書當中。歐巴馬在224日曾宣示:「美國政府將會提供學生必要協助,以幫助學生完成大學教育,到2020年,美國將會再次成為擁有最高比例大學畢業生的國家」。2010年預算計畫書當中有關學生助學方案的細節如下。

 

增加Pell助學金

美國政府承諾美國公民,讓大學教育可負擔化,因此2010年的預算計畫書預計在2010-2011學年度,擴大Pell助學金的補助人數。為了確保美國社會持續保有高等教育工作人力以及進入大學學習的機會,美國政府未來將會連結Pell助學金與消費者物價指數,並將增加1%,宏觀性的調整助學金的金額,以確保追上通貨膨脹的腳步。美國政府也計劃將Pell助學金列為長期性、保證性的教育經費支出,以確保預算的編列。最後,美國政府除了擴大助學金外,也將簡化助學金的申請程序。

 

穩定學生助學貸款制度

現今美國的學生助學貸款方案不僅花費納稅人數十億美元,同時也由於金融市場的混亂而給學生不確定感。歐巴馬計畫提出新的助學貸款方案,將終止部分金融機構的學生貸款業務,另闢穩定的貸款財源,以確保每一學生的貸款可能性,新的學生貸款將更為直接,不需透過很多的中介機構,預計一年可以節約40億美元的支出,節約下來的經費則將重新做為學生助學貸款之用。

 

將重心放在完成大學學位

歐巴馬認為,如果僅增加進入大學的機會並不夠,政府需要幫助更多學生完成大學學位。2010年預算報告書當中,新增一項525億美元的「大學入學與完成學位獎勵基金(Access and Completion Incentive Fund)」,鼓勵各州政府使用創新方式,協助低收入家庭子女完成大學教育,獲得補助的州政府方案未來執行率將被嚴格評估。目前美國只有約一半的大學生在6年內取得學士學位,雖然早已有大學對第一年的新生及學習不理想學生提供教師輔導、課輔及早期預警等提昇畢業率的措施,不過,大部分的學生其實是因為經濟因素,而不是學業原因而離開學校。教育政策研究中心(Educational Policy Institute)主任 Watson Swail指出,只有財務援助與輔導措施雙管齊下才是有效的方法,這525億經費作為獎勵及研究經費,應是恰當的作法。

學習技巧課程有助改善學生學習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沈茹逸摘要

參考資料來源:2009416,高等教育紀事報

 

今年的美國教育研究協會(AERA)年會中,俄亥俄州立大學發表的研究結果顯示,該校一門專門教導學生「管理自己的生活」的選修課程,除教導學生作筆記以及閱讀能力的訣竅外,也教導學生行為管理,鼓勵學生負起責任,避免拖拖拉拉及其他自我挫敗行為(self defeating behaviors) ,已成功的改善學生成績表現及退學率。

此課程的特點就是混合式教學,課堂是在電腦室,首先是由助教進行1520分鐘的授課,接下來就是學生進行電腦習題演練。課教授四個大學基本學習策略:接受合理的風險、對自己的學習成果負責、收集資訊,並利用回饋來求取進步。

2000年創立「學習和動機」(learning and motivation)這門課的教育學教授Bruce Tuckman表示,「課程中有216練習,保證可以讓學生學到學習的方法」。該校每年約有1千名在當新鮮人那年的第二季或是第三學季修這門課,其中不乏成績不佳而被指導教師要求選修這門課程,以改善他們的成績。

Tuckman的研究是針對2000年至2006年,在第一學季就選修這門課程的351名新生進行對照比較,他為每一名修課學生選擇一名類似的背景、相近的高中成績、入學測驗成績、甚至同一族裔的學生作為對照組。

本課程最顯著的效果應該是維持在學率。選修Tuckman這門課程的學生,在一年之後仍有93.4%仍在學,對照組只有85.5%仍然就學。選課組在學業成績表現也較好,平均入學第一年的成績是2.78,對照組則只有2.66

Tuckman也分析了這堂課程對於畢業率的影響。他們針對200020023年間,140名在第一學季就修課的學生進行分析,發現了一些有趣的現象。在入學第一學季成績表現優異的學生,無論是否選修這門課程,6年之後的畢業率相差不大。但是如果在第一學季成績低落,甚至在2.0之下,修課組6年之內畢業率為48%,但是對照組則只有10%

Tuckman了解這種研究推論可能過於大膽,因為學生很可能有難以分析的因素影響,比如說,選課學生很有可能因為家長或是指導老師的關心,而得到更多支持,也因此而提升學業成績。不過Tuckman重申這類課程就是要幫助學生有脈絡地自主學習(contextualize),不再依賴他人,他直言此項研究結果十分穩定,他對學習技巧課程的確有助改善學生學習相當具有信心

美國高中欺凌仍盛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

參考資料來源:2009416日,Charleston Daily Mail

 

在美國教育研究協會(AERA)年會上發表的一份報告顯示,欺凌行為(Hazing)不僅在美國大學校園普遍存在,在高中也相當嚴重。

根據緬因州大學(University of Maine)教育及人類發展學院Elizabeth AllanMary Madden二位教授,對53所大學11,480名大專生所作堪稱目前最大規模的調查統計,結果有47%的大學生自稱在高中時期曾受欺凌。這個數字,與9年前由阿爾佛德大學(Alfred University)教授Norm Pollard所作的200048%的調查結果,只減少了1%

        Allan Madden二位教授認為,令人擔憂的是,欺凌現象在高中並未受到應有的關注,遠落後在霸凌之後,甚至有教育人員以為二者是同一件事;Madden 教授進一步說明,欺凌(Hazing)與霸凌(Bullying)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霸凌的對象,並不是群體中的同伴,其目的在於羞辱、貶抑外人,以展現自己的強大與優勢;欺凌則是針對群體中的同儕,要求他們作出某些特定的行為,以展示團隊向心力,這種威脅性雖然是隱隱約約的表現出來,不過壓力卻非常強大;加害者可能平時都是好學生,而受害者因欺凌的心理傷痛,可能傷害學生日後的人際關係,影響婚姻、撫養兒女及工作上的表現。

        調查發現,在高中裡,運動團隊內發生欺凌的比例最高(47%),其次是預備訓練團(ROTC)46%,再其次則是樂隊和啦啦隊等表演團隊的34%。而最常見的欺凌行為,如被要求只能跟相同群體同伴來往(28%)、被迫在公開場合唱歌或表演(21%)、被語言冒犯(19%)、剝奪睡眠(12%)、強迫紋身或穿洞(12%)、喝酒比賽(12%)等等。

        全美各州高中協會(NFSHSA)教育服務主任Elliot Hopkins指出,高中生欺凌行為越來越暴力,更有性含義,更糟的是甚至演變成性侵犯;而且有逐漸的向下延伸到初中生的趨勢。

5/12/2009

經濟刺激方案無助加州裁減教師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藍先茜摘要

參考資料來源:2009331Fox News2009325,世界日報

 

歐巴馬總統大手筆祭出救經濟方案,校園仍持續面對裁員、班級增加人數的命運。儘管學區教師、行政人員群起抗議,全美第二大的洛杉磯聯合學區(LAUSD)總監Ramon Cortines 324宣布,將裁減學區8540個教職員職位,以彌補71800萬元的預算赤字。

加州政府面臨嚴重經費緊縮,州長大幅刪減教育預算,致使南加州包括洛杉磯聯合學區與許多華裔人口聚集的學區,多面臨裁員的命運,學生利益也因此受損,包括班級人數增加、刪除課外活動,甚至對新移民極有幫助的雙語課程也受到影響。

為了因應這筆龐大預算赤字,洛杉磯聯合學區之前對超過8000名教職員工發出粉紅色裁員通知書,24日總監Cortines果真決定裁減8540個職位。也就是說,包括1940名小學老師、 1541 中學教師、115 名小學教師及90名特教老師職位不保外,500名行政人員與200名顧問與2500名學區員工,包括千名校園警衛與校園餐廳工作人員等,也將成為失業一族。

Cortines提出的刪減教職員計畫影響甚鉅,包括幼稚園至三年級學生與教師比,將從原本201增至241。中學學生與教師比也將從361增至381。高中部分將從原本401增至421

31日在學區教委會議中,Cortines的計畫遭受教師、家長及教委的強烈質疑,他們要求更多經濟刺激方案經費資訊及裁員對學區教育影響評估,總監Cortines反駁學區將獲得10億聯邦經費援助的傳聞,並明確表示,經濟刺激經費不會改變學區必須裁員的事實。雖然有部分教委認為應暫緩決議,等到5月州長公布預算修改方案,或者5月中州民加稅提案公投後,再來討論,不過學區官員堅稱在經濟危機中,人事費高占全學區經費84%的情況必須改變,最後會議決定延至414再行討論。總監Cortines原先拒絕暫停討論,並暗示他的計畫如未獲支持,他不排除辭職下台的可能,不過最後終於讓步,同意再與相關人員、工會團體協商,尋求其它解決方案的可能。

當西方遇見東方:不讓任何一個孩子落後vs.有教無類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藍先茜摘要
資料來源:2009328New America Media2009316,星島日報

 

由新美國媒體(New America Media)和南加大新聞學院舉辦的「2008-09南加州少數族裔新聞獎」頒獎典禮,上個周末在洛杉磯的小東京劇場舉行,華文媒體星島日報記者丁曙20089月的一篇介紹南加一所初中華裔校長,依據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育哲學,帶領學生達到美國總統布希所設定的「不讓任何一個孩子落後」(No Child Left Behind,簡稱NCLB)目標的報導,榮獲「深度∕調查報導」類首獎,將繼續角逐「第二屆美國少數族裔新聞獎」。

  丁曙的獲獎作品報導來自香港移民、嘉偉學區天普初中(Temple Intermediate)校長張正平(C.P. Cheung)博士,如何應用孔夫子的「有教無類」、「因材施教」、「循循善誘」哲學,上任6年來,將該校學術表現指標 (API),從603分成長到798分,其中拉丁裔學生從495分上升到702分,創造了一項奇蹟,對縮小族裔成績落差(achievement gap)有重要貢獻。

  天普初中的此一改變並不容易,因為該校拉丁裔的學生比例高達45%,但受過高等教育的家長僅28%,而有資格享受免費午餐的低收入家庭學生又高達87%。張正平深知亞裔父母重視教育的傳統,但是拉丁裔文化則是順應學生本性發展,於是他採取兩項重要措施,包括推出獨創的週六上午9時至12時補救教學計畫,成績跟不上的學生,每週多上3個小時;二是執行「因材施教」(Differential Instruction)的進步報告制度,凡不及格的學生都要填表,由家長、學生、教師和校長一起開會,個案分析,共同訂出學習計畫,並每週追踪表現,表格上包括學習困難、教學策略、期望成績表現及時間表,並要有家長和教師簽名,讓父母積極參與子女的教育。

  張正平指出,有句話叫「勤能補拙」(Make up the lack of talent by hard work),如果把家長的教育水準低、經濟狀況差喻為「拙」,那麼參加補習和完成作業就是「勤」,勤學苦練,自然可以改變。「循循善誘」(Gentle guidance)也是張正平校長善用的另一項孔子教育理念,他總是以正面鼓勵的話語為學習成就低的小孩鼓勵,他說這是讓成績不好學生自重的最好方法。晴天時,張校長每個週六在教室門口待候,如果下雨,張校長就走到停車場等待學生下車,與他們一起撐傘走進教室。

張校長並善用社區的力量,週一到週五有政府補助的免費早餐,週六則靠他募捐來的經費為補習學生買早餐。拉丁裔家長了解他們子女的成績能夠明顯提高,得益於週六補習和學校輔導計畫,雖然他們自己沒有機會接受大學教育,但他們清楚知道,只有他們的小孩接受良好教育,才有未來可言。

美國學校外籍教師的震撼教育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吳迪珣摘要

參考資料來源:2009318日,洛杉磯時報

 

全美有有100個大部分為低收入的學區招募菲律賓籍的教師,來填補短缺的數學、科學、特殊教育等教師空缺,其中包括加州的20個學區。這些從菲律賓招募過來的教師,在本國都是合格的正式教師,經過受訓後,雖然大致了解美國教育和學校、學生的狀況,一旦真正站在美國課堂上,面對不聽話、打架、鬧事的學生而不能妥善管理,對他們來說是很大的震撼。

 

80年代洛杉磯聯合學區(LAUSD)就開始招募外籍教師,原先招募是從墨西哥或西班牙來的教師,幫助雙語教學系統的建立和推行,4年前才改為菲律賓和加拿大兩國的教師為主力。目前學區擁有超過600位的外籍教師,其中250300位是菲律賓籍教師,但今年因為加州預算縮減,解雇了好多教師,招募外籍教師的計畫也就截然而止。

 

學區鍾情於菲律賓的教師不是沒有理由,菲律賓的高等教育與美國相似,學分轉換容易,教師資格認可也比較容易接受。再說,菲律賓本國師資來源豐富,不會有奪取他國資源的嫌疑。除此之外,菲律賓還有一項優點,與美國一樣同為英語係國家,而且還曾被西班牙殖民過,會說一些西班牙文,適合加州墨裔移民人口眾多的狀況。至於菲律賓教師樂於來美工作,主要的也是因為薪資高,在本國每月只有300-400美元的薪資,而在美國可以領取10倍的薪資,非常吸引人,當然這中間被索取的仲介費也驚人,平均每一人會先負債1萬美元。

 

外籍教師被洛杉磯學區聘雇,並需先通過基本能力測驗和面試,並取得加州教師證書,還有必須有3-5年以上的公立學校教書經驗,學區會他們申請3年訪問學者的J-1簽證,期滿後或者會轉換工作簽證。

 

對這些新的外籍教師來說,美國的課堂管理是個大考驗,學區會安排兩個星期的職前訓練,但其他找公寓、交通、安頓生活等都得自己來,來到課堂上又面對一群不同文化背景、成績不佳且學習意願低落的學生是很大挑戰,孤獨、寂寞、不安的情緒是他們共同經歷過的,少數放棄回國,留下來的,經過時間的磨練後,銳變成更好的教育者。

5/05/2009

電腦科系捲土重來再度熱門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吳迪珣摘要

參考資料來源:2009317日,紐約時報

 

根據電腦研究協會(Computing Research Association)最新出爐的調查報告,6年來美國首次出現修讀電腦科系的學生增加的趨勢。

電腦科系復甦是整體經濟環境的一個重要的指標,過去這幾年來,電腦科學家及業界主管都曾指出具有科學及工程背景的人材逐年減少,業者處境有如在礦坑裡的金絲雀般的艱難,當然也代表著美國在全球經濟競爭力逐年衰退。該協會的這份報告顯示,2007年以電腦或資訊科學為主修及預修的學生有反轉的跡象,增加6.2%,令人欣慰。全球半導體龍頭Intel研究部門總監錢安達Andrew Chien說,這表示電腦科學受到各界重視,投資也會相對增加,是個好現象。

這份最新的報告透露出一些重要的訊息,在2000年網路科技泡沫化後,電腦及相關科系也遭受到不小的衝擊,這8年來,主修電腦的學生明顯下降,許多學生都轉修被認為有前途的銀行投資及財務工程(financial engineering)等商業領域方面的學科。

根據這份最新的報告,2007年大學生主修電腦的增加9.5%,退選學分的從原來的20%降為10%。另外,20077月到20086月之間有1,877個電腦科學博士產生,比前年增加5.7%。這些數據都顯示電腦科學受大眾歡迎的程度有轉變,也表示未來會有更多人選擇以電腦為事業前途。

最近幾年來,電腦科學有長足的進步,功能愈來愈便捷,成為各行各業不能少的工具,改變一般人認為電腦工作就是坐在螢幕前無休止輸入程式的苦工,而且就業市場不像以前那麼競爭激烈,少了像李曼兄弟、貝爾斯登、花旗銀行等金融業可相匹敵。78年以前,選讀電腦研究所,都以掙錢多為考慮,30歲以前成為億萬富翁是很多人的夢想,但經過網路科技泡沫化後,現在學生再選擇電腦為主修,都以實際為考量了。

研究顯示:短期海外遊學學習效果一樣佳

 

駐外單位:駐洛杉磯文化組藍先茜摘要

參考資料來源:200936日,高等教育紀事報/范德堡大學改寫資料

 

過去數年中,明尼蘇達大學(University of Minnesota-Twin Cities)在美國教育部的支助下,從事一項名為「在立即影響之外:海外遊學與全球參與關係之研究 (Beyond Immediate Impact: Study Abroad for Global Engagement,簡稱SAGE)」的計畫。日前,初步結果在奧瑞崗波特蘭市舉辦的「海外教育論壇」(Forum on Education Abroad)發表。研究結果表明,不論學生只是短期遊學(四個星期或更短),或者出國留學數月或更長的時間,其學習到的國際觀及日後全球參與程度是不相上下的。

這個大規模研究的調查表明,短期或長期的國際學習經驗,在培養及啟發全球公民概念上,具有同樣的效力;海外遊學時間長短,不是影響日後是否具有國際觀的全球公民的顯著因素。

計畫主持人之一的Gerald W. Fry 教授表示:「這是個既令人興奮和失望的結果。一方面,你會希望,在一個國家學習一段長時間具有特別有意義;另一方面,他說,這項研究的結果表明,如果方法對了,整個行程安排是密集式的學習,就算是短期的遊學計畫也會有強大的影響。」

明尼蘇達大學的計畫,調查了22所,將近6400名,在過去50年來曾經出國學習的大學畢業生,試著研究這些學生是如何培養國際觀,並了解他們全球參與程度與海外學習的關係。研究人員定義的全球參與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志願服務和慈善事業、參與國際和國內的政治議題、和領導有利於社區和社會組織的能力。

調查結果證實,出國學習確實影響參加者的全球參與度。事實上,畢業學生評價海外學習,是他們大學裡最重要的經驗。83%的受訪者表示海外學習對他們的大學生活有巨大影響;相比之下,73%的受訪者表示,大學時期的友誼和同伴關係對他們有巨大影響,66%表示大學課業有這樣的效果。這一結果很可能並不令國際教育工作者感到驚訝,因為他們長期以來就主張,海外學習是重要人生變革。令人意外的是,海外課程的長短,對日後長期全球參與的程度似乎並無影響。

短期遊學計畫通常是由教師帶領,一直頗受歡迎,但持懷疑態度的人批評他們是多是文化旅遊,認為學生大部分時間都與其他美國人在一起,少有機會接觸當地本土文化。提倡這種修學旅行的人士則反駁,他們幫助沒有辦法出國一學期或更長時間,或者沒有足夠財力資源的學生,實現海外學習機會。

曾帶領泰國短期遊學計畫的Fry教授表示,一個有效的遊學計畫包含多重因素,他的研究團隊將進一步分析數據以了解變項之間的相互關係,例如學生與其他美國人或者與當地學生一起活動有何差別。不過,在「海外教育論壇」一場會議中,主講人們提供了如何設計一個有效的短期遊學計畫的具體建議,他們一致同意,儘管行程簡短,確保計畫活動具有很強的教育意涵 (strong academic grounding) 是成功的關鍵。

丹麥遊學中心副主任Marlene Torp回憶她的經驗時表示,一次到蘇聯遊學團中的一名學生向她反應,因為沒有足夠的背景知識,學生很苦惱對於看到的事務,沒有辦法詢問具有深度的問題。從此以後,他們的遊學團都必須把教育及文化內容融合在活動中,Torp表示,因為如果學生什麼都不懂,那就什麼都看不到 (If you don't know anything, you don't see anything.)。所以,遊學團中有教師隨行是很重要的,不過,隨行老師通常要身兼領隊、諮商師、甚至護士及輔導員於一身,過重職責常常嚇跑一些老師,學校應該設法減輕老師的責任,當然,也有些老師是不畏挑戰,華盛頓大學的Max Savishinsky就形容:「帶遊學團就好像是生小孩,正常人不會一肩挑起所有工作,犧牲時間及金錢;但是一旦作過一次,你就會樂此不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