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0/2008

美國中文教學之挑戰

第一次全美中文會議(National Conference on Chinese)200841719日在華府舉辦,此項會議由亞洲協會(Asia Society)及大學理事會(College Board)共同主辦,提供一個溝通美國中文教學意見的平台。在會中發表的一項報告指出,學中文的熱潮,雖然使在美國的中文學生人數倍增,但同時也使中文教學陷入廣而不精的局面,推廣中文遇到空前挑戰。

報告中指出,美國幼稚園到高中(K-12 level)的中文教學自2004年的263所學校,增加到779(公立學校444所、私立學校335),成長200%;在大學層面,2002年調查約有34,153名學生學習中文,2006年已有51,582名,人數增加52%;然而,這一熱潮卻遇到後援設施不足的問題,使美國學生學好中文的夢想遇到挑戰。

這份題為「2008年中文教育:一個延展的領域(Chinese in 2008: An Expanding Field)」的報告,整理了由44個州的中文教師,以及來自各國代表700多人在「全美中文教學大會」中討論的內容,探討中文教學的瓶頸困境。

報告指出,雖然學中文的熱情日增,但必須透過策略性地調整教學項目來維持,只有這樣才能給學生提供較紮實的基礎,幫助學生學好中文。報告中列出當前面臨的五大挑戰包括有:缺乏全國協調性的努力,以致無法建立語言學習系統(language learning system);欠缺師資培育能力及教師認證機制;無法自小學起建構語言學習環境;幼稚園到大學課程未能銜接,以致無法提升語言能力;未能在大都會以外地區增設中文教學,學習機會不均。

報告結語肯定自2005年以來中文教學的成長,然而也提出了2008年的中文教育所面臨的重要議題,報告中呼籲要能長期投資,以及運用如教師訓練、海外學習語言遊學獎學金等等創新性作法,以期有效率地建構起完整的語言學習系統(包括有效的課程、教學及評鑑),才能提升中文教學,培育出足以應對能夠流利使用中文溝通及了解中華文化需求的人力資源。(Asia Society 20084月報告,駐洛杉磯文化組摘譯)

科技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4月初時,學生的寫作能力受到媒體的矚目。因為一項新的研究報告指出,越來越多的美國學生達到基礎的寫作能力,其可能原因之一便是寫作軟體的普遍發展與運用。在2007年的國家教育成就測驗(National Assessment of Educational Progress)中,美國學生的寫作平均成績有了些微的成長。寫作測驗的對象是812年級的學生,學生在測驗中要展現其敘述性、訊息性、可信性的寫作能力。整體而言,8年級學生比起6年前有些微成長,學生達到基本寫作能力的比例由85%提升到88%

美國華府Thomas B. Fordham基金會的Michael Petrilli認為,美國州政府與聯邦近年來致力於幫助成就落後學生的教育水準,使得越來越多的孩童的基本寫作能力提升。他進一步提到,在全球競爭的環境中,教育應當更加關心成就落後的學生。

整體而言,12年級的學生在寫作能力的提升更為顯著,達到基本寫作能力的學生由2002年的74%提升到2007年的82%12年級學生寫作能力成長的原因之一可能是SAT測驗,因為SAT測驗在2005年加入了寫作部分,因此教師越來越重視寫作教學。

近期有一些教育學家開始探究如何利用線上寫作軟體幫助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美國一個非營利組織Teaching Matters投資了200萬美元開發線上寫作軟體Writing Matters,希望透過科技,提升59年級學生的寫作能力。Writing Matters能夠給予教師免費的線上學習空間,其內容包含了著名作家的文藝作品、故事形式的寫作練習、初任教師的教案、學習管理與線上佈告欄等功能。Writing Matters經過360所中學的測試,目前全美已有超過30個州開始使用此一免費軟體。

教師在寫作教學的挑戰之一是,學生必須透過不斷練習,以獲得寫作能力的成長。然而,閱讀學生作品並給予回饋需要花費教師大量時間。可喜的是,最近的數位科技已經發展出新的軟體,能夠使用人工智慧來評估學生的寫作能力。

美國明尼蘇達兩所高中開始使用Pearson Education公司開發的WriteToLearn寫作軟體來提升學生寫作能力。透過WriteToLearn軟體,學生可以練習短文寫作與摘要,學生的作品還可以透過Knowledge Analysis Technologies (KAT)進行評量。KAT能夠評量短文的意義,而非僅僅檢查文法或拼字的錯誤。

加州Palm Springs學區最近投資了超過80萬美元在線上寫作軟體Vantage Learning's MY Access的研發,該軟體將會應用於該學區未來三年的寫作教學。學生只要將短文上傳到網路系統當中,My Access便會分析語義、句法、短文特徵,並且給予學生在意義、組織、內容發展、語文使用與風格、整體寫作能力等各面向的成績。透過My Access的協助,學生能夠獲得立即性、個人化的寫作能力分析與回饋,教師也能夠自然的提升其專業性。

著名的教育測驗服務中心ETS也發展了寫作軟體Criterion,學生透過線上編輯系統進行短文寫作,系統能夠根據學生的組織、結構與文法評估其寫作能力。Criterion的特色在於能夠指出整個班級的常見錯誤,Criterion也提供寫作手冊與課程,幫助學生瞭解文法、文字使用、寫作風格與短文組織。(eSchool News電子報 04/15/2008,駐洛杉磯文化組楊正誠摘要)

研究顯示:兒童適度觀看電視有益

讓小孩看電視卻又擔心的家長們可以稍為鬆一口氣了,根據美國賓州大學Annenberg傳播學院、專門研究媒體對幼齡兒童影響的Deborah Linebarger助理教授研究結果,證據顯示某些類型的電視節目幫助兒童語言發展並且有益於他們與現代接軌。Linebarger本人也讓他的小孩從嬰兒時期就觀看某些電視節目。

        過去的研究把兒童的肥胖及注意力失調歸咎於電視節目與電視遊戲,甚至美國小兒科學會也曾表示2歲以下幼兒不該看任何電視。但儘管這些諄諄告誡,仍有90%2歲小孩長態性觀看電視、DVD或錄影帶,更甚者,有1/336歲兒童房中就有一台電視。正因如此,兒童發展專家轉而將注意力集中在如何幫助父母作聰明的選擇。

        越來越多研究顯示,如果父母善選節目、限制時間,並儘可能與小孩一起觀看節目,他們的孩子可以從中獲益。他們的建議如下:

¨          0-2歲:對此階段的小孩,最好的方式還是人際互動,不過如果你的小孩對電視十分有興趣,一段11-12分鐘,沒有廣告的節目,例如可愛小藍狗(Blue's Clues)或亞瑟小子(Arthur)可以幫助幼兒增加認識新字。

¨          2-5歲:在Linebarger的研究中,探險家朵拉(Dora the Explorer)、可愛小藍狗(Blue's Clues)或亞瑟小子(Arthur)、龍的故事(Dragon Tales)等節目擁有豐富的辭彙,可以幫助小孩語言發展。

¨          6-10歲:針對這個階段的小孩沒有具有水準的適當節目,父母必須對這個年齡小孩收看的電視內容更加審慎,事先篩選與家長價值觀相近的節目非常必要。Linebarger 推薦像紀錄片形式的歷史頻道(History Channel)或是探索頻道(Discovery Channel) 上的節目會是不錯的選擇。

美國新成立致力改善數位媒體教育內容的組織執行長 Michael Levine表示,每天嚴格限制1個小時、觀看後與小孩談談節目內容或作作遊戲,並且每天與小孩共讀至少20分鐘,這樣才是均衡、健康的電視習慣。(商業周刊, 2/18/2008,駐洛杉磯文化組摘要)

打擊兒童網絡色情任重道遠

過去數十幾年,美國聯邦打擊兒童色情頗有進展。1978年國會立法,禁止兒童色情商業行為,打擊行動自此開始。1982年最高法院判決,兒童色情不受言論自由的保護並可以虐待罪量刑。該業在這一連串掃蕩下,遭遇重創幾致停滯。但網絡改變了一切,再次賦予了色情無限活力,而更便捷、更多元,無所不在的方式,不僅使它死灰復燃,更是豔旗高漲。聯邦的掃蕩行動再起,更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與任務。

2003年初美國司法部贏了幾起網路掃黃的漂亮官司。高等法院對幾個知名色情製造和銷售商提出控訴,此舉首開美國對網路色情訴訟的先河,同年6月底,美國最高法院通過投票決定,允許國會責成全國公共圖書館為互聯網系統安裝色情過濾系統。這一舉措表明了美國最高法院支持政府幫助人們,尤其是兒童,遠離網路色情的決心;也使很多人相信兒童網絡色情終將因聯邦的努力而漸消聲匿跡。但事實卻相反,當下之網絡犯罪,涉嫌兒童色情者多不勝數,據「失蹤及受虐兒童援助中心網絡舉報專線」(The National Center for Missing and Exploited Childrens' CyberTipline)之報告,1998年網絡色情受害之童有4500,至2007年底,同類案達75,000宗,因而被逮的罪嫌近2800

最近,以北卡羅來納州因觸兒童網絡色情,受禁於聯邦監獄155名罪犯為對象之研究,顯示觸法數字遠比公佈的多。報告的作者Andres Hernandez在國會做證時表示,網絡色情殘害兒童,造成的社會傷害比我們能想像的嚴重多了。

有心人士認為網絡色情危害是加意喧染,危言聳聽,掃黃行動更是過份。有辯護律師表示,瀏覽色情網絡常僅為自娛,並無意傷害孩童,就因為下載了數百張兒童色情照自我欣賞,就被判刑數年,無疑是以雪橇輾死螞蟻,更別說限制了成年人的言論及閱讀自由。網絡色情業者更是把「無法為道德立法」作護身符的口號。再說,什麼是色情?至今在美國法律中定義仍曖昧不明。這也足以說明,為什麼美國會曾先後幾次向聯邦法院提出限制網絡色情之相關法案,但都被高院以「違反成年人的言論自由基本權利」駁回。

很顯然,在美國這個多元化社會、崇尚自由的國家,在網路時代,對反色情運動之政府或個人都是大不易之任務。但FBI的打擊行動毫不鬆懈,已把兒童網絡色情掃黃列為第三要務,緊追反恐及反間活動之後。專家也建議多項防身術,保護兒童,遠離網絡色情陷阱:

1.      保護密碼,定期更換。

2.      上傳照片時,做模糊或變形處理,以防不軌人士濫用。資料一旦上貼網上,可能永久保存,故點擊「上傳」前需慎重三思。

3.      僅在確認對方身份後,才將其加入好友名單。

4.      保護自己的隱私,也要保護朋友的隱私。欲貼朋友的照片或資料,一定要得其同意。

5.      慎言。網下不能說的話,網上更不能說。

6.      不要輕易相信網上的資訊。網上那個可愛的14歲男孩可能是40多歲的已婚男子,也絕對不向網友洩露個人資料。

7.      最好不要和網友見面。如果要破戒,一定要將見誰、見面地點、時間及有關該網友的一切資訊,事先告知可信賴的朋友。如有成年親友同去更好。見面一定選在公共場所,初見時間宜儘量缩短。聊天時始终掌握主動權。别不好意思說「不」。

8.      見面后,絕不取用不明飲食,絕不可隨其去非公共處所,也不要直接回家,先去另一個公共場所,確保自己没有被跟踪。

9.      看看朋友在網上怎麼說都你,因為即使你自己很小心,也難保朋友會無意間將你置於危險之境。

10.  不要沉迷于網络,珍惜現實生活中的朋友。記住:家庭、學校、朋友永遠位於網絡之先。(華盛頓郵報,12/15/2007,洛杉磯文化組周立平摘要)

市長針對學齡前幼兒創辦的小小市民閱讀俱樂部

 

想要和選民培養默契的市長們,甚至針對沒有投票權小小選民們,在轄區內創辦了每月一書市民讀書會,以提升城市閱讀與識字率。

許多城市早就有某些形態的讀書會或閱讀小組存在,但是最近為數不少的城市,如佛羅里達州的 Jacksonville,南卡羅來納州的 Charleston.,科羅拉多州的 Longmont 等所推出的活動比以往來得特別,因為他們推廣的對象是每個學齡前的幼兒。

這些活動以贈送彩鮮豔的背包,書籍,蠟筆以及其他的小禮物來吸引小朋友,以鼓勵他們和家長們把閱讀習慣帶回家。這些市長也隨時在留意各個學校,圖書館以及地方有線電視台每月的新書推薦。

家長們可以到各個讀書會,圖書館或上網幫他們的小朋友們註冊。今年每個學齡前的幼兒將自動成為會員,並可領取一個裝滿了書跟糖果禮物的小背包,而經費將來自於市政府,各種補助金和各界的捐款。(今日美國報,10/15/2007,洛杉磯文化組林鈺娟摘要)

大學教授擔任獵才仲介

當石化巨擘埃克森美孚公司(Exxon Mobil )需要雇用新人,其招聘主管Jane L. Wood總是與休士頓大學商學教授Naveed Saleem先商榷合適的人選,進行初步面試後,兩人再討論選定出類拔萃的精英。隨後,Wood 通常給學校一筆象徵性的捐款支票,可用於與Saleem教授有關的活動。他表示,這對公司意義非凡,因為Saleem教授的留意,每次都能約見大批學生,並找到合適的幹才。

這正反映,隨著人才爭奪戰之日烈,有影響力之教授居中為企業舉才,與其建立密切關係的現象日益普遍。

通用電氣(General Electric Co—GE) 公司每年都要雇佣約1000名大學生及數百名MBA畢業生,它與40所大學的教授保持聯繫,聲稱他們能幫公司識别值得栽培的新人。其招聘主管Steve Canale 表示,會對教授說:與你的博士學生一起研究吧,GE將提供資助。

這種企業引才的方式並非始於今日。約30年前,寶潔公司(Procter & Gamble Co. ) 已開啟先鋒。時任該公司全球人事主管的James Mead 說,自1979年寶潔就開始與百餘所、經公司評鑑可為其培養優秀幹才之大學合作,由其舉才,這使其招聘校數由450精簡至135所,公司則給參與之教授小額資金,支持其學術活動。

不久前企業想與教授發展關係仍不容易,一般都要通過學校的職業規劃辦公室,企業不滿這樣的過程,認為不僅官僚又浪費時間。自從在網上能很容易的查到大多數教授的詳細資料,企業界自然繞過學校,直接與教授聯繫。校方很無奈,但表示,不能禁止兩者的交流。

當然過程少不了錢的運用;有時是學校受益,也有教授自己收受公司的饋贈。但校方與業界都表示,直接付錢給協助招聘的教授很罕見。如普林斯顿大學化學教授David W. C. MacMillanAmgen 、默克(Merck)  Bristol-Myers Squibb 等大製藥商,都保持著良好的關係,有的贊助其研究,Bristol-Myers Squibb則每年為其化學系學生提供10萬美元的獎學金。藥商們表示,聘到合適的人才是資助研究獲得之附加利益。大會計公司Ernst & Yang 有份計有2800位傑出會計學教授之名單,其資助的渠道非常靈活,比如正值年休的教授,公司會以研擬新課程之名予以資助。轉手的金額絕非小數目,但巧設名目,建立微妙的財務關係,讓人難以查覺,以規避可能的事端。

各校都有迴避利益偏袒的政策。維吉尼亞商學院警告教職員,在業主與學生接觸前不得提供公司任何形式的招聘協助﹝此項規定不包括傳統的推薦信﹞。芝加哥大學商學院並無明文規定,院長Edward A. Snyder表示,他鼓勵教授幫助合適的雇主與學生建立關係,但為此收取錢財並不恰當,同仁們也都贊成。

全國學院與雇主協會(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lleges & Employers)對經濟資助與有針對性的招聘掛鉤不以為然。許多學校也堅持原有的政策。Darden 商學院MBA政策委員會,十幾年來都要求,在學生面試前,教授不得與招聘方接觸或提供任何建議。副院長表示,政策的目的是保持招聘過程的公正、公開,每個學生都可與所有用人雇主進行接觸,招聘者給與每個學生的機會都是平等的。但也有教授反彈,認為這樣的限制傷害了優秀學生,教授這樣做多半出於情份,也以主僱雙方都適合為訴求,並非著眼經濟利益。

教授與大企業保持聯繫,推薦最好的學生給潛在雇主,在全美已漸成慣例。當然,傳統的校園招聘會仍然存在。但在人才至上的時代,企業常用非常創意的方式來滿足需求。比如 Valero能源公司就是好例子。

其招聘主任Dan Hilbert為逾百的實習空缺,與德州大San Antonio及同區幾個校區的助教聯絡,提供每位$25的加油卡換取有潛力的學生名單,如果能篩選並說服一個學生到位實習,將另獲一張面值$100、可換現金的加油卡。這招果然管用,大部份的職位都有了人選。「商業周刊」報導並進行察訪,當 San Antonio分校雇主關係副主任Bruce L. Howard知悉時,非常震驚。他表示,Valero公佈招人啟事,卻通過內部知情人士鎖定頂尖人選,形同背叛。 Dan Hilbert可不後悔,他說若坐等招聘會就等於把機會拱手讓給對手公司了。(商業周刊,07/09/2007,洛杉機文化組周立平摘要)

私立名校取消提早錄取

哈佛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連袂取消提早錄取,由於這種「提早行動」計畫並沒有約束力,學生就算取得錄取資格,仍可以申請他校,由於這兩校取消這種計畫,也造成申請學生湧向其他名校,同時也造成各校難以預測提早錄取學生中,有多少人會實際註冊。

今年提早申請的申請人持續增加,耶魯大學已經收到4820份,比去年增加36%。芝加哥大學收到4349份,比去年增加了42%。一般說來,採取「提早行動」的申請人需要在111日前送齊資料,12月就會接到通知。

哈佛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取消提早錄取,美意是幫助處於劣勢的學生更有機會就讀好學校。批評「提早行動」計畫的人認為,可以在這種計畫錄取的學生通常都是來自經費充沛的高中,而且請得起私人專業輔導。

普林斯頓以往約有48%新生來自提早錄取計畫,但是今年學生可能選擇提早錄取的其他學校。(華爾街日報,11/15/2007,洛杉磯文化組沈茹逸摘要)

加大超收學費官司敗訴

加州大學曾承諾不調高學費;但2003年學年中因預算遭削減,在新學期開課後調漲了學費。學生憤而提告,指控加大柏克萊及洛杉磯分校違反承諾。舊金山區上訴法庭於112做出判決,學生勝訴,4年前向35000名大學生及研究生多徵收的3380萬美元確屬超收,應追加利息予以退還,總數近4000萬美元。

該案的判決與去年由舊金山市法庭審理的結果一致。當時法官裁決,若校方不提出申訴,將交回下級法庭,決定如何分配這筆資金。

學生團體的代理律師Andrew Freeman表示,多數學生可獲得數百美元的償還款,但部分專業學生因兩年裡學費成倍成長,由6000美元上升至1.4萬美元以上,應獲之賠償款可能超過1萬美元。

Andrew Freeman還表示,上訴法庭之判決可避免9000名以上法學院、醫學院等研究生,多交2000萬美元的額外費用。而且,這項決定還可能影響另一起由2700名研究生提訴、尚待宣判案件之結果。學校也曾向這些學生做出將學費保持在初入學階段的承諾,但卻在2004年增收費用。據他估計,學校為此可能需賠償1500萬到2000萬美元。

加大發言人Ricardo Vazquez坦言,校方的確曾有不提高學費的承諾,但事出無奈;而且在調漲前已適時通知所有學生。原有之承諾已從學校之網站及目錄中刪除。

該案主要原告之一,2004年畢業於加大柏克萊法學院、現任職於Oakland市工會律師的 Mohammad Kashmiri 對此判決很欣慰,他表示,很多學生和他一樣都為還學貸而發愁,希望能早日收到償還款。他還說,學校的行為已淩駕於法律之上。

加大發言人表示,校方正考慮向州最高法庭提出申訴。(美聯社,11/03/2007,洛杉磯文化組周立平摘要)

美國大學努力改進大班教學

這是科羅拉多大學上課日的一幕。Cristol化學大樓,戲院般的大演講廳裡,擠滿了上千剛上課或才下課、提著電腦,匆匆進出的學生。這樣超級大的班級在科大並不罕見。校方表示, 33門課學生數逾400。其中有3科,學生數更超過1200。雖然這些「大課」會被分為幾個部分,但每班學生仍過百。有堂化學課,學生實在太多,為能容納所有學生同時參加期末考,校方不得不騰出籃球場。

這是美國大學校園普遍的情況。現今全美有1800萬大學生,估計未來8年,將再增200萬。為了讓每個學生都能上到課,巨無霸的大班教學是不可避免的。「全美學術轉型中心」(The National Center for Academic Transformation NCAT)估計,大學有25門大班課,包括經濟、英語、心理學及科學等科。35%四年制大學生經常上的都是這樣的課。

當然,大班上課並非全無是處。它能讓最好的老師給最大多數的學生講課,課堂效率及號召力會因此而提高。但2001年諾貝爾獎得主、科羅拉多大學物理學家Carl Wieman表示,大班教學要獲得這樣的成就,簡直是微乎其微。尤其是傳授解決問題、科學研究方法而非單純的事實講述時,問題更嚴重。研究發現,學生的思維方式,在課業結束後比當初不上課還退步。

Wieman已成為要求課程進行改革的主要推動者。他以諾貝爾獎得主之尊,不為牟利而以社會及教育的發展為使命,其心可佩。其努力也號召了不少同志。馬里蘭州大、麻省理工、維吉尼亞理工、南卡Clemson及阿拉巴馬州大都致力於大型基礎課程的設計及重組。

他任教的科羅拉多大學素有勇於改革、創新教學之傳統。該校Robert Parson教授,在「普通化學1131」課堂上先講了幾分鐘的課,然後給250個學生進行、由教學團隊精心設計的網上多重選擇問卷。學生選的不對,頭頂的計器立即亮燈,同時顯示各題選擇組別的學生總數。出示正確答案前,Parson將學生分組,討論後再次表決。若學生表現差,他會重新檢視教材。

維吉尼亞理工的做法很另類。學校大部分的基礎數學,很少齊集學生上課,而是在由一百貨公司改建、配備500台電腦的「數學廣場」(math emporium)中進行,24小時開放,學生可隨時來做作業,若有問題,就將一旁的紅塑膠杯倒置,巡場的研究生、教授就會過來協助。因為大多倚重電腦,學費大幅下降,每名學生該門課的付費不及原數之半。

由上可見,各校採取的方式或異,但使大班教學體現師生間相互交流的精神及追求是一致的。

Parson及維吉尼亞理工的相關人士都表示,對這樣的教學方式信心漸增。但有些學生卻不捧場,Ian Millington就因在維吉尼亞理工的代數課未過關,只好利用暑假到社區學院重修。他及母親都批評,學校不能因人多就採取這種近似自我學習的方式,並認為這樣會造成大批數學失敗的學生,為多付費重修也頗有怨言。教授Mike Williams承認學生的反應不一。只想在教室裡聽課,懶於多花時間學習的學生不少,但他辯稱受歡迎的並非最好,而且學生理應為自我的學習多貢獻心力。

改革的確不易。首先,教職員及各系所都不免循私,薴可維持現狀以確保其教學之絕對權威。再說,缺乏全國性、甚至也無地方性的核心團體推動,僅憑少數人的熱誠與努力,難竟其功。另外,改革措施都要資金。若資金充裕,那麼大班上課也不會出現在教學舞臺上。

但聯邦和各州議員們都希望教育有更多的進展及更好的成果。因此,若教職員不自行進行改革,政府可能會動手,大班教學,可能就是中心目標。(美聯社,11/26/2007,洛杉磯文化組周立平摘要)

美國兒童骨骼健康令人擔憂

牛奶喝得少、太陽曬得少、體育鍛鍊少,是骨骼健康的要害。美國專家警告,這「三少」已導致有些兒童顯出佝僂病的先兆、19世紀軟骨症席捲之重災因。

華盛頓「全國兒童醫療中心」(Childrens' National Medical Center) 骨骼專家Laura Tosi 表示,警鐘響起,或許僅是災難的開端;很可能數百萬、看似健康但骨質密度不及格的兒童,將比他們的祖父輩更易罹患骨質疏鬆症。

由於科技的精進,新研究可顯現不同年齡兒童應有的正常骨骼密度;科學家們得以邁出新的一步:追蹤兒童骨骼質量及生長不良日後問題的嚴重性。辛辛那提兒童醫院Heidi Kalkwarf 博士,領導一項全國性之研究;為15006 17歲健康的孩子做骨骼掃描,並於去年暑期發表研究結果,成為第一份骨骼生長之指南;正如身高及體重圖表,兒科醫師可以按圖索驥治療嚴重骨骼問題。

其次,美國政府資助的研究,將在未來7年中追踪、記錄這1500個孩子骨密度的發展情况。比如說,一個正值骨骼生長至50%7歲女孩,到14歲時是不是仍停留於同一發展期?或會增加骨質密度?如果不能趕上正常生長,是否更易骨折?因為人骨密度峰值之近半是在青少年時期形成的,所以科學家想知道在這一階段,骨骼生長不良會在幾十年後造成什麼影響。

Kalkwarf博士警告,對骨質疏鬆症的專家而言,最大的危機是不知道當今有多少是高危險群?也不知道骨質流失可能的程度?一些早期的數據表明,在青春期結束時骨密度出現10%的不足,未來有50%的風險,可能罹患骨質疏鬆及骨折。年過30,骨質流失的速度高於其重建,與老年骨質疏鬆症抗爭的競賽已展開。

Mayo的臨床研究資料顯示,與40年前相比,胳膊骨折的美國女孩增加了56%,男孩增加了32% Kalkwarf博士的研究也發現,骨質密度疏的孩童更容易折傷胳膊、手腕,這也就表示新式危險性高的遊樂,如滑板、溜冰等並不是造成骨傷害的單一原因。

政府的研究也顯示,超重的孩子更易骨折,雖然就理而論,他們的骨骼應該更有承受力。也許他們因過重,維持平衡不易,或者一跌倒就更嚴重。 Kalkwarf博士稱,有些跡象顯示,油脂本身就是危害骨骼生長之因。

強健的骨骼鈣不可少。醫生們早就知道1/4的成年人及30%的青少年,鈣的吸收量遠遠不夠。人體吸收鈣必需藉由維生素D。而曬太陽、運動有助于人體合成維生素D。現在孩子們花更多時間在電腦上,户外活動不夠、體育課减少,難怪維生素D 攝取不足,而皮膚色素會改變陽光的吸收,因此黑人兒童特別危險。

Laura Tosi 指出,她治療佝僂症的病患是20年來之新高,很多的患者是因為骨太軟、腿不能彎、不能跑的嚴重病症,才來求診。她表示,其實早期發現只要輸注高劑量的維生素D及鈣就能治癒,因此她更擔心的是,那些症狀不顯、錯失最佳治療良機、而永遠受難的病患。(美聯社,11/27/2007,洛杉磯文化組周立平摘要)

4/23/2008

視覺學習:數位影像正在改變教育

視覺學習的世代來臨了,在數位科技的發展下,數位影像作為教學工具已經成為美國教育的主流。數位影像的發展幫助教師重新思考教學內容、教學方式與學生習得。正當數位影像改變教學的過程中,也重新引發對於教師專業發展的思考,以及州政府、教育主管機關與大眾媒體之間的關係。

學校數位影像與線上學習的發展,不僅止於增進教師科技使用的動力。事實上,數位影像與線上學習正在改變教師的教學概念。學校教師重新開始思考科技,重新思考教學內容,以及教學方法。

雖然視覺學習帶動了教育革新。然而,教育的關鍵依然在於課程,而非媒體。科技使用的核心應當聚焦於孩童的學習,人們經常會忘記幫助孩童學習的是教學內容,而非媒體。

在一份關於媒體對學習影響的研究報告中提到,人類在閱讀影像的過程中,是以一種互動的方式進行理解,換言之,閱聽人將自己的經驗與期望投射在媒體上。因此,我們很難將教學影像視為一個獨立的媒介,因為影像與其他的溝通媒介是相互連結的,無論是最新的電腦科技,或是書面資料都有同樣的現象。在最近的發展過程中,媒體科技的發展越來越趨向彈性化,並提供使用者中心的互動媒介。

美國一項國家級的調查結果顯示,透過網路觀看影像已經成為全民風潮,相關人士更預測,到了2011年時,線上影像瀏覽者的人數將比現在多出60%。換句話說,線上影像將成為全球性的現象,教育則在其中佔據重要地位。然而雖然大多數教師都肯定影像對於學習的幫助,然而在實際的使用上,依然有其限制。教師並沒有太多的時間與資源進行線上影像的瀏覽與選取,更別說將其整合入教學當中。

不過,在最近幾年,科技與教育之間的關係,在科技的持續發展下,開始有了轉變,新近的科技發展增進了科技、教學與學習之間的關係,例如:(1)網路開始提供高品質、具組織性的影像,使得教師能夠快速整合至其教學;(2)學生越來越熟悉於網路影像的使用;(3)學校的寬頻網路普及率提升;(4)教育科技與課程專家重視師資培育的數位影像專業發展;(5)公共電視與州政府教育局發展策略聯盟,建立當地學區的數位圖書館。

在現今數位科技不斷發展之下,未來的教室、教師與教育影像將會重新詮釋視覺學習。在科技發展的協助下,教師將不再受到傳統科技的侷限。未來需要重視的是,如何建立更佳的數位圖書館,以幫助教師連結數位影像與教學,幫助教師學習整合數位內容到課程當中。

新科技融入教學媒體固然為新世紀的趨勢,然而,相關專家學者也探討了學校未來必須面對的挑戰。事實上,大多數的學校教師仍然對於整合網路資源與視覺學習感到困難。這也說明了教師在職訓練與專業發展的重要性。事實上,學生對於數位環境的準備度,甚至比教師來得更高。正當網路所能提供的良好教學媒體越來越多時,教師準備好了嗎?此外,除了少數教育網站之外,網路上的數位影像內容相當分散,缺乏整合性的網站將之與課程、教學結合。也因此,相關人士建議美國各學區要加強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教師更多的課餘時間,以參與相關的教育科技研習。

美國寬頻網路的普及性雖已有改善,不過仍然有許多的學生使用傳統的撥接上網,因此即便網路的數位影像日漸發達,還是有數位落差的存在。即便學校提供了足夠的網路頻寬,學校在教育科技的使用概念也需要進一步革新,例如:部分的美國學校不在電腦教室設置喇叭,以避免影響學生的學習,但事實上,缺乏聲音的數位影像的學習效果是降低的。

專家建議美國學校應當採取系統化的步驟,進行影像科技與教學的結合。學校需要一步一步的將視覺教學融入數位學習當中。其次,各學區也應當聘請更多的媒體專家以提升該學區的數位學習力。媒體專家在學校當中的責任便是提供數位服務與規劃。學校不只是提供網路資源的設置,事實上,教師科技能力訓練是更加重要的環節,學校當中的媒體專家便能夠扮演適當的科技諮商者角色。

另一項關於數位教育資源的挑戰是,學生對於媒體內容的判別與批判思考能力的訓練。學生需要學習判斷數位影像的內容以及其中的價值。數位媒體素養的培養相當重要,如何建立學生閱讀媒體的鷹架,以避免學生迷失在網路當中,將是未來美國的教育挑戰。(ESCHOOL NEWS,電子報 04/10/2008,駐洛杉磯文化組楊正誠摘要)

AT&T電話公司資助降低高中生輟學率的行動方案

 

AT&T電話公司今春大手筆挹注1億美元在降低高中生輟學率的努力上。據專家指出,全美高中生的輟學率逐年升高,已達危機邊緣,再不採取行動,後果堪虞。

AT&T 計劃將從2008-09學年度開始的4年內,提供全美學區及地方上的教育組織5萬到10萬不等金額的競爭性捐助計畫來推動該項運動,總計將支出1億美元。行動方案中一項主要的計畫包括,在AT&T位於全美各地的分公司,將提供40萬小時的義工工時,讓10萬名高中生成為「見習員工(Job Shadowing Program),跟著AT&T員工工作,讓他們了解高中及大專教育在職場上的用途,將高等教育與未來職業前景密不可分的觀念深植到學生的心中,所需的費用還不計算在前述的1億美金捐款中。

將近80%參加過「見習員工活動的學生表示,這項計畫加強他們留在學校繼續求學的決心。AT&T發言人表示,以幫助九年級生及即將升上九年級生留在學校的捐助計畫將是優先補助對象,雖然這項行動的最後結果是在畢業時,但他們希望提早將這項計畫深植在高中新生的心中。

AT&T贊助教育一向不惜餘力, AT&T主席兼總裁 Randall Stephenson表示,鑑於高中生輟學的比率逐年上升,1/3的美國高中生不能念到畢業,每年全美有120萬的高中學生中途輟學,美國經濟為此一年損失37億美元的代價來補救,只有70%的高中生可以順利取得高中畢業證書。為了阻止高中生輟學的狀況繼續惡化下去,AT&T不惜砸下重金,宣導教育對年輕人一生前途的影響有多重要。據統計沒有高中畢業文憑的人失業率為8.2%,比起平均失業率5.1%,要高出很多。

教育部長Margaret Spellings也有感於此,宣布教育部將統一全美各校計算輟學率的方式,因為長久以來各校皆自行以自訂的規則計算輟學率,沒有統一的衡量標準,難有可靠的統計數據。(eSchool News 4/18/2008,駐洛杉磯文化組吳迪珣摘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