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2007

美國高中生濫用處方藥

根據全美濫用藥物協會的最新研究顯示,高中生嗑藥、酗酒的情況稍有好轉,但是開始使用處方籤感冒藥來代替毒品取得快感(high)的人數卻有日漸增加的趨勢。除了以前就被青少年濫用的咳嗽糖漿,現在還包括止痛藥OxyContin跟Vicodin,都是很熱門的「產品」。

這種比例有多高?根據調查結果顯示,每十四位高三學生,就有一位「經常」使用感冒藥取得類似毒品的快感;更有高達十分之一的高三學生,利用止痛藥Vicodin來替代毒品。美國國家藥品管制局主任Walters認為,這些青少年可以輕易的從父母那邊偷到這些藥物

雖然濫用處方藥的青少年開始增加,但是官方表示,與五年前比較,在喝酒、抽煙、大麻的個案明顯下滑,其中使用毒品的人數大約減少了84萬,當然是個好消息。

這項由政府進行的研究,是針對全國各州四百所學校中的五萬名學生,包括八年級、十年級以及十二年級,進行的一項例行調查。(洛杉磯時報 12/25/2006,洛杉磯文化組沈茹逸摘要)

1/29/2007

數位化時代的大學圖書館

科技進步之後,書本是否仍然會存在呢?出版數位化、資訊網路化之後,圖書館又何去何從呢?對於許多美國的大學圖書館,他們仍然堅持保存人類知識的熱情,但是也善用科技,用更多新方法來節省存書的空間。

雖然許多書籍已經都有網路版,更有不少研究報告都在網站上發表,但是很多大學依舊保留圖書館的實質建築,不過館內很多空間都改為電腦室或是閱讀室,至於原來圖書館最傳統經典的風貌----藏書,大學圖書館都另闢空間來儲存。以洛杉磯的幾所大學院校為例,UCLA加州大學洛杉磯校區,就將藏書分別收藏在其他加州大學系統的校區,如果學生需要可以透過該校網路系統來借閱。UCLA本身還有一個專門儲存藏書的建築物,於1987年落成,十年之後就因為館藏過多必須加建,讓藏書空間增加一倍。在加大系統也有一個類似建築位於北加州,去年也是因為館藏過多,花費了美金1600萬加蓋空間,原本可以收藏5600萬冊書籍,加蓋之後又可增加200萬藏書。

另外一所大學南加州大學,則是在校園外兩條街不遠處,也有一個藏書大樓,目前藏書兩百萬冊,該校學生同樣可以透過校內網路借書,同一天就可以取書。也有學校是利用高科技的方式增加藏書空間,加州州立大學北嶺校區的圖書館,在地下室架起四十呎高的書架,目前這個地點藏有75萬冊藏書。學生如果在電腦系統發出借閱的指令,就會透過六支起重機,準確的把那本書從一萬三千多個書格中找出這本書,這套找出的程序,平均只需要十分鐘。

不過由於資訊爆炸以及容易取得,這些儲存在圖書館的書籍,借閱率非常低,UCLA圖書館的圖書一年只有2%會被借閱,一套於1866年出版的法國大革命歷史經典藏書,上一次被翻閱是在27年前。

或許許多人質疑是否需要佔用空間來收藏這些書籍呢?可是設於高等教育學府的圖書館,經營者大多認為,雖然如此圖書館仍然要珍藏這些典籍,除了保存文化之外,誰又知道未來哪一天是不是有學生對於這個題目又感到興趣!今年多花一點空間存下這些知識,將來或許就是一個難得的文化寶藏 (洛杉磯時報 12/25/2006,洛杉磯文化組沈茹逸摘要)

教師薪資偏低

根據美國教師協會最新的問卷結果發現,從1994年到2004年這十年中間,平均中小學教師的年收入,只增加了一千美元。這個數字遠低於其他專業人士的增幅。

2004年全美教師平均年收入為$46,597,而這麼多年的追蹤調查起於1982年,當時教師的年薪甚至低於公職人員的收入。或許也是因為薪水不夠吸引人,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教師在擔任教職十年之內,就會轉謀他職。

這項調查指出,20032004年,全美各州教師平均薪資最高的是康乃迪克州,年薪為$56,516;最低的是南達克達州,年收入為$33,236。跟其他專業人士相比,2004年老師收入為四萬六千多,全職正教授年收入超過九萬美元,會計師將近六萬美元。(紐約時報 12/27/2006,洛杉磯文化組沈茹逸摘要)

1/26/2007

美國鄉村學校將面臨大規模預算削減

由於美國國會上星期在華盛頓的會議中,沒有通過更新鄉村學校與社區保障法,再次授權約莫4,400 個位於大片國家森林土地中的小學區領有補助津貼,以致美國42州的鄉村學區在未來幾個月內,將被迫面臨大幅度的削減預算或關閉學校。

美國國會在西元2000年時首次通過這項法案,以補償逐漸衰退的木材產業,並保證該區收入的平穩。然而今年國會並未再次通過該法案的更新法,許多學校將損失一半以上的預算經費來源。

學校擁護者表示,該法案每年花費大約43億美元,所以即使參議員多數支持延續該法,在州政府預算緊縮的狀況下,政府也是無法負擔如此龐大的開銷。

國家森林縣市與學校聯盟表示,這項決議將造成許多學校宣布倒閉或呈現破產狀態,各州學區則對於這樣重大的決策感到不可思議,唯一能因應的措施將是裁撤半數以上的員工,或是關閉學校,加州Sierra County學區負責人表示最快將在三月中旬發出解雇通知。

愛達荷州參議員Craig的發言人則表示,Craig 將繼續設法找尋資助該法案的資金來源,並表示通常需要有危機狀況的發生,才會刺激國會採取行動。(今日美國報, 12/14/2006,洛杉磯文化組林鈺娟摘要)

1/25/2007

大學教科書書價比天高

美國高等教育門檻可以說是越來越高,大學生不單要面對學費年年漲價,連教科書的定價也是越來越高不可攀。

很多大學生用各種方式解決教科書的問題,比如說,到圖書館借閱。有的學生甚至整學期佔用同一本教科書,不惜超過期限甚至遭到罰款,學生認為,即便如此,罰款的金額還是比買一本划算太多。當然買二手書也是很好的變通方式,也有學生擅長在網路上找低價折扣才購書。

根據全美大專院校校內書店協會三年前針對大學生的問卷調查,當時有43%的大學生表示一定會購買指定教科書,不過去年的結果下降到只有35%。這項在2005年進行的調查,係針對一萬六千名大學生進行,還有以下結果:高達65%的大學生不購買任何指定教科書;為了省錢而在網路上至少購買了一本教科書的有45%;也有14%的學生影印教科書,或是購買書商出版的替代材料;也有13%的學生把用過的教科書在網路上轉賣;網路盛行,約有6%-7%的學生是只在網路上購買教科書。

就連教授也感到大學生越來越不願意花錢買教科書,就算規定不買教科書會影響成績,還是有學生鐵齒不買想要賭賭看機會。一位UCLA的經濟系教授表示,在1992年他剛開始擔任教職,完全不感到這種問題,時光流轉,時値今日,每學期都會有十幾個學生質問是否一定需要購買教科書。

到底有多貴?大學理事會做了一個報告,一位四年制公立大學學生,平均一學年要花美金$942購買教科書。另外一個數字顯示,平均一本精裝本教科書定價美金$120

對於這種現象,加州州立社區大學就對低收入學生提供了解決之道。除了正式的兩年制全時間學生可以參加這個計畫,在職教育延伸班的學生也可以申請。不過補助仍然有限,想要對抗高貴的書價,來自低收入戶的學生有時只能少修幾門課,免得得自掏腰包花錢買書。

美國的教科書價貴,現在更有學生想出透過網路到海外買書,對於校園書店的東主可就叫苦連天了。甚至還有學生買電子版,可比精裝版教科書便宜一半。高書價的另一個影響,就是學生不再收藏教科書,因為都在學期結束後,趕緊求售以換回一些金錢。上一代珍藏書籍的風氣,在這一代學生身上是看不到了。(洛杉磯時報,11/07/2006,洛杉磯文化組沈茹逸摘要)

1/24/2007

國際學生爭奪戰,美國不再獨霸?

美國教育委員會(American Council on Education) 彙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科學理事會及多所機構統計資料,近期發表「移動中的學生: 美國國際學生前景」(Students on the Move: The Future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報告,指出美國仍是國際學生的首選,但其增長,在美、英、德、法、日及澳洲等主要留學國中卻殿後。19992004-2005學年度,僅增加17%,而英、澳洲、德則分別成長了29%42%46%,與法國81%、日本108%更不能比。與媒體近年留學生人數比率下降之報導相印證。顯然,二戰後即執牛耳的盛況受到挑戰,難道在新一代留學生心目中,美國首選的地位有所動搖?值得關切。

論其肇因,輿論都怪罪911。由於部分劫機者以學生簽證入境,美國針制定了「外國學生及交換學者資訊追蹤系統」(SEVIS),對留學生嚴加審查、追蹤,去年又增加了按指紋。簽證程式的複雜及曠日持久,好一個「難」字,使眾多申請人失去耐心,「棄」美另擇他國。尤其是回教國家學生簽證的發放更為嚴格,政策影響所及,使原有意來美者備感刁難,不願自取其辱,放棄初衷。因而回教國家、中、印等留美大國,學生都大幅下降。

這當然引起高等教育界的強烈反彈,一再申訴不利大學財政收入及其正常運作,更影響美國科學及知識的領先地位。「基督教箴言報」就直言政府自設障礙,輸掉爭取國際學生的競爭。911已遠,加上政策的改善,來美的留學生已見回春,但何以成長仍落後它國?

專家認為,主要是國際教育市場競爭對赴美留學產生影響。一位教育部官員表示:「當今國際學生交流受到空前重視,已成為國際問題,各國無不卯力競爭」。的確,有些國家甚至制定了有關留學生教育的規劃和目標。日本為發展與鄰國關係,向亞洲國家學生展開「學者外交」,歐盟國家為鼓勵外國學生,甚至友善修改其移民法規。澳洲由政府大力協助,每年舉行全球高峰會議,廣邀國內外專家學者,打造其國際教育地位並吸引留學生,成效卓著,留學生連10年呈雙位成長,現有20萬國際學生,僅去年就帶來逾75億的收益、為國家收入第三大來源。連英國也靠招收留學生平衡其嚴重的財政問題。

教育委員會表示,美國有4000所大學、世界20所頂級大學中佔17所,數量、品質均領先,短期內仍居「牛首」地位。英國有260所、加拿大85所、澳洲38所大學,顯然都難望其項背,若談到教育品質,很多人更是認為就是有些麻煩也值得。澳洲成長飛快,但這兩年已遇瓶頸可見端倪。當然,美國大學學費及生活費之不斷上漲也可能令人怯步,因而很多國家或以較短學制、或較低費用也能吸引眾多的國際學生。

但對多數出國進修者,教育品質是不能妥協的,美國仍將吸引世界最聰明的頭腦,而留學生帶來高達120億的經濟收入更不容小看,種種因素已使「簽證難」日顯冰消雪融,留學生會繼續成長。但國際教育市場的激烈競爭,使留學地多元化,美國受影響是自然的。

力挽狂瀾的努力已展開。教育界積極參與全球性教育組織,各大學也主動到海外生,去年就有14個高等學府組團以「美國教育說明會」巡展方式到訪東京、曼谷、吉隆坡、新加坡及上海等地。很顯然,已急起直追爭取國際學生,只是澳洲、英、法、德等都有國家機制為推手,美國則是靠學術機構的單打獨鬥。(高等教育紀事報,10/27/2006,洛杉磯經文處文化組周立平摘要)

1/23/2007

全球化學習挑戰多

全球性學習以因應全球化競爭是美國大學的共識及努力目標,學生也認定國外進修是提升全球視野、培養國際競爭力的不二良方。熱衷互動,大學的海外學習專案日多,學生跨國學習更蔚然成風。以波士頓大學為例,在17個國家有60個學習專案,1500人參與,是大學部總數的35%,比5年前22%成長很多。但單熱情擁抱遠遠不夠,成功的海外經驗是校方、學生及境外合作者精益求精、精誠合作的完美結合。要達到如此境界,環環相扣,每個階段都是挑戰。

首當其衝的是經濟的考量。對大多數學校而言,有足夠的收入才能談成長、成功,因此學生註冊數是計畫存續的關鍵。學校自會竭盡所能節約,比如請航空公司低價贊助、邀請其他學校合辦,但一般最少要有5個學生才能收支相抵。新案上路學校會盡心扶持、希望它能自給自足,但若長期招生不足只有忍痛割愛。印地安那州Bloomington校區就因此中止在巴黎的美非藝術課程。波士頓大學在莫斯科的課程,多年來卓有聲譽,但因學生漸失興趣,不得不取消。學校表示,收支失衡,勢將影響學習品質,何必茍延殘喘?所以學校會全力招生,但若敗相難挽,也會立即壯士斷腕。

品質是另一個考核重點。越來越多的學生嚮往海外學習,學校自是全力配合,但絕不會因而犧牲品質。舉凡境外的師資、設備、學術水準及註冊前往學生素質都嚴格把關。多設有專責之品管機制,逐步評鑑,並即時建議,甚至派員赴海外實地視察或陪讀駐守。未達本國學習標準,否認學分或割捨者並不少見。波士頓大學在德國開設的工科課程,前往學生必須有足夠的德語能力,當地受聘的教授也要求精通英、德雙語。如何在美式與駐地教育方式取得平衡也很重要,如果一切如在國內,出國就失去了真正意義。

學術品質之外,擴展人文視野及文化溝通也是成功學習要素。入境問俗,融入當地生活與專業進修同樣重要。為避免學生失敗的經驗,學校都有完整而嚴格的篩選與訓練制度,所有程序及要求,也都巨細無遺的陳列於學校之網站。遴選學生時多一一面試,除必修學分、成績不得低於B、論文寫作、自傳等學業要求外,對個性、適應環境及駐地語文能力等也一再考核。一經錄取,校方將進一步咨詢服務,學生抵目地後,多安排入住當地家庭,除課業研讀,更須參加社區活動、志工服務等,盡一切管道融入當地社會,務求達到全方位的通識學習。

學校不及配合學生之需,或為發揮最大經濟效益,允學生參加校外計畫者日益普遍,因此必須慎選合作伙伴。印地安納州大有80個以上的海外進修計劃,其它機構辦理者過半,1500個跨國進修的學生,有350個選擇校外經手專案,波士頓大學1500海外進修學生中也有200個參加校外計畫。因對主導權之尊重,學校常不過度干預,對學生的掌握也鬆懈許多。僅管開放的策略衍生許多困難,學校無不積極謀取對策。波士頓大學聘有專人負責考核,並對學生進行一對一的輔導。印地安納州大審理所有校外計畫,包括師資、課程內容、學術水準、甚至實地勘查,未經同意者不允學生註冊。凡審核通過的校外計畫,學校當局多認可其學分。

海外學習及生活經驗越來越具吸引力,尤其選擇到非英語系、文化與本國差異很大地區的學生越來越多,挑戰也將日益嚴苛,不論經費、實際經營都很難由單一機構獨立完成,因此僅管學術界多自重,也只有放棄倔傲,認同成功不必在我、學術無界,而採取合作。大學海外教育主管都表示,合作知易行難,但卻是不得不為,屆時挑戰勢將更多。(國際教育學者,08/2006,洛杉磯經文處文化組周立平摘要)

1/22/2007

全美掀起鼓動孩童接近大自然的風潮

由於現代兒童的生活大部分侷限在室內活動,看電視或打電腦,缺乏運動,比以前更容易罹患長久來威脅美國人健康的糖尿病,為了下一代兒童的健康著想,回歸自然的運動不只在成年人中風行,目前也如火如荼的推廣到兒童身上,許多公立及私立的團體推出各種計畫,想盡辦法把孩童拉到室外,重回大自然的懷抱。

2005年Richard Louv 出了一本新書「森林裡最後一個小孩—解救因缺乏與大自然接觸而產生各類問題的下一代」,吸引了許多專家、老師及父母家長們的注意,成為眾所屬目的話題。作者表示,如果能多讓孩童接觸大自然,可以有效的減輕孩童許多不良症狀,如孤獨、沮喪或是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

今年的1月,國家森林局專為孩童量身定做了一系列的計畫,可讓更多的孩童走進森林裡。其中「青少年國家森林巡邏隊」的計畫,有將近300個國家森林區參加,參加者只要在國家森林區完成指定的活動,就可以榮獲勳章。另外,一個新的網站「The Green Hour」今年三月成立,內容蒐集許多戶外活動的資訊,提供父母帶子女出遊的最佳地點。「Wonderful Outdoor World」則是專為城市低收入家庭孩童設計的戶外活動。除此之外,全美其他各州也將陸續推出各類計畫,都是針對擴展孩童的戶外生活目標而制定的。

據伊利諾芝加哥大學的統計資料顯示,1988年美國有1.16百萬人次造訪國家公園,2005年減為0.92百萬人次。1988年美國人使用電視電腦電玩等媒體的時數平均為1,539小時,2005年增至2,226小時。(今日美國報,11/22/2006,洛杉磯文化組吳迪珣摘要)

1/19/2007

超低價筆記型電腦造福第三世界學生

「每個孩童都擁有一部筆記型電腦」,這是針對第三世界國家的學童,希望他們可以人手一部電腦,幫助提升教育水準。不過這項計畫引起不少爭議。

很多人對於美金100元的低價, 是否可以製造出一台筆記型電腦, 都感到懷疑,因為單是螢幕就要100美元的成本。不過最近卻有了技術突破,研究團隊中的Jepsen,原本是一位英特爾的工程師,他將螢幕成本降低到美金40元,耗電量更減少80%。這種螢幕在日光充足下,可以清晰的呈現。對於電力不足的第三世界國家, 確實是一大福音。

未來將會因此受惠的國家,包括:阿根廷、巴西、利比亞、奈及利亞、以及泰國。整個低價筆記型電腦的生產,將交給台灣的廣達電腦,預期2007年中開始製造。

不過批評的浪潮不斷,電腦巨擘英特爾及微軟,都對此計畫唱衰。針對此,「每個孩童都擁有一部筆記型電腦」發起人,麻省理工學院的Negroponte表示,他對這些批評感到有趣,「就好像人們只專注在冒險家哥倫布的船隻結構,對他的探險計畫卻沒有興趣」,他又表示,「這是關乎教育大業。」

不過也有一些負面意見是來自教育學者。他們認為教育的核心並不在使用電腦,如果這個非營利計畫主旨是,提供筆記型電腦就可以改善第三世界的教育,那就是對於教育的認知過度貧乏。(紐約時報,11/30/2006,洛杉磯文化組沈茹逸摘要)

1/16/2007

提高學生寫作能力及技巧之教學研究

如何改善學生的閱讀能力一直是美國中學教育討論的重點。但最近發表的一篇研究報告,強調良好寫作技能的重要,並呼籲教育工作者及政策制定人重視,寫作與閱讀是語文教學的一體兩面,互為表裡,缺一不可。

位於華府、專為改善高中教育獻策的智庫「卓越教育聯盟」(Alliance for Excellent Education)邀請哥倫比亞大學教師學院Dolores Perin及田納西Vanderbilt大學特教系Steve Graham兩位教授主持實驗分析,發表「Writing Next: Effective Strategies to Improve Writing of Adolescents in Middle and High Schools」報告指出,每個人不一定要當作家,但通順達意的寫作能力,是任何專業領域的人都必須具備的,與閱讀理解能力同樣是學業成功的指標,更是參與國際競爭必要的條件。

該研究以近20年來發表的多個中學寫作教學實驗為範本,是集大成分析的頭一次。因為設定研究標準之限,有關教導拼音、書法、標點符號及字彙等實驗均排除。以寫作為整體呈現、老師如何有效教學為主要研析主題;也就是解題、題材組成、構思、下筆等掌握寫作思維過程到具體表達的能力。報告中並明列11個寫作教學要素:

1. 寫作方略:包括如何構思、分段架構及內容、回顧與修改。

2. 全文結尾:教師有系統的導引及文理邏輯連貫的結束

3. 團隊合作:共同討論、聯想練習、合作佈局、相互修改

4. 設定目的:根據老師指定閱讀材料作文、相互競爭

5. 文字處理:利用電腦文書處理,減少用字及文法錯誤

6. 字句組合:由淺入深的遣詞及複雜造句教學

7. 回顧修改:提示學生如何結合所寫,彙整文理

8. 相互質詢:以問答式引導學生思路,加以融會貫通而運用於寫作

9. 寫作情境:構造工作坊,記人、敘事、寫景、詠物等都可為內容,寫作後朗讀、討論

10.範本閱讀:提供好的作品供學生品味、分析、自行擬寫

11.充實內容:多讀不同主題之教材、言之有物是文字表達的基素

可見寫作是綜合的表達能力,狀物、記事、表情、達意要能應付裕如,觀察、思考、內容展現、想像能力、寫作興趣…等缺一不可,老師在堂上的教學固然重要,表面文字可華美堆砌,唯有與充實的內容相結合,才是意到筆到的完整結合。看來,萬宗還是歸於多讀、多寫、多看,沒有任何捷徑。

教學的老師表示,他們深切了解寫作的重要性,「卓越教育聯盟」所提出的教學策略對他們並不陌生,但在學校緊湊的教程中如何運用是最大的挑戰,也許這才是問題真正的所在。(教育周刊,10/25/2006,洛杉磯文化組周立平摘要)

1/12/2007

高學費的魅力,越貴越好?

美國賓州東部私立Ursinus學院多年來學生數呈遞減之勢,學校一直苦無對策。2000年初,董事會做出大膽決定,提高學雜費17.6%,年費達$23,460。原是萬般無奈的下策,卻帶來意想不到的佳績:申請人數比前一年猛增了不止200,4年內,大一新生人數成長35%,達到454人。難道家長和學生都認定:學費愈高,學校愈好?院長John Strassburger很感慨:「這讓人不解,又叫人尷尬,但卻可能是事實。」

Ursinus學院是個案嗎?再舉幾個例,聖母大學(Notre Dame)、Bryn Mawr學院、 德州Rice大學、Richmond大學…等都調漲學雜費,卻都在招生大戰中贏得優勢。似乎「貴」就是「好」,鐵律如山。

大學理事會資料顯示,1993至2004年,四年制私立院校平均學費漲了81%,比通膨指數高出2倍多。平均年費為$30,367,高於此數的比比皆是,喬治華盛頓大學收費一年超過$49,000。公立學府雖然也年年調漲,但比私立學校還是低的多,平均一年花費$5,836。

美國高等教育昂貴早為人詬病,很多家庭都深為學費焦慮,常被迫遷就而擇非我所願的學校,何以這些私校逆勢運行反能頻傳捷報?答案:慷慨的學生補助。

Ursinus學院提高學費時,也提高學生補助20%,總額達1290萬,大部分學生實際所付都低於半價。1999年聖母大學提高27%的費用,年達$32,900,但其獎學金更成長了107%,今年總額為6800萬。1993至2004年間,私校提供的獎學金增加135%,比學費升幅81%高出許多。2004年的統計顯示,73%以上的私校學生都領有非借貸性的補助,有的學校甚至有90%的學生都接受補助。以Swarthmore學院為例,一年$41,000但平均每個學生可獲得補助$28,500。獎學金配合其他補貼及折扣,大大降低了高學費的衝擊。

學校如此大肆散財,就為招攬好學生。因此補助多屬獎勵性質,以績優者為主,特別好的甚至可得全額獎學金。另外,私校也不吝花大錢營造舒適、高格調的環境,咖啡廳、餐廳、宿舍、藝術館、健身休閒中心都可媲美五星級。爭相高價羅聘名師更不在話下,一切以提高學校排名為目的。

有些大學表示,提高學費讓能者付全費更有平衡社會各階層的考慮。換言之,這樣可以接納更多中、低收入家庭子弟。但Human Capital Research Corporation主席Brian Zucker並不認同,他表示以成績為前提的獎學金,得利者是富裕子弟,中下層受惠的極少,這就是為何中低家庭舉債就學比率直線上升。

也有大學降低學費以廣招來,但結果迥異。俄亥俄州Muskingum學院獲得了正面的效果,但北卡Wesleyan學院,在削降22%費用後,更多的窮學生湧入,而家境中上者的申請人減少,以致學校收入下滑之際,還得補貼更多。校長感歎道:廉價不是好賣點。

難道假學術品質之名,學校就能不斷提高學費嗎?康乃爾高等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指出,如果私校調漲費率的速度持續超過家庭收入,中等階級家庭的子女恐怕最終也會被排除在私立大學門外。但也有人不以為意,認為高等教育是買賣雙方平衡的市場,隨時會自我調整,無需過慮。(紐約時報,12/12/2006,洛杉磯文化組周立平摘要)

1/11/2007

美國高中畢業生擠名校窄門

每年11月30日至元月10日是美國多所名校如加州大學(UC)、史丹福大學、南加大與長春藤聯盟(Ivy League)等名校的入學申請截止日,也是全美數以百萬計高中應屆畢業生及學生家長最苦惱的時刻。因為擠入美國知名大學的過程日漸艱苦,不少出自於明星高中、在校成績、課外活動表現及SAT學力測驗分數等樣樣優良的申請人,都未必進的了心目中的理想大學。

2005年美國申請大學的高中畢業生比2000年多出了120萬人,到了201.年這個增加數目可能超過330萬人。從1993年起申請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高中生每年增加一倍,要進入美國知名大學的窄門可說越來越窄。根據長春藤聯盟最近公布的統計數據,就算SAT考滿分的學生,每四個人之中也有一人被哈佛大學排拒在外,而在班上學業成績第一名的學生被名校拒絕更多。去年,賓州大學與杜克大學回決了60%的全美各高中第一名學生的申請,而普林斯頓大學更是回決了80%的各高中第一名學生的入學申請。

極端嚴格的入學申請競爭氣氛,造就一批所謂的超級高中畢業生,這些高中學生投入更多的時間唸書、校外實習、社區服務,甚至跟研究生一樣在待在實驗室培養細菌,但這些努力對擠入名校有幫助嗎?美國「紐約」雜誌訪問10位紐約明星高中品學兼優的學生,詳列各式成績及校內外的「豐功偉業」,送給幾位熟悉長春藤聯盟入學審核的專家來評估,得出結果只有2位有可能被哈佛大學錄取。

為了增加錄取希望,美國不少顧問公司應運而生,收費高達3-5千美元,提供選課、課外活動規劃及自傳與論文教戰守則,至於有沒有用,各方反應不一。不過專家建議撤了各項成績優良外,多參與志願服務外,自傳與推薦信不可馬虎,並要多修大學先修(AP)課程,此外最好申請超過12所大學以免遺憾。(紐約雜誌,洛杉磯文化組摘要)

1/10/2007

認知學習理論之探討影響教學

以老師傳授知識為主、學生為被灌輸對象的學理在美國已勢微。流行而起的是學術界稱為「認知學習」的理論,建構教學法即是其實踐。這種強調學習者是知識增長之主体,教師只是建構其知識的輔導者,實效與理論的理想性一直相距甚遠,故而如何將它付諸實際教學,怎樣累積學生的知識?一直是探討與研究的焦點,教育部也不落人後,於2002年啟動「認知與學生學習」專案(Cognition and Student Learning—CASL),投入$4100萬資助45項研究,參與的高等學府達數十所。

教育部教育研究國家中心主任Lynn Okagaki女士開宗言明,過去30年,認知科學關於人類如何思考、處理資訊、最終內化為自我新知之學習討論汗牛充棟,但至今仍多為清談,怎麼化理論為實際,應用在課堂的教學是不可迴避的目的。

研究範疇囊括:設計人工智慧的導讀助學系統、認知學習與自我掌控的相互影響、考試對學習的影響、貧困地區學童的教學、學習過程中如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等。加大聖地牙哥分校心理系、CASL專案教授Harold E. Pashler分析首批面世的報告指出,記憶力在學習過程中的角色是探討之主題。

由聖路易華盛頓大學心理教授Henry L. Roediger主導之研究,讓大學生讀科學性的短文,分兩階段測試所學。第一段分學生為兩組,第一組以1至3次、答問題的小考測試其讀後心得,第二組不考但讓學生重讀文章。第一階段完成五分鐘後,兩組都需參加考試。立即結果顯示,第二組理解程度較佳,但一星期後,小考組對教材的掌握度勝過二讀組。他表示,這或可證明以記憶力為主的考試事實上增強了記憶力。其組員也發現,題問式的考核比是非、選擇題更具學習效果,這點與其他的研究一致:能用自我的語文表達自我的了解,才是真正納為己用、長存的知識。

Pashler教授及其團隊在授課後,先予聽課學生次日、一星期、一個月等不同間隔期之考核,然後一年後再予測試。結果,月組的學生所能記憶之內容是另兩組的三倍。他表示,學習的多寡或許受考核間隔期的影響,若要學生五年後仍記得的教材,可能應有一年期的學習與考試,而學後立即考,因臨陣磨槍成績可能很好,但若就此束之高閣,五年後將忘得一乾二淨。他認為,這對字彙、概念及定義之學習尤其重要,應會影響教學法及教科書之設計。他的理論將進一步於聖地牙哥區高中試驗。

由紐約市哥倫比亞大學教授Janet Metcalfe領軍、以南布朗士貧困區、瀕臨失敗的六年級學生為對象,利用電腦軟體字彙教學並重覆練習,是另一實驗方向。結果顯示,學生字彙的認識比以黑板、螢光紙為輔的效果好四倍。實驗於大學生成效也一樣。有人擔憂,學生如果猜錯電腦上的答案,會不會傷害其心理?Metcalfe表示不足為慮,犯錯是人性,最重要的是電腦最終導以正確的答案,因此一次就答對與幾經猜測才對的學習效果並無差別。其實用人工智慧輔助學習70年代即有,如今試圖以此輔助人類之記憶是一個新的應用方向。

著名的James S. McDonnell基金會主席表示,上述結果顯示認知理論的研究已達頂峰,針對人類記憶與學習的研究代表著新的領域,其理念將引發新學習工具的研發。(教育周刊,08/30/2006,洛杉磯文化組周立平摘要)

1/04/2007

美國校園嚴重短缺駐校護士

 

美國中小學校園內,面臨護士嚴重缺乏窘境。根據規定,美國校園中每750位學生,至少需要一名護士。雖然全美目前有五萬名駐校護士,實際上超過59%的校園沒有提供足夠的護士人員。護士學生比超過兩千人的情況也並非少數,包括加州、科羅拉多州、伊利諾州以及密西根州在內,共有十一州嚴重缺乏駐校護士。

許多護士甚至是同時在不同的學校工作,也就是說,如果甲校有學生出現緊急狀況需要護士協助,她必須馬上開車從乙校趕往甲校,在這段交通往返的時間,也是不少家長擔心會發生難以彌補的傷害。

許多學校中都有殘障的就學學生,其中不少是有多重障礙,除了肢體障礙,還有一些學生有氣喘或是過敏的疾病,竟有20%的學生有這些林林總總的大小問題,駐校護士工作量也相對增加。原本駐校護士應做的例行工作,比如檢查學童蛀牙,也因為人力不足而不得不取消。

這些現象已經引起許多家長注意,她們開始要求學區合理分配教育預算,或是要求校方培訓足以應付緊急狀況的員工。其實全美都缺乏護士,無論是醫院或是診所,學校能不能付出誘人的薪水,這也是影響護士到校園就業的主要因素。(華爾街日報,11/02/2006,駐洛杉磯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沈茹逸摘要)